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了给我国马铃薯测土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理论数据法、土壤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我国马铃薯土壤氮、磷、钾丰缺指标与适宜施肥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马铃薯土壤第1~7级全氮丰缺指标依次为≥2.22、1.55~2.22、1.08~1.55、0.76~1.08、0.53~0.76、0.37~0.53和<0.37 g/kg,碱解氮依次为≥316、208~316、136~208、90~136、59~90、39~59和<39 mg/kg;北方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7级丰缺指标依次为≥51、25~51、13~25、6~13、3~6、1.5~3和<1.5 mg/kg,南方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81、43~81、27~43、15~27、4~15和<4 mg/kg;我国土壤速效钾(NH<sub>4</sub>OAc-K)第1~6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07、182~307、120~182、72~120、31~72和<31 mg/kg。当氮、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40%、20%和50%,马铃薯目标产量15~75 t/hm<sub>2</sub>时,土壤养分丰缺级别第1~7级的适宜施氮量范围依次为0~0、23~113、45~225、68~338、90~450、113~563和135~675 kg/hm<sub>2</sub>,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0、12~60、24~120、36~180、48~240、60~300和72~360 kg/hm<sub>2</sub>,适宜施钾量范围依次为0~0、21~105、42~210、63~315、84~420、105~525和126~630 kg/hm<sub>2</sub>。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南疆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开展施氮量为主区、栽插密度为副区的裂区试验,分析新稻36号的群体LAI、NR活性、氮素吸收与转运及产量变化。结果显示:适当增施氮肥和适宜密植有利于提高群体LAI和叶片NR活性,其中LAI在施氮量360 kg/hm2、密度20.83万~26.69万穴/hm2较大,NR在施氮量240~260 kg/hm2、密度16.67万~20.83万穴/hm2时较高;施氮量240 kg/hm2配合27.78万穴/hm2的栽插密度能获得最大的茎鞘氮转运量和穗部氮增加量,其氮肥农学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处理。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密度可减轻由于施氮量增加而导致的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吸收效率下降的现象;在240 kg/hm2的施氮量条件下,配合20.83万~27.78万穴/hm2的栽插密度能够实现氮素利用及产量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我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测土推荐施肥系统,本研究检索了我国紫花苜蓿施肥研究相关文献,提取其中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施磷处理和缺磷处理产草量数据,采用零散试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研究了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西北荒漠绿洲和南方地区等六大自然区域和全国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及推荐施磷量。结果表明:我国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10级指标依次为≥40.3、19.7~40.3、9.6~19.7、4.7~9.6、2.3~4.7、1.2~2.3、0.6~1.2、0.3~0.6、0.2~0.3和<0.2 mg/kg;当紫花苜蓿目标产量9~27 t/hm2、磷肥利用率20%时,有效磷丰缺级别第1~10级土壤的推荐施磷量依次为0、27~81、54~162、81~243、108~324、135~405、162~486、189~567、216~648和243~729 kg/hm2。本研究建立的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推荐施肥系统,可为我国紫花苜蓿测土施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玉米的合理氮肥投入阈值,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方法,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连续3年定位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土壤矿质氮累积量、土壤氮素表观平衡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玉米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施氮量为243.72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8 139.65 kg·hm-2。之后随施氮量的增加,玉米产量不增反降,产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土壤矿质氮累积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指数相关关系,在200 cm土层内的累积量随施氮量及施氮年限的增加而增大,施氮量为270 kg·hm-2时,矿质氮累积量为563.01 kg·hm-2,显著高于施氮量为180、225 kg·hm-2处理的矿质氮累积量(410.88、480.97 kg·hm-2);氮表观平衡值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氮素表观平衡值为0时,施氮量为179.50 kg·hm-2。施氮量在179.50~243.72 kg·hm-2时,玉米产量为7 925.14~8 139.65 kg·hm-2,土壤矿质氮累积量为409.83~513.08 kg·hm-2,氮素平衡值为0~49.15 kg·hm-2。综合分析提出,施氮量为179.50~243.72 kg·hm-2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既保证玉米高产稳产又保证土壤氮素盈余及矿质氮残留较少,可实现环境安全的氮肥投入阈值。  相似文献   

5.
