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冠层导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冠层导度(gc)是影响植物蒸腾和光合作用的重要参数,对环境变化敏感。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法于2015年5—10月对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的潜热和显热通量进行连续观测,并同步观测空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光合有效辐射(PAR)、土壤含水量(VWC)、降雨(PP)等气象因子,结合Penman-Monteith的冠层导度逆转方程,了解gc时间动态与变异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油蒿群落gc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5—8月)gc达到峰值的时间比秋季(9—10月)早约2 h,约在10:00左右达到峰值,比水汽压亏缺(VPD)和PAR的峰值分别提前3~4 h和1~2 h,秋季gc在中午12:00达到峰值后直接下降。PAR、VPD均对gc有显著的调控作用,PAR和VPD对gc的调控阈值分别是1 200 μmol/(m2·s)和1.5 kPa,小于阈值呈正相关,大于阈值呈负相关。30 cm土壤含水量(VWC_30)是调控gc的重要因子,当VWC_30大于0.16 m3/m3时,gc与VWC_30呈正线性关系。在高的土壤含水量条件(VWC_30≥0.16 m3/m3)下,gc对PAR和VPD的敏感性高于低土壤含水量(VWC_30 < 0.16 m3/m3)条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是调节荒漠生态系统冠层导度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为荒漠生态系统水文过程模型的建立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橡胶林生态系统光合有效辐射(PAR)作为生态系统所有生命活动、有机物质合成和产量形成的最基本能量来源,是影响生态系统能量转化和物质生产的最重要生态因子,对其时空变异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系统内生理生态因子变化和光合行为,为充分开发利用林下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析2010年海南岛橡胶林生态系统PAR的时空分布格局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在日尺度上,橡胶林不同高度PAR日变化均呈现为相对比较规则的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前后;PAR从林冠顶层向下逐渐减弱,平均日总量全光照条件下(16m高度)最大,为28.89 mol·m-2,到12、8、4 m和2 m处PAR平均日总量分别占85.22%、37.49%、17.48%和13.26%.2)在月尺度上,一年中橡胶林各层PAR月总量在7月达到最大值,在1月或者12月达到最小值.一年中PAR雨季高于旱季,但表现略有差异,橡胶林林冠顶层(16 m)和林冠层(12 m)白昼时段均表现为雨季高于旱季,而冠下3层(8、4 m和2 m)只有正午前后几小时雨季高于旱季,早晚时段则相反.3)橡胶林PAR年总量全光照条件下(16m)最大为10 543.75 mol·m-2,往下逐渐减弱,12、8、4 m和2 m高度的光合有效辐射年总量分别为8 984.92、3 954.61、1 844.86 mol·m-2和l 396.41mol·m-2,分别占到总量的85.21%、37.51%、17.50%和13.24%.4)橡胶林光合有效辐射透射率也因林冠等的遮挡,年内变化明显,各垂直高度也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3.
鼎湖山针阔混交林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合有效辐射(PAR)是影响生态系统能量转化和物质生产的重要生态因子,对其时空格局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生理生态因子变化和光合行为.该文分析了2003年鼎湖山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PAR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PAR在进入冠层内部的过程中,其强度不断减弱,变异系数(CV)则不断增大;各层次PAR月总量的年变化均呈单峰形,并分别于7月和3月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雨季和旱季,各层次PAR的日均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其中冠层上方(PAR1)和乔木第1亚层(PAR2)呈规则的单峰曲线,而乔木第3亚层(PAR3)和灌木及草本层(PAR4)则为不规则的单峰曲线;旱季各层次PAR的平均值为雨季的68.99%~71.48%;旱季各层次PAR日通量的CV非常接近,而雨季PAR3和PAR4的CV则明显增加.全年PAR1、PAR2、PAR3和PAR4总量分别为1 842.27、1 374.37、471.38和288.39 MJ/m2,各占下行短波辐射(RSd)的40.07%、29.89%、10.25%和6.27%.全年PAR2、PAR3和PAR4的相对光合有效辐射分别为74.6%、23.6%和15.7%.在日尺度和月尺度上PAR1与RSd均呈极显著直线相关,而RSd的系数远小于通常的范围(0.44~0.50).   相似文献   

4.
