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产乳效率是近年来才应用于奶牛养殖业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对于改变我国当前低投入-低产出的落后生产模式,以及奶牛养殖结构调整、饲料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综合效益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简介了产乳效率的概念、意义、应用现状及测定流程和注意事项,旨在为该指标的优化提高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饲料转化效率是畜牧业一项极其重要的经济衡量指标。产乳效率(Dairy Efficiency,DE)是用来衡量乳牛的饲料转化效率的,通常以奶牛每千克干物质采食量可生产3.5%乳脂校正乳(FCM)的量来表示。由此可知产乳效率将直接与奶牛养殖者经济效益挂钩,这是因为干物质采食量直接反映了奶牛的饲料成本,而产奶量则直接反映了奶牛养殖的收益回报。面对我国当前奶牛饲料成本高、奶价较低、奶牛养殖利润薄的现实,  相似文献   

3.
产乳热是奶牛产犊后泌乳造成血钙水平下降而引发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其发生病率非常高,对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影响较大。产乳热增加了奶牛生育性炎症、生殖障碍和内分泌、消化等方面疾病发生的几率,对养殖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影响奶牛产乳热的因素有很多,不仅包括奶牛品种、年龄、体况评分、产乳热史等牛自身因子,也包括饲养管理层面的因素,如泌乳天数、干奶期、产犊间隔的控制及奶牛饲料营养水平的调控,还与气候、环境等外界因素相关,这些影响因子往往相互交织,增加了奶牛产乳热的预防和治疗难度。作者综述了奶牛产乳热的发病机理,分析研究了各种因子对奶牛产乳热的影响机制,并介绍了几种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对奶牛饲养环境的管理、产犊间隔和泌乳情况的控制和奶牛不同阶段饲料营养水平的调控,以期为降低奶牛产乳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奶牛养殖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奶产量的增加,围产期奶牛低钙血症和产乳热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已成为围产期高产奶牛最高发疾病之一,尤其是生产瘫痪病牛淘汰率极高,如不及时治疗,并能继发其他产科疾病。因此,防治围产期奶牛低钙血症和产乳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该病的发病原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将对奶牛低钙血症发病机制(图1)加以综述,旨在对临床实践中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1 围产期奶牛低钙血症/产乳热症的发  相似文献   

5.
碳酸氢钠:在奶牛泌乳日粮中,每头每日添加碳酸氢钠150克,可有效地提高奶牛的泌乳性能,使产乳高峰提前,并能保持8个月,使产乳提高30%,乳脂率提高0.48%。  相似文献   

6.
产乳热又称产后瘫痪,是围产期奶牛常见的营养代谢疾病,其直接原因是由于泌乳的开始,肠道吸收和骨钙动员不能及时补充血钙的损失,大量血钙被分泌到乳中,导致血钙水平降低,引起奶牛产后瘫痪。产乳热多发于高产的经产奶牛,临床上以低血钙症、肌无力、精神沉郁和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随着血钙水平的降低会伴发胎衣不下、子宫炎、真胃移位、乳房炎、酮病等疾病,增加了奶牛的死淘率。因此,预防奶牛产乳热是提高奶牛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奶牛血钙来源包括肠道吸收、骨钙动员和肾脏重吸收,通过这3个途径的有效营养调控措施提高奶牛产犊时血钙水平,是预防奶牛产乳热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奶牛产乳热的发病机理和营养调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奶牛产乳热的预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奶牛产乳热发病率较高,在产乳热基础上还会引起其他疾病产生,导致奶牛高淘汰率,为牧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通过营养角度预防产乳热发病成为当前畜牧业研究热点之一。阴离子型饲粮通过影响奶牛机体酸碱平衡来调控奶牛体内钙离子代谢,能有效预防产乳热发生,同时也对奶牛生产性能及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将对奶牛钙离子稳态调节机制及近几年阴离子型饲粮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挖掘阴离子型饲粮的潜在价值,为后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奶牛是一种耐寒怕热的动物,对体温调节能力有限。在诸多应激因素中。高温环境对奶牛的应激影响尤为突出。饲养实践证明,普通奶牛产乳的适宜温度为10-15℃C,黑白花奶牛产乳的最适温度为0-20℃。此时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奶牛产乳量高,饲料利用经济。超过适宜温度范围,奶牛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开始升高,容易引起热应激反应。近年来随着规模化、  相似文献   

9.
奶牛不同胎次产奶量相关性研究及产乳性能早期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不同胎次产奶量相关性研究及产乳性能早期预测蔡治华(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2331001材料与方法为了研究奶牛不同胎次的产乳规律,通过87头黑白花奶牛分析不同胎次产奶量间、不同胎次与总产奶量间的相关关系,以及通过早期产奶量预测总产量,试图找出奶牛早期...  相似文献   

