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1号药剂(80%敌敌畏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2号药剂(80%敌敌畏乳油+10%吡虫林)、3号药剂(80%敌敌畏乳油+2.5%敌杀死乳油)、4号药剂(8%绿色威雷或辛硫磷),对危害速生杨的白杨透翅蛾进行了两次树干打孔注药,分别防治白杨透翅蛾初龄幼虫、老熟幼虫,试验结果表明,前期2号药剂防治效果好,最终凡是打孔注药的防效都达到100%。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Cu Cd Zn的陆生植物毒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欧共体(OECD Guideline208)方法,研究了Cu~(2+)、Cd~(2+)、Zn~(2+)对小麦和油菜的生理毒性。结果表明油菜比小麦敏感,但是油菜的剂量效应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比小麦的低。根据EC_(50)值,Cu~(2+)的毒性>Cd~(2+)的毒性>Zn~(2+)的毒性。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不同药剂对绿豆豆象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浸种2h+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最好,相对防效达到了85.85%,其次用80%敌敌畏乳剂500倍液浸种2h+80%敌敌畏乳剂500倍液喷雾,相对防效达到了83.23%,用40%毒死蜱乳剂乳油1000倍液喷雾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芸苔属4个种(黑芥、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和埃塞俄比亚芥)间杂种F_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的配对行为,结果表明,芥菜型油菜×黑芥、埃塞俄比亚芥×黑芥、芥菜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埃塞俄比亚芥F1杂种分别平均表现出9.77I+8.03Ⅱ+0.03Ⅲ、8.82I+8.02Ⅱ+0.052Ⅲ,2.56I+14.98Ⅱ+0.39Ⅲ+0.33Ⅳ(Ⅴ),14.17I+11.15Ⅱ+0.133Ⅲ+0.027Ⅳ和15.42I+10.14Ⅱ+0.085Ⅲ+0.014Ⅳ的构型。由此说明,在芸苔属A、B和C染色体组之间,A与C的同源性大于A与B或B与C的同源性;同时,B染色体组对A与B、A与C及B与C之间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关系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以清沟沥水+稻草覆盖+适期使用对路药剂防治的油菜菌核病综合治理标准化技术,单位面积纯收益最高,为827.4元/hm^2,增加的投入与产出比达1∶17.22,应大面积推广应用。清沟沥水+稻草覆盖+摘除病、老、黄叶+适期使用对路药剂防治的油菜菌核病综合治理标准化技术,对油菜菌核病防病效果最好,增产率最高,达17.41%,在油菜菌核病中等发生的情况下,其纯收益为790.2元/hm^2,增加的投入与产出比为1∶3.25,位居第二,该项配套措施,在油菜菌核病重发年份及劳动力富裕的地方,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红塔区油菜“3414”肥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田间肥效试验设计,对玉溪市红塔区油菜栽培施用的氮、磷、钾肥肥效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N、P、K配比施肥量与产量的数学模型为y=42.9906+15.5291N+2.1187P-13.1592K-0.8474NP+0.2745NK+1.0717PK-0.2330N^2+0.9174P^2+0.2712K^2,油菜N、P、K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纯N20.66kg/667m^2、P2O56.80kg/667m^2、K2O3.65kg/667m^2,最佳经济产量为206.45kg/667m^2。  相似文献   

7.
