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韩冰 《北方蚕业》2022,43(1):45-47
放养秋柞蚕可为翌年春蚕生产提供优质种茧。辽宁省秋柞蚕放养期为7月末至9月底,影响秋柞蚕放养的因素较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秋柞蚕放养方法,真正做到良叶饱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省力化高效饲养是现代柞蚕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秋柞蚕生产中常用的二移五龄窝茧放养法需要将5龄幼虫集中移入窝茧场,为减轻5龄期集中移蚕的劳动强度,研究建立了一种省工省力的放养新方法,即一移四龄窝茧放养法。通过对秋柞蚕不同龄期食叶量的测算,确定4龄期幼虫集中窝茧所需窝茧场的面积占全龄用柞园面积的70%~75%较为合理;测算2种放养方法窝茧期蚕体质量相差接近7倍,4龄期幼虫集中窝茧比5龄期幼虫集中窝茧节省移蚕用工量近40%。一移四龄窝茧放养法与二移五龄窝茧放养法比较,收蚁结茧率和单蛾产茧量均略有提高,说明采用这种新的放养方法对柞蚕生命力无不良影响。采用一移四龄窝茧方式放养秋柞蚕具有省工省力的优势,适用于秋蚕期柞园捕食性害虫发生量较小的年份。  相似文献   

3.
秋蚕放养是柞蚕生产上主要的部分,除了一化性地区外,一般春期是种茧放养,秋期为繁殖阶段,因此秋期生产的好环,直接影响全年生产计划的完成与保证工业原料茧的供应,但是,历年来在秋蚕生产上虽采取了一些改进的措施,然产量总是不稳定,每蛾摘茧量只在40粒左右,甚  相似文献   

4.
种茧是柞蚕业的主要生产资料,有了数量充足的优质种茧,才能发展柞蚕生产。春用种茧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春柞蚕种卵的生产,还直接影响到幼虫生命力,并影响到秋柞蚕生产及一化性地区翌年的春柞蚕生产。因此,准备好优质种茧,才能为下一季的种茧生产和原料茧生产的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与选购种茧放养秋柞蚕相比,选购种卵有利于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察验茧扣、察看卵面和摇茧,能够判别种卵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6.
张金山 《北方蚕业》2003,24(3):31-33
我国二化柞蚕区包括辽宁省和山东省、吉林省部分蚕区,柞蚕茧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二化柞蚕区由于年放两季柞蚕,放春蚕是为秋蚕生产种茧,放秋蚕才用于生产原料茧.所以,利用杂交种放秋蚕是使原料茧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柞蚕密破稀窝放养法有利于增产增收和降低劳动强度,适合秋柞蚕丝茧生产,关键要做好蚕场规划,掌握好剪移窝茧技术,严防鸟虫害。  相似文献   

8.
<正> 西乡县柞蚕生产,在中央三中全会方针指引下,积极发展社员家庭放养柞蚕,获可喜成果。在今年的实践过程中,充分显示了社员专业户养柞蚕能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今年全县放养柞蚕卵374斤,产茧68,896斤,平均每斤种卵产茧195斤,其中,马宗公社放养种卵140.15斤,总产柞茧28,871斤,平均每斤种卵产茧206斤。该社在发展柞蚕  相似文献   

9.
雷伍群  郑淑平  张德森 《北方蚕业》2010,31(1):34-34,36
河南柞蚕区一化二放生产中,柞蚕种质量难以保障,秋蚕放养不集中,饲料质量差,病虫害严重。提出了秋蚕放养技术及药物防治的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秦利  王勇 《中国蚕业》2015,(1):85-87
秋柞蚕制种又称夏(伏)季制种,一是为秋季生产商品茧提供种卵,这一部分数量比较大(约占80%);二是繁殖下一年种茧生产用种,约占20%。1秋柞蚕的制种时期和特点1.1秋柞蚕制种时期春柞蚕摘茧后,在自然条件下保护约10 d即开始羽化。辽宁、吉林及山东省的胶东半岛等二化性地区的制种时期在7月中旬;当地的生产经验为"头伏蛾子,二伏蚕"。北部地区如吉林等地,为防  相似文献   

11.
柞蚕一化二放(以下简称秋柞蚕)是利用一化性春蚕种茧,采用人工方法解除蛹的滞育,达到羽化发蛾,一年内放养两次柞蚕。这是柞蚕一化地区放养体制和放养方法上的一项重要改革,将有力地促进我省柞蚕生产的发展。 四川是柞蚕地理上的一化地区,历来只放养一次春柞蚕。春蚕壮蚕期温度高,生育期短,茧小茧层薄,于5月中下旬结茧化蛹后种蛹随即进入滞育,直到翌年春暖后才能羽化发蛾。经历长达八个多月的种茧保护时期,七、八月间的酷暑季节,室内温度高达30℃以上,对蛹体滞育生理代谢消耗多,越年健蛹率低,削弱了体质,又助长了病毒繁殖蔓延。同年12月至翌年1月蛹体解除滞育后,保种室内又常遇10℃以上的温度,蛹体缓慢地发育,又增大了体养分的消耗,引起种蛹的生理障碍,可供制种健蛾少,交配力弱,单蛾  相似文献   

