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何义晨 《乡村科技》2023,(10):26-2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乡村治理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数字技术通过对乡村治理进行“互联化”下的结构赋能、“数据化”下的资源赋能、“全民化”下的思想赋能,助推乡村治理实现现代化发展。然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仍面临着多元协同共治效果不佳、数字治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数字化建设人才匮乏、技术支配引发数字伦理问题等现实困境。为有效摆脱这些困境,建议采取如下措施:着力提升治理主体的数字素养,完善多元协同共治格局;加强技术赋能的顶层设计,完善乡村数字治理制度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数字技术与乡土民情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2.
吴琪  张伟  韩荣彦 《安徽农业科学》2023,(17):248-250+254
乡村治理数字化是未来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是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实践、是解决乡村治理难题的现实需要、是数字化技术可行性的有力证明。当前,陕西省三大片区在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形成了陕北、关中和陕南特色鲜明的数字化治理模式,取得了众多治理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乡村治理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够健全、治理应用场景狭窄和数字技术负担凸显等现实难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乡村治理效能提升,因此必须要结合地区实际,破解这些发展难题,以数字化技术驱动新时代的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3.
生态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良好的生态环境将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展乡村生态治理已是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支撑。在乡村生态数字化治理过程中,存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治理主体协同不足、数字化技术水平低、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通过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方协作共治模式、强化技术支撑与培育乡村数字型治理人才等措施,将数字技术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发展阶段,乡村数字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为创新乡村治理、振兴乡村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着数字技术与薄弱的基础设施之间存在张力、大数据赋能受到“乡土性”情境间接限制、人才短缺凸显治理能力短板、数字治理政策体系尚不健全等一系列挑战。因此,须加大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基层治理主体的现代化治理观念,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激发数字乡村发展动力,推进数字法治建设,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同时发力,进一步弥补数字赋能乡村现代化治理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深入推进,数字化平台对于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有着重要作用。为探索数字化平台如何赋能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基于全国22个乡村治理的典型案例,采取扎根理论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数字化平台赋能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过程中,包容性是内核动力,共享性是基础条件,互动性是必要前提,延展性是持续保障;数字化平台要以文化、资源、关系、场所4个维度构建赋能体系,实现理念规范、资源整合、结构重组、场域重塑,即空间治理有效。提出因地制宜打造协调式平台、拓宽平台交流渠道、培养乡村数字人才、打造复合型空间治理的路径,从而实现数字治理与乡村公共空间的高度融合,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乡村数字治理的研究主要围绕提出背景、科学内涵、理论渊源等展开,认为乡村数字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对其科学内涵主要从乡村治理数字化和乡村数字化治理两个维度来阐释,对其理论渊源主要从互构论、工具论、治理论的视域来阐述.深...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具有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重要功能。然而,目前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还存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乡村居民数字素养缺乏、乡村数字化专业人才紧缺、乡村数字化政策供给不足以及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滞后等一系列现实困境。通过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数字素养与能力、促进乡村数字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大数字化政策出台与配套力度、创新乡村数字化治理模式等措施,能更好地让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赋能。  相似文献   

8.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社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现实,数字乡村建设在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基于当前存在的“碎片化”“信息化”问题,可尝试以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为指导,从组织架构、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重构现代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创新现代农村基层管理方式、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格局等,推动数字技术与现代农村基层治理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乡村数字治理与科技赋能是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对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数字乡村治理的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展开了重点探究,发现目前我国数字乡村治理与乡村基础设施、乡村传统治理、农民数字素养、数字共享等存在多重矛盾,为此提出完善乡村数字新基建、普及乡村数字治理意识、提升乡村数字化建设水平和加快理顺乡村数字治理机制的对策,以满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实现乡村治理有效。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从工业、商业领域逐渐引入到政府治理领域,正全速推动数字社会的形成,促进社会深刻变革,给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以数字化技术推动乡村振兴是适应数字治理时代的新要求。数字化技术以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路径为解决新时代乡村治理难题提供了新思想,对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梦圆 《甘肃农业》2024,(3):120-124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加快实施,我国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目前我国在推进数字化乡村治理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要素保障基础缺乏、数字化治理主体合力缺少以及专业的数字化治理人才短缺等问题。对此,应从技术、主体、政府、制度、人才等方面出发,不断整合资源、鼓励各方主体参与,并完善相应机制,从而构建起要素保障基础,形成数字化治理的主体合力,培养出专业的数字化治理人才。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全新的选择和路径,也是实现数字经济与乡村治理融合发展的手段与工具。