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及其混剂对小菜蛾的毒力与药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敌敌畏与高效氯氰菊酯对小菜蛾的毒力,并筛选了2种药剂的最佳复配比例,结果表明:敌敌畏与高效氯氰菊酯按39:1的比例复配,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共毒系数达到405:P综合考虑药效、成本等因素、确定20%混剂(19.5%敌敌畏+0.5%高效氯氰菊酯)是可行的配比,田间试验也表明,20%混剂乳油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高于80%的敌敌畏乳油,与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实施油-稻-稻不足、一季稻-油菜有余的地区推广早稻+再生稻+油菜种植模式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方法]开展早稻再生稻栽培试验.[结果]陵两优268和陵两优104具有效分蘖多、再生能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等优势,且两季产量均比对照显著增产,可作为早稻+再生稻+油菜3熟栽培优选品种,进一步开展试验示范.[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双季稻的比例同时促进油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是造成油菜产量下降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Na^+/H^+逆向转运蛋白(Na^+/H^+ antiporter,NHX)基因是目前世界植物耐盐性研究领域中最热门的基因,油菜NHX基因的克隆对提高油菜耐盐性的转基因育种意义重大。本研究利用电子克隆的方法,获得1个新的甘蓝型油菜NHX基因BnNHX2的全长cDNA,含有一个长为1629bp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542个氨基酸,分子质量约59.9ku。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nNHX2蛋白属于跨膜蛋白,有12个跨膜区,是植物NHX超家族中的一员。通过同源比对和进化分析发现,BnNHX2基因与盐生植物盐芥ThNHXI基因高度同源,表明BnNHX2可能是油菜抵御盐胁迫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0.
油菜菌核病危害损失率测定及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危害产量损失率(y)与油菜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x1)、最终茎病株率(x2)之间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直播油菜田产量损失模型为Y=0.13111+0.78045x1、y=-3.37308+0.56393x2,移栽油菜田产量损失模型为Y=-0.13734+0.56541x1、y=-0.79191+0.30503x2。根据组建的产量损失模型,结合现行的油菜籽价格、产量水平、防治费用和防治效果,制定了油菜菌核病经济阈值,当直播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5.97或最终茎病株率达14.48%时,移栽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8.71或最终茎病株率达18.30%时,则应于防治适期内开展1次化学防治:当直播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10.75或最终茎病株率达21.09%时,移栽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15.31或最终茎病株率达30.53%时,则应于防治适期内开展2次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1.
镉胁迫对油菜生长发育中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丽霞  孙毅  杨艳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4,(9):2544-2547,2558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Cd2+胁迫对油菜种子的发芽、生长、叶绿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3个油菜品种四月慢、100金牌华冠、日本花冠为供试材料,采用砂培法.[结果] Cd2+胁迫对油菜的发芽情况、株高、鲜重、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均为极显著(P<0.01);低浓度的Cd2+胁迫对油菜的生长有刺激作用,可以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株高、鲜重,高浓度的Cd2+胁迫对油菜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当Cd2+浓度为0.002/L水平时,油菜种子发芽率、植株的株高、鲜重、叶绿素含量达到最高值,差异达到极显著(P<0.01);且在3个品种中,100金牌华冠的相应值最高,显著高于另外2个品种(P<0.05);低浓度的Cd2+胁迫对油菜有刺激作用,可以促进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的提高,高浓度的Cd2胁迫对油菜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当Cd2+浓度为0.01 mg/L时,油菜SOD活性、POD活性达到最高值,当Cd2+浓度为0.02 mg/L时,Cd2+对植物的伤害已超出保护性酶对植物调节和保护作用的能力;在3个品种中100金牌华冠的对应值最高,也与四月慢和日本花冠2个品种呈显著差异(P<0.05);当Cd2+浓度为0.005 mg/L水平时,油菜MDA含量达到最高值,呈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加重了植物体脂质过氧化的程度和细胞损伤的程度.[结论]该研究可以为我国煤矿集中地区农田土壤镉污染的治理以及农产品的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甘肃天祝县发展优质双低油菜的思考,提出发展山区优质双低油菜应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集中种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发展,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大力发展油菜籽深加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配比及密度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及种植密度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筛选合理的种植密度及最佳施肥量,获得最佳的油菜高产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和密度4种因素3种水平应用于油菜,密度对植株形态影响较大,施肥量对其影响较小;因素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顺序是氯化钾〉过磷酸钙〉尿素〉密度。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确定最优组合为尿素120kg/hm^2+过磷酸钙1153kg/hm^2+氯化钾225kg/hm^2+密度26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高寒地区油菜施用有机肥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地区油菜有机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常规肥处理的油菜产量最高;在有机肥处理中,施麻渣60 kg/hm2+羊板粪1 500 kg/hm2+50%常规肥组合处理的产量最高,其他有机肥处理的产量较低。可见,在高寒半干旱地区,在目前的土壤肥力水平下,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常规肥,可以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稻田油菜免耕直播喷施多效唑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田免耕直播油菜喷施多效唑为试材,研究了稻田免耕直播油菜多效唑的喷施时期。结果表明,稻田免耕直播油菜在苗期(3~4叶)+蕾薹期进行2次多效唑化控,能有效控旺促壮,保苗安全过冬。  相似文献   

16.
