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施州不同气候型旱地土壤肥力变化及肥力因子变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恩施州不同气候型旱地土壤肥力变化及肥力因子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带土壤类型随着海拔的上升和生物气候的变化而有规律地形成土壤垂直带谱;(2)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pH值、速效磷含量保持相对的稳定,但土壤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含量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3)土壤pH的变异最小,土壤有机质、碱解氮的变异次之,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异系数明显大于其它3个土壤肥力因子;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异系数表现出随着海拔的增加变异系数减小的趋势;(4)恩施州土壤肥力状况较20年前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土壤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表现为明显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
新疆塔城老风口工程区防护林立地土壤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宏涛  蒋平安  陈冰  金俊香 《土壤》2001,33(6):305-308
本文对塔城地区老风口工程区防护林土壤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防护林种植年限的增长,防护林林带土壤的养分并非简单地降低或提高,除了土壤速效磷呈直线下降趋势外。全氮含量明显增加,全磷含量基本维持原水平。而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都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壤的pH值随着防护林林龄的增长,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防护林可以有效抑制盐分在林带土壤表层的积聚。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重庆市柑桔园土壤酸碱度及金属元素的含量状况及变化特征,2008年对重庆104个柑桔园的土壤农化样(树冠周围)和背景样(树间对照区)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84.6%的植桔土壤pH值呈下降趋势,平均降幅为9.6%,56.8%的柑桔园土壤pH小于6.5,与背景样相比,土壤pH值小于5.5的果园明显增加,占调查总数的32.7%;7.8%的柑桔园土壤pH在4.8以下,不适合柑桔的生长。随着pH的降低,土壤有效钙、有效镁含量呈降低趋势,而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则明显上升,进一步酸化可能对柑桔生长产生毒害,在柑桔的栽培管理中,应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农田黑土肥力变化趋势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吉林省3个典型黑土实验点(15年玉米和水稻连作)的长期测定,对土壤养分变化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数值化的方法对其综合肥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3个实验点均呈增加趋势;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平原玉米地呈下降趋势,而坡地玉米地和平原水稻田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速效磷含量3个实验点均下降明显。肥力综合评价表明,平原玉米地的综合肥力略呈下降趋势,而坡地玉米地和平原水稻田的综合肥力呈现上升趋势,总体反映出在常规管理条件下,典型地块肥力15年来没有严重的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明确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养分状况,为石漠化防治和生态系统恢复提供参考。收集公开发表的涉及贵州不同石漠化等级土壤养分的研究论文,对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发现:(1)随石漠化等级增加,土壤容重不断增加,0.001 mm黏粒含量有下降趋势,0.05 mm砂粒含量则有增加趋势,但不同石漠化等级之间黏粒和砂粒含量均无显著差异;(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养分含量均表现为无石漠化(ND)轻度石漠化(LD)中度石漠化(MD)重度石漠化(SD),随石漠化等级增加呈幂函数下降,衰减速度为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全氮速效钾全磷,从无石漠化到轻度石漠化演替过程土壤养分下降幅度最大;(3)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与其他土壤理化指标之间极显著相关,且对石漠化地区土壤肥力贡献极大,可作为表征土壤-石漠化关系的敏感性土壤指示因子;(4)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石漠化地区土壤养分影响明显,土壤养分高低为林地草地耕地。