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玫烟色棒束孢QH4的营养物质、温度、pH与菌落生长和产孢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QH4菌株在培养基Czapek上的菌丝生长状况最好,培养基SMA次之,适合孢子产生的营养条件和适合菌丝生长的并不完全一致,产孢量最大的培养基是SMA,而其他4种培养基的产孢量无显著差异;QH4在10~35℃都能够产孢子,低温和高温对其生殖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落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为25℃;QH4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菌落生长直径存在差异,24L时菌株生长速率最大,随光照时间的缩短,菌落生长减慢且产孢量降低,未经光照处理(24N)的菌落生长最慢且产孢量最低。  相似文献   

2.
以玫烟色棒束孢菌株为试验材料,首先确定菌株液体培养的最适碳源和氮源组合,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蔗糖质量分数、蛋白胨质量分数以及培养时间对菌株菌丝生物量和产孢量的影响,以明确玫烟色棒束孢最适液体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菌丝生物量最大时的培养条件为:蔗糖质量分数5%、蛋白胨质量分数1.5%、培养时间6 d;产孢量最大时的培养条件为:蔗糖质量分数4%、蛋白胨质量分数0.5%、培养时间7 d。适合菌丝生长的培养条件与适合产孢的培养条件是不一致的,可以根据目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环境因子对玫烟色棒束孢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采用凹玻片悬滴等方法研究了温度、湿度、光周期、初始pH值、紫外照射、高温胁迫及吐温-80浓度对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6℃左右,适温为23~32℃,玫烟色棒束孢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的要求较高,低于85%分生孢子不萌发。黑暗促进孢子萌发,光照抑制孢子萌发,但光暗交替时,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孢子萌发率升高。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5~7,用0.05%~1%的吐温-80配制孢子悬浮液。经过48℃高温和紫外线照射处理后,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的萌发都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因此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条件为温度26℃,相对湿度95%以上,初始pH值为6,全黑暗培养。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紫外线诱变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的最佳条件,本研究以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为对象、紫外线为诱变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选取3个较合适的孢子悬浮液浓度、紫外线诱变时间、紫外线诱变距离进行正交试验,并以菌落直径和产孢量为指标进行条件筛选。结果表明,不同的孢子悬浮液浓度、紫外线诱变时间、紫外线诱变距离均可对菌落直径及产孢量产生影响。其中在菌株的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106 cfu·mL-1、处理时间为10 min、距离为30 cm的条件下试验结果最佳,在此诱变条件下,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菌落直径为38.08 mm,产孢量1.26×107 cfu·mL-1。综合而言,最适紫外线诱变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的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106 cfu·mL-1、处理时间为10 min、距离为30 cm。  相似文献   

5.
对玫烟色拟青霉PF9606与温度、pH、营养条件及光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2℃,最适温度为25~28℃;最适pH值为6~7;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培养基为SDA和SMA。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蓝莓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了代表性病原菌株Y2,科赫氏法则证明Y2是引起蓝莓叶斑病的病原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综合鉴定菌株Y2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Y2在PDA培养条件下,气生菌丝较发达,菌丝呈白色、密集,基质背面呈淡黄色,分生孢子单生,褐色,卵圆形、倒棒形,有纵横隔膜。该菌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察氏培养基,产孢最适培养基为WA培养基;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产孢最适温度为5℃;菌丝对碳源葡萄糖利用效果最好,但麦芽糖能更好地促进Y2产孢;菌丝生长最适氮源为蛋白胨,产孢最适氮源为硫酸铵;全光照适宜菌丝生长,但全黑暗促进Y2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pH值为7。通过Y2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能够为蓝莓叶斑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的生物学特性,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集自云南省香蕉种植区的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叶片为材料,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单孢分离,并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及致病性测定;应用平板培养法进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碳源为乳糖和甘露醇,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仅能在pH 6~8内生长,最适pH为7;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有一定影响,以全黑暗条件下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在玉米粉培养基(CMA)上病原菌产孢量最高,光照与黑暗交替有利于产孢.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8℃处理15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1℃处理5 min.[结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宽,偏好高温,但适应的pH较窄;病原菌产孢的关键因子是培养基营养成分和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8.
不同培养条件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的北方双孢蘑菇菌株培养条件及提高双孢蘑菇菌种质量,研究了双孢蘑菇菌株在不同温度、光照和氮源条件下其菌丝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双孢蘑菇As2796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5℃;避光和光照条件下双孢蘑菇As2796菌丝均可生长,避光处理略好于光照处理;以硫酸铵、蛋白胨、酵母粉和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As2796菌丝均可生长,其中最适合的氮源为蛋白胨。  相似文献   

