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蟹人工养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开发性的特种水产养殖业。由于养殖单位及养殖面积猛增,作为蟹种的蟹苗及幼蟹数量也随之增多。蟹苗的来源除天然捕捞外,人工育苗巳获成功。幼蟹来源主要还是靠天然捕捞。把蟹苗强化培育成幼蟹,有些单位在搞,但成活率很低,问题的关键在于从蟹苗到幼蟹这个阶段的适口饵科成分的配比,特别是在饲料中添加某些生长素,促使幼蟹蜕壳迅速以及蜕壳的同步性来提高幼蟹成活率和加快生长。本试验就是探索在河蟹饲料中添加 F.A.M.P—87生长素,对蟹苗及幼蟹生长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水面放流养殖河蟹是指将人工繁育的或天然捕捞的蟹苗(大眼幼体)或仔蟹或幼蟹直接投放于湖泊、水库、河沟等水域,让其摄取天然饵料生物,自然生长直至起捕上市这一生产过程。现将河蟹放流增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添加剂对河蟹蟹苗暂养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养殖是近几年发展迅速的水产养殖事业,随着养殖单位和面积的猛增,对幼蟹和蟹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70年代实施直接投放蟹苗的养殖方法,成蟹的回捕率较低(一般在5%-7%),主要原因是蟹苗(大眼幼体)至幼蟹期的死亡率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一些地区采用将蟹苗暂养成Ⅱ、Ⅲ期幼蟹的养殖技术,这就需要根据蟹苗摄食方式及营养需要选择优质、完善的饵料以提高蟹苗暂养成活率.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天然饵料中添加一定水平的添加剂是否能提高蟹苗暂养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河蟹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蟹苗的需求量激增,而天然资源极不稳定,人工繁殖的蟹苗各项成本高,近几年来蟹苗价格成倍增长。因此,在幼蟹饲养过程中分析幼蟹死亡的原因及如何提高成活率是河蟹养殖户极为关心的问题。 幼蟹培育是以河蟹的大眼幼体培育到体重10克左右的养殖过程,在这培育过程中河蟹死亡的原因大致有: 1.蟹苗的质量。天然蟹苗具有生长快,成蟹个体大  相似文献   

5.
河蟹 ,又称毛蟹、大闸蟹 ,螃蟹 ,学名中华绒螯蟹 ,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和重要的淡水渔业资源。80年代初随着天然海水、人工配制半咸水育苗技术的突破 ,蟹苗从湖泊放流到中小型湖泊养殖 ,围栏养殖以及水库、池塘和稻田等多种形式养蟹技术的开发、推广等科技进展 ,把我国的养蟹业推进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蟹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和养殖产量逐年上升 ,并一直保持着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河蟹的生态习性河蟹在淡水中生长 ,在海水中繁殖。它的一生依次经历蚤状幼体、大眼幼体 (蟹苗 )、仔蟹 (豆蟹 )、幼蟹 (稚蟹 )、蟹种 (扣蟹 )…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螃蟹的人工养殖过程中,幼蟹的培育仍是个薄弱环节。现将实用性强、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的网箱培育幼蟹技术简介如下: 1.网箱 网箱用尼龙筛绢或聚乙烯网片制成,目大0.15厘米左右,以不使蟹苗逃逸为度。网箱大小为2×1×1或4×3×1米,无严格规定。网箱用木架或竹框架浮于水  相似文献   

7.
提高成蟹商品规格,是促进养蟹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欲养殖大规格蟹,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一、选择优良水面 大水体养蟹,天然饵料丰富,溶氧充足,养成的蟹规格大,色泽好。因此,养蟹水体的面积宜大不宜小,以湖泊、水库、河道等开放型水体围拦养蟹效果尤佳,池塘等养蟹水面也应模拟自然生态环境,为蟹创造良好的生活、生长条件。 二、放养”扣蟹” 目前河蟹养殖多为投放早繁蟹苗培育的幼蟹,当年蟹苗当年上市,使河蟹的养殖周期由2年缩短为1年,虽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河蟹的生长优势,但上市蟹的规格都在只重100克以内。因此,欲养成大  相似文献   

