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北方干旱缺水地区的灌溉问题,我们在开展旱作物需水量及灌溉制度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灌溉经济效益的试验研究,利用系统工程边际分析法,对藁城灌溉试验站冬小麦灌溉试验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冬小麦灌溉生产函数,以解决冬小麦的经济用水问题。  相似文献   

2.
武兰春  王玉敬 《节水灌溉》2002,(5):15-17,19
0 引言 河北省水资源十分紧缺,缺水已严重影响工农业的发展,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0%以上,农业节水至关重要.近几年来,在冬小麦灌区大力推广了以喷灌为主的节水灌溉技术,新发展喷灌面积36.67万hm2,这对缓解河北省水资源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缺少系统的喷灌灌溉制度和水肥配合技术,在灌溉和施肥方面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使喷灌在一些地方有减产的现象,影响了喷灌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本文根据1997~2000年冬小麦喷灌节水高产优化技术田间试验研究的成果,论述喷灌条件下节水高产的灌溉制度及水肥配合技术.  相似文献   

3.
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一项有效办法,节水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应该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在水资源利用中,农业是用水大户,不论现在和将来,农业灌溉都将是用水大户。为此,要着重研究节约农业用水。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用水较多。因此,研究水稻的节水灌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水稻节水灌溉,在前几年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节水灌溉技术,探索节水型灌溉用水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农业用水是水资源的用水大户,在用水总量控制的条件下合理分配农业用水十分重要。针对农业用水问题,从灌溉方式、灌溉水源等方面对总量控制下的农业用水灌溉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哈密市为例,探讨了在农业用水总量实行控制的条件下,哈密市枯水年农业用水的配置方式,为提高哈密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贵州地区主要作物需水规律与作物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西南地区主要作物的需水规律和作物系数,根据贵州省修文县中心试验站2012年水稻、冬小麦、玉米、油菜和烤烟的田间试验资料,依据田间水量平衡方程和FAO-56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贵州地区主要作物需水量以及参考作物需水量,并对主要作物在不同灌溉模式下的需水规律和作物系数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得出,贵州地区的水稻、玉米、冬小麦、油菜和烤烟在充分灌水条件下全生育期的作物系数分别为1.47、0.97、1.39、1.06和0.97,且各种节水灌溉模式均具有一定的节水效果,各处理条件下的玉米、冬小麦和烤烟的需水规律较一致,抽雄期、拔节抽穗期和旺长期分别是玉米、冬小麦和烤烟的生长旺盛期,需水量分别达70.42~96.14、90.7~97.4和182.49~238.34mm,而水稻和油菜的需水规律受灌溉模式的不同有所影响。研究结果以期为贵州地区农业节水灌溉和灌区水资源配置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井灌区农户灌溉行为调查及节水潜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户作为农业用水的主体,对其灌溉行为的研究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通过对石家庄市井灌区农户的大量调研,总结了农户灌溉行为的多样性及农户间的差异性,对产生灌溉行为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长期试验获得的该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优化灌溉标准,与农户实际的多样灌溉制度进行对比,从农户灌溉行为的角度分析了该地区的节水潜力,为合理灌溉制度的制定及农业水资源的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型灌区农业高效用水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为探讨在水资源短缺和干旱条件下,大型灌区如何实现农业高效用水,提出了优化配置和联合运用灌区内的各种水资源,调整灌区的作物种植结构,采用节水灌溉制度,因地制宜选用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与农业综合技术相结合,改革灌区的用水管理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农业生产结构和水资源条件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差异,在现阶段农业用水普遍匮乏的条件下,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节水灌溉的理念出发,说明了节水灌溉的实施条件,并对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及相关设备进行了介绍,说明了不同节水灌溉方式的特点,总结了现阶段技术普及现状与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农业灌溉是农业用水的大户,然而传统农业灌溉,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严重。因此推广新型节水技术,势在必行。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几项新型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工程节水技术,农业节水技术等,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用水效率,降低农业灌溉水资源的浪费,2013-2016年,在陕西省泾惠渠灌区进行了连续3年的冬小麦夏玉米连作非充分灌溉制度试验,研究其灌溉制度优化。试验设置8个非充分灌水处理,每个处理重复2次。通过分析3年冬小麦夏玉米生育期的降雨量、灌水量,及其在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益损比方面的影响,进而确定不同降雨频率年型下的冬小麦、夏玉米合理灌溉制度。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灌水期和灌水量对其产量影响显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两者相协调的最优灌溉制度是T4(冬灌+返青灌)与H4(压茬灌+抽雄灌),全年四次灌水,灌溉定额为4800 m~3/hm~2。  相似文献   

