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以虾粉、鱼粉、皮革蛋白粉为动物蛋白源配制颗粒饵料,在网箱、小水泥池进行养鲤试验,结果含20%虾粉的饵料效果比含10%鱼粉的饵料效果更好,含20%皮革蛋白粉的饵料效果较差。试验表明虾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全面,能替代进口鱼粉养鲤。  相似文献   

2.
人工育苗的优点是:苗种纯正;大小整齐;无敌害;能按照需要有计划地生产;能提早产卵时间进行早繁苗生产;还能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对虾人工育苗的方式可根据育苗池的类型分为水泥地育苗、聚脂纤维水槽育苗和土地育苗。水泥池育苗又分为室外和室内两种,目前大量采用的是室内水泥池育苗。其工艺流程图解如下:1亲虾准备1.1亲虾的选择一般应选择个体较大(15cm以上),附肢齐全,健壮,无病无伤,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不易捕捉、食欲旺盛、已交配的雌虾。成熟的亲虾,卵巢宽而他满,体包友而带黄,第一腹节处的卵巢特别发达,并向两侧下…  相似文献   

3.
在北方地区罗氏沼虾人工繁殖亲虾要经过近6个月的越冬时间,目前大多数场是利用室内水泥池越冬,不仅生产成本加大,而且亲虾病害严重,一般室内水泥池成活率不高于60%,直接影响到翌年生产。通过生产实践,本人将室外上池越冬与室内水泥池越冬相结合,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养鳗业滑坡,各地鳗场空池很多,为了充分利用空置鳗池,罗氏沼虾被引进鳗池养殖,现将其高产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一、幼虾强化培育刚购买的淡化虾苗,由于规格小,成活率低,因此精养高产的技术关键是前期虾苗强化培育。根据鳗场已具备的条件,可选择白仔池做为幼虾培育地。1.幼虾培育池准备(l)检查过排水系统及池塘情况:发现渗漏及时修补。进苗前10天,先冲洗水泥池,然后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进行常规消毒。一星期后注入经叙目筛绢过滤后的新水,水深70厘米左右。①投放隐蔽物:水泥池中投放瓦片、砖块、竹枝、…  相似文献   

5.
报道南美蓝对虾人工促熟技术。亲虾150对,雌、雄亲虾分养于面积24m^2的室内水泥池,促熟水温28.0-19.0℃,产卵水温29.0-30.7℃,海水比重1.019-1.023,光照度300-500lux,饵料以沙蚕为主,搭配鱿鱼和牡蛎。50d里,雌、雄亲虾存活率分别是76.2%和90.5%,先后有成熟雌虾760尾次,交配雌虾233尾次,产卵雌虾227尾次,成熟雌虾总交配率为30.7%,总孵化率约39%。  相似文献   

6.
小虾下池,适度密养。将淡化虾(0.7-0.8Cm)在水泥池或40—60目网片制成的网箱中暂养至2—3cm,再计数放入池塘中。暂养期主要喂熟蛋黄、豆浆。  相似文献   

7.
罗氏沼虾的养殖因为受到温度的限制,致使上市集中,在上市高峰出售,价格较低;提前上市,价格虽高可因养殖周期短,单产较低,也同样影响经济效益。所以有些单位采用温室水泥池培养虾苗的办法尽量延长养殖周期,从而使单产提高并能提前上市。然而对于广大养虾户而言,能有条件采用温室水泥池培育的毕竟不多,根据本人养殖实践,介绍一种投资不高,简单易行的土池塑料大棚培育虾苗的技术,供养虾户参考。 一、虾苗培育池建造和消毒:  相似文献   

8.
2000年在广西水产研究所蟹场的两个水泥池进行了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养试验。在192m^2的水池中投放平均全长1.10cm的淡化虾苗1.75万尾,经80d饲养,生产成虾88kg。成虾平均全长9.63cm(最大10.08cm),平均体长8.28cm(最大为9.50cm),平均体重7.81g(最大为11.90g),平均养殖成活率为64.4%。采用水泥池养殖、淡化后放养、投喂人工合颗粒饲料、调控水质、适时捕  相似文献   

9.
稻田养罗氏沼虾技术稻田养罗氏沼虾是新的养殖方法,凡是水利条件好的地方均可养殖,成本低、效益高。罗氏沼虾是大型淡水养殖虾类,具有个体大,食性杂,生长快,营养丰富的特点。稻田养虾稻虾共生,优点很多。虾能清除田中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肥田,促进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10.
诏安县养虾生产发展较迟,1985年才开始少量养虾,1986年面积2100亩,1987年一跃成为万亩县,养殖面积达到10415.5亩,连同养双季虾计算,总面积达到1.5万亩,实现了较大的飞跃。1987年在养虾技术、单产水平、经济效益等方面名列全省前茅。据统计,全县总产对虾1252吨,占全省养虾产量的10%;平均单产120.2公斤,  相似文献   

11.
罗氏沼虾养殖技术讲座第一讲幼虾培育技术幼虾培育主要有池塘培育和网箱培育两种.一、池塘培育1.池塘条件与准备幼虾培育池以室内水泥池为最好,其次是室外有塑料大棚保温的水泥池,也可用土池或拦取大池塘一角。面积不宜过大,50-200平方米均可,水深80厘米左...  相似文献   

