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猪萨佩罗病毒(PSV)是我国近年来新报道的仔猪腹泻病原,为深入了解PSV对仔猪腹泻的致病作用,本研究建立了PSV感染仔猪模型,通过对感染仔猪临床症状、剖检及组织病理学变化观察发现PSV能感染仔猪并导致发病,临床仔猪表现体温下降、出现腹泻症状,腹泻率可达80%,病死率20%。组织病理学观察肠道、肺脏及淋巴结病变明显,肠道绒毛受损,肺脏和淋巴结炎性细胞浸润。感染仔猪组织脏器病毒载量检测显示,病毒主要定植在肠道、肺脏和淋巴组织。荧光定量PCR对外周血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检测,攻毒初期IL-1α、IL-6细胞因子上升明显,后期IL-2水平升高较快;抗病毒因子MX1水平持续上高,在14 d左右达到高峰。结果表明,PSV感染低日龄仔猪可引起腹泻,甚至死亡;病毒定植部位以肠道、肺脏及淋巴组织为主;感染后能诱导仔猪机体产生高水平细胞因子及抗病毒因子,攻毒仔猪体内先诱导产生TH2型体液免疫反应为主的抗炎性反应为主,后期以诱导TH1型促炎症反应的免疫应答为主。  相似文献   

2.
为确诊广西一存栏1000头母猪的某规模养猪场2耀3日龄仔猪临床持续表现严重拉稀症状的病因,研究对拉稀仔猪进行了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对拉稀仔猪的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进行PCR/RT-PCR方法检测可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常见疫病病毒(如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圆环病毒3型)以及常见肠道腹泻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和猪丁型冠状病毒)。结果在2窝拉稀仔猪肠系膜淋巴结中均分离到猪链球菌2型(S.s2),同时在拉稀仔猪肠道中均检测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而其它病原检测均为阴性,表明S.s2和PEDV混合感染可能是引起本次仔猪拉稀病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应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分别对25日龄和40日龄的SPF仔猪进行气管内注射攻毒。攻毒后每24h致死1头仔猪.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脏器内病毒的消长情况。并采血检测抗体。结果.在25日龄的仔猪中.仅3头出现腹泻症状。且很快耐过;剖检可见不同程度的肺部病理变化;攻毒后24h气管和肺脏样品的IFA呈阳性。抗体效价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高。40日龄仔猪临床表现和训检变化基本正常。所有的胃肠道样品的IFA均为阴性。结论:气管内注射后,TGEV可在呼吸系统中增殖.但未能在消化道系统中检出。  相似文献   

4.
《养猪》2017,(1)
猪肠道杯状病毒包括诺如病毒和札幌病毒。猪札幌病毒能够感染各个日龄的猪,引起仔猪腹泻。成年猪中可以检测到诺如病毒,但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文章主要介绍了上述两种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以及诊断等。  相似文献   

5.
<正>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科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临床上以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为特征。各种年龄猪都可发生,但主要影响10日龄以内的仔猪,病死率可达100%;35日龄以上的猪死亡率低,但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报酬低。1临床症状一般2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12-24小时会出现呕吐,继而出现严重的水样或糊状腹泻,粪便呈黄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在vero细胞培养70代后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GDGZ株的免疫原性,设计一个动物攻毒保护实验。实验选取3日龄的未免疫健康仔猪,攻毒后,发现70代的毒株已明显致弱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可抵抗强毒株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许吉秋 《养猪》2019,(1):97-99
湖南汨罗市某规模猪场从2018年1月下旬开始出现产房仔猪和保育猪腹泻,产房内10日龄内的仔猪死亡率高达100%。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诊断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与猪圆环病毒2型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猪病毒性腹泻是由于不同病毒引起的一种以急佳肠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如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及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等。该病多发生在阴冷潮湿的冬季或早春。各种年龄猪部易感染发病,只靠症状不易分辨,多以排水液粪便、呕吐和脱水为主要特征,1~3月龄的仔猪更容易感染该病,断奶仔猪发病率高达  相似文献   

