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设置了不同微量元素铁、铜、硼、钼和锰的田间小区试验,初步探讨叶面喷施微量元素对栽培2年粗糙龙胆根中龙胆苦甙含量、根折干率、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铜、钼和硼显著提高粗糙龙胆根中龙胆苦甙含量,龙胆根干重和根折干率均有增加趋势,微量元素锰能提高龙胆根中龙胆苦甙含量和根折干率,但根干重下降;铁和锰能促进龙胆对硼的吸收,钼能改善龙胆铜营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云南省3个主要金线莲栽培品种在云南省的生长状况和主要药用成分。[方法]使用K4基质在林下种植培育5个月后,通过对3个金线莲品种的粗多糖、总黄酮和氨基酸含量等内含物的测定和植株干重、鲜重、折干率等形态指标的测定,分析3个品种的生长状态。[结果]3个品种的粗多糖含量、总黄酮含量、氨基酸含量、干重、鲜重和折干率等指标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滇越金线兰是云南本地种,植株形态高大、产量高,总黄酮和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2个福建品种。[结论]滇越金线兰是云南省人工种植首选的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与持效期。试验设吡虫啉有效成分为5、10、15克/亩3种剂量和扑虱灵10克/亩(对照)4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15m2,区间有隔离保护行。在稻飞虱发生高峰期时用工农16型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雾,药液量为50公斤/亩。施药前查虫口基数,施药后1、5、10、20、和30天查虫量,采用平行跳跃法取样,每小区10丛,与对照区比较,计算防治效果。通过试验得出施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可以作为水稻稻飞虱防治的取代药剂品种,或用来与其它药剂进行交替使用,用药后第5天开始发挥药效,且能保持高效30天以上,既能减少施药次数,又可节省劳力和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构建微核心种质的方法,旨在为精准选择毛白杨杂交亲本或研究材料提供科学依据,为其他物种构建微核心种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利用荧光SSR分子标记对272份毛白杨样本进行分子基因型检测,计算每个样本对总体遗传多样性的贡献值,从大到小全部排序,计算新排序的前25%、20%、15%、10%、5%、2.5%、2%和1.5%共8个取样比例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平均多态信息指数(PIC)值等,分析微核心种质的代表性,通过与前面的取样比例以及原始种质的相应参数进行比较,确定合适的微核心种质取样比例。利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验证。根据所有引物的峰值,构建每份微核心种质的指纹图谱。基于指纹图谱的差异,分析挖掘特异等位基因。【结果】(1)当取样比例由25%逐渐降为2%时,Ne、He和PIC这3个重要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分别逐渐达到最大值,而I在取样比例为10%时达到最大值。(2)当取样比例为2%时,Ne、I、He和PIC值分别是3.513、1.254、0.643和0.597,均大于272份原始种质的相应值2.075、0.825、0.4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种新型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作用。[方法]试验共设7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采取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相连4穴,共计20穴。记载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计算病指和病指防效,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嘧菌酯+苯醚甲环唑325 g/L SC 300 ml/hm2或450 ml/hm2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无药害作用,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使用,连续喷药2-3次。[结论]为采用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铁皮石斛不同产地的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不同产地铁皮石斛的形态学指标及化学成分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铁皮石斛的茎粗、叶长宽比、折干率及多糖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Y1产地的折干率和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30.5%和31.36%。  相似文献   

7.
