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8年生“京红”“朝霞”“白凤”“湖景蜜露”和“锦绣”为研究试材,比较了5个桃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流胶病抗性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5个桃品种表现了不同的生物学性状,但均适合浙北地区栽培。成熟期6月上旬至8月上旬,产量21000 kg/hm2以上。各类果枝均可结果,长果枝占比最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13.9 %,早熟桃成熟虽早,但风味较淡,栽培上需要特别注意提高果实品质。8年生桃树流胶发病率100 %,早熟桃“朝霞”对流胶病抗性最强。为防止桃树早衰,要注意保护树体,合理修剪,尽量减轻流胶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春季是桃树流胶病的发生盛期,该病属生理性病害,各地均有发生。轻则影响品质和产量,重则可造成毁园。因此,要抓住春季关键时期进行防治,减少病害发生。1 主要症状 桃树流胶病主要发生在主干和主枝分杈处,果实和枝条也有发生。枝干发病时,树皮裂口处流出淡黄色柔软透明的树脂。树脂凝结后,变成红褐色。病部稍肿大,皮层和木质部变为褐色,严重时,枝干枯死。病株树势衰弱,叶色黄而薄,叶片细而小。果实发病,由核内分泌并溢出黄色胶汁,病部硬化或破裂,不能食用。2 发病原因 发病原因十分复杂。但主要有:一是果园管理粗放。土壤板结,排水不良,…  相似文献   

3.
流胶病在樱桃树上是常见的病害之一 ,树体发生流胶后 ,树势开始衰弱 ,叶片变小 ,严重时枝干枯死 ,危害十分严重。1 流胶病的特征及为害 流胶发生的主要时期在4~ 10月份 ,4月下旬开始流胶 ,6~ 8月份为流胶盛期 ,10月下旬停止流胶。流胶病发生在木质部 ,多在枝干伤口处及枝杈夹皮死组织处溢泌树胶。流胶后 ,病部稍肿 ,病部的形成层停止产生新的韧皮部和木质部 ,向水平方向增生特大的厚壁组织 ,且皮层及木质部逐渐变褐腐朽 ,腐生其他杂菌。引起流胶病的原因较多。其中冻害、日灼、虫害、病菌侵染和机械损伤为主要原因 ,树势偏弱、伤口多、…  相似文献   

4.
为摸清贵阳地区桃树病虫种类及危害程度,采用实地普查、室内鉴定等方法相结合,对贵阳地区桃基地病虫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危害桃树病害有6种,其中:真菌病害5种,细菌病害1种;害虫有2个纲、5个目、10科、10个种,其中昆虫纲有4个目(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9个科、9个种,蛛形纲1个目、1个科、1个种。危害我市桃树的病虫优势种为桃树缩叶病、褐腐病、炭疽病、疮痂病、桃流胶病、桃蚜、桃潜叶蛾、桃蛀螟、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小绿叶蝉、桑盾蚧、桃红颈天牛、柑桔小实蝇。  相似文献   

5.
桃树流胶病在南方桃树栽培中是一种常见病害,轻者造成树势衰退,重者导致毁园。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桃树流胶病属于生理性病害,而据笔者观察,桃树流胶病有侵染性与非侵染性两种,两者之间既有类似症状,又有根本区别。1 病因 侵染性流胶病,是由于病原菌侵染引起。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报道,该病菌是一种真菌,有性阶段为BotryosphaeriaribisGrossenbetDugg,称茶燕子葡萄座腔菌,属于子囊菌亚门,无性阶段为DothiorellagregariaSacc,属于半知菌亚门,两个世代可同时存在。非侵染性…  相似文献   

6.
桃树流胶病是桃园中常见的普通病害 ,几乎每个桃园都有发生 ,侵害桃树根颈、主干、枝杈和果实等部位 ,严重影响桃树的生长结果 ,导致树势衰老、枝条干枯、植株死亡。笔者根据多年实践 ,总结出桃树流胶病的综合防治技术。1 桃树流胶病的发病条件气温 15℃以上就开始发生 ,2 5℃左右的中温雨后湿度大时就有可能暴发 ,气温低于 15℃以下的冬季干燥时期 ,病害很少发生。在粘重的黄土 ,瘦瘠土壤 ,菜园土和酸碱过重的土壤中流胶病容易发生 ,土壤有机质含量少的果园容易出现流胶病。新疆、广西引种的毛桃砧 ,易感流胶病 ,积水的桃园 ,朝西的桃园 ,…  相似文献   

