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推动了“四无”粮仓的飞跃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国粮食战线开展了“四无”粮仓活动。湖北省同全国各地一样,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及时开展了这一活动。首先是罗田县于1953年学习余杭经验,建设“无虫”粮仓;1954年学习蚬岗经验,结合我省情况,建设“无虫”、“无霉”、“安全卫生”粮仓;1955年开始创建“四无”粮仓(无虫害、无霉变、无鼠雀、无事故)。  相似文献   

2.
无融合生殖的概念 无融合生殖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无融合生殖是不通过受精作用的生殖方式,它包括单倍体和二倍体两种无融合生殖。对作物改良意义最大的是二倍体无融合生殖。被子植物的二倍体无融合生殖可以有8种不同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无蜜腺棉表现在农艺性状方面的潜力1971年以陆地棉3个 BC_6F_4无蜜腺品种在6个环境中的产量、产量因素和纤维特性与其轮回亲本品种进行了对此。无蜜腺棉斯字7A 的产量稍有降低,而无蜜腺的光叶岱字棉的产量则稍有增加,前者减产4.3%,后者增产3.8%。狄克西金字棉,无论是有蜜腺或无蜜腺的品种,在产量上都无差异。无蜜腺品种,特别是光叶岱字棉有提早成熟的趋势。在无蜜腺和有蜜腺的品种的产量因  相似文献   

4.
陈国安 《种子》2001,(5):61-62
早在 30年代 ,Navasshion和 Karpechenko就讨论过无融合生殖 ;嗣后 ,一些研究者发现了牧草、高梁、玉米、小麦等的无融合生殖。 80年代开始 ,我国的科学家注意到水稻无融合生殖在杂种优势利用上有着重大意义 ,并通过远缘杂交方法获得了无融合材料 ,鉴于无融合研究的新进展。 80年代末 ,袁隆平教授在杂交水稻三个战略阶段中 ,提出利用无融合生殖是一系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但利用无融合生殖 ,首先必须筛选可资利用的无融合基因 ,研究无融合生殖基因的遗传行为 ,为育种实践作指导。笔者本文的目的就是利用见诸报导的有关资…  相似文献   

5.
1、无混杂:收贮良种凭《良种检验合格证》入库,严格执行分品种、分等级贮存的规定。贮藏中倒仓翻晒、包装运输而能严格执行保管制度和规定,没有造成人为的机械混杂;出库时仍保持原良种纯度的叫无混杂。 2、无病虫:保管的良种无病虫害发生,库房、器材和包装物也无活虫,个别地方偶尔发现一至二头活虫,不属于检疫对象的均称无虫。入库的良种若感染了虫害,能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扑灭的、不影响原发芽标准的称无  相似文献   

6.
被子植物的无融合生殖和它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无融合生殖是植物以无性繁殖产生种子的一种生殖方式.被子植物的无融合生殖以其发生的细胞学机制分为:未减数配子体无融合生殖;减数配子体无融合生殖和珠心胚结构(或孢子体无融合生殖)三种不同的基本类型.体细胞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和珠心胚结构是被子植物常见的无融合生殖类型.这三种常见类型发生的细胞学机制和遗传特  相似文献   

7.
近50 a西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 年西藏18 个站点逐日降雨资料,建立年、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的时间序列,分析西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的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对干旱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厄尔尼诺对西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西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的高值区主要位于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气候越干燥的地方,越容易出现长时间的无降水天气;西藏年、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且年(3.1 d/10 a)和冬半年(2.8 d/10 a)减幅明显,通过了0.01 以上的信度检验,并于1977 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长时间无降水是导致西藏干旱发生的重要原因;厄尔尼诺对西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即厄尔尼诺出现当年西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普遍增多,厄尔尼诺出现的次年西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普遍减少。  相似文献   

8.
黄贤贵 《种子》1999,(1):46-47
我国的蔬菜种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品种资源,气候资源优势及劳力资源优势,但在产业化进程中存在有四个方面问题,即种子公司和种子管理站改企不分,三位一体的问题,种子企业规模小,上档次,上水平蔬菜品种少的问题;种子商品性差,质量不高,许多种子仍属“无生产单位,无包装容量,无生产合格证,无质量指标,无使用期限”的“五无”产品,种子企业面临国际种子商激烈竞争的问题等。同时提出了提高种子科技含量,完善种子市场管  相似文献   

9.
近50年西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61—2010年西藏18个站点逐日降雨资料,建立年、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的时间序列,分析西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的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对干旱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厄尔尼诺对西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西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的高值区主要位于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气候越干燥的地方,越容易出现长时间的无降水天气;西藏年、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且年(3.1 d/10 a)和冬半年(2.8 d/10 a)减幅明显,通过了0.01以上的信度检验,并于1977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长时间无降水是导致西藏干旱发生的重要原因;厄尔尼诺对西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即厄尔尼诺出现当年西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普遍增多,厄尔尼诺出现的次年西藏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普遍减少。  相似文献   