8.
青苔是一些藻类过度繁殖的产物,在虾蟹养殖特别是河蟹大眼幼体大棚培育豆蟹过程中,繁殖力最强,生长也很快,对大眼幼体及一二期幼蟹危害极大。如果用药防治,弄不好就会对虾蟹苗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苗蟹培育一般在6月初结束,蟹苗池的实际利用时间仅有3个月左右。如果在蟹苗培育后的休闲期,利用蟹苗池养殖一茬南美白对虾,不仅可使幼蟹池的休闲期得到利用,而且还可获得较高的养殖效益。近几年来,江苏省滨海县坎北特种水产养殖场利用蟹苗池休闲期养殖南美白对虾,连年平均667m^2收获成虾150kg以上,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各地养蟹业发展很快,但幼蟹在培育中性早熟现象严重,影响了成蟹养殖。一龄蟹种出现早熟的原因,根据笔者近年来的养殖实践分析认为是:人工养殖条件下,环境优越、饵料充足和蟹苗质量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结果。还有河蟹性腺发育受有效积温影响。河蟹人工育苗使生长期提前数十天,增加了有效积温,水温比天然水域高,新陈代谢快,摄食量大,过剩营养物质沉积于肝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1983年开始,每年用蟹苗(即大眼幼体)培育“扣子蟹”和Ⅴ期幼蟹,但大眼幼体至Ⅰ期幼蟹阶段成活率都较低,通过不断总结,发现除大眼幼体本身质量等问题外,基础饵料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改进使蟹苗成活率大幅度提高。 一、大眼幼体前期食性及投饵方式。中华绒螯蟹在人工育苗过程中,从蚤状幼体至大眼幼体阶段,主要摄食单  相似文献   

12.
河蟹,俗称毛蟹或螃蟹,学名中华绒螯蟹。近年来,随着蟹苗人工繁育和成蟹养殖技术的进步,河蟹生产发展很快,一些农民通过河蟹养殖走上了富裕之路,同时,也为出口创汇开辟了广阔前景。这里介绍河蟹人工养殖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3.
张云庆 《饲料工业》2003,24(3):48-50
黄河口毛蟹是淡水渔业中的珍品,已被列入山东省发展高效渔业的名优品种。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处黄河入海口,由于土地盐碱化严重,大部分土地无法种植;其次,由于水资源相对充足,土地和淡水呈弱碱性,适合毛蟹生长,因此发展毛蟹养殖必将给黄河三角洲地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1毛蟹的生态习性1.1毛蟹在淡水中生长,在海水中繁殖。它的一生依次经历蚤状幼体、大眼幼体(蟹苗)、仔蟹(豆蟹)、幼蟹(稚蟹)、蟹种(扣蟹)、黄蟹,绿蟹、抱卵蟹及软壳蟹等阶段、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形成了毛蟹适应自然环境的多种生态习性,为毛蟹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毛蟹…  相似文献   

14.
<正>河蟹,俗称毛蟹或螃蟹,学名中华绒螯蟹。近年来,随着蟹苗人工繁育和成蟹养殖技术的进步,河蟹生产发展很快,一些农民通过河蟹养殖走上了富裕之路,同时,也为出口创汇开辟了广阔前景。这里介绍河蟹人工养殖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5.
(四)水生荸荠田培育蟹苗技术 利用荸荠田浅水环境养蟹苗,既能充分利用水中动物性饵料,还能减少荸荠病虫害,增加肥份,从而取得荠蟹双增。一般每亩可产一龄幼蟹40公斤、荸荠1000公斤。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树林 《猪业科学》2002,19(6):54-55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即河蟹由于营养丰富,肉味鲜美,历来被人们视为水产珍品.近年来,人工繁育的蟹苗成为商品蟹生产所需苗种的主要来源.在人工培育蟹苗的过程中,水质的好坏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为此,本文就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水质的研究作一综述,供实际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华绒螯蟹营养需求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驰名中外。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天然海水、人工配制半咸水河蟹育苗技术的突破,蟹苗从湖泊放流到中小湖泊养殖、围栏养殖以及水库、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养河蟹     
河蟹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水中珍品之称。安徽省五河县沱湖渔业开发公司,与滁州市水产研究所结成科技生产联合体,在农业部的支持下,经过几年辛勤研究,终于实验成功人工半咸水工厂化繁育蟹苗、幼蟹培育、成蟹暂养等一条龙开发技术。1986年  相似文献   

19.
冬春之际,正是农户购买蟹苗种的关键时机。在购买蟹苗时,要注意鉴别下列七种蟹苗种: 1.非长江水系的蟹苗种不宜买。辽、浙、闽蟹苗种如果移到长江水系中养殖,其结果生长缓慢、早熟现象明显、个体偏小、死亡严重、回捕率低。这类苗种形体近似方圆(长江蟹椭园),背甲颜色灰黄,腹部灰黄且有黄铜水锈色(长江蟹银白色),额齿较小且钝。 2.未经完全淡化的蟹苗不宜买。应购买淡化时间较长(5天以上)、经过降温处理的蟹苗。除向育苗单位仔细询问外,还可用下列方法来判断:未淡化好的苗杂  相似文献   

20.
五、蟹苗放养。在直播三叶期或秧苗移栽定植7—10天后,即可放养蟹苗。稻田在放蟹苗一周前,必须停止施用农药和化肥,并将稻田水排干、晾晒一天左右,以达消毒洁田之作用。然后放进新水,即可放苗。放养蟹苗要求大小规格一致,个体重30克以上的小蟹,每亩放养3000—3500只,若放蟹苗或幼蟹一般每亩可放1.5—3.5万只。放养时要注意均匀分散投入,避免稀密不均,造成局部蟹种过于集中而引起自相残杀,降低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