7.
1 症状多发生在枝干上 ,尤其在桠杈处最易发生 ,枝条及果实也发生流胶病。初期病部皮层膨肿隆起 ,随后陆续分泌淡黄色半透明状软胶 ,凝结后渐变成红褐色硬胶。有时在枝干内部发生流胶 ,外部形成一个软肿疱 ,树皮破裂后 ,胶液流出。流胶病初期对树体似乎影响不大 ,但随着流胶数量增加和树龄增大 ,树皮开裂 ,布满胶质块 ,病部皮层及木质部变褐腐朽 ,树势日衰 ,叶片变小 ,颜色变黄 ,严重时枝干枯死 ,甚至整株枯死。当年新梢被害 ,以皮孔为中心 ,发生大小不等的病斑 ,亦伴有流胶现象。果实发病主要从种核附近分泌胶汁 ,果皮硬化或裂开 ,食用品…  相似文献   

8.
保护地栽培桃和杏时常见病虫害包括:细菌性穿孔病、霉斑穿孔病、灰霉病、花腐病、褐腐病、流胶病、根癌病、桃蚜、桃瘤蚜、山楂红蜘蛛、桃潜叶蛾、桑白蚧、桃红颈天牛、白粉虱和金龟子等。1 棚外阶段 起垄栽植,防止雨季涝害。增加有机肥用量,每667m~2施腐熟鸡粪2500~3000kg,以增强树体抗病能力,可有效减少流胶病发生。发现流胶后,应彻底刮除流胶,并在流胶部位涂抹苹腐速克灵2~3倍液或腐必清原液消毒保护伤口。 施有机肥时可掺入辛硫磷防治蛴螬和蝼蛄等地下害虫。先将50%辛硫磷乳油原液或50%辛硫磷  相似文献   

9.
杨梅赤衣病是近年来新发现为害杨梅枝干的病害 ,过去很少报道。该病在杨梅主产区浙江丽水、青田等地普遍发生 ,发病率达 5 0 %以上 ,并有进一步扩展蔓延之势 ,严重影响杨梅生产发展。笔者于1998~ 2 0 0 0年 3年间 ,对该病进行研究 ,探索出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1 发病症状 该病为害杨梅枝干 ,以主枝、侧枝发病较多 ,一般多从分枝处发生。发病后的明显特征是被害处覆盖一层薄的粉红色霉层 ,故称赤衣病。病发初期在枝干背光面树皮上可见很薄的粉红色脓泡状物 ,次年 3月下旬开始在病斑边缘及枝干向光面出现橙红色痘疮状小泡 ,散生或彼此相连…  相似文献   

10.
流胶病为桃树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流胶病的研究情况,分析了引起流胶病的致病菌种类,发病类型和致病表现,常规防治措施及新方法,并综述了桃树品种流胶病抗性差异评价,对流胶病的传播、诊断指标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银杏干枯病又称银杏胴枯病 ,是以银杏树发生较为普遍的病害。近年来由于气候等因素的变化 ,我县的银杏幼树已相继发生并造成为害。1 为害症状银杏干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器在病枝中越冬 ,翌春温度回升至 2 0~ 2 5℃后 ,病菌开始活动。我县 4月中旬开始出现症状 ,但此时由于温度偏低 ,病斑扩展较慢 ,进入 5月份后 ,病斑明显扩展。病菌一般从 2~ 3年生的枝干伤口、裂缝侵入 ,并以此开始发病 ,逐渐蔓延至整个枝梢。感病枝叶片枯萎脱落 ,枝干枯死 ,严重时整株死亡。病部初期树皮出现红褐色斑 ,稍隆起 ;后期病部密…  相似文献   

12.
1 细菌性穿孔病1 1 症状与发病规律 桃穿孔病是桃树上的常见病害 ,在叶片、新梢和果实上均能发病 ,以叶片受害最重。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圆斑 ,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 ,病斑直径 2~ 5mm ,褐色 ,边缘有黄绿色晕环 ,以后病斑干枯、脱落、穿孔 ,故称“穿孔病”。严重时整个病斑相连 ,造成叶片脱落。果实受害初为淡褐色水渍状小圆斑 ,稍凹陷 ,以后病斑稍扩大 ,天气干燥时病斑开裂 ,果实失去商品价值。病原细菌主要在病梢上越冬 ,当桃树展叶抽梢时 ,从溃疡斑内溢出菌脓 ,经叶片气孔和枝梢皮孔侵染。温度高、湿度大时有利于该病的发…  相似文献   

13.
茶枝梢黑点病的发生及危害的调查胡淑霞(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茶枝梢黑点病是常见的茶树枝干病害,此病在我省各茶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但以皖南丘陵茶区发生较重。一般发病率在40%左右,严重发生时,发病率可高达60~70%以上。此病为害的茶树主要使夏菜新梢生...  相似文献   