利用数量性状构建新疆野苹果核心种质的方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以300份新疆野苹果实生株系为试验材料,根据叶片、花朵和果实等器官15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新疆野苹果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方法】采用逐步聚类法,以30%的取样比例,根据2种遗传距离(欧氏距离和马氏距离)、4种系统聚类方法(类平均法、离差平方和法、最长距离法和最短距离法)和3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偏离度取样法和优先取样法)构建24个核心种质,以筛选出的最佳构建策略进一步比较7种不同取样比例(10%、15%、20%、25%、30%、35%和40%)的构建效果以确定最适宜的取样比例。【结果】(1) 在新疆野苹果构建中,采用欧氏距离聚类优于马氏距离。(2) 4种系统聚类方法比较表明,最短距离法优于类平均法、离差平方和法和最长距离法。(3) 3种取样方法比较表明,优先取样法和偏离度取样法都能明显提高核心种质的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均适宜于新疆野苹果核心种质的构建,前者略优于后者。(4)20%是最适宜的取样比例。【结论】以20%的取样比例,采用欧氏距离,利用最短距离法进行逐步聚类,结合优先取样法构建的核心种质最有代表性,是构建新疆野苹果核心种质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数量性状构建粳稻核心种质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50份粳稻为研究材料,根据7个数量性状的基因型预测值,研究粳稻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采用2种遗传距离(欧氏距离和马氏距离),8种聚类方法(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类平均法、可变类平均法、可变法、离差平方和法),3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偏离度取样法和优先取样法),在25%的取样比例下构建48个核心种质,以筛选出的最佳构建策略进一步比较6种不同取样比例(10%、15%、20%、25%、30%和35%)的构建效果以确定最适宜的取样比例。结果表明,在粳稻核心种质构建中,马氏距离优于欧氏距离。欧氏距离优先取样法下最短距离法构建的核心种质最优。马氏距离偏离度取样法构建的核心种质能较多保存原群体遗传变异。10%是最适宜的取样比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筛选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水稻品种,【方法】在广西兴安设立病圃,对来自西南稻区的171个和长江中下游稻区的172个水稻生产品种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在分行初步筛选试验中,拔节期TN1平均矮缩株率为10. 67%,生产品种平均矮缩株率在0. 00%~19. 52%,其中99. 32%的品种其平均矮缩株率低于TN1;平均矮缩株率低于15. 00%的水稻品种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性,不同地区间抗性品种比例无显著差异(P=0. 2725),但49个参试粳稻品种中表现抗性的比例为71. 43%,远远高于参试籼稻品种表现抗性的比例(P 0. 001)。选取矮缩株率不同的105个品种进行小区试验,黄熟期以植株矮缩或高位分蘖为病株标准,两年间对照TN1的病株率均达100. 00%,稳定表现抗病的品种有C两优4418、野香优688、野香优3号、黔两优58、中浙优8号、中浙优1号和中浙优10号。【结论】筛选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水稻品种,找到抗性较好的优良水稻品种,充分利用抗性水稻品种,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提供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肥料处理对金线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金线莲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金线莲的生长状态、生长量和干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培苗定植1个月后,开始喷施花多多1号肥1 000倍液,春秋季每10d喷施1次,夏冬季每月喷施1次,植株生长良好、不易感病,生长指标综合表现最好,12个月栽培期植株的成活率为86.0%、鲜重增长率为138.1%、干重为279mg、折干率为11.2%;适宜的肥料处理有利于改善金线莲生长状态,提高生长量和干物质含量,提升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免耕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以金优253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并测定水稻在免耕、常耕、分根栽培三种栽培条件下水稻干物质生产量和产量.结果表明:分根栽培条件下,免耕侧根系干重在早季和晚季均比常耕侧极显著的低.在单一耕作方式下,免耕水稻地上部和根系干重均比常耕水稻低,根冠比和产量比常耕水稻的高,其差异多数情况下不显著.因此认为,免耕对水稻根系生长有明显的影响,但通过地上部与根系生长的协调作用,使根冠比增加,并使产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超声波处理种子和基肥施锌对香稻干物质、锌积累特性的影响,以常规香稻品种农香18 和美 香占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设置锌肥处理和超声波种子处理,测定两香稻品种各生育时期茎、叶、穗的干物质积累量 和锌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处理种子和基肥施锌处理下,农香18 和美香占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锌含 量、锌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叶锌的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Zn0 处理下茎锌的含量 先降低后升高,在Zn2 和Zn4 处理下则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Zn0 处理下叶和茎锌含量在分蘖期最高,施 锌处理(Zn2、Zn4)下则成熟期最高。结论院(1)超声波处理种子和合适的基施锌肥浓度可以提高香稻的干物质积累 量、锌含量和锌积累量;(2)高浓度的锌肥(Zn4)可以提高香稻生育后期吸收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巨胚稻胚重与糙米粒形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分别选取57个粒形差异较大的籼型巨胚稻品系和籼型非巨胚品系,对其糙米的绝对胚重和相对胚重与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粒重诸粒形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巨胚稻相对胚重与粒长、粒宽、粒厚和粒重有显著关系,选择粒重较小、粒长较短而粒厚适中的粒形可提高巨胚稻胚的相对重量;对非巨胚稻的相对胚重起显著作用的是粒长、粒宽、粒厚和长宽比.对巨胚稻,粒重的作用极显著,长宽比的作用不显著;而对非巨胚稻,粒重的作用则不显著,长宽比的作用极显著.本文还就巨胚稻及小胚稻的遗传改良及育种应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选用黑龙江省目前生产上典型高产水稻品种或新育成的超高产有望品系 11个 ,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寒地水稻品种成熟期茎鞘干重变化过程的差异及其和结实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1)水稻成熟期茎鞘干重变化过程可分为 3个阶段 ,阶段 茎鞘干重升高 ,阶段 持续降低 ,阶段 趋于稳定 ;(2 )不同品种成熟期茎鞘干重变化过程不同。依据阶段 有无将供试品种分为两类 ,A类型具有阶段 、 和 ,B类型只有阶段 和 。A类型品种结实率较高。 (3)不同品种阶段 持续时间长短有差异 ,有的品种 5 d,有的品种 10 d,时间短的品种结实率较高。 (4)不同品种茎鞘阶段 的茎鞘干重降低速率不同。此阶段单位颖花每天从茎鞘获得物质的最大量高 ,有利于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5.
