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先锋是我省蚕桑年收入超万元的第一个蚕桑专业户。他的主要经验是:不仅自己在养蚕技术上精益求精,大搞专业共育,不断扩大养蚕数量,而且善经营,长管理。更重要的是把村里不愿养蚕户的零星分散桑叶,互利互惠,合理作价收集起来养蚕。这就有效地保位了零星桑树免遭毁损,并给国家增加了优质蚕茧,自己也增加了收益。这种作法值得蚕区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2.
科学养蚕小有名气的蚕桑专业户——夹江县吴场乡共产党员汪学明,以其精良的蚕桑技术创造了1982至1988年连续七年养蚕52.76张,产茧2190.75公斤,蚕茧产值12204.42元,张产达到41.52公斤(最高年张产50.25公斤),  相似文献   

3.
<正> 赵大邦家住乐山市市中区安谷镇官帽3社,是全省著名的学科学、用科学技术养蚕高产的蚕桑专业户。他从1981年起9年养蚕111.65张,总产茧5065.95公斤,茧款收入29358.81元,张平产茧45.5公斤,张平产值262.95元,下脚茧仅占4.1%。他年年养蚕,季季优质高产。1990年3月受到四川省丝绸公司表彰奖励。赵大邦今年春夏蚕期遭受春旱夏涝袭击,共养蚕10张,总产茧421公斤,单张产茧42.1公斤,收入茧款3906  相似文献   

4.
《蚕学通讯》2012,(2):38-40
1基本情况 四川省宁南县蚕桑产业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历经40年的发展,养蚕区域已遍布全县25个乡镇,带动全县2.5万户、10.2万农业人口从事蚕桑生产。截至2011年,全县拥有桑园8 000hm^2,年养蚕22.5万张,产茧1万t,农户蚕业收入3亿元,养蚕农户户平收入突破1万元,1年养蚕最高收入15万多元。“蚕茧总产、养蚕单产、人均产茧、蚕茧质量、蚕农收入”五项指标连续11年稳居四川省第一。  相似文献   

5.
两户园地     
<正> 罗先锋:系南部县的第一个蚕桑专业大户。他敢于大胆承包养蚕致富。他家住南部县的碾垭乡11村8组,全家三口人,两个劳力,有“小桑园”3.5亩。现有桑树2400株。他还包了邻近组户的零星桑叶来养蚕,1985年养蚕10张,收入茧款1615元,共育931张,收共育费5,586元,全年蚕桑收入7,201元,人平蚕桑收入2,400.33元。他家承包土地4.5亩,1985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笔者一直蹲点靖江市新桥镇,负责全镇的蚕桑生产工作,同时重点培养该镇滨江村13组养蚕大户孔繁泰,指导他栽桑养蚕。该户从2007年开始栽桑养蚕,现有桑田面积60亩,2010年养蚕212张,产茧8735kg,平均张产茧41.2kg。几年来蚕茧产量和质量都比较稳定。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笔者对如何指导大户养蚕有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7.
<正> 南部县碾垭乡佛祖沟村八社养蚕专业户罗先锋,在1987年养蚕50张,产茧1.7吨,养蚕(包括共育小蚕)收入1.6万元的基础上,1988年更上一层楼,全年养蚕75张,产茧2168公斤,收入茧款16,542元,加上三季共育小蚕411.5张,收共育费4050元,全年养蚕与共育小蚕合计收入20592元,人平5148元。同时,今年  相似文献   