14.
杨梅赤衣病是近年来新发现为害杨梅枝干的病害 ,过去很少报道。该病在杨梅主产区浙江丽水、青田等地普遍发生 ,发病率达 50 %以上 ,并有进一步扩展蔓延之势。1 症状  该病为害杨梅枝干 ,以主枝、侧枝发病较多 ,一般多从分枝处发生。发病后明显的特征是被害处覆盖一层薄的粉红色霉层 ,故称赤衣病。发病初期在枝干背光面树皮上可见很薄的粉红色脓疱状物 ,次年 3月下旬开始在病斑边缘及枝干向光面出现橙红色痘疮状小疱 ,散生或彼此相连成病斑 ,可布满整个主干主枝向光面。约 50天后 ,整个病斑上覆盖粉红色霉层 ,干燥时到处飘散。2 病原及发…  相似文献   

15.
桑白蚧同翅目,盾蚧科,又称桑盾蚧、桃白蚧,是桃、梨、梅等核果类果树的重要害虫。近年来,该虫在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的兜丽果林园,马甲镇的梅岭等地种植的低需冷性水蜜桃、台湾甜脆桃、美国红桃品种上普遍发生,且呈上升趋势,对我区的桃果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已成为当前重点防治的害虫之一。1发生特点桑白蚧在我区一年发生4~5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桃树枝干上越冬。翌年2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取食危害,虫体迅速膨大并产卵,卵产于雌介壳下,每头雌虫可产卵数百粒。4月上旬产卵结束。第1代若虫于3月下旬始见,初孵若蚧先在壳下停留数小时,后逐渐爬出分…  相似文献   

16.
桃树流胶病是桃生产中发生普遍而难以防治的一大病害。主要为害主干和主枝,分泌出透明柔软的树胶,与空气接触后,逐渐变成晶莹柔软的胶块,最后变成茶褐色硬质胶块。随着流胶数量增加,树龄增大,由流胶诱致的腐生菌侵染,树势日趋衰弱,叶片变黄,严重时甚至枯死。为了摸清桃树流胶原因,寻找减轻和防止流胶的有效途径,我们进行了多年调查分析,并进行了防治措施探讨。  相似文献   

17.
1999年 4月 ,山东临沂地区某养兔场饲养的 3月龄新西兰肉兔发生一种以呼吸困难、精神沉郁和慢性死亡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 ,发病率较高 ,但死亡率不太高。综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以及实验室诊断 ,最后确诊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病兔早期症状为精神不振、食欲降低。后期表现为精神高度沉郁 ,食欲废绝 ,呼吸困难 ,多数病例鼻腔流出粘液性甚至脓性分泌物。随着病程延长 ,患兔逐渐消瘦 ,最后死亡。病程较长 ,一般经过 7~ 30天死亡 ,每天死亡 3~ 1 0只不等 ,发病率为 40 %,死亡率约为 1 6%。2 病理剖检变化前…  相似文献   

18.
流行情况 牛流行热在平邑县特别是武台镇已发生数次流行。 1 974年 8月发生过 1次大流行 ,发病率达 62 % ,治愈率为 75 %。 1 991年 9月发生1次 ,发病率达 5 0 % ,治愈率为 90 %。 1 996年 6月又一次暴发 ,发病率为 5 2 % ,治愈率为 96%。 2 0 0 0年 7月 ,该镇又暴发 1次 ,发病率为 2 2 % ,治愈率为1 0 0 %。临床症状 牛发病突然 ,来势凶猛 ,通常病前 1d食欲不振 ,次日早发病 ,有的上午一切正常 ,下午突然发病。主要症状为 :高热、体温达 41~ 42℃ ,皮温不整 ,鼻镜干燥 ,但有 30 %的牛体温正常 ;跛行出现较早 ,常于发病的同时或 2~ 3h…  相似文献   

19.
雏鸡早期感染了传支病毒后,由于输卵管的发育受到抑制,到成年鸡后则成为不产蛋的"假母鸡". 1 临床症状 通常情况下,雏鸡发生肾型传支病的日龄多为30~40日龄,但也有在10日龄左右发生,发病率高达50%~70%,死亡率30%~50%左右.发病时,在短暂的几天有不明显的呼吸道症状,以后症状逐渐加剧,病鸡食欲减退,饮欲增加,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翅下垂,腹泻物含大量尿酸盐.一般从发病到第7天,出现死亡增加;第10~12天后死亡又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0.
鸡绿脓杆菌病是由绿脓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对雏鸡和育成鸡危害较大。近几年来 ,我站在门诊中处置过 4例雏鸡绿脓杆菌感染的病例 ,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4起病例中蛋鸡雏 3例 ,肉鸡雏 1例 ,发病日龄在 3~ 12日龄之间。病例中 3例发生在夏季 ,1例发生在初秋 ,发病率7%~ 3 2 %,死亡率 2 %~ 10 %。2 临床症状发病初期 ,有个别鸡只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而后病鸡群逐渐出现精神沉郁 ,体温升高 ,食欲减退或废绝。部分雏鸡出现单侧眼炎 ,病雏多呈腹式呼吸、运动失调或卧地不起 ;拉白色或酱色水样稀便 ,腹部膨大 ,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