土壤养分和地表植物群落结构与石漠化演替进程密切相关,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增加地表覆盖度和开展有机培肥对防止土壤退化和石漠化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了解黄土高原北部地区沟岸地土壤水分养分的分布情况,为该区植被恢复和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按照不同的距离,分析沟岸地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的特征,结果表明:(1)侧面蒸发条件下,沟岸地土壤水分含量随着距沟壁距离的增加有上升趋势,双侧面蒸发导致土壤水分含量在东西两侧均低于单侧面蒸发;(2)单侧面蒸发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20 cm土层和20~100 cm土层均低于对照,双侧面蒸发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则呈西高东低的趋势;(3)单侧面蒸发条件下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对照差异不大,双侧面蒸发条件下土壤速效磷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且呈中间高、靠近沟壁处低的规律;(4)侧面蒸发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利用3年(2008-2011年)的野外对比试验与长期实地监测数据,分析喀拉米吉绿洲滴灌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防护林地的土壤盐分及动态情况。结果表明:(1)林地在滴灌与不滴灌条件下,土壤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灌水量条件(单株单次灌水18,30,48L)下的林地土壤盐分含量与分布特征不相同,其中单株单次灌水48L处理与对照相比,土壤盐分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3种不同灌水量处理(18,30,48L)分别使30cm以上土层、50cm以上土层、整个根系土层的盐度值低于1.4mS/cm;(2)在沙枣生育期内,土壤盐分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不同深度(20,40,60cm)的土壤盐分上升趋势有差异,其中40cm深处土壤盐分上升趋势最显著,20cm与60cm深处趋势水平差异不大;(3)在1个灌溉周期内(20d),林地土壤盐分动态表现为集中-均匀-集中的过程。停水后第2天,上层土壤盐分含量明显下降,滴灌将盐分压于30cm以下,并集中于40-60cm土层;停水后第4~8天,整个观测范围内的剖面土壤盐分明显下降,原聚集于中土层的盐分基本消失,从而使停水后第4~8天土壤盐分淋洗效果最显著;停水后第12天,剖面高盐分土层又重新出现,然后随着时间的延续高盐分土层愈加明显。因此,随着1个灌溉周期的结束,高含盐量土层的位置逐渐上移,其范围逐步扩大;(4)本试验中,在种植的第2~3年,水分供给不足是沙枣成活率低、生长量低的主要原因,而影响沙枣第1年成活率的是土壤次生盐渍化(盐分高达5~9mS/cm)。滴灌洗盐只是局部,建议滴灌防护林1年采取1次大水漫灌。  相似文献   

8.
冻融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碳氮磷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冻融循环过程,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冻融频次和冻结温度对土壤碳氮磷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可溶性氮(DTN)、硝态氮(NO-3-N)和有效磷(PO3-4-P)含量随冻融频次增加呈下降趋势,但铵态氮(NH+4-N)和可溶性磷(DTP)含量呈现上升趋势;(2)在冻融频次相同情况下,高含水量土壤在-15℃/5℃冻融循环处理下的可溶性有机碳(DOC)、DTN和NH+4-N含量显著高于-5℃/5℃冻融循环处理下的含量;(3)含水量高的土壤在冻融处理后,DOC、DTN、NH+4-N、DTP和有效磷(PO3-4-P)的含量通常高于含水量低的土壤,但NO-3-N则相反。由此可见,冻融频次、冻结温度和土壤含水量都是影响高寒草甸土壤冻融效应的关键因子,在评价冻融作用对高寒草甸土壤碳氮磷有效性影响时,还应充分考虑这些因子间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海伦市农田土壤重金属与磷素含量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伦市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黑龙江省县级市,为了解该市土壤重金属及磷素现状,2008年采集了农田耕层土样95个、亚耕层土样95个和土壤剖面分层土样92个,分析了其中的Cu、Zn、Cr、Ni等重金属全量和磷的含量。在前期结果的基础上,2009年又选取8个土壤剖面来进一步研究磷在垂直深度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市耕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总体较低,与松嫩平原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较,出现一定程度的富集。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较,有效磷的富集趋势明显。从空间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总磷和有效磷的分布与重金属的分布呈现了完全不同的趋势,重金属主要来源可能来自土壤母质,化学磷肥对重金属的含量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大量施加磷肥也是该地区有效磷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重金属和磷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都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有效磷的含量在各发生层差异比较明显。进一步的磷剖面结果显示:有效磷和水溶磷含量总体趋势是随着深度的增加都先急剧下降,表层磷富集趋势明显,并有向下迁移的趋势,随后呈现含量稳定、缓慢上升或者巨大波动3种趋势,这与耕作历史、耕作方式及所种植的作物类型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东北黑土区荒地开垦种稻后土壤养分及pH值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东北黑土区荒地(0年,为对照土壤,原始自然草甸植被)和不同开垦年限(12年、25年、35年、45年、62年和85年)稻田(地形、种植制度、施肥和水分管理等大致相同)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荒地开垦种稻后土壤养分及土壤p H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开垦种稻年限的延长,土壤有机碳含量大体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种稻85年时,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荒地(P0.05),下降幅度分别为19.93%和25.51%,年下降率分别为0.09 g kg~(-1) yr-1和0.10 g kg~(-1)yr-1。