10.
无腺体棉仁是优良的蛋白质资源,国内外正大力开发利用。育种实践证明无腺体对棉株为中性性状。浙江农业大学已用无腺体作为指示性状用于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无腺体与有腺体棉间行种植,开放授粉,从无腺体棉收取的种子,在出苗后可据腺体的有无区分出真假杂种,唯受异交条件的制约,真杂种率不易保证,在应用上受到限制。我们设想将  相似文献   

11.
高粱无融合生殖及杂种优势的固定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高粱兼性无融合生殖系R473与不同材料配合选育Vybrids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性生殖材料与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杂交只是对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的遗传改良,形不成Vybrids.Vybrids的产生只出现在不同兼性无融合生殖材料间的组合中,不同的组合方式,可提高无融合生殖频率,育成基本不分离的Vybrids.  相似文献   

12.
一、无子西瓜的育成无子西瓜是由四倍体西瓜与普通二倍体西瓜杂交成的一代杂种(即三倍体无子西瓜)。三倍体西瓜由于染色体配对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是不育的,因此,三倍体西瓜不能结子,人们称之为无子西瓜。  相似文献   

13.
乳糖不耐症在世界多数地区都存在,亚洲地区成年人中有乳糖不耐症占80%以上。乳制品富含钙、蛋白质、维D、核黄素等营养物质,为了满足乳糖不耐人群食用乳制品的需求,有必要研究开发无乳糖乳制品。通过介绍乳糖不耐症的类型和现状、目前乳糖不耐症的解决方法及无乳糖乳制品的现状和工艺技术3个方面,分析无乳糖乳制品生产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无乳糖乳制品生产工艺和国内无乳糖乳制品市场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无乳糖乳制品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向印度南瓜及美洲南瓜中转育中国南瓜无蔓性状的意义及可行性,进行无蔓中国南瓜种间杂交试验,采用田间调查结合RAPD分子标记鉴定的方法研究中国南瓜无蔓性状种间遗传规律。通过比较中国南瓜无蔓性状在南瓜属3个种中的遗传表现发现:中国南瓜无蔓性状在种间杂种F1、F2及BC1F1中的分离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与种内杂交不同,无蔓中国南瓜与蔓生异种南瓜材料的种间杂交一代表现出节间变长的倾向,表现为不完全显性遗传;通过种间杂交,可将中国南瓜特有的无蔓性状转育到美洲南瓜及印度南瓜中,创造全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谷子无融合生殖的胚胎发生研究结果表明:谷子SMA-1的无融合生殖为无孢子生殖和二倍体孢子生殖两种类型。无孢子生殖类型与专性无融合生殖狼尾草相同,单核胚囊经二次有丝分裂形成四核胚囊,无反足细胞。二倍体孢子生殖类型与磨擦禾相似。胚珠发育不同时期的观察统计表明,该系前期的无融合生殖频率较高,达13.3%,在有性、无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稻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二倍体水平上选育水稻无融和生殖种质的难度较大,而在多倍体水平筛选水稻无融和生殖新种质已成为水稻无融和生殖研究新的生长点。研究者已明确提出水稻无融合生殖育种的主要目标,即全显性和简单性、专一性和自发性、兼有性和致死性、多倍性和杂和性。  相似文献   

17.
种植无腺体棉花,只有能保持一定水平的品种纯度才有综合利用价值.本文对无腺体的遗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保持无腺体品种纯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无融合生殖的定义,无融合生殖类型及产生途径,无融合生殖育种的基本条件和判别方法及无融合杂种优势固定育种的优越性等若干问题作了探讨,以促进无融合生殖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二倍体水平上选育水稻无融和生殖种质的难度较大,而在多倍体水平筛选水稻无融和生殖新种质已成为水稻无融和生殖研究新的生长点。研究者已明确提出水稻无融合生殖育种的主要目标,即全显性和简单性、专一性和自发性、兼有性和致死性、多倍性和杂和性。  相似文献   

20.
李品汉 《科学种养》2012,(12):26-27
一、品种来源与引种表现美国无架豇豆即直立无支架豇豆,简称无豇,属于豇豆的一个变种,是我国蔬菜科研部门20世纪80年代引自美国的无蔓豇豆良种,1985年首次引入福建试种,云南省麻栗坡县蔬菜站于2009年从河南省民权县蔬菜研究所引进试验示范并获得成功。连续3年的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植株直立,株高50~60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