12.
我县江平公社交东大队虾场建于1980年,围垦面积800亩,养殖水面600亩,整个虾场就是一个大塘。由于水体大,养虾很难做到精养高产,几年来养虾单产很低,连年亏损。1980年产虾6504斤,平均亩产8.1斤,交售虾3694斤,1981年产虾4600斤,平均亩产5.7斤,交售虾2900斤;1982年因没有落实生产责任制,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长时间不投饵,  相似文献   

13.
过去,在沿岸进行海水养殖的养鱼池和孵化设备通常为水泥结构。由于海水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设计的许多养虾水泥池都过时了,日本现在已不采用.海水养殖者考虑今后少用水泥结构,改用轻的,容易拆除的,称作Meoanno型的支架。美国已采用了塑料和玻璃纤维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地相继推行了封闭半封闭蓄水养虾、淡水卤水勾兑养虾、渗地下水养虾等不同的精养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也确有些养虾单位和虾农,尽管采取了精养模式,却精养不精,年复一年,养殖产量低、效益差。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些经营者,一是对精养认识模糊;二是不能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技术措施不到位。这些问题不尽快解决,势必丧失养虾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为对虾精养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一、对坏死亡的原因,不能全归结于病霉病所致。众所周知,1993年以来,因全球性对虾病毒的困扰,对虾死亡现象不断加剧,给对虾养殖业造…  相似文献   

15.
<正>事实上,小棚养虾在福建盛行已久。但在华东,2013年以前,还是以土塘养虾居多。华东地区也有少量养殖户做过这样的尝试,但是关注度并不高。2013年初,卓越的龚守成老师在走市场时发现,他的养殖螃蟹的客户标完蟹苗后,有不少闲置的小水泥池。这么好的池塘,一年也就用那么几个月,太浪费了。于是,龚守成跟客户建议道:"这样的池塘完全可以改造成虾塘,搭棚,高密度养虾,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6.
两季虾的养殖系指利用塑料大棚温室培育早繁虾苗,5月至8月中旬饲养前茬罗氏沼虾,8月中旬至10月份再养后茬罗氏沼虾;或6月至9月底前茬饲养罗氏治虾,10月至翌年5月再养一季青虾。青虾、罗氏沼虾都是当前市场上的抢手货,需求量大,价格看好。推行两季虾的养殖,一可充分利用养殖水体和饲料资源,增加有效产出;二可大幅度提高池塘养虾的经济效益,一般每亩可增加利润1000元以上,大有可为。推行两季虾的养殖,要掌握以下技术要点。王选好过口,拍好配套建设选作两季虾养殖的池塘,面积以10~20亩为宜,长方形,东西向,底上以粘壤上为好,…  相似文献   

17.
罗氏沼虾原产于东南亚,属热带、亚热带生物,是世界上个体较大的淡水虾养殖品种之一,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为了合理调整池塘养殖品种,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河北省邯郸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从1997年开始引进罗氏沼虾,并连续几年进行了池塘主养罗氏沼虾、鱼种池套养罗氏沼虾试验,均获得成功,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面积10亩,设有进排水闸门,水质清新,无污染。用于中间培育的暂养水泥池2个20m2,池底倾斜1%并在排水端设收虾槽。2.清塘:苗种放养前排干水清除淤泥,曝晒20…  相似文献   

18.
迅速发展着的罗氏沼虾养殖业开始面临经济上的制约,虾苗成本偏高,成虾销售价大幅度下跌,养虾利润受到影响。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养殖实践,认为以下几项措施有利于罗氏沼虾养殖增产节支增效。一、把好购苗质量关,抓好中间培育选购淡化苗时,应选择淡化时间至少在24小时以上、白色、透明、活跃、无寄生虫的健康虾苗。运苗装袋水温不得低于20℃。虾苗下养成池前,最好选择小范围水泥池、土池或网箱进行中间培育25天左右,待虾达2.5厘米左右再移入养成池,既便于集中投饵、管理,又可减少敌害侵袭、一般养成池投放经过暂养的虾苗,成活率可达…  相似文献   

19.
育苗场出售的罗氏沼虾苗,其规格一般在0.8~1.0cm,直接入塘养成,其成活率较低,成虾规格偏小。特别是北方地区,养成时间短,商品虾规格小,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如有条件暂养1个月左右,将虾苗培养成1.5~3.0cm的幼虾后再入塘养成,可大大提高成活率,成虾个体也较大,可提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 幼体暂养有室内水泥池暂养。塑料大棚暂  相似文献   

20.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工厂化养虾呢?依本人所见,工厂化养虾就足利用工业手段,控制池内生态环境,为对虾创造一个最佳的生存和生长条件,在高密度集约化的放养情况下,投放优质饲料,促进对虾的顺利生长,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争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具体讲,就是在保温、控光的室内水泥池或塑胶池内,通过太阳能或其它热能把水温控制在养殖生物最适温度;通过充气甚至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