土壤全氮、全磷含量随种稻年限延长大体呈下降趋势,种稻85年时,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分别下降了33.83%、41.31%和33.07%,土壤全磷含量分别下降了17.76%、21.71%和21.83%。0~2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20~40 cm和40~6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在种稻25年间和25~45年间呈下降的趋势。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波动变化,但以增加为主。土壤速效钾含量大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土壤p H值随种稻年限延长呈缓慢上升趋势,以20~60 cm土壤p H上升最为明显。因此,东北黑土区荒地开垦种稻后土壤由酸性趋于中性发展,土壤酸度得到改善,但土壤肥力明显下降,应注重有机碳的补充及氮磷钾肥的适量施用,以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云南曲靖烟区土壤有效钼含量状况及影响因素,采用田地实地调查取样与室内化验分析的方法,明确了区域内不同县(市)烟区土壤有效钼含量分布特征及土壤类型、土壤p H、不同金属氧化物等对土壤有效钼含量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1)曲靖中海拔烟区土壤有效钼含量范围为痕量~1.966 mg kg~(-1),平均含量0.199 mg kg~(-1),变异系数高达93.23%,土壤有效钼含量不足的样本所占比例达50.03%;地区间差异明显;(2)不同土壤类型有效钼含量表现为,红壤水稻土紫色土;(3)土壤有效钼含量与不同土壤类型pH差异显著,其中红壤、紫色土pH与土壤有效钼相关系数分别为0.283(P 0.01)和-0.191(P 0.05),水稻土与有效钼含量不相关;(4)土壤中不同金属氧化物与土壤有效钼含量相关性显著,铁、钙、锰的氧化物与土壤有效钼相关系数分别为-0.161**、-0.212**、0.233**。  相似文献   

12.
褐土耕地肥力质量与作物产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26个20多年长期定位试验的褐土土壤肥力质量和产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1986年到2006年,褐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1.50 g/kg上升到15.75 g/kg; 全氮由0.73 g/kg上升到1.07 g/kg; 碱解氮含量由73.5 mg/kg 上升到94.6 mg/kg,20年增加了21.1 mg/kg; 有效磷含量1998~2006年增加幅度较大,由18.1 mg/kg上升到28.7 mg/kg,年增加1.3 mg/kg; 速效钾含量也随时间呈一定的增加趋势。总之,褐土肥力总体呈稳中有升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的上升趋势较土壤速效钾明显,土壤酸碱度保持基本稳定,作物产量也呈现了一定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对土壤持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究不同侵蚀程度对土壤持水性的影响,采用压力膜法对表土分别被侵蚀剥离0,10,20,30,40,50,60,70cm,3次重复,共计48个试验小区的土壤田间持水量、凋萎湿度进行测定,计算其土壤有效水含量。结果表明:随土壤侵蚀程度增加凋萎湿度呈微弱上升趋势,田间持水量和土壤有效水含量逐渐降低。土壤侵蚀70cm时,田间持水量降低7%,有效水含量降低11%。随侵蚀程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田间持水量、有效水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与容重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新疆老风口防风阻雪生态工程的土壤改良效应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采集不同生长年限的防风林下土壤、林间农田及荒漠土壤样品 ,系统分析测定了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和土壤盐分含量 ,以及土壤 p H值、土壤孔隙度、容重及物理性粘粒。结果表明 :随着林木生长年限的增长 ,除了速效磷含量有下降的趋势外 ,全氮含量明显增加 ,全磷含量基本维持原水平 ;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林带土壤的 p H值有明显减小的趋势 ,土壤表层 (0~ 2 0 cm)总盐和 K 明显减少 ,Na 含量明显增加 ,Ca2 、Mg2 含量变化不大 ,SO4 2 - 和 Cl- 则先降后升 ,HCO3- 略有上升趋势 ;下层土壤 (2 0~ 4 0 cm)可溶性盐分总量、K 和 SO4 2 -含量明显降低 ,Ca2 、Mg2 和 Cl-含量变化不明显 ,Na 则明显增加 ;土壤容重减少 ,孔隙度增加 ,物理性粘粒增加。通过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 (IFI)的评价计算表明 ,随着防护林生长年限的增长 ,土壤肥力呈明显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西天目集约经营雷竹林土壤硅存在形态与植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雷竹主产地临安西天目选取了集约经营下不同种植年限(1、5、10、15 a)的雷竹林地,采集不同深度(0~10 cm、10~20 cm和20~40 cm)土样,运用逐级化学提取等技术,研究集约经营雷竹林土壤硅素含量与形态随种植年限和土壤剖面深度的变化规律,为雷竹林地土壤有效态硅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雷竹林土壤不同土层有效态硅的含量(0.084~0.318 g kg-1)和所占的比例(1.60%~12.3%)随种植年限和有机物覆盖年限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2)雷竹林表层土壤无定形硅含量(2.58~5.15g kg-1)和所占比例(75.1%~87.7%)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3)覆盖有机物可同时促进无定形硅向有效态硅、有机结合态硅、铁锰(氢)氧化物结合态硅转变。