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完成中国燕麦产业技术体系下达的任务,对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燕麦施氮、磷、钾无机肥施肥量和配比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比组合对燕麦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燕麦产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氮素,在和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地力相似的生态区,推荐施纯N 150 kg/hm~2、P_2O_5160 kg/hm~2、K_2O 30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完成中国燕麦产业技术体系下达的任务,对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燕麦施氮、磷、钾无机肥施肥量和配比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比组合对燕麦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燕麦产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氮素,在和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地力相似的生态区,推荐施纯N 150 kg/hm2、P2O5 160 kg/hm2、K2O 30 kg/hm2。  相似文献   

3.
为了构建喀什地区盐碱地燕麦施肥参数,本试验研究以采用农业部"3414"试验设计,通过对喀什地区中度盐渍化土壤不同因素施肥组合对燕麦养分吸收、产量及施肥效益的影响,并包括氮、磷、钾的最佳用量和配肥比例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喀什地区中度盐渍化土壤条件下燕麦秸秆部位体内N:P2O5:K2O比例为1:0.10:3.86,籽粒部位体内N:P2O5:K2O比例为1:0.22:0.19;每千克N增产燕麦3.82kg,每千克P2O5增产燕麦6.39kg,每千克K2O增产燕麦35.5kg;;最佳施N量15.0 kg/667m2、P2O57.3kg/667m2、K2O0.8kg/667m2,最佳经济产量143.8 kg/667m2。平衡施肥可显著增加燕麦籽粒产量和施肥效益。  相似文献   

4.
长武县玉米“3414”肥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科学地指导长武县玉米生产,提出最佳的推荐施肥量组合。[方法]通过3年的"3414"肥料效应试验,对长武县玉米氮、磷、钾肥合理配比施肥效应进行研究,同时对玉米产量进行肥效模型拟合,得出最佳经济效益氮(N)、磷(P2O5)、钾(K2O)推荐施肥量。[结果]根据三元二次肥效模型,在产量水平9 000 kg/hm2的地块,氮、磷、钾肥的最佳推荐量分别为126、57、30 kg/hm2;在产量水平为9 000~11 250 kg/hm2的地块,氮、磷、钾肥的推荐量分别为141~237、33~84、15~120 kg/hm2;在产量水平11 250 kg/hm2的地块,氮、磷、钾肥的推荐量分别为127.5~270.0、70.5~99.0、22.5~76.5 kg/hm2。[结论]合理配施氮、磷、钾肥既可提高玉米产量,又可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研究氮、磷、钾等肥料三要素和马铃薯产量的相关性及养分吸收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湟中县以青薯2号为材料,通过马铃薯的"3414"试验,在施肥量氮(N)40.5~121.5kg/hm~2,磷(P_2O_5)45~135kg/hm~2,钾(k_2O)60~180kg/hm~2时,马铃薯产量可达到38121~54485kg/hm~2。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燕麦进行不同的密度和氮肥处理,测定燕麦根系的碳、氮、磷,探讨密度和氮肥对燕麦根系碳、氮、磷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系碳、氮、磷含量均呈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碳、氮含量均在450 kg/hm~2氮处理下出现最大值,分别为35.91、14.26 g/kg。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根系氮含量逐渐下降;增加种植密度对根系磷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稻氮磷钾肥施用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2008年采用"3414"完全试验设计方案,对中稻施用氮、磷、钾肥的效应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对中稻产量的影响大小表现为氮(钾、磷。经回归分析,中稻最佳的施肥量为每667 m2施用纯氮10.1 kg、磷肥4 kg、钾肥6.5 kg。在此最佳施肥量条件下,中稻产量达到518.1 kg/667 m2,且施肥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施氮量及间作对燕麦、向日葵生产力以及燕麦收获后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在吉林西部半干旱地区开展大田试验,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0、50和100kg/hm2),测定燕麦、向日葵产量、吸氮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燕麦‖向日葵带状间作具有产量优势及较高的氮吸收效率,土地当量比及氮素吸收当量比范围分别为1.20~1.37和1.20~1.30。施氮量为100kg/hm2时,间作燕麦、向日葵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以及地上部吸氮量均为最高,分别为4.40和6.65t/hm2,12.81和12.40t/hm2以及182.78和192.12kg/hm2,其中间作燕麦地上部生物量、吸氮量较单作燕麦显著提高17.20%~35.39%;间作向日葵籽粒产量及地上部吸氮量较单作向日葵显著提高22.78%~46.15%。间作显著降低燕麦收获后间作燕麦边行0~60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显著增加间作向日葵边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因此,100kg/hm2是该地区燕麦‖向日葵带状间作的较优施氮量。  相似文献   