9.
2种忍冬致病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忍冬根腐病的发生规律,以从忍冬根腐病株病根分离到的2种致病镰刀菌菌株FQ3(Fusarium solani species complex)、FQ4(Fusarium incarnatum-equiseti species complex)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FQ3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产孢温度为35℃,最适生长pH值为9,最适产孢pH值为7~10,全黑暗条件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乳糖和甘氨酸,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硝酸钠;菌株FQ4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产孢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7~10,最适产孢pH值为9,半光照条件有利于其生长和产孢,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酵母,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果糖和酵母。除温度处理外,菌株FQ3在所有参试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及产孢量均明显高于菌株FQ4。  相似文献   

10.
室内测定了粉棒束孢(Paecilomyces farinosus)菌株nq1–1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的毒力,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nq1–1菌株对柑橘全爪螨雌成螨的LC_(50)和LT_(50)分别为1.59×10~7/mL和7.9 d;菌株最适生长和产孢培养基分别为萨氏培养基和PDA培养基;蔗糖和有机氮源(赖氨酸)有利于该菌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均为20℃,最适孢子萌发温度为25~28℃;菌丝生长、产孢以及孢子萌发的最适pH均为6.0;nq1–1菌株具有较强的抗紫外线能力;82.6%氧化亚铜(水分散粒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喹啉铜(可湿性粉剂)等杀菌剂与菌株相容性较好。nq1–1菌株对柑橘全爪螨有较好的毒杀活性,喜好偏低温、中性以及富含有机营养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了环境条件对水稻褐变穗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2~28℃,在25℃时生长最快;最适pH值为3.91~5.98,在pH值4.90时菌丝生长最快;在全光照条件下,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在连续振荡培养条件下,菌丝干重最大;病原菌致死温度为60℃水浴10min。病原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2~30℃,在25℃时产孢量达到最大;最适pH值为3.91~5.98,在pH值4.90时病原菌产孢量最大;在全黑暗条件下,病原菌产孢最多;在静止培养条件下,病原菌产孢最多。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水稻恶苗病菌(串珠镰孢)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麦芽糖琼脂培养基和察贝克氏培养基最适合病菌菌丝的生长,PSA培养基最适宜孢子的产生;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5~35℃(最适30℃),适宜pH为6~10,菌落产孢的最适pH为8;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光照条件对菌落生长影响不明显,但以全暗条件下产孢量最大;在测试的碳源中,鼠李糖、葡萄糖和蔗糖最适宜菌丝生长,甘露醇和淀粉最适宜产孢;氮源中以硝酸钾最适宜菌丝生长,尿素最适宜产孢。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水稻恶苗病菌对孔雀石绿不敏感,对淀粉和硝态氮的利用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
亚洲柑橘木虱2株高致病力病原真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对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具有高致病力的真菌菌株,为其微生物农药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测定5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A~E)和5株玫烟色棒束孢菌Isaria fumosorosea菌株(菌株A~E)的生长速率、产孢量以及对木虱若虫的侵染致死率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株球孢白僵菌培养10 d后产孢量存在较大差异,A菌株的产孢量最少(7.96×107mL~(-1)),E菌株的产孢量最多(3.78×108mL~(-1)),两者差异显著;在喷施球孢白僵菌孢子1×106mL~(-1)7 d后,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致死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以A菌株的致死率最高(78.0%),E菌株次之(77.0%)。5株玫烟色棒束孢菌株培养10 d后,B菌株产孢量最多(6.04×108mL~(-1)),E菌株的最少(6.28×107mL~(-1)),两者差异显著;在喷施玫烟色棒束孢孢子1×106mL~(-1)7 d后,除D菌株外,其他制剂对亚洲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致死率均显著大于对照,B菌株的致死率最高(81.0%)。【结论】综合考虑产孢量及致病力等指标,球孢白僵菌E菌株和玫烟色棒束孢B菌株是具有良好研发前景的柑橘木虱生物防治高致病力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从烟粉虱上分离的If B01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并优化其产孢条件.【方法】采用形态学、ITS1-5.8SITS2 rDNA和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鉴定该菌株;比较不同培养基、培养基含水量、pH、接种量与金属元素对分生孢子产量的影响,优化产孢条件.【结果和结论】该菌株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及产孢结构与玫烟色棒孢霉Isaria fumosorosea相似,其ITS1-5.8S-ITS2 rDNA和β-微管蛋白DNA序列与玫烟色棒孢霉和爪哇拟青霉Paecilomyces javanicus相似性高于97%,将该菌株鉴定为玫烟色棒孢霉.培养基配方对If B01菌株分生孢子产量影响显著,玉米粉+麦麸混合培养基产孢量最多,1 g培养基产孢量为6.07×109;麦麸∶玉米粉质量比为5∶5、培养基含水量(w)为42%、接种量为6 m L菌液时,其产孢量最高;该菌株对pH的适应范围较广,pH 5~8时,都有较好的产孢量;金属元素对产孢无促进作用,且镁、铁、钠和钙对If B01产孢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测定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条件下臭椿盘长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菌株SQD-107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情况.该菌株在PS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最多;在供测碳源中病原菌对蔗糖、葡萄糖利用较好,供测氮源中对硝酸铵、氯化铵利用较好.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5℃;产生分生孢子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25~30℃;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35℃,最适25℃.在pH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7~8;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为7.孢子萌发最适pH 6~8.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持续时间10 min.  相似文献   