10.
在炎热的夏季,当气温超过30℃时,奶牛即呈现热应激反应,采食量和泌乳量下降,尤其产乳高峰期热应激反应更明显。产乳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时以蒸发为主要散热方式增加了维持需要的能量,例如体重635kg日产乳27kg的奶牛在35℃时维持需要的能量比在20℃时约高20%;二是奶牛的采食量下降,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产乳的需要。为预防奶牛热应激反应,维持高水平的产乳量,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于奶牛生产来说,繁殖或配种是实现奶牛饲养效益的一个重点工作。奶牛生产经营目标主要是通过增加奶牛数量、提高奶牛质量、获取牛奶这三种方式来实现的,如果离开了繁殖工作,奶牛就不可能产犊、产乳和提高本身质量。  相似文献   

12.
产乳热又称产后瘫痪,是奶牛围产期极易发生的疾病。主要症状为四肢肌肉震颤无力、卧地不起、昏迷,严重者在几小时内死亡。据1996年美国国家动物健康监察署(USDA)的资料介绍,美国每年大约有6%~7%的奶牛遭受产乳热的危害,66%的围产期奶牛患亚急性低血钙症。患产乳热的奶牛平均寿命缩短3.4岁,每例治疗费高达334美元,患产乳热的奶牛感染其他代谢性疾病的比例高出正常奶牛的3~9倍。  相似文献   

13.
对于奶牛生产来说,繁殖或配种是实现奶牛饲养效益的一个重点工作。奶牛生产经营目标主要是通过增加奶牛数量、提高奶牛质量、获取牛奶这三种方式来实现的,如果离开了繁殖工作,奶牛就不可能产犊、产乳和提高本身质量。  相似文献   

14.
奶牛泌乳期是指母牛分娩15天后开始产乳到产乳结束,一般指产后15~100天。这期间要搞好饲养管理工作,使奶牛不但产奶量升得快,而且泌乳高峰期长而稳定,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奶牛的泌乳潜力。由于涉及到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和牛体健康,因此这段时间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金睿 《中国乳业》2010,(6):34-36
奶牛围产期,各种感染性和代谢性疾病,如产乳热、酮中篱、胎衣滞留、子宫炎和真胃移位主要发生在这一阶段。在围产期的奶牛日粮中添加阴离子盐,使阴离子曰粮(DCAB)达到100~150mg当量,同时每天为奶牛提供120~150g钙,定期监测尿液pH值和采食量,能够避免低血钙症的出现,减少产乳热等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相似文献   

16.
直接饲喂微生物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米曲霉、酵母饲喂黑白花泌乳牛,提高了牛奶乳脂率和干物质含量,对乳蛋白含量作用不明显,奶牛采食量和平均体重均有增加,酵母组的产奶量略有增加,说明这两种微生物添加剂对提高奶牛的产乳性能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产乳热也称为产后瘫痪、低钙血症,以血钙浓度降低到正常值以下为标志,是奶牛的一种常见代谢病。本病通常在产犊前、产犊期或产犊的当天发生,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步态不稳或卧地不起,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其死亡。奶牛的发病率比肉牛高,随着年龄和产奶量的增加而增加。本文对奶牛产乳热进行了介绍。1诱发因素1.1品种因素血钙轻度缺乏时,娟姗牛和更赛牛对产乳热特别易感。这说明本病有遗传性,可能与小型牛生产水平相对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新近研究发现,饲料中阴阳离子平衡与奶牛产乳热发病率有关。研究观察到用经酸性无机酸(盐酸盐和硫酸盐)处理过的青贮饲料,饲喂的干乳牛群的产乳热发病率,比饲喂饲用甜菜干乳牛群的低得多。乳牛产前饲料中阴  相似文献   

19.
<正>奶牛泌乳期是指母牛分娩15天后开始产乳到产乳结束,一般指产后15~100天。这期间要搞好饲养管理工作,使奶牛不但产奶量升得快,而且泌乳高峰期长而稳定,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奶牛的泌乳潜力。由于涉及到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和牛体健康,因此这段时间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邢攸荷  潘霞 《中国乳业》2001,(11):16-17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对鲜奶需求量的增加,各地饲养奶牛的头数也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为提高奶牛的产乳量和经济效果,养奶牛专业户针对冬季昼短夜长气温低,牛耗能多的这一实际情况,为了满足泌乳奶牛维持和产乳的热能需要,根据“马不喂夜草不肥”的道理,对奶牛的饲喂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由过去传统的单纯白天早、中晚的常规喂法,改为中午舍外休息晒太阳,而在午夜进行饲喂的养牛方式,使泌乳奶牛的产乳量较传统常规饲养法有了明显提高,为了进一步验证此种养牛方式的效果,从而为养牛户提供科学依据1997年12月至1998年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