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为了简化复混肥料成分测定的操作步骤,利用P2O5时所用溶液分析复混肥料中K2O含量,省时而又准确。  相似文献   

2.
复混肥料是复合肥料与混合肥料的总称,指氮、磷、钾三要素中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养分表明量的肥料。复混肥料按所含养分种类的多少分二元复混肥料、三元复混肥料、多元复混肥料和多功能复混肥料等。与单质肥料相比,复混肥料具有养分种类多,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吸湿性、结块  相似文献   

3.
《农家顾问》2012,(8):10
湖北省农业厅7月公布了《2012年秋播主导肥料产品公告》,确定湖北省2012年秋播主导肥料产品。复混肥:洋丰牌复混肥料(高、中浓度);鄂中牌复混肥料(高浓度);三宁牌复混肥料(高浓度);祥云牌复混肥料(高浓度);好唯特牌掺混肥料(BB肥);澳特尔牌复混肥料(高浓度);浩斯特牌复混肥料(中浓度);石宝山牌复混肥料(高浓度);弘源牌复混肥料(高、中浓度);  相似文献   

4.
应用无机-矿质复混肥料,对水稻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分析,试验证明,无机一矿质复混肥料可以促进水稻分蘖、防止植倒伏,667m^2施无机-矿质肥料25kg,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12.1%,千粒墼中2.0g,空秕率降低11.1%,施用无机-矿质肥料可以改善稻米品质,提高精米率,降低垩白率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增加稻米的食味性。  相似文献   

5.
<正> 复混肥料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的肥料。含有两种营养元素的称二元复混肥料,含有三种营养元素的称三元复混肥料。它具有营养成分多、物理性状好和使用方便等优点。但也有其不足之处:一是不同复混肥料含有的营养成分和养分含量不同;二是每种复混肥料中养分配比不同。因此,施用复混肥料要求要有针对性。若施用不当,就不能起到应有的增产作用。科学合理施用复混肥料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复混肥料     
复混肥料是复合肥料和混合肥料的总称,它由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加工而成。其含义是指其有效成分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含有二种主要营养元素的称为二元复混肥料,如磷酸二铵、硝酸钾等。含有三种主要营养元素的称为三元复混肥料,在复混肥料中添加一种或几种中、微量元素的称为多元复混肥料。在复混肥料中科学地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抗病虫农药等的称为多功能复混肥料。复混肥料的品位,一般以所含N—P2O5-K2O的总量来表示。总量小于30%为低浓度,30%-40%为中浓度,大于40%为高浓度复混肥料。  相似文献   

7.
复混肥料在化肥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但近两年因多种原因复混肥料市场遭遇寒冬。针对此,分析复混肥料生产企业面临的多重困境,提出复混肥料制造企业的发展出路,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8.
浅淡复混肥     
1 复混肥料的基本知识。复混肥料是复合肥料中的一种,是指通过几种单元肥料或单元肥料与化学复合肥料简单机械混合,有时经过二次加工而制成的复合肥料。复混肥料又分为高浓度复混肥料(总养分(N P2O5 K2O)≥40%)、中浓度复混肥料(总养分(N P2O5 K2O)≥30%)、低浓度复混肥料(总养分(N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含钾页岩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制备中的应用现状及技术缺陷,据此提出了研究改进的复混肥料制备技术方案,经过改进工艺技术复混肥料应用试验得出该复混肥料不仅能提高大麦的产量,而且生产出的大麦品质较高,最后对该改进工艺技术进行了技术评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有机复混肥料产品质量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有机复混肥料生产不规范及产品质量无统一标准等现状,为加强有机复混肥料生产监督管理,提出了有机复混肥料产品质量控制的建议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1.
几种不同生产工艺的复混肥对冬小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子库  张培 《农学学报》2014,4(9):37-41
为了改变生产者在冬小麦基肥施用上选用复混肥生产工艺的盲目性、随意性,解决因施肥不当造成小麦产量难以提高问题,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于2010-2012年在典型地块开展了市场上常见的几种不同生产工艺生产的N、P2O5、K2O配比为15-15-15的硫基复混肥每公顷基施600kg对小麦的影响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混肥工艺、法国AZF工艺较其他处理极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和效益,这2个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效益差异极显著;每公顷分别增产3262.0kg、3168.0kg,增产率65.7%、63.8%;分别增收5278.20元、4252.80元。得出在冬小麦基肥施用上应首选掺混肥工艺、法国AZF工艺生产的复混肥。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变生产者在冬小麦基肥施用上的盲目性、随意性,解决因施肥不当造成小麦产量难以提高问题,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典型地块开展了生产者常用的几种复(混)合肥基施对小麦的影响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种含有N、P、K三元素的复(混)合肥,较其他处理极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和效益,其中N、P2O5、K2O配比为18-18-6的配方肥每公顷基施525 kg、675 kg,其产量、效益差异均不显著,但均比配比为15-20-5的配方肥增产达极显著,效益达显著;得出N、P2O5、K2O配比为18-18-6的配方肥比较适合永年县小麦土壤,适宜用量为每公顷基施525~675 kg。  相似文献   

