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造林密度是农田防护林设计和营造中需要认真讨论的一个技术问题.营造农田防护林的类型、林带结构、以及树种配置都要考虑植树密度,同时,它也是提高林带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在常规造林条件下,植树过密,林木单株的营养面积小,降低了林木受光量和对养分、水分的吸收,林木生长不良,抗性减弱,如果技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从农田防护林带的结构设计选择,林带走向、间距,防护林树种选择、整地、造林方法及农田防护林的经营管理等方面阐述了科尔沁沙地这一地区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3.
在实地调研蚌埠市自然条件和农田防护林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该市农田防护林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三带一网多片"的农田防护林分布格局,明确了林网面积、林带宽度与走向、树种选择及模式配置等技术参数,指出了促根、保水、修枝、间伐和病虫害防治等抚育管理措施,为蚌埠市农业生态屏障和绿色通道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从德令哈市藏区农田防护林存在问题入手,分别从林带规划设计、树种选择、造林技术以及效益评价、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农田防护林的营造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阐述,为指导该地区防护林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风沙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模式进行了试验构建与筛选,结果表明:樟子松、红皮云杉单行及双行林带配置经济树种模式中,带外株间配置较带内株间及带内行间配置成活率高,且随着林带树龄的增大,配置经济树种的成活率明显降低,林带中生态树种树龄以不超过15 a为宜;而针对不同类型区在防护林生育早期可分别间作经济作物或中草材来提高其经济效益,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生产力,从而增强了生态型防护林的经济功能;杨树林带与食用菌栽培有机结合可明显提高林带的短期经济效益,又促进了林木生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模式类型。  相似文献   

6.
1前言江苏省徐州市是平原农区.农田林网建设是绿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的农区综合防护林体系多次被评为全国、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为了加强农田杯网在平原绿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提高农田林网建设标准和水平。该市打破强调林带机械走向的造林模式,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坚持林带少占耕地,依托农田水利工程和道路配置林带,实行沟、渠、路、林相结合;坚持多林件、多树种、多功能、高效益的复层林结构。建设以农田林网为骨架,村庄绿化、小片丰产林、经济林、农林间作为主要内容的网、带、片、点相结合的平原农区综合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对国内部分地区银杏农田防护林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林带结构、走向、间距、宽度等规划设计;整地施肥、树种组成、造林密度、立地条件、栽植技术,分层和平头嫁接、抚育保护等栽培技术;规划设计及栽培原则;银杏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农田防护林和村屯绿化规划设计中遇到的林带结构、林带走向、树种选择、林带胁地和庭院绿化树种等技术问题的探讨,提出了适合阜蒙县营造农田防护林和村屯绿化规划设计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河西地区农田防护林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出了河西地区现有农田防护林体系存在着林带走向、林带间距不合理,林网配置树种单一,防护效益低下,全面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等问题。提出了合理进行更新采伐,加大保护力度;选择多树种混交的营造模式,提高林网抗御病虫为害能力;采用优质壮苗造林,ABT生根粉、多功能保水剂蘸根等方法提高造林质量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对国内部分地区银杏农田防护林调查研究的基础,对其林带结构,走向,间距,宽度等规划设计;整地施肥,树种组成,造林密度、立地条件,栽植技术,分层和平头嫁接、抚育保护等栽培技术;规划设计及栽培原则,银杏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农田防护林树木根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农田防护林树林根系的调查,了解树木与农作物及树种之间的根系分布状况和相互关系,可为林带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北仑区沿海防护林树种选择与造林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北仑区沿海防护林树种的选择原则及适生树种进行阐述,并结合试验林带进行造林模式研究,提出几种优化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 林带树种配置是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和营造的重点,它不仅能提高林带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而且对林带的结构、防护效能及效益的持久性也有决定意义。江苏省林科所康立新等经研究认为:黄淮平原早作农区,以“欧美杨树为主,泡桐镶边,杨树和刺槐混交”等树种配置模式,技术经济效果优于  相似文献   

14.
通辽地区丰产型杨树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造丰产型杨树农田防护林是解决半干旱地区杨树速生丰产的关键。充分利用农田渠、道路等地营造农田防护林,不但可以有效的保护农田,使之增产15%~20%以上,而且可以使其生长超过正常杨树丰产林生长速度的15%以上。其主要措施是在进行规划设计时把地势平坦、土壤适宜,有水浇条件的土地列为丰产型杨树农田防护林的营造范围,确定半地下畦田整地、造林时间、造林密度、林带配置、造林树种、苗木规格和造林方法,严格执行浇水、间作等管理措施,搞好林木管护,以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丰产型杨树农田防护林是西辽河流域等平原地区的一个较好的造林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是灌溉农业区,平原造林当前以防护林为主,农田防护林面积与片林相比,林带边行面积占相对优势,其面积计算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造林面积的准确程度,应该有个统一的计算办法。  相似文献   

16.
建设农田防护林的目的是改善农田生态条件,确保农田高产稳产,并发挥农田生态系统综合效益.丰镇县天德永大队的农田防护林和苗圃防护林的林带建成后进行了统一的抚育管理.测定项目包括农田防护林现存量、农田小气候、农田产量和林带枝叶量,测定林带树种为辽杨、北京杨、群众杨,测定的时间为1981年-1984年.  相似文献   

17.
我国沿海防护林植被生态恢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树种抗逆性、树种筛选、造林方法和林带结构功能优化配置、次生林改造技术研究等方面综述了我国沿海防护林植被生态恢复技术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沿海防护林的研究方向:加强分子水平上树种抗性的研究,建立树种的综合评价模型;开展防护林带的更新和改造技术及配置模式研究;应用RS和GIS等现代科学方法,开展区域水平的海防林空间布局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分析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历程及第三期建设的必要性,其体系由沿海基干林带和纵深防护林构成,基干林带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主体,建设类型包括红树林恢复造林、基干林带人工造林、灾损基干林带修复和老化基干林带更新、困难立地造林和退塘造林;纵深防护林对进一步防御和减轻登陆台风、台风引起的暴雨和泥石流等危害具重要作用,建设类型包括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低效防护林改造。文中详细阐述各类型的建设任务,规划了人工巡护、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抚育管理等管护措施,提出确保建设资金,保障建设用地,加强法制建设,科学规划设计等建议,并对建设效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根据防护类型和不同立地条件,提出了低山丘陵区凸凹农田区窄林带小网格农田林网与带状造林相结合的防护林设计、低山丘陵区凸凹坡梁区窄林带混草带的造林设计、沟头(沟畔)灌木防蚀林与沟底杨树用材林相结合的造林设计等6种防护林设计。  相似文献   

20.
山西北部农田防护林的防风功能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学斌 《林业研究》2002,13(3):217-220
山西北部地区处于毛乌素沙漠前沿,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温带干旱草原的过渡带。20世纪50-60年代当地营造了大面积的小叶杨(Populus simonii)人工林,形成了以林网为主体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对防治农田土壤风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旧林带更新改造中,对林带结构、树种配置缺乏技术,表现出在营造林带中有较大盲目性。为了对防护林今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1996-2001年作者在山西北部的朔州、大同等地设置了定位调查观测点,使用轻便式风速风向仪、通风干湿球温度计、地温计、玻璃皿对小叶杨不同结构林带的防风功能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农田防护林的设计应以树木展叶期的防风能力为指标,以疏透结构为最佳配置,初植株行距为2 m3 m,4-6行配置,5年后可形成疏透结构林带。表4参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