8.
惠民县历来有种桑养蚕的习惯,“九五”期间已初具规模,全县桑园面积达6万亩,年产蚕茧3900吨,其中以石庙镇蚕桑产业发展迅速,产茧量约占全县的30%。1994年时蚕茧收购价格最高仅为7元/kg,后来蚕茧的收购价逐年回升,到2000年时价格在18元/kg,2003年价格在21元/kg,2005年蚕茧的收购价达28元/kg,2006年价格突破35元/kg。蚕茧价格的攀升,刺激了蚕农的积极性,养蚕专业户遍地开花,全县有很多养蚕专业户年收入达数万元以上。在石庙镇几乎家家养蚕,最少年收入四至五千元,多的达数万余元。“养蚕大棚”随处可见。蚕茧价格的上扬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效益十…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我县蚕桑生产在速度和数量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蚕茧单张产量的下降,尽管发种量年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蚕茧总产量却不能实现同步增长。乐至县从1955年开始栽桑养蚕,到1982年的28年间以社为单位的集体养蚕时期,共发种648818张。总计收茧19383055.5kg,平均单张产茧29.87kg;1983年至1995年的13年间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变革,养蚕由集体改为各农户经营,期间共养蚕1437314张总产茧344498790kg,平均单产只为24.00kg,比集体养蚕期间的平均单产下降5.87kg,下降幅度达20%。1995年全县养蚕18.8万张,总产  相似文献   

10.
南部县先锋蚕业生产合作社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先锋从1983年开始承包农村集体农场2.5hm2从事栽桑养蚕,1998年又承包改造了碾垭乡衰老柑桔园4.3hm2,至2000年共有桑园6.8hm2,年养蚕400张,年收入突破20万元,罗先锋被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誉为“养蚕业的一盏明灯”。2002年罗先锋针对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养蚕农户既缺技术又缺劳力,蚕茧单产低、质量差、效益不高的现实,立足资源优势,着力推进蚕桑产业化发展,发起成立了“南部县先锋蚕业生产合作社”,罗先锋当选为社长。经过4年多的运行发展,形成以碾垭乡为中心,辐射带动了该县楠木镇、寒坡乡等6个乡镇30个村、203个社、2万多农户,…  相似文献   

11.
黄广才是江西省全南县金龙镇水西村村干部 ,他从 1988年开始种桑养蚕 ,至今已发展到 7亩桑园。 2 0 0 2年养蚕 2 6 5张种 ,产茧 980kg ,种桑养蚕收入 10 780元 ,亩桑产茧 14 0kg,亩桑收入 15 4 0元。在他的带领下 ,全村 2 10户农户已有 5 3户种桑养蚕 ,杂交桑园面积达到 2 31亩 ,其中连片种植 30亩以上的基地有 5个 ,种桑 5亩以上的大户有 2 0户 ,10亩以上的专业户有 2户。 2 0 0 2年全村养蚕 80 5张 ,产茧 2 8175kg,种桑养蚕收入达到 30 9万元 ,占全村农业总收入 10 5 8万元(不含工副业收入 )的 2 9 2 %。在 2 0 0 2年蚕茧价格偏低的情…  相似文献   