13.
建水蔗区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建水蔗区92份土样的分析研究表明,建水蔗区土壤大部分呈微酸性和酸性,有机质含量适中;氮、磷含量偏低,速效氮含量适中,有效磷含量极为缺乏,钾含量适中,有效钾含量较高;有效铜和有效锰含量丰富,有效锌极为缺乏。依据建水土壤基础养分,分析提出两类甘蔗专用复混肥配方模式,既基肥型N∶P2O5∶K2O=12∶18∶10,新植蔗底肥施用复混肥600 kg/hm2;追肥型N∶P2O5∶K2O=28∶12∶5,追肥施用750~1050 kg/hm2,其中高产田施下限,低产田施上限。  相似文献   

14.
施用有机液体肥料对大白菜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液体肥料(20-7-18)对大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味精废液为基础调节pH发酵配制的有机液体肥料的使用效果最好,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比无机液体肥料处理和固体混合肥处理N分别提高33.1%和16.2%,P_2O_5分别提高31.5%和11.1%,K_2O分别提高22.7%和10.2%,大白菜产量分别提高6.8%和21.9%.  相似文献   

15.
杂交鹅掌楸施肥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11-A"最优混合设计对杂交鹅掌楸进行氮、磷、钾肥最佳施肥效益试验。通过统计运算,建立三元二次施肥方案与材积的回归模型进行仿真寻优,得出杂交鹅掌楸最佳施肥配方为氮(N)50.0 kg/hm2、磷(P2O5)35.0 kg/hm2和钾(K2O)125.0 kg/hm2,材积为82.62 m3/hm2。最佳的施肥配比为N∶P2O5∶K2O=1∶0.7∶2.5。  相似文献   

16.
在早稻上进行施用高美施活性肥、复混肥和复合肥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高美施活性肥对早稻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大米外观、口感等得到改善 ,且增产幅度大 ,经济效益好 ,肥料生产率高。施用高美施活性肥稻谷产量达 60 15kg/hm2 ,比对照增产 5 6.0 % ,产投比为 1.863。龙眠山牌复混肥和俄罗斯复合肥也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分别比对照增产 47.9%和3 0 .0 % ,产投比为 1.845和 0 .816。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砂薄地玉米施钾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砂薄地玉米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以施钾量225kg/hm2为最佳,此时钾肥产投比最高,达5.2,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和获得较高的钾肥利用率;施钾能够提高砂薄地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但与施钾的产量效应变化趋势不同,在施钾225kg/hm2时蛋白质含量最高,继续提高施钾量则蛋白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欲保持玉米生长周期结束后土壤钾素肥力平衡,施钾量应达到150kg/hm2。玉米籽粒产量与生育期内玉米体内钾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拔节期、喇叭口期、抽雄期和成熟期的植株钾含量与产量之间相关系数分别达0.87、0.95、0.94、0.99。  相似文献   

18.
甘薯高产施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回归设计试验,对甘薯氮、磷、钾施肥量进行了研究。通过1994,1995两年的田间试验,建立了甘薯施肥的产量反应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对产量的影响顺序是钾>氮>磷,最佳组合是N7.54~9.24kg/亩,P2O57.75~8.57kg/亩,K2O24.54~29.06kg/亩,亩产可达3000kg左右。  相似文献   

19.
糯玉米优化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 3因子 5水平最优回归设计 ,建立了N、P、K肥与糯玉米产量的数学模型。由模型得知 :① 3个因子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N >P >K ;②产量 >14 2 5 0 .0kg/hm2 ,利润 >15 0 0 0 .0 0元 /hm2 的优化施肥方案为施N 10 4.7~ 15 5 .3kg/hm2 ,P2 O55 5 .4~ 74.3kg/hm2 ,K2 O 87.2~ 12 3 .3kg/hm2 。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施肥措施下东北黑土区玉米农田温室气体(CO2、N2O和CH4)的排放量及其增温潜势,将为制定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国家(公主岭)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不同施肥措施下玉米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间玉米田的综合温室效应差异。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土壤温室气体CO2和N2O的排放高峰均出现在玉米拔节期。农家肥和化肥配施(M2NPK)处理土壤CO2、N2O排放通量和CH4吸收量均显著高于施化肥处理(P<0.05);施用化肥处理土壤CO2、N2O排放通量高于不施肥处理;撂荒区土壤CO2排放通量最高,而土壤N2O排放通量显著低于施肥处理;等施氮量条件下,化肥(NPK)处理土壤N2O排放通量明显高于秸秆还田(SNPK)处理,而土壤CH4净吸收量结果则截然相反。从土壤综合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强度可分析出,与不施肥(CK)比较,偏施化肥N和NPK处理的综合温室效应(GWP)分别增加了142%和32%,SNPK综合温室效应降低了38%;尤其是有机无机配施(M2NPK)处理的综合温室效应为负值,为净碳汇。平衡施肥NPK和有机无机肥配施(SNPK和M2NPK)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较弱,显著低于不施肥(CK)和偏施化肥(N)处理,其中M2NPK为-222 kg CO2-eq·t-1。因此,为同步实现较高的玉米产量和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有机无机肥配施是东北黑土区较为理想的土壤培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