不同穗型水稻产量与群体生理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穗倾角穴穗颈节至穗尖的连线与茎秆延长线的夹角雪的大小,将参试的12个品种划分为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弯曲穗型3种类型,研究了不同穗型的群体形态生理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弯曲穗型品种抽穗期干物重较高,直立穗型品种抽穗后和成熟期干物重较高,抽穗后干物重占成熟期干物重的百分比也较高,半弯曲穗型上述方面介于二者之间。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和弯曲穗型的颖花/叶值相近,说明三者单位叶面积所负担的颖花数差异不大。就粒重/叶而言,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弯曲穗型。直立穗和半弯曲穗型品种抽穗后单个颖花拥有的干物质越多,成粒率越高。比叶重大的品种,抽穗后群体叶面积衰减缓慢,具有一定的群体叶面积,对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育期水稻干物质量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生育期的干物重对粤晶丝苗2号、粤农丝苗、合美占3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设置了早造和晚造两次不同氮肥梯度随机区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叶片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在拔节孕穗期时最高,且其随着生育进程逐渐降低,在乳熟期达到最低值;茎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在乳熟期降至最低;齐穗期的穗干物质分配比例不到20%,而乳熟期的穗干物质量将近占总干物质量的43%;早造和晚造水稻的结实率差异极显著,总干重差异显著,而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差异不显著;齐穗期以后,结实率和千粒重均与干物重呈负相关,而叶干重与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大,茎干重与各产量性状密切相关,总干重与产量呈正相关。水稻干物重是决定高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水稻穗干物质重发育动态的QTL定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以籼稻品种IR64和粳稻品种Azucena及其DH群体(123个DH系)为遗传研究材料,在穗干物质积累的不同时期测定穗重。利用包括RFLP、同工酶标记和RAPD等175个分子标记的水稻连锁图谱,采用条件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水稻穗部干物质积累进行QTL的动态定位。在各时期能检测到14个非条件QTL,而最终穗重只能检测到3个非条件QTL。条件QTL分析表明,基因在水稻发育过程中以一定的时空方式表达。亲本和极端个体的QTL总效应分析表明,增效基因和减效基因在不同个体中的累积程度不同。控制穗干物质积累的发育过程存在两组基因,一组基因控制稻穗谷粒内外颖的发育,另一组基因可能控制谷粒内容物的充实。  相似文献   

18.
Rice panicles are composed of many branches with two types of extreme grains,the superior and the inferior.Traditionally,it has been well accepted that earlier flowers result in superior grains and late flowers generate inferior grains.However,these correlations have never been strictly examined in practice.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accur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erior and inferior grains and the flowering order,we localized all the seeds in a panicle in four distinct rice species and systematically documented the rice flowering order,flower locations and the final grain weight for their relationships.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grain weight is more heavily determined by the position of the seeds than by the flowering order.Despite earlier flowering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grain weight in general,grains from flowers blooming on the second day after anthesis generally gained the highest weight.This suggests earlier flowers may not result in superior grains.Therefore,we concluded that superior and inferior grains,commonly determined by grain weight,are not fully correlated with the flowering order in rice.Following the order of the grain weight,the superior grains are generally localized at the middle parts of the primary branches,whereas inferior grains were mainly on the last two secondary branches of the lower half part of the panicle.In addition,the weight of inferior grains were affected by spikelet thinning and spraying with exogenou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indicating that physiological incompetence might be the major reas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inferior grains.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测墒补灌对冬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高产优质冬小麦‘烟农999’为材料,试验设置5个水分处理:W0全生育期不浇水,Wck为传统灌溉处理(对照),W70、W75、W80为测墒补灌处理,于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的70%、75%、80%。结果表明:(1)各处理之间相比较,W75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11438.85 kg/hm 2、25.78 kg/(hm 2·mm),比传统灌溉处理提高了12.12%、21.2%。(2)W75处理开花期和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灌浆期的旗叶净光合速率、开花期干物质转移率、灌浆期营养器官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分析,本试验条件下W75是‘烟农999’获得高产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20.
该试验选用3个粳稻品种用110 mg/L的多效唑溶液浸种48 h后直播栽培,以清水浸种处理作为对照。通过测量水稻成熟期各器官干重和农艺性状的数据分析表明,多效唑浸种处理对水稻各器官干重的相关性影响小,但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水稻第一、二节长与实粒重的相关性由0.024和0.056变成多效唑浸种处理后的-0.116和-0.042。多效唑降低了茎鞘重对实粒重的影响比重,最终导致水稻成熟期的光合积累无法得到有效转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