9.
<正>1引发猪呕吐的常见传染病1.1猪传染性胃肠炎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在气温较低的春秋两季常见易发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源为发病带病猪以及其它带病毒动物。各个年龄的猪都有可能感染、发病,尤其是十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发病最为严重。5日龄内的仔猪感染此病,死亡率高达95%~100%。发病开始,仔猪会出现呕吐、水样、腹泻等症状,粪便呈黄绿或灰色,常含有未消化的凝  相似文献   

10.
为从腹泻仔猪肠道内分离鉴定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并明确其致病性,本文研究应用Vero-81细胞从腹泻仔猪小肠及其内容物中分离鉴定了一株PEDV(HBMC2012株),分析了其遗传变异特征,并将该病毒分离株经口腔感染5头3 d健康初生仔猪,观察其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检测病毒在组织中的分布,分析病毒血症和经粪便排毒的动态。结果显示,分离的PEDV HBMC2012株可以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与目前国内及美国流行的PEDV株同源性高,与2010年之前的国内流行PEDV株、欧洲株CV777和韩国株DR13同源性低。该病毒株可以导致仔猪出现PED典型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病毒主要分布于空肠后端、回肠和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病毒血症和粪便排毒至少持续14 d。该研究结果为PEDV的致病机制和弱毒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18年11月12日,威海某养猪场大批仔猪发生腹泻,对此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对此养猪场的发病猪进行诊断。经会诊发现,这批仔猪表现呕吐、并伴有严重的腹泻与脱水。病仔猪一开始体温稍升高或仍正常,然后精神萎靡,眼窝下陷,食欲减退或废绝,继而排水样粪便,粪便内含有黄白色的凝乳块,有时呈灰黄色或灰。吃食或吮乳后部分仔猪发生呕吐,日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龄以内的仔猪常于腹泻3~4d后,会因严重脱水而死亡。该病与传染性胃炎较为相似。断奶猪、育肥猪症状较轻,通常为腹泻,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持续4~7d后,逐渐恢复正常。经初步诊断,该病为猪流行性腹泻。仔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食欲下降为主要特征。此病最近频繁暴发,给防治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和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为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仔猪在冬春寒冷季节发生急性腹泻,且发病的仔猪多在8周龄以下,而且仔猪出生的日龄越小,则发病率愈高,养猪场户如遇到此类现象,则应高度警惕猪轮状病毒病作怪。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仔猪感染猪轮状病毒后,可引起仔猪发生急性胃肠炎,其仔猪发病的主要特征症状为:厌食、呕吐并发生急性腹泻。一般10~60日龄的仔猪较易发病,发病率为50%~80%,病死率一般在10%以内。而中猪和成年猪则多为隐性感染,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常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不同分离毒株致病性差异,选择4株PRRSV分离毒株,即YX0907、BB0907、SY0909(属于NSP2基因亚型Ⅰ,具有30aa缺失特征)和NT0801(属于NSP2基因亚型Ⅱ,其NSP2上不存在缺失)进行动物接种试验。将23头45日龄PRRSV、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阴性健康仔猪随机分为5组,第1~4组各5头猪,分别颈部肌内注射上述4株PRRSV分离株(均为第3代)2×104.32TCID50.(mL.头)-1,第5组3头猪作为空白对照,隔离饲养21d,每天观察临床症状。攻毒后不同时间测定病毒血症,并对死亡猪和第21天处死猪进行病理剖解、观察大体病理变化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BB0907毒株毒力最强,试验猪感染后体温明显升高,临床症状明显,可引起3/5死亡,病猪肺脏组织具有明显病理变化;YX0907毒株毒力较强,试验猪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明显,可引起2/5死亡;NT0801毒力较弱,部分试验猪感染后出现1~2d体温升高和轻度临床症状,未引起死亡;SY0909毒株毒力最弱,感染猪出现1~3d体温升高,临床症状不明显,病理变化较轻;而对照猪无临床异常表现和...  相似文献   