不同栽植密度杏树冠层受光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杏树栽植密度与冠层受光关系,同时也为杏树栽培选择适宜栽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运用HOBO ware Pro自动气象站及SUNSCAN冠层分析仪对6种不同栽植密度杏树冠层受光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下,在1d中树冠内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呈单峰曲线变化,且各个部位的PAR在1d中的最大值和出现的时间有差别;相同密度下,树冠不同部位和方位的PAR在ld中各时刻的变化情况是不一致的;叶面积指数(LAI)随株行距的增大而减小.PAR和LAI的变化与株行距、树冠大小、方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香榧(Torreya grandis var. merrillii Hu)树干液流与主导环境因子在不同季节的时滞效应及使用白昼数据与全天数据进行时滞效应分析的差异性,阐明树体水分状态变化对环境因素的响应特性。【方法】以生长于皖南地区的17年生香榧为研究对象,采用热扩散法测定树干液流密度,使用生态定位观测法获取观测期内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PAR)数据,并依据气温、空气相对湿度计算饱和水汽压差(VPD)。基于2年的观测数据,利用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相关分析及错位对比法,分析香榧树干液流密度和主导环境因子VPD、PAR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在1 d和0.5 h观测时间窗口下树干液流密度对VPD、PAR响应的时滞特性。【结果】VPD和PAR的季节变化均呈单峰变化趋势。春季和夏季的树干液流密度与秋季和冬季相比具有更好的集中趋势,且其树干液流密度均值与秋季和冬季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1 d时间窗口下的树干液流密度对VPD、PAR的响应不存在时滞效应。在0.5 h时间窗口下,使用全天数据进行时滞效应分析时,树干液流密度在春季、冬季对VPD响应的时滞分别为15 h(相关系数(r)=-0.142)和14 h(r=0.144),对PAR响应的时滞分别为12.5 h(r=-0.097)和12 h(r=0.124);使用白昼数据进行时滞效应分析时,树干液流密度在春季、秋季、冬季对VPD响应的时滞分别为-7 h(r=-0.177)、-5 h(r=-0.272)和-14.5 h(r=0.206),在春季、冬季对PAR响应的时滞分别为14 h(r=-0.141)和-14.5 h(r=0.179);其他情况下树干液流密度对VPD、PAR的响应不存在时滞。【结论】树干液流密度对主导环境因子VPD、PAR的响应存在-14.5~15 h的提前或滞后;仅使用白昼数据进行树干液流密度与主导环境因子的时滞效应分析,可以获得更好的响应性;进行树干液流与主导环境因子的时滞效应研究,应考虑季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合肥市5种主要绿化树种的蒸腾速率及吸热散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合肥市5种主要绿化树种三角枫(Acer buergeranum)、悬柃木(Platanus acerifolia)、女贞(Ligustrum lucidum)、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m),测定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生态因子,计算吸热散水效应.结果表明,5树种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2:00-13:00和15:00-16:00,5树种间日均蒸腾速率大小存在明显差异,依次为广玉兰、女贞、香樟、悬柃木和三角枫,具体量值分别为2.342、1.838、1.420、1.334和1.034 mmol·m-2·s-1.经一元和多元回归分析,蒸腾速率(Tr)与气孔导度(Gs)变化趋势一致,且对4种主要生态因子-气温(Tc)、叶温(Tl)、光量子通量密度(PAR)、相对湿度(RH)响应明显.进一步计算各树种单株蒸腾吸热能值及散水量大小,依次为广玉兰、女贞、悬柃木、香樟和三角枫,蒸腾吸热能值分别为37.0、29.2、22.5、21.1和15.3 kJ,蒸腾散水量值分别为15.1、11.9、9.2、8.6和6.2 kg .而从合肥市的树木株数总量上看,则蒸腾吸热能值和散水量值总量大小依次为女贞、广玉兰、悬柃木、香樟和三角枫.  相似文献   

7.