川中丘陵区玉米土壤供氮能力与推荐施氮指标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汇总川中丘陵区2005-2010年玉米"3414"田间试验结果,旨在筛选出反映土壤供氮能力的可靠指标,建立氮肥施肥指标体系。采用养分丰缺指标法,以相对产量60%、70%、80%、90%为标准,将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划分为5个等级,运用养分平衡法计算最佳氮肥(N)推荐用量,比较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的氮肥效应。结果表明:1有机质与缺氮区相对产量、最佳施氮量建立"直线模型",回归决定系数R2分别为0.2686和0.2579,预测精度较高。全氮、碱解氮与缺氮区相对产量、最佳施氮量的回归决定系数R2均不足0.2。因此,有机质为反映土壤供氮能力和推荐施氮的优选指标。2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很丰富(35 g/kg)、丰富(25~35 g/kg)、中等(20~25 g/kg)、缺乏(10~20 g/kg)、很缺(10 g/kg)等级时,氮肥(N)推荐用量分别为0~110,110~170,170~200,200~270,270~350 kg/hm2。3川中丘陵区氮肥农学效率、养分回收率、增产率和肥料贡献率平均值分别为11.0 kg/kg、33.0%、60.0%和43.8%,均随着土壤肥力等级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辽河三角洲单季稻区合理氮肥投入阈值,于2012、2014、2016、2018年依托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借助不同的分析方法,即产量-效应曲线法和土壤氮素平衡法,研究不同施氮水平(纯氮0~420 kg·hm-2)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产量-效应曲线法得出辽河三角洲地区的理论施氮量为217 kg·hm-2,采用土壤氮素平衡方法得出的理论施氮范围为221~235 kg·hm-2。当施氮量为210~260 kg·hm-2时,水稻产量(10 071~10 227 kg·hm-2)及氮肥利用率(36%~43%)均较高,施氮量超过260 kg·hm-2时,水稻氮肥利用率显著降低。综合考虑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土壤氮素平衡三个指标,目标产量超过10 000 kg·hm-2时,辽河三角洲地区氮肥施用推荐阈值为217~235 kg·hm-2。本研究得到的推荐氮肥用量比当地农民常规用量(270~300 kg·hm-2)降低了13%~28%,有效减少了氮素在土壤中的盈余与淋失风险,为该地区水稻减氮高产栽培提出了切实可依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宁夏自流灌区粮食作物施肥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历史资料的对比分析,说明土壤养分丰缺指标随着土壤属性的变化而不同。在基于正态统计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自流灌区主要粮食作物土壤丰缺指标,明确了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丰富、中等和缺乏的含量范围。依据土壤氮素养分特性,提出氮素推荐施肥技术为目标产量平衡系数法,并对小麦套种玉米和水稻不同目标产量的施氮量进行了推荐。根据农田土壤磷、钾养分含量分布的不均匀性以及磷、钾肥在土壤中的累积效应等特性确定采用土壤丰缺指标法推荐磷、钾肥施用量,并在丰缺指标试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推算出不同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水平推荐施磷量和施钾量。  相似文献   

8.
广东叶菜测土施肥技术指标体系氮素指标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全省不同地点,不同肥力水平的菜田设置以小白菜和菜心为代表的叶菜田间施肥试验,对施氮量、土壤碱解氮含量、叶菜相对产量等一系列试验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求取相应的数学模型,初步建立广东叶菜基于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土壤有效氮养分丰缺指标和不同氮素肥力土壤的推荐施氮量指标.结果表明:(1)建立叶菜土壤有效氮丰缺乏指标的数学模型为y=39.433ln(x)-111.68,R=0.746;建立了叶菜推荐施氮量的数学模型,菜心:y=-4.8477ln(x)+32.77,相关系数R=0.670:小白菜:y=-6.3802ln(x)+38.062,相关系数R=0.811.(2)根据所选数学模型求取相对产量为50%、50%~75%、75%~95%、>95%的叶菜土壤有效氮丰缺范围分别为<60 mg/kg、60~115 mg/kg、115~190 mg/kg,>190 mg/kg.(3)当土壤碱解N含量<60 mg/kg时推荐的每667 m2总施氮量菜心为13.3 kg、小白菜为12.4 kg;在60~115 mg/kg时推荐的每667 m2总施氮量菜心为10.4~13.3 kg、小白菜为8.6~12.4 kg;在115~190 mg/kg时推荐总施氮量菜心为7.6~10.4 kg、小白菜为4.9~8.6kg;>190 mg/kg时要控制每667 m2总施氮量菜心不能超过6.5 kg.、小白菜不能超过4.9 kg.  相似文献   

9.