11.
我省水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少数地区严重不足,已成为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农业用水量较多,小麦种植比例很大,因此,冬小麦实行节水灌溉,对缓和用水矛盾,提高水的综合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冬小麦是河南省主要灌溉作物之一,研究小麦的需水规律,进行合理灌溉,可使有限的水资源,在农业灌溉上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以求得单位水量获得较高产量.为此,林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解决用水矛盾,2013-2016年在陕西泾惠渠灌区连续进行了4年的冬小麦非充分灌溉制度试验,试验共设置8个非充分灌水处理,每个处理重复2次。通过分析不同生育期灌水量对冬小麦株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在不同降雨频率年型下的影响,确定了泾惠渠灌区合理的冬小麦非充分灌溉制度及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灌水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有不同的影响。返青灌、拔节灌、抽穗灌均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其中返青灌的影响尤为显著;返青灌和灌浆灌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重要时期,返青灌也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敏感期。平水年和枯水年降雨年型下,追求高产的最优灌溉模式是冬灌+拔节灌+灌浆灌,灌溉定额为3 600 m3/hm2;然而综合考虑产量、灌溉水利用系数及节水经济效益的最优灌溉模式是冬灌+返青灌,灌溉定额为2 550 m3/hm2;推荐泾惠渠灌区非充分灌溉模式为冬灌+返青灌。研究成果为泾惠渠灌区提供了具体可行的灌溉模式,为非充分灌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对灌区农业用水的合理配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不同地下水埋深下冬小麦和春玉米非充分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山西省中心灌溉试验站多年灌溉试验资料,首先,分析计算无地下水的条件下(地下水埋深3.0m)冬小麦和春玉米的经济灌溉定额,在此基础上,参考当地作物关键灌水期、地下水补给量及降水等试验资料,进一步确定两种作物在6种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不同水文年型的非充分灌溉制度。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农业实际生产提供参考,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单季稻节水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适应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获取单季稻节水灌溉模式灌溉定额与水分利用率,按不同地理特征,结合农业灌溉分区,在浙江省杭嘉湖平原地区、金衢盆地区、沿海平原区建立灌溉试验站,全面开展单季水稻节水灌溉试验研究。获得了节水灌溉定额及需水量、水分利用率等成果,为浙江省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优化配置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农业灌溉用水是我国用水的第一大户.其用水量占全国工农业总用水量的80%以上。随着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尖锐,节水已成为我国解决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其节水潜力很大。下面就介绍几种新的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任佶  姚水萍 《农机化研究》2007,(12):243-245
目前,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农业是用水大户而且用水浪费相当严重,因而建设节水型农业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当务之急.为此,就实现节水型农业提出了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采用节水灌溉方式和适宜的灌溉模式等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王福增 《节水灌溉》2016,(12):116-119
利用遗传算法对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的最优灌溉制度设计进行求解,并提出了与之对应的约束条件及处理方法。以我国华北地区某试验站为例来说明该算法及处理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对冬小麦整个生育期灌溉水量进行合理分配,使冬小麦在缺水敏感期内得到充分灌溉,从而达到节约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重点实施高效节水,能有效地改善农业灌溉条件,从根本上解决灌溉水利用率低的现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本文以永济市为例,在采用引黄灌区水灌溉与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下拟定灌溉水利用系数,利用灌溉定额进行水量计算,并且进行水量平衡分析,结果满足灌区的用水需要.本文研究可为拟定合理的节水灌溉措施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华北平原农业灌溉用水非常紧缺,水资源日益缺乏与粮食需求日益增多之间的矛盾尖锐。充分利用微咸水资源是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以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1997-2005年冬小麦和夏玉米微咸水灌溉田间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充分淡水、充分淡咸水、关键期淡水、关键期淡咸水和不灌溉等5个处理下土壤饱和电导率和含盐量的动态变化,探讨了微咸水灌溉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盐动态呈受灌溉和降雨影响的短期波动和受季节更替影响的长期波动;在正常降雨年份,使用微咸水进行灌溉是可行的,不会导致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微咸水灌溉虽然导致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降低10%~15%,但节约淡水资源60%~75%。如果降雨量达到多年平均水平以及微咸水灌溉制度制订合理,微咸水用于冬小麦/玉米田间灌溉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水利行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对甘肃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修编的理解,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和效益。基于《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2022版)》,结合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以及涉水相关规程规范对水利工程供水保证率的要求,规范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行业编码,明确和补充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术语和定义,将甘肃省原有5个农业灌溉分区重新划分为12个;综合甘肃省气候资源、水资源、地形地貌和农作物种植布局,依托甘肃省灌溉试验站点、国家级气象监测点和灌区内农业科研试验平台,借助气象、水文、土壤和作物数据,确定了水源类型调节系数和通用值与先进值之间的折算系数,分析了不同设计灌溉供水保证率条件下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给出了甘肃省55种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并对比分析了国家和相邻省份最新农业灌溉用水定额修编成果,对甘肃省修编成果进行了修正。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2022版)》在覆盖性、合理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等方面均有较显著改善,但鉴于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具有动态性、确定性、差异性、强制性等特点,以及现状条件诸多约束和农业产业布局等要素变化,仍存在优化空间,有必要按需求和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