16.
生防菌玫烟色棒束孢IF-1106对梨小食心虫杀虫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室内条件下,测定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梨小食心虫的致病力。[方法]使用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悬浮液处理梨小食心虫的各个虫态,分别记录其孵化率、死亡率及羽化率。[结果]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悬浮液对梨小食心虫的各个虫态都具有一定的致病力,且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毒力逐渐增强。梨小食心虫的卵和蛹对玫烟色棒束孢的敏感性较高,经高浓度(1.0×108孢子·mL~(-1))孢子悬浮液处理后,卵的孵化抑制率为79.61%,LC50值为6.10×106孢子·mL~(-1);蛹的羽化抑制率为100%,LC50值为1.15×107孢子·mL~(-1)。梨小食心虫幼虫和成虫对玫烟色棒束孢的敏感性较低,经高浓度(1.0×108孢子·mL~(-1))孢子悬浮液处理后,幼虫的死亡率为58.89%,成虫的死亡率为48.89%。[结论]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可作为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17.
桃叶缘斑病是2018年广西地区出现的一种新病害,针对其病原芦苇节菱孢(Arthrinium arundinis)的菌丝生长和产孢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桃叶缘斑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条件不同,病菌菌丝在燕麦培养基、25℃、pH 5.0~7.0及每天12 h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快;菌丝生长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61℃处理10 min菌丝死亡.病菌产孢最适条件为察氏培养基、28℃、pH6.0及每天12h光照;产孢最适碳源为甘露醇,最适氮源为硝酸钾.而菌丝损伤处理和变温培养更易诱导病菌产孢.这一研究提示营养、温度、pH、光照周期等环境条件对桃叶缘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和产孢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蒜紫斑病菌的分离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田间具有典型病斑的发病大蒜叶片上分离病菌并培养,形态和致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得到的病菌为大蒜紫斑病病菌,属葱链格孢(Alternaria porri(Elliott)Cif.)。培养条件研究表明,病菌在马铃薯葱汁琼胶培养基上生长速率最快,产孢量也最多;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2~30℃,低于18℃或者高于37℃均不适宜生长,菌丝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6℃;病菌产孢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26℃,产孢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2℃。菌丝在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最快,在连续黑暗条件下产孢最多;在pH5~12范围内均能生长和产孢,以pH8产孢最多。  相似文献   

19.
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的致病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3,(7):728-731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悬浮液可侵染烟粉虱的各个虫态,其中,烟粉虱2龄若虫对玫烟色棒束孢最敏感,处理7 d后烟粉虱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83.05%;不同浓度(1.0×107,5.0×106,1.0×106,5.0×105,1.0×105个孢子/mL)的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悬浮液处理烟粉虱2龄若虫后,随着浓度的增加,烟粉虱的死亡率从60.60%增加到83.05%,致死中时LT50值从5.86 d减小到4.47 d;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致死中浓度LC50值减小,第7天的LC50值为2.61×104个孢子/mL。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可作为防治烟粉虱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尾孢属真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液体振荡培养法,对影响玉簪尾孢叶斑病菌菌株 Ch10菌丝生长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光照条件外,其他培养条件对 Ch10菌丝生长均有显著影响;Ch10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 pH 为6,对乳糖、麦芽糖、酵母膏和硝酸钾利用最好,在 MEA 培养基上的生长略快于其他培养基,但培养21 d 最大菌落直径仅2.37 cm,生长非常缓慢,而且极少产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