我国设施菜地表观氮平衡分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定量评估区域设施菜地土壤氮素的输入输出平衡状况,探明土壤中氮素的基本去向和氮素潜在污染,从CNKI中文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中检索筛选出针对设施菜地氮循环研究的可用数据648组,对我国设施菜地表观氮素平衡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全国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的蔬菜分区,探索了不同区域的氮平衡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设施菜地每一生长季总体上表观氮平衡为正值,盈余量为49~1154 kg N·hm-2,均值为324 kg N·hm-2,氮肥利用率平均为18.6%。从氮素的输入途径来看,每季氮素总投入约为863 kg N·hm-2,以化肥和有机肥投入为主,分别为471、306 kg N·hm-2,灌溉水带入的氮也不容忽视,达到86 kg N·hm-2。从氮素的支出途径来看,每季氮素总支出为539 kg N·hm-2,其中除了作物生长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氮素(230 kg N·hm-2)外,以淋溶、硝化反硝化和氨挥发等形式损失的氮达到309 kg N·hm-2,占输出量的57.4%,超过了作物吸收带走的氮(42.6%)。每季区域氮平衡差异显著,其中,黄淮海与环渤海暖温区氮素盈余最高,达到441 kg N·hm-2,其较高氮投入和较低的作物吸收是造成农田土壤氮素大量盈余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存在较高的氮素损失,通过淋溶流失的氮达到186 kg N·hm-2。总体上,当前我国设施菜地整体表观氮平衡为正盈余,主要由于化肥和有机肥投入量大,但同时存在较高的氮素损失风险。降低氮素投入水平和提高作物的吸收利用率是有效的氮优化管理途径,尤其是在黄淮海与环渤海暖温区,应减少氮素投入,重点关注氮素淋溶损失。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氮肥增产效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氮肥效率及土壤矿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较低时,春玉米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当施氮量高于180 kg·hm-2时,产量保持不变或有减少趋势。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偏生产力和氮收获指数均随着施氮量增加显著降低,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均先增加后降低。从苗期到收获期,施氮处理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稳定"的变化趋势,而60~120 cm土层硝态氮在春玉米生长后期有增加的趋势。随着土层加深,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波浪式下降,施氮量240 kg·hm-2和300 kg·hm-2处理在6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随着施氮量增加,0~12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显著增加,当施氮量超过240kg·hm-2时,土层中累积的硝态氮存在着较大的淋溶风险。综合考虑产量、氮肥效率和环境效应,179~209 kg N·hm-2是本试验条件下春玉米的合理施氮量。  相似文献   

11.
氮肥施用期及施用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通过连续3a的试验发现;齐穗期喷施尿素溶液能改善稻米加工品质,适当提高直链淀粉含量,延长胶稠度,但对垩白发生有一定促进作用,早稻早季种植形成较优米质的最佳氮肥用量大于晚季种植,增氮的同时应注意选择垩白小的品种,以扬其改善加工,蒸煮,营养品质之长,避增加垩白之短,重施基肥吻合早季种植水稻生育期短,灌浆快的特点,使其尽早吸收,充分利用氮素营养,故能形成较优的米质,而重施穗肥吻合晚季种植水稻生育期长,灌浆平缓的特点,在生育后期集中向籽粒供氮,利于优良米质的形成,施氮时期及施氮量调控优质稻米的形成与适应不同类型品种或不同季节水稻的生长发育特点有关,但伴随加工,蒸煮,营养等品质改善的同时,垩白总是增加,因此选择小晋白品种是运用氮肥调控米质的基础,各米质指标中,加工品质与垩白受影响最大,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受影响次之,粒长及粒形受影响较小,糊化温度几乎不受影响,施氮越多,施用时期越晚,蛋白质含量越高,但由于国家标准中未涉及蛋白质含量与米质的关系,因此对米质的影响是好是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评价氮肥肥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平衡施肥理论和通用施肥模型,以河南省小麦氮肥肥效试验数据为例,分别求算长期定位试验、普通田间试验、示踪试验三种情况下的肥料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长期定位试验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都比较稳定;普通田间试验在最佳施氮情况下,氮利用率和氮转化率均与长期定位试验结果接近,但不同普通田间试验之间氮利用率变幅较大;示踪试验的氮利用率或氮转化率不能作为评价肥效和指导施肥的科学依据;②氮利用率低估了氮肥肥效;不考虑外源氮时则高估了氮肥肥效;使用氮转化率和外源氮是科学评价氮肥肥效的方法;③具体施肥实践时,可以不考虑外源氮而直接使用氮相对转化率评价肥效和指导施肥;参照长期定位试验的最佳施氮量,即使在不测定土壤氮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氮转化率半定量地指导施肥。  相似文献   

13.
通过玉米和水稻盆栽实验对改性 (氧化氨解 )造纸黑液木质素———AOL作为一种缓释氮肥的肥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与等氮量的碳铵和尿素相比 ,AOL对盆栽玉米有着良好的增产效果 ,能够提高玉米对氮肥的利用率 ,但对盆栽水稻增产效果则不及碳铵和尿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正是由于AOL的缓释性和抗淋溶性。实验表明AOL是一种良好的缓释氮肥  相似文献   

14.