当前,我国一部分乡村地区对大数据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有力推动了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数据利用率低下,信息传递、共享存在堵塞,人才短缺和技术薄弱等突出问题,亟需在强化数据思维、完善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数据规范和有效的数据共享体系、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创新举措,充分发挥大数据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力量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卫峰 《安徽农业科学》2023,(22):246-248+275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业态,数字农业在技术层面包括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等新技术的运用。陕西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地处中国东数西算的核心区域,发展数字农业具有一定优势。陕西省农业生产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居民生活数字化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基础和现实条件。该研究对陕西省数字农业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剖析陕西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并分析数字农业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逻辑联系。然后建立陕西省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陕西省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数字农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研发力量较为缺乏,创新能力不足;农业数字化人才缺乏。最后,提出陕西省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数字农业投入力度;创建数字农业试验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建立多层次的数字农业人才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发展是推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要手段,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以数字技术如何赋能推动数字乡村治理而展开议题,选取广东省阳西县数字乡村治理新模式为案例,从空间、权力与利益三个维度展现数据赋能乡村治理的实践过程和运行机理。研究发现:阳西县数字乡村治理依赖于数字技术的应用,数据赋能通过空间再造,突破时空区隔,实现乡村跨域式治理;通过权力整合,缩短权力距离,实现乡村互动式治理;通过利益联结,协调多方利益,打造乡村治理共同体。同时,数字技术赋予乡村治理从观念上树立“以民为本”的治理理念,主体上激发村民能动性并打造治理人才队伍,制度上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方式上实现从“被动应付”到“主动服务”,从“事后处置”到“源头防治”的有效升级,从而构建了数字乡村治理系统,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任亚萍 《甘肃农业》2023,(6):108-111
武威市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也面临着数字治理理念有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乡村数字治理主体相对缺乏、技术支撑不足、数字化治理制度体系尚不健全等困境。建议从培育数字乡村治理理念、建设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培育多元化数字化治理主体、优化数字化技术支撑、完善制度保障方面打破瓶颈,推进武威市乡村治理实现“智治”。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3个维度推演多元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生成逻辑,认为多元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党和国家与时俱进提升我国农村社会治理能力的战略选择,我国乡村治理必将以多元协同的方式走向现代化。需求协同、组织协同和战略协同构成了多元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在机理体系,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保障乡村治理现代化有序推进。为了确保乡村治理现代化如期实现,未来乡村治理应重点从做好利益聚合和需求协同,扩大主体协同范围,有效整合各种治理资源,加强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字中国”的建设中,数字乡村的建设占据了核心地位。数字技术已经深入到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中,重塑了乡村治理的关键要素,并推动了乡村治理向数字化方向转变。目前我国乡村地区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阶段,乡村社会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化力量对推动乡村数字化治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推动乡村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现代社会组织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结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价值,这对于乡村地区的数字化治理和推动乡村地区数字化转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乡村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数字化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公共参与乡村数字化治理的能力不足、乡村数字化治理中的制度尚未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的主动性和热情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导致无法形成一个协同的乡村数字化治理力量。因此,需要从加强政府主导、培育新型农民和提升基层党组织能力等方面来构建乡村社会组织参与数字乡村治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乡村治理现代化有助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推进乡村生态建设,构建良好社会秩序。当前,乡村治理现代化面临人口流动与乡村治理的环境适应性问题、技术发展与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转型问题和资源保护与乡村治理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关解决策略,即提升乡村治理能力、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信息交流共享,加强乡村资源整合、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提升农民参与意识,以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赋予乡村治理新形态,而理清数字治理在乡村的运行机理,是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通过分析总结北京市大鲁店三村在数字乡村治理方面的实践经验,提炼出“数字空间—数字信息—数字主体”的理论分析框架。针对数字乡村治理面临的顶层设计缺位、治理资源被恶意占用、数据制度保障缺失、数据孤岛、数字人才支撑较弱等困境,提出以空间优化升级为技术根基,以数据制度化规范化为制度保障,以主体引进培育为源头建设的优化策略,进一步释放数字乡村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数字技术的应用对镇平县杨营镇乡村治理及公共服务的影响,为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等地区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提供经验借鉴。【方法】以杨营镇为例,对其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现状、数字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应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化乡村治理平台;以党建为中心,建立一体化、全覆盖网络信息平台;用互联网将乡村产业和社会服务连接起来。不仅能缩小智能终端与老年人之间的数字鸿沟,而且可以更好的解决杨营镇人口老龄化严重、医疗养老系统分散,难以实现统一管理,以及特色产业向外传播效率低等问题。【结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能够为空心村、人口老龄化地区实现有效治理提供保障,并对有效解决乡村治理困境,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