12.
朱丽君 《蚕桑通报》2004,35(1):58-59
我市现有桑园面积742 hm2,养蚕农户4300余户.蚕种饲养量1.606万张,蚕茧总产量664.7t,蚕茧销售收入1108.9万元,户均蚕茧收入2579元,蚕桑生产产值达到1672.9万元.现有年产150t茧的乡镇1个,年产25t茧的村4个,年产500kg茧的户35个.这些重点乡镇村,桑园面积和产茧量占全市总面积和总茧量的80%,成立了5家蚕桑专业合作社.为了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蚕桑发展,省农业厅特制定了<浙江省蚕桑西进发展规划>战略,并把我市列入了蚕桑西进重点发展的八个县市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盐城市近10年蚕茧主产区农户养蚕规模、蚕茧收益变化及蚕桑规模分布的分析表明:从2004年起,农户养蚕规模化速度加快,规模效益显著。并分析影响农户养蚕规模的因素,提出了蚕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是农户规模化养蚕的主推力量;养蚕规模的大小是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的综合体现;并对蚕桑专业户的发展、兼业户与区域规模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淳安县近年来蚕茧质量的现状。论述了淳安县蚕桑生产具有自然环境优良、区域优势明显,政策扶持力度大、蚕桑产业体制合理,蚕茧质量优良、栽桑养蚕技术服务全面,服务网络健全、蚕桑技术人才充足的优势。指出了淳安县蚕桑产业存在桑园基础薄弱、养蚕用房比较紧张、蚕桑比较效益下降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桑园立地条件,合理调整养蚕布局;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养蚕房屋利用率和劳动效率;稳定蚕茧收购市场秩序,坚决实行仪器评茧计价等持续提升千岛湖牌蚕茧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梁平县安胜乡优昙村八组张孝发,是我县较为突出的蚕桑重专户之一.1998年,他养蚕26.5张,产茧1012.5公斤,蚕茧收入12150元.从1993年到1998年共养蚕132张,产茧5013.5公斤,收入62441元,年平均收入都在万元以上.他致富后,还传帮带出一些养蚕大户,受到蚕农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四川南充蚕业存在的严峻问题及巩固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充曾是全国四大蚕区和21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产茧量名列湖州、嘉兴之后,居四川省第一位。20世纪90年代初,蚕茧、丝绸产量分别占全省的1/3,1990~1994年全市丝绸工业总产值分别超过12亿元,上缴利税最高年达8000万元,出口创汇最高年超过5000万美元。1995年全市养蚕100万张,产茧2000万kg。2003年全市有良桑5亿多株,54万农户养蚕,年养蚕30.8万张,产茧1000万kg。全市60个蚕桑基地乡发种、产茧分别占全市的45.3%和40.5%。产茧10万kg以上的乡20个,年养蚕1000张以上的村5个,产茧1000kg以上户60个,现有桑园0.67hm2以上的大户1000余户,栽桑0.26万hm2。蓬安县程贤能承包河滩栽桑近58hm2,2003年养蚕850张,产茧3.2万kg,收入达30余万元,成为全省第一养蚕大户。近十年来,蚕桑生产逐年下滑。目前发种、产茧量已降到1971年的水平,2003年全市发种、产茧分别比1995年下降了69.3%和44.4%,营山、高坪、仪陇、蓬安、嘉陵等5个县区比1995年下降了70%以上。仪陇县1995年有桑1.29亿株,养蚕户为18.1万户,年养蚕11.46...  相似文献   

17.
赵成元 《蚕学通讯》2001,21(4):58-59
南部县碾垭乡佛祖沟村八组农民罗先锋,一家四口人,经营桑园7.5公顷,年养蚕300多张,产茧近1.5万公斤,产值逾2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3万元,成为当地栽桑养蚕规模最大,收入最高的蚕桑业主大户.  相似文献   

18.
<正> 永川市来苏镇长坡村8社社员盈德茂是全市有名的蚕桑专业户,曾当选重庆市劳动模范和人大代表。他全家4人,现有投产桑8000余株,其中小桑园3.5庙,良桑率达100%。他积极运用新技术,精心管桑,精心养蚕,收入年年增加。1993年他家养蚕 20张,产茧 730公斤,收入 7515元,比 1992年发种增加 3.1张,产茧增加 105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县,从60年代以来,蚕桑生产的发展基础,主要依赖于“四边桑”,并以队营为主,专业队护桑、专业户养蚕,集中售茧,小批量生产。因而,当时蚕茧单产较高,居全川及我市首位,我县团碾乡当时出现养蚕技术高产能手、省人民代表陈华超,具有专用标准蚕  相似文献   

20.
淳安县浪川乡洪家村徐国良,夫妻两人于1997年承包集体0.8 hm2桑园,一心一意开始了种桑养蚕致富之路.如今拥有桑园面积2.13 hm2,其中成林桑园1.5 hm2.2004年共饲养蚕种90张,产茧3.8 t,平均张产茧达40多kg,蚕茧收入达到6.5万余元,667 m2(亩)桑产值达3 000元,同2003年相比,蚕种增加27张,产茧增加1.3 t左右,蚕茧产值增2.3万余元.养蚕纯收入达4万元,真正成为我县种桑养蚕的专业户,致富的"领头雁".总结其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