12.
柞蚕属二化性经济型昆虫,在所有的养殖项目中,柞蚕的生长发育速度最快。春蚕每0.5kg种卵经过60d左右的放养,可产种茧100kg左右,是种卵的200倍。秋蚕每0.5kg种卵经70d左右的放养,产量在250kg左右,是种卵的500倍。所以放养柞蚕已是农民致富的最好项目。同时也给蚕种市场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提高蚕种质量,站稳蚕种市场是我们蚕种场在当前蚕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但是,由于各地气候的不同和同一地区小气候的千差万别,以及经常发生高温干旱等不利气象因子,都会影响柞蚕的正常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影响柞蚕的结茧率。因此,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保持柞蚕生产稳产和高效益,是蚕种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现就如何利用我们现有的技术、人才、设备优势,对提高蚕种质量应采取的措施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根据柞蚕在不同地区的化性变化,可将我国柞蚕生产地区分成一化性柞蚕区、二化性柞蚕区.一化性柞蚕区在自然条件下只饲养春柞蚕,其目的主要是获得优质高产的丝茧(大茧),同时还要为明年春柞蚕生产准备种茧.二化性柞蚕区饲养春柞蚕完全是为秋柞蚕准备蚕种;不适应供应秋蚕用种的冷凉地区,可饲养晚春蚕,生产的鲜茧供食用蛹市场.因各柞蚕生产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同,所以饲养时期、饲养方法等都有明显的区别,下面将春柞蚕饲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建立柞蚕春蚕保苗场是提高放养春柞蚕保苗率、春柞蚕种茧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建立柞蚕春蚕保苗场是提高放养春柞蚕保苗率、提高春柞蚕种茧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稳定和发展柞蚕茧生产的一项长远建设。1场地与树种选择春柞蚕保苗场宜选择能避春蚕期西南强风和背北风寒流的向阳的东南向山腰地带,面积按每把春蚕2亩(1亩=667m2)左右。播种前清除杂树,割除场内灌木。宜选择叶质好、发芽早、树势旺的尖柞  相似文献   

15.
<正>柞蚕种茧是柞蚕生产的重要材料,种茧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蚕种场产卵量高低,更关系到蚕农养蚕过程中蚕茧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以及柞蚕产业的良性发展。现将优质柞蚕种茧培育技术介绍如下。1养蚕农户选择选择家庭劳动力充沛、养蚕技术好、责任心强、房屋多的农户作为原蚕放养对象。每户放养0.75~1.0kg为宜,以保证放养过程中,原蚕保苗率高,良叶饱食,体质强健,种茧保护科学。2蚕坡选择小蚕期(1~3龄)蚕坡选择背风向阳,坡势平  相似文献   

16.
河南柞蚕在秋制种过程中,采用40w的荧光灯,光照距离为75cm,蛹茧茧柄朝上用蚕匾排放,集中照射蛹脑部分,每昼夜连续感光17 h,羽化率可达40%以上,基本解决了河南"一化二放"秋蚕放养蚕种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指引下,隆林县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因地制宜利用本地资源发展柞蚕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放养柞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一九六七年仅有一个队放养,至一九七四年已有两个公社,两个大队,十二个生产队放养.一九七四年秋放养种卵三十六斤,收鲜茧七干三百一十八斤,平均每斤蚕种产茧二百多斤。者浪公社那管大队那西生产队抽出六人放养种卵六斤一两,收鲜茧二干四百五十一斤,平均每斤种  相似文献   

18.
鲁山县秋柞蚕放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广 《北方蚕业》2011,32(1):50-52
针对河南鲁山柞蚕主产区一年放养一季春蚕的生产现状,进行了"一化二放"秋柞蚕放养技术试验,科学总结了秋柞蚕放养的主要技术和成功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饲养成绩。  相似文献   

19.
科学放养秋柞蚕,能够达到优质、高产、省工的目的。本文根据蛟河市的生产实际,对秋柞蚕放养的技术要点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0.
柞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性蚕病,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河南省的柞蚕生产和种茧繁育工作,20世纪90年代柞蚕微粒子病在河南省迅速传播。分析了河南省在柞蚕微粒子病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镜检设备简陋,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熟练的镜检人员不足,柞蚕微粒子病控制不力;预知调查难以贯彻执行,柞蚕微粒子病防治难度加大;制种时重目选轻镜选,重数量轻质量等。制种期目选、镜选和养蚕期技术操作充分结合起来,采取了严格淘汰柞蚕微粒子带毒率超标的种茧、严格目选蚕蛾、严格显微镜检种、提高放养技术等贯穿柞蚕整个世代的综合防治措施,使柞蚕微粒子带毒率逐年下降,原种种茧柞蚕微粒子带毒率基本控制在2%以内,为河南省柞蚕生产稳产高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