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番茄抗病基因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抗病育种是番茄病害防治及提高产量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现代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番茄抗病育种工作者提供了有利的辅助工具,它可以从DNA水平上鉴定抗病位点,准确、快速,显著提高育种效率。为了对番茄抗病育种提供参考,对分子标记技术在番茄质量抗病性状的基因定位(主要包括番茄叶霉病、番茄根结线虫病、番茄烟草花叶病毒病、番茄枯萎病)和数量抗病性状的基因定位(主要包括番茄灰霉病,番茄晚疫病和番茄青枯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番茄抗病基因的最新进展,探讨番茄抗病基因的分子育种应用,为番茄抗病育种提供有效策略。【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选取番茄叶霉病、黄化曲叶病毒病、晚疫病、枯萎病这4种常见病害,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了我国番茄抗病基因的品种应用建议。【结果】研究发现,番茄抗病基因的分子育种应用可有效提高番茄的抗病能力,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番茄抗病育种是当前番茄种业发展的重要课题,虽然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许多挑战。【结论】番茄抗病基因在番茄抗病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应继续关注番茄抗病基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番茄系统性侵染病害指侵染番茄的整个生命系统和维管束组织的病害.主要包括番茄病毒病、枯萎病、青枯病和番茄溃疡病.  相似文献   

4.
<正>枯萎病和青枯病是番茄栽培中的两种重要病害,常给种植户造成极大损失,且这两种病害的发病症状较为相似,田间诊断时容易混淆。笔者现将这两种病害的区别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供菜农朋友参考。一、番茄枯萎病和青枯病的区别番茄枯萎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番茄尖镰孢菌侵染所致,多在开花结果期开始发病。发病初期,仅茎一侧自下而上出现凹陷区,致使植株一侧叶片发黄、变褐,  相似文献   

5.
随着番茄需求量的攀升,番茄的种植量也在加大。在生产中,番茄茎部五大病害(青枯病、枯萎病、立枯病、茎基腐病、白绢病)一直困扰着菜农,许多菜农不能区别番茄茎部五大病害的症状。导致用错误的方法防治茎部病害.影响了番茄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黄瓜抗枯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瓜枯萎病是典型的真菌土传病害,近年来发展迅速,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种植收入。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抗病机理、抗性遗传以及分子生物技术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等进行了综述和评价,介绍了黄瓜抗枯萎病育种已取得的成绩和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黄瓜抗枯萎病育种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讨论。可为黄瓜枯萎病抗源评价筛选和抗病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结线虫病、枯萎病和青枯病是番茄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根部病害,三种病害虽然病原物不相同,但发病后番茄植株表现的症状相似,都对番茄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甚至影响番茄果实的品质与产量。本文对番茄根部常见三种病害的发病症状和防治做了介绍,以期为番茄生产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8.
番茄病害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与质量,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发生危害的最有效途径。现代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番茄抗病育种工作者提供了有利的辅助工具,可以准确、快速地从DNA水平上鉴定抗病位点,显著提高育种效率。文章对番茄主要病害及其抗病基因分子标记进行综述,并对这些标记在番茄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9.
番茄病害严重威胁保护地番茄生产,主要包括番茄晚疫病、番茄早疫病、番茄叶霉病、番茄灰霉病、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番茄溃疡病等。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番茄病害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抗病育种过程中对候选品种进行抗病性鉴定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综述了番茄抗病性鉴定方法及主要成果,为番茄抗病育种和品种合理布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杏 《农技服务》2011,28(2):204+206-204,206
介绍了番茄上2种常见病害青枯病和枯萎病的症状、病原、异同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克隆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抗病品种吉美08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基因,并分析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Fol4287)诱导下其在番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SlDFR基因在番茄抗病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源克隆技术从番茄中克隆SlDFR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番茄根、茎、叶中SlDFR基因在枯萎病菌诱导下的表达模式。【结果】从番茄抗病栽培品种吉美08中克隆得到SlDFR基因,cDNA序列全长1659 bp,包含1个1149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79个氨基酸。SlDFR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43 kD,等电点(pI)为6.08,是一个亲水的、稳定的酸性蛋白,亚细胞定位在高尔基体上,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有38个磷酸化位点,其中,丝氨酸18个,苏氨酸15个,酪氨酸5个。SlDFR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37.73%,延伸链占13.98%,无规则卷曲占40.69%。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SlDFR蛋白序列与同属茄科马铃薯(Solanum pennellii)亲缘关系较近,其次为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qRT-PCR分析结果显示,SlDFR基因在番茄叶中表达量最高,在根中表达量最低。SlDFR基因在番茄根、茎、叶中表达量受番茄枯萎病菌诱导,均呈现不同程度上调,其中,在根中表达量变化最大,在叶中表达量变化较小,推测SlDFR基因的表达量与番茄枯萎病菌胁迫响应有关,且番茄根部类黄酮的合成为重要胁迫响应途径。【结论】SlDFR基因表达量受Fol4287的诱导,可能参与番茄枯萎病胁迫响应过程,且对番茄枯萎病菌的响应在番茄根部更强烈,并通过调控番茄根部黄酮类物质的合成提高根系分泌物的抑菌活性从而增强番茄对枯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对3株非致病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菌株IF 23、251/2和MSA35对于番茄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温室盆栽试验表明:3株菌株对番茄枯萎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105CFU/g浓度的IF 23菌株的防治效果最好;基质灭菌对于番茄枯萎病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番茄枯萎病菌拮抗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番茄枯萎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尤为严重,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与品质.筛选拮抗菌,为生物防治番茄枯萎病原菌提供新的选择.[方法]采用平板分离培养、16S rRNA系统发育分析、平板对峙培养实验、发酵液拮抗实验等方法.[结果]从新疆多年种植番茄的土壤中分离出64株细菌,初筛有7株细菌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复筛得到2株对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1)f.sp lycopersici)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拮抗菌B-5、LYT -5,初步鉴定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Bacillus velezensis的近似种;对峙实验结果表明:B -5、LYT -5对番茄枯萎病菌的生长均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菌带较宽;发酵液拮抗实验表明:B -5、LYT -5对于番茄枯萎病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在一周内都保持较高的水平,前5d内的抑制率达到100;,后5d仍然能够保持在98;以上.[结论]所分离获得的2株拮抗菌对番茄枯萎病菌表现出较好的拮抗作用,对番茄病害的生物防治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区试棉花品种的枯黄萎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评价了近年来河北省区域试验棉花品种的抗病性。结果表明 :84 9%的参试品种抗枯萎病 ,65 41 %的品种达抗枯耐黄水平 ,抗黄萎病的品种很少 ,双抗品种更少 ;年度间参试品种抗病性表现为抗枯萎病性达到较高水平后趋于稳定 ,不同类型品种有明显差异 ,杂交种优于常规品种 ,非抗虫棉好于转基因抗虫棉 ,低酚棉抗病性最差。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重要作物萎蔫病病原镰刀菌(Fusarium)种类的鉴定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山西省三个地区七市县5种作物上采集的5个镰刀菌菌株进行了种类鉴定。鉴定出1个种,其中5个茼株均属于镰刀菌属美丽组的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5种作物病原镰刀茵种类如下:辣椒、甜椒枯萎病菌(F.oxysporum)、番茄枯萎病菌(F.oxysporum)、芝麻枯萎病菌(F.oxysporum)、甜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  相似文献   

