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森林生态旅游承载力是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为科学划分森林生态旅游功能区、限制旅游开发强度.结合漓江流域的资源与地域特色,从生态环境、旅游接待、社会环境3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静态协调,耦合形成三重矢量综合评价模型,以期为漓江流域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圆圆  滕健 《南方农业学报》2011,42(11):1434-1438
[目的]利用加权综合指数法对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为巴马盘阳河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建立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集巴马盘阳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现状数据资料,并利用加权综合指数法测算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结果.[结果]根据建立的评价标准及评价值计算出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数值为0.6376,在0.5000-0.7000之间,且接近于0.7000数值,即接近于轻度超载状态.[结论]巴马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属于轻度超载;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限制因子主要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径流总量、径流量时间分配率、环境空气质量、游居比率.  相似文献   

3.
刘圆圆  滕健 《南方农业学报》2012,42(11):1434-1438
【目的】利用加权综合指数法对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为巴马盘阳河生态旅游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建立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集巴马盘阳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现状数据资料,并利用加权综合指数法测算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结果。【结果】根据建立的评价标准及评价值计算出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数值为0.6376,在0.5000~0.7000之间,且接近于0.7000数值,即接近于轻度超载状态。【结论】巴马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属于轻度超载;盘阳河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限制因子主要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径流总量、径流量时间分配率、环境空气质量、游居比率。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目前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发展状况,并从加强运用多学科开展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中的应用、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类型旅游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四个方面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806-3808
在分析生态旅游环境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内涵,并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承载力2个相关概念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解决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旅游景区有序、有节制发展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生态旅游和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并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生态足迹和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指出国内生态旅游资源利用评价的研究和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在人文资源利用评价、生态旅游资源利用评价方法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等三个方面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综合分析了工布自然保护区地域特性、开发状态和旅游环境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地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包括资源空间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4个分量因子。在分析旅游供求关系是否平衡的基础上,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一定的计算模型和公式,计算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通过对上述承载力计算结果,从工布自然保护区目前的开发建设现状测算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最适值为每天1 682人次,由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决定,同时比较各个分量因子的计算结果,可知瓶颈为资源空间承载力,并探讨了其解决方法。通过对工布自然保护区游客量时空分布特性的分析,得出旅游地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评价结果为弱载,对旅游黄金季节出现的超载现象提出了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分析了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以及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评价环境承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选择和分析了山水类风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分量指标,构建了山水风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组成体系,对各个指标值进行了计算,最后综合分析,得出了黄家湖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并提出了相关环境承载力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0.
漓江水资源环境问题的景观生态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漓江风景区是驰名中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 0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0亿元.但是,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开发力度的加大,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漓江汛期洪水泛滥、枯水期径流量变小、时间延长,由此引发河流自净能力降低,景区环境污染加重,水质变差,景区美景度和旅游承载力下降.漓江是漓江风景区的核心景观要素,漓江景区的很多生态环境问题均由漓江水资源环境问题引发.该文依据漓江水文观测资料,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探讨解决其水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为漓江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生态旅游的含义以及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介绍,研究生态旅游对自然资源的环境影响,包括对大气、水体、动植物、地质地貌等资源的影响,提出了加强生态旅游区景区保护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等控制对策与措施,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倡导生态旅游与环境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山区沟域生态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实现沟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在生态弹性指数、资源环境承载指数、资源环境压力度等方面构建了北京山区沟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蒲洼沟域生态弹性指数得分为72.8,属较稳定水平;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得分为47,属中等水平;资源环境承压度得分为86.5,处于高压水平;生态承载力得分为65.1,属2级水平.同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推动蒲洼沟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川西贡嘎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娴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73-6974,7009
贡嘎山地区具有优越的旅游资源,但因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不足,在开发理念和开发管理模式上均不达国内外山地旅游的先进水平。贡嘎山旅游存在缺乏整体开发规划、缺乏体制支持、品牌形象缺失、资金投入不足、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笔者针对贡嘎山地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依据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贡嘎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开发措施。措施包括:设定贡嘎山地区山地生态旅游开发规划,解决贡嘎山地区交通问题并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住宿设施,培训具生态专业知识的服务、管理人员;建立贡嘎山地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实行生态旅游管理,创新管理体制,建立生态监测体系,对旅游地进行科学功能分区,建立环境容量调控系统和山地灾害管理系统,完善医疗和高山救护系统。贡嘎山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与西部地区相似,笔者希望通过对贡嘎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开发的研究,可为中国西部广大山地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针对畜禽养殖区域布局不合理,科学、实用的环境承载力核算方法欠缺的问题,本研究在畜禽土地承载力核算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水环境容量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构建了基于作物养分需求及水土环境多要素的畜禽环境承载力核算模型,确定了模型参数取值,形成了畜禽环境承载力核算方法。以湖南省为例对核算方法进行应用验证,核算出湖南省畜禽环境承载力为6 113.16万头当量生猪。经与相关研究成果比对分析,认为该核算方法优于我国当前广泛采用的土地承载力核算方法,表明该核算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对各地科学合理的测算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确保畜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董淑龙      马姜明      王永琪      丁若曦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3,38(1):238-246
以漓江流域阳朔段为例,评价研究区不同区域和不同景观要素的景观视觉吸收力,基于生物物理因素,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AHP),通过ENVI监督分类法对遥感影像解译进行景观类型分类,基于景观视觉吸收力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对研究区景观基底的坡度、坡向、地势起伏度、植被丰富度、植被格局和土壤稳定性6个要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视觉吸收力评价。结果表明,阳朔段不同区域的视觉吸收力差异较大,其中以漓江流域阳朔段内的漓江风景名胜区、海洋山保护区、架桥岭保护区、大源林场和阳朔国家森林公园所在片区的景观视觉吸收力相对最高。研究结果可见,各评价因子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景观视觉吸收力的大小,就漓江流域阳朔段的自然和地理环境因素而言,影响视觉吸收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植被丰富度,植物群落的面积及植被结构的组成对景观视觉吸收力的高低起主导作用。评估景观视觉吸收力可以指导相关部门更有效地进行景观规划和开发决策,为漓江流域阳朔段景观保护和规划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旅游是一种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生态旅游地资源空间容量是景区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景区生态旅游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实现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确定景区的旅游资源空间容量,以此协调旅游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本文以实地调查为基础.利用面积法、线路法对森林型生态旅游风景区--武陵源天子山景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空间日容量以及不同季节空间容量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景区旅游空间容量夏半年为7000 人/d,冬半年为3840人/d,年均容量为204.6万人次.以上结果为天子山景区的生态旅游规划及风景区相关旅游产业的开发、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