14.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virus,PEDV)引起的一种临床上以呕吐、腹泻和脱水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不同日龄的猪均可感染。猪流行腹泻病毒是一种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该病在猪群中反复暴发、引起仔猪高死亡率接近100%,但母猪的发病率变化大,妊娠母猪可引起轻度腹泻、无乳以及生殖周期紊乱。PEDV的潜伏期约为两天,但是根据饲养环境及试验条件的不同,潜伏期在1~8 d不等。该病与TGEV在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及病理变化等方面极为相似,临床上极易误诊。近年来PED在美洲以及亚洲地区出现大规模的暴发,我国疫情频发,严重影响养猪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用生理盐水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细胞分离毒株XJ-DB2株稀释成含10~4、10~5和10~6 TCID_(50)(病毒半数细胞感染量)3个剂量组。将16头25日龄健康易感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4头。前3组分别口服1 mL含有10~4、10~5 TCID_(50)和10~6TCID_(50)PEDV XJ-DB2株病毒液作为攻毒组,最后1组作为阴性对照口服同等量的生理盐水。相同条件下隔离饲喂,连续观察7 d,攻毒组全部出现猪流行性腹泻临床症状,对照组则无任何临床症状。第7天全部剖杀,观察肠组织病理变化。剖检结果显示:10~4TCID_(50)剂量组中有3头猪肠组织均有明显病变(肠壁变薄、臌气,肠内充满黄色液体)而另外1头猪肠组织无明显病变;10~5 TCID_(50)和10~6 TCID_(50)两个剂量组8头仔猪肠组织均出现明显病变;阴性对照组4头仔,猪肠组织均无病变。由此判断XJ-DB2株为PEDV强毒株,以10~4 TCID_(50)剂量口服可以致25日龄仔猪发病。  相似文献   

16.
免疫刺激商品断奶仔猪复制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引起PMWS的必需病原,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或受到外界刺激时表现PMWS临床症状。本试验将16头商品化断奶仔猪(32日龄)随机分为4组(每组4头),即对照组、钥匙孔血蓝蛋白刺激组、PCV2攻毒组和PCV2攻毒后钥匙孔血蓝蛋白刺激组,用上海某猪场分离株PCV2-SH、钥匙孔血蓝蛋白(KLH)反复刺激断奶仔猪以复制PMWS。其中对照组、钥匙孔血蓝蛋白刺激组未出现症状;PCV2攻毒组症状较轻,出现增重缓慢,伴有短暂的体温升高;而PCV2攻毒后钥匙孔血蓝蛋白刺激组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2头猪在攻毒后第11天濒临死亡,其中1头在第12天死亡,攻毒猪宰杀后脏器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PCV2攻毒组和PCV2攻毒后钥匙孔血蓝蛋白刺激组于攻毒后第4天出现病毒血症,宰杀后肺脏、淋巴结均检测到PCV2的DNA。以上结果说明,PCV2-SH感染结合免疫刺激可以引起商品化仔猪发生PMWS,为PCV2致病机理和免疫学研究提供了动物发病模型。  相似文献   

17.
正仔猪在冬春寒冷季节发生急性腹泻,且发病的仔猪多在8周龄以下,而且仔猪出生的日龄越小,则发病率越高,养猪场户如遇到此类现象,则应高度警惕猪轮状病毒病作怪。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仔猪感染猪轮状病毒后,可引起仔猪发生急性胃肠炎,其仔猪发病的主要特征症状为:厌食、呕吐并发生急性腹泻。一般10~60日龄的仔猪较易发病,发病率为50%~80%,病死率一般在10%以内。而中猪和成年猪则多为隐性感染,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常带毒而成为猪轮状病毒病的主要传染源。猪轮状  相似文献   

18.
陈小飞  匡学谦 《养猪》2014,(2):103-104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引起的以腹泻、呕吐、脱水和哺乳仔猪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1]。新生仔猪感染后严重脱水至死亡,死亡率可达100%,1~2周龄感染,死亡率高达90%,随日龄的增加,感染造成的死亡率将逐渐降低,但是易形成僵猪。PEDV的感染在不同地区有明显差异,以亚洲PEDV引起的仔猪死亡率较高,而在我国则更加严重,并且其感染率明显高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和猪轮状病毒(PoRV)[2-3]。 PEDV与TGE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2种病毒感染后所引起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难以鉴别诊断。延缓肥育猪出栏时间,增加