16.
棉花HB红花近等基因系的苗病、枯萎病与黄萎病抗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回交转育获得的7个遗传背景的HB红花近等基因系以及这7个遗传背景下的39个近等基因姊妹系,在枯萎病与黄萎病混生病圃种植条件下进行了苗病、枯萎病与黄萎病的抗性评价。结果表明,HB红花基因转入陆地棉品种后,不仅对棉花苗病、枯萎病和黄萎病的抗性未带来任何负面影响,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棉花的整体抗病水平。比较而言,对提高苗病抗性的效果较为显著,其次是对黄萎病抗性,对枯萎病的抗性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四川棉花区试品种枯、黄萎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棉花区试品种对棉枯、黄萎病有较高的抗性水平,品种的抗病性在逐年提高。2001~2004年参加四川省区试的66个新品种中,抗病性指标达到四川省品种审定标准(抗枯、耐黄)的有38个,占总参试品种的57.6%。其中,抗枯、抗黄的双抗品种有川99-1890,02-9,02-140,00-160,川99-1892,01-243,2K-Y2和SG-39共8个。通过鉴定,推荐的4个抗病品种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8.
Fusarium wilt caused by 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 (Owen) is one of the most devastating diseases in cucumber production worldwide.Recent progresses in the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to Fusarium wilt in cucumber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including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Fusarium oxysporum,the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cucumber,the heredity of resistance,and the location of resistance genes.Following works should be the location and cloning of resistance genes with molecular biologic methods.  相似文献   

19.
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侵染引起的植物细菌性青枯病(Bacterial wilt)素有“植物癌症”之称,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细菌病害。目前,青枯病已成为制约我国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抗青枯病番茄品种表现出与劣质农艺性状连锁遗传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而且番茄青枯病抗性主要为数量遗传,不利于优良抗病品种的选育。根际微生物参与调控植物免疫系统,提高寄主植物青枯病抗性,反之,寄主植物的健康状况也能够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根际微生物在番茄青枯病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抗青枯病番茄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微生物群落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讨论了根际微生物参与调控番茄青枯病抗性遗传的作用机制,并对利用有益根际微生物调控番茄青枯病研究方向的热点进行展望,为番茄青枯病诱导抗性机制的解析、遗传育种以及番茄青枯病的防治与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