杏树蒸腾与降水和冠层微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扩散植物液流技术(TDP)测定时间步长10min的杏树蒸腾数据,结合同步观测到的降水量和果树冠层微气象因子值,分析华北低山丘陵区杏树蒸腾耗水规律及其与降水、微气象因子关系。结果表明:1)杏树蒸腾速率具有明显昼夜变化特征,在夜晚杏树蒸腾速率很低,白天随着太阳辐射强度的逐渐增加,气温逐渐升高,蒸腾速率逐渐增强;而后,太阳辐射强度减弱,温度降低,蒸腾速度减小。且在同一生长期内晴、多云天气日的蒸腾速率高于阴天天气日。2)杏树在生长季(4—9月)、非生长季(1—3月、10—12月)蒸腾耗水量分别为294.4、68.4mm,分别占全年的81.1%、18.9%。从4月起,杏树的蒸腾耗水量迅速增加,5月和6月达到全年的峰值,此后杏树耗水量逐渐减小。3)年际总降水与杏树蒸腾量的比值为1.6,大于1.0,周年降水可以满足杏树蒸腾耗水的需要,但供(降水量)求(蒸腾量)比各月间差异很大。4)回归分析表明:杏树在主要生长期内蒸腾速率与冠层净辐射、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有很好的相关性(R2=0.833),各气象因子与杏树蒸腾速率的相关程度为冠层净辐射相对湿度空气温度风速。  相似文献   

8.
桃树叶片蒸腾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桃树叶片上下表皮、离体叶片和不同部位叶片蒸腾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上表皮角质蒸腾占叶总蒸腾的比值在一天之中处于变动之中,幼叶及成熟叶的变幅分别为11.79%~32.90%、9.91~21.44%。桃叶离体后其蒸腾速率表现出1分钟内迅速降低而后提高的变化趋势。不同微环境下的叶片的蒸腾日变化存在差异,位于树冠东、西两侧的叶片其蒸腾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和13:00。位于树冠南侧的叶片其蒸腾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和15:00。  相似文献   

9.
不同栽植密度库尔勒香梨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库尔勒香梨栽植密度与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关系,为库尔勒香梨丰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OBO ware Pro便携式小型自动气象站及SUNSCAN冠层分析仪,对6种不同栽植密度库尔勒香梨冠层内PAR及叶面积指数(LAI)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栽植密度下,冠层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相对PAR存在较大差异.冠层各方位受光强弱在1d中均呈现规律变化,即在08:00~ 12:00以冠层东侧、南侧、北侧受光为主;11:00~17:00以冠层西部受光为主;树冠中部1d中受光最弱且均匀.不同栽植密度条件下库尔勒香梨冠层内平均PAR呈“先升高后下降”变化趋势;4.0m×6.0m冠层内平均相对PAR最高,2.5m×7.0m冠层内平均相对PAR最低.[结论]相同株距或行距下,冠幅越大,库尔勒香梨叶面积指数(LAI)越大.库尔勒香梨冠层PAR及LAI与栽植密度、冠幅、冠层方位、冠层高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苹果的产量和品质,选择合理树冠结构的优质树,本文以高纺锤形、自由纺锤形及开心形3种不同树形的苹果树为材料,对冠层特性季节变化规律、叶片质量及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5-10月高纺锤形树冠天空可视度高于开心形和自由纺锤形,表明苹果树冠通风透光最好的为高纺锤形,其次为开心形和自由纺锤形。叶片质量最好的为高纺锤形,其次为开心形,自由纺锤形的最差。以光合有效辐射800 mol·m~(-2)·s~(-1)为界值,低于界值时,3种树形的净光合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增大且变化一致,高纺锤形最高,开心形次之,自由纺锤形最低,高于界值时,净光合速率变化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