移栽和直播油菜的氮肥施用效果及适宜施氮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氮肥施用对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生长发育状况和籽粒产量的影响,探寻直播油菜的氮素营养特点,比较和明确两种种植方式下油菜氮肥施用效果和适宜施氮量的差异,为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2009—2010年度在湖北省沙洋县布置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氮肥用量田间试验,开展田间调查和产量分析,根据肥效模型确定适宜施氮量。【结果】由于种植方式的不同,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生育期内植株形态和生长发育特点存在较大差异。移栽油菜单株优势明显,植株各方面发育均好于直播油菜,而直播油菜具有群体优势,籽粒产量水平与移栽油菜接近。施氮有效促进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同时,两种种植方式下油菜氮肥施用效果存在差异,移栽油菜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及产量形成受氮素影响更为明显。直播油菜拥有庞大的根群结构,吸收土壤氮素的能力强,对外源氮肥需求量少于移栽油菜。本试验条件下,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228.4 kg•hm-2和130.3 kg•hm-2。【结论】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的植株形态、生长发育及施氮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产量水平相近的情况下直播油菜氮肥适宜用量明显低于移栽种植。因此直播油菜的经济效益较高,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氮肥减施措施对水稻产量、田面水氮含量和氮肥施用效率的影响,为广州市水稻氮肥减施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在广州市郊开展水稻田间试验,设不施氮(CK)、常规分次施肥(CF)、缓释氮肥减施 25% 分次施用(SFT)、缓释氮肥减施 25% 一次施用(SFB)、缓释氮肥减施 25%并结合有机替代一次施用(SFB+OS)5 个施肥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的田面水氮含量、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SFB 处理的田间水氮含量在移栽后 3 d 高于 CF 处理,之后迅速降低,并保持较低的水平;SFT 处理和 SFB+OS 处理的田面水氮含量在移栽后 1 周与 CF 处理基本一致,之后均显著低于 CF 处理。施氮处理的水稻秸秆和籽粒的氮含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减氮处理对水稻秸秆和籽粒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与CF 处理相比,不同减氮处理对水稻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减氮施肥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生理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其增幅分别达到 35.16%、33.58% 和 16.84%,其中 SFB+OS 处理增幅最大。【结论】缓释氮肥减施 25% 分次施用和缓释氮肥减施 25% 结合有机替代一次性基施均可显著提高氮肥施用效率,降低稻田氮素流失风险(尤其是 SFB+OS 处理),且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持平,是广州市郊水稻实现氮肥减施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不同控释氮肥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控释氮肥在玉米上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不同控释氮肥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3种控释氮肥中树脂包膜氮肥增产和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的效果均最好。相比普通氮肥,不同控释氮肥显著提高了玉米氮肥利用率,增幅达4.9914.54个百分点。[结论]控释氮肥可以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树脂包膜氮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最佳。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氮、钾肥类型对烟草产量及吸钾量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钾肥品种及其用量对烟草(Nicotiana tabacum)产量、植株含钾量及吸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肥与KNO3配施能显著提高烟草产量及含钾量,促进钾的吸收。在不考虑营养元素平衡的情况下,过多增施钾肥对提高产量及含钾量的作用不大;烟草需钾量是随着其它营养改善而有所提高。烟草的吸钾量与土壤有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208),说明高的土壤钾素肥力可能对生产高质量烟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空育131的高产优质栽培的合理氮钾配施技术,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氮肥与钾肥互作对空育131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对水稻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及食味品质的影响显著(P0.05),不同肥料处理对水稻食味评分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且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氮钾互作下的食味评分以处理N_3K_4最高,即氮肥180kg·hm~(-2),钾肥135kg·hm~(-2)时为最佳配置,食味达到85.2分,较不施肥提高10.5%,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氮磷钾肥配施对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及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及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饲草产量,与未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饲草产量增幅为5.45%~15.01%,且氮、磷、钾肥配施效果显著优于单施;能提高紫花苜蓿铁、锰、铜、锌、钼、硼、钴、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累积量,且氮、磷、钾肥配施效果优于单施;NPK处理最优,显著高于未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20.
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中的氮肥投入,对实现中国提出的"化肥零增长"目标至关重要.氮素可通过植物根部以硝态氮或者铵态氮的形式从土壤中被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转运合成氨基酸、核苷酸等生命必需物质,是农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必要性元素.然而,氮肥过量则会破坏土壤理化性质,导致土壤盐碱化、生态环境污染;减少氮肥用量难以发挥当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