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不同地区土壤养分的差异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对我国东北、西北、华北、西南、中南和华东地区农田的190个土壤质量监测点20多年来的土壤养分观测数据进行区域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南、华北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986~1997年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华东、东北区有下降趋势,西北、西南区基本稳定;1998~2006年各区变化不大,基本平稳.全氮、碱解氮与有机质含量变化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20年来不同地区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各区域均稳中有升.1986~1997年除西北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有一定的下降趋势外,其他区域基本稳定;1998~2006年,土壤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变化也不大.总之,不同地区的土壤有效磷呈稳中有升的趋势,其它土壤养分指标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添加凋落物对杨树人工林土壤氮、磷矿化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在30℃和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的条件下研究杨树人工林的枯叶或枯枝、枯地被植物、杨树根系以及混合凋落物的添加对土壤氮和磷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培养42 d后,不同处理间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呈现枯叶+土>枯地被植物+土>混合凋落物+土>根+土>枯枝+土>对照的趋势;(2)不同处理间的土壤铵态氮含量差异比较小;(3)各种处理的硝态氮含量占总无机氮的78%以上;(4)在培养初期,除添加枯枝处理外,添加其他凋落物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和总无机氮含量明显下降,后期逐渐升高;(5)土壤无机氮、磷含量及其矿化速率与土壤和凋落物的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造林模式对铁尾矿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了解不同造林模式对尾矿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影响,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研究方式,分别调查未造林尾矿地、紫穗槐纯林、沙棘纯林以及沙棘—紫穗槐—桑树人工混交林下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结果表明:(1)与裸尾矿相比,紫穗槐纯林、沙棘纯林以及混交林林下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以及毛管孔隙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土壤饱和持水量、总孔隙度及非毛管孔隙度有所上升,且混交林林下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最大,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与毛管孔隙度较裸尾矿分别下降了12.07%,3.49%,4.66%,3.67%,土壤饱和持水量、总孔隙度及非毛管孔隙度分别增加了6.44%,9.29%,12.96%;(2)与裸尾矿相比,紫穗槐纯林、沙棘纯林以及混交林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养分元素含量明显增加,土壤pH值下降,尤以混交林的变化最为明显;(3)造林后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及主要酶活性均有所上升,且以混交林上升最明显。由此可以看出,在尾矿地进行人工造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尾矿土壤的性质,且营造混交林模式对尾矿土壤的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盐渍化地区土地整理实践中土壤盐分含量高,养分含量少的特点,考虑隔盐材料(A)、隔盐层深度(B)和改良剂(C)三个因素,设计3因素3水平正交方案,对土壤进行改良试验,以便筛选出较好的改良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改良后土壤容重、pH值和含盐量下降明显,有效氮、有效磷、有机质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有效钾含量略有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土壤理化性质、主要养分含量明显改善,作物生物量和产量显著提高,且各指标均差异显著。经过综合平衡,确定A2B2C1为最佳改良方案,其中隔盐材料选取炉渣和玉米秸秆,隔盐层深度为60cm,改良剂为有机肥。  相似文献   

20.
将重庆市合川区2006年土壤调查数据与1981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土壤p 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P、速效K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合川区耕地土壤有日趋酸化的趋势;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有所下降;碱解氮含量总体水平有大幅度提升,含量处于较丰富水平;有效磷含量总体水平大幅上升,但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速效钾含量增高趋势明显,处于中等水平。提出对策建议,认为应采取有效的对策缓解土壤酸化,改进施肥措施,减少化学肥料的施用,增加有机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