春油菜华油杂62除草剂高效组合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宏亮  张正  王瑞  陈晓露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532-10533
[目的]筛选出适宜春油菜华油杂62田地化学除草的药剂及推荐用量.[方法]对春油菜田进行杂草调查,并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几种化学除草剂对春油菜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通过杂草调查,油菜田以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为主,阔叶杂草种类较多.油菜田化学除草时,采用单一药剂处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以2种药荆混用效果较佳.[结论]生产中建议采用精喹禾灵+胺苯磺隆为茎叶处理药剂,推荐用量25%胺苯磺隆150 g/hm^2+ 10.8%精喹禾灵乳油600 ml/hm^2.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与羽衣甘蓝远缘杂交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对甘蓝型油菜和羽衣甘蓝种间杂交杂种进行胚胎挽救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B5+1.0mg/LBA+0.2mg/LNAA+0.5%Carbon+30g/LSugar+8.0g/LAgar培养基对甘蓝型油菜和羽衣甘蓝杂交子房培养效果较为理想,通过对取材时间研究发现,取授粉后10天子房培养获得种子成功率较高。实验共获得了7粒种子,其中,3粒萌发得到再生植株,细胞学和酯酶同工麦鉴定和结果表明都为真杂种。  相似文献   

18.
油菜与蓝花子远缘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甘蓝型油菜奥罗×蓝花子的F_1代平均配对构型为12.1Ⅰ+6.53Ⅱ+0.41Ⅲ+0.18Ⅳ+0.18Ⅴ,A,C染色体组与R染色体组间配对,说明它们之间具有同源性。在其不配对的减数分裂类型中,有少量可形成平衡的不减数配子,甘蓝型油菜Altex×蓝花子的F_1代,长时间快繁后,出现了染色体丢失和加倍。其19条染色体的配子有回复到B.napus染色体组成的趋势,在甘蓝型油菜与蓝花子的回交后代中,有大量的心形和手杖形幼胚败育,接种到MS+800mg/IBA+0.2mg/lNAA+30g/l蔗糖+8g/l琼脂培养基上,幼胚败育改善,可获得大量的杂种后代类型。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显型细胞核雄性不育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不育基因系统;采用有性杂交和连续回交的方法,将甘蓝型油菜显型细胞核不育基因导入到含有波里马不育胞质的基因型中,初步得到了显性细胞核+ 细胞质不育系。本文还讨论了新不育系的遗传组成及在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和机理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军  王飞  边侠玲  温家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632-15633
[目的]调查混配农药残毒期。[方法]采用敌敌畏、乐果以及双扑3种药剂的单一与混合1000倍稀释液喷施桑园,于施药后不同间隔时间采收桑叶饲喂家蚕,进行其对家蚕的残毒期测定。[结果]单一喷施敌敌畏后第3天桑叶的饲蚕死亡率为36.7%,第5天为3.3%,第7天桑叶饲蚕无中毒和死亡现象。单一喷施乐果后第3天桑叶的饲蚕死亡率为6.7%,第5天桑叶饲蚕已无中毒现象。单一喷施双扑后第3天桑叶的饲蚕死亡率为100.0%;第5天为93.3%;第10天桑叶饲蚕仍有个别死亡或中毒现象。施药后第3天,各混剂处理桑叶饲蚕死亡率均超过80.0%;第5天,敌敌畏+乐果处理桑叶饲蚕已无中毒现象,其他处理桑叶饲蚕死亡率依然很高;第7天,敌敌畏+乐果处理桑叶饲蚕已无死亡和中毒表现。[结论]单剂混合可能使残毒期缩短或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