9.
油菜“3414”肥效田间试验报告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油菜"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用三元二次方程拟合的氮、磷、钾肥最佳施肥量分别为:纯N 275.76 kg/hm2、P2O568.11 kg/hm2、K2O 198.65 kg/hm2,最高产量为2 862.15 kg/hm2。结合漆桥镇油菜生产实际,氮、磷、钾肥推荐用量分别为N 270~280 kg/hm2、P2O5 70~80 kg/hm2、K2O 180~200 kg/h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氮、磷、钾3种元素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为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提供科学依据,在界首市利用"3414"试验设计,开展了氮、磷、钾元素田间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界首地区夏季玉米种植中,氮、磷、钾3种元素的最佳施用量分别为N220.5kg/hm2、P2O550.4kg/hm2、K2O 54kg/hm2.  相似文献   

11.
棕紫泥田水稻氮磷钾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414"试验研究棕紫泥田水稻氮磷钾的施肥效应,结果表明,棕紫泥田对水稻的土壤供肥量为纯氮6.55~7.12 kg/667 m2、五氧化二磷3.20~3.50 kg/667 m2、氧化钾8.73~9.59 kg/667 m2,肥料当季利用率为纯氮40.2%~49.4%、五氧化二磷5.2%~15.7%、氧化钾0~36.4%;根据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为纯氮9.79~10.66 kg/667 m2、五氧化二磷4.86~5.93 kg/667 m2、氧化钾2.56~3.60 kg/667 m2。  相似文献   

12.
施肥对苦荞麦产量、经济效益及肥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都金堂县,采用"3414"肥效试验方案探讨了不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苦荞麦产量、经济效益及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苦荞麦产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苦荞麦产量分别随着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纯收入分别随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产投比随磷肥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氮、钾肥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即适量减少磷肥的施用量,增加氮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低氮、低磷、低钾水平下,两两组合有利于另一肥料肥效的发挥。氮、磷、钾三元二次肥效函数为非典型式,应用产量频率分析法得出每公顷施N 39.8~86.0 kg、P2O574.6~161.2 kg、K2O 29.8~64.4 kg时,产量达2 000~3 500 kg/hm2的概率为95%,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运粮湖农场棉花“3414”肥料效应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粮湖农场棉花"3414"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运粮湖农场灰潮砂泥田肥力中等以上田块适宜种植棉花。籽棉产量与氮、磷、钾施肥量能拟合成三元二次方程,且氮、磷、钾协同作用效应明显,氮肥推荐施用量比单因子拟合推荐施用量低,而钾肥推荐施用量比单因子拟合推荐施用量高。综合分析可得出目标产量为250~350 kg/667 m2,推荐施用量纯N为21~24 kg/667 m2、P2O5为3~5 kg/667 m2、K2O为7~10 kg/667 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与土壤类型和养肥状况相适宜的水稻施肥技术,为右江河谷地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析土壤磷钾养分含量测定值和作物相对产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确定养分丰缺指标参数;应用方程拟合的方法,对所有"3414"试验数据分别采用三元二次、一元二次和线性加平台模型模拟计算得出最佳施肥量和最佳产量,然后根据散点图趋势和不同方程拟合的决定系数并结合专业背景知识得出产量、推荐施肥量和土壤测试值三者相关的检索表。【内容】对右江河谷地区水稻"3414"试验结果分析得到氮、磷、钾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结果】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处于低水平时,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126kg/ha、75~90kg/ha、120~150kg/ha;氮、磷、钾处于中级水平时,氮、磷、钾(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126~132kg/ha、60~75kg/ha、90~105kg/ha;氮、磷、钾处于高级水平时,氮、磷、钾(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132~174kg/ha、45~60/ha、45~60kg/ha;氮、磷、钾处于极高水平时,除氮肥施用174kg/ha外,磷、钾肥均可少施或不施。【小结】通过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计算,确立广西右江河谷地区土壤磷、钾养分含量丰缺指标,初步建立了该区的水稻氮磷钾施肥指标体系。但是由于管理和测产中的一些误差难免会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今后还应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和修订推荐施肥参数,以获得更加完善的水稻施肥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黔西北冷凉山区玉米“3414”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施肥方案,开展玉米栽培肥效试验,通过对不同氮、磷、钾水平下的玉米产量及养分最佳投入量进行分析和氮、磷、钾的肥料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种植最佳经济施肥量为:纯氮12.4~13.6 kg/667 m2、五氧化二磷8.7~10.0 kg/667 m2、氧化钾9.2~11.2kg/667 m2,其施用比例约为1.00∶0.44∶1.05。肥料平均利用率为氮肥43.90%、磷肥24.74%、钾肥41.47%。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燕麦白燕2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外引燕麦品种白燕2号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在黔西北高海拔地区及时应用推广,以密度及氮、磷、钾施用量为研究对象,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组合设计对其进行高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当密度、氮、磷和钾取值水平分别为0.845~1.248、1.000~1.377、1.109~1.495和0.707~1.180时,产量可达2 250kg/hm2。结论:在黔西北地区,白燕2号产量获得2 250kg/hm2以上的栽培措施为密度544.4万~610.9万粒/hm2,纯N 150.0~168.85 kg/hm2,P2O5 155.45~174.75 kg/hm2,K2O 135.35~159.0kg/hm2;四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N肥密度K肥P肥;N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是影响白燕2号籽粒产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7.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永善县玉米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其中纯N 10.5 kg/666.67 m2、P2O57.6 kg/666.67 m2、K2O 1.7 kg/666.67 m2,最佳产量437.7 kg/666.67 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当地最佳经济产量氮、磷、钾推荐施用量分别为8~14 kg/666.67 m2、6~9 kg/666.67 m2、1~5 kg/666.67 m2。  相似文献   

18.
针对湖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中等肥力耕地,设计3414测土配方试验,开展甘薯田间肥料效应研究,利用SPSS 19.0版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模拟出甘薯氮、磷、钾肥施用量与甘薯产量、利润关系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单因素施肥条件下,氮、磷、钾肥最大施肥量范围分别为8.71~23.32、5.59~6.32、7.69~23.77 kg/667m2,最大产量范围分别为2 960~3 595、2 866~3 205、2 993~3 678 kg/667m2。(2)实现甘薯最大产量的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8.73、6.64、7.06 kg/667m2,最高产量为3 190 kg/667m2,4个试验点较对照增产51%~101%。(3)根据市场价格计算,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4.03、11.75、32.2 kg/667m2,最高产量为3 288 kg/667m2,此时最大经济效益为3 147元/667m2,4个试验点较对照增产54%~91%。根据甘薯田间肥效研究结果,推荐氮、磷、钾肥施用范围分别为8.71~23.32、5.59~6.32、7.69~23.77 kg/667m2,甘薯产量对氮肥施用最敏感,需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调整。  相似文献   

19.
不同化肥施用量对冷浸田水稻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于2011~2012年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赣南冷浸田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早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氮144.5~161.1 kg/hm2、磷(P2O5)76.8~78.1 kg/hm2、钾(K2O)119.4~163.1 kg/hm2;晚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氮167.8~172.6 kg/hm2、磷77.0~99.5 kg/hm2、钾159.5~160.7 kg/hm2;早稻的合理施肥比例为氮∶磷(P2O5)∶钾(K2O)=1∶(0.48~0.53)∶(0.82~1.01),晚稻为氮∶磷(P2O5)∶钾(K2O)=1∶(0.46~0.58)∶(0.93~0.94)。  相似文献   

20.
采用3因素5水平2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在田间布置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平的氮、磷和种植密度处理对红小豆伤流量及成分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对伤流量的影响,氮、磷起主要作用,互作均不显著;理想氮、磷和密度组合方案为N 20.60~25.80 kg.hm-2,P2O520.67~32.45kg.hm-2,密度21.04万~23.96万株.hm-2。适宜的氮、磷和密度能够提高植株伤流量。氮、磷和密度对伤流量及氨基酸含量影响都呈正抛物线状,氮肥达到了显著水平;氮—密度互作达到显著水平;理想氮、磷、密度组合范围为N 24.97~30.85 kg.hm-2,P2O526.14~42.86 kg.hm-2,密度为19.63万~22.70万株.hm-2。伤流量及氨基酸含量变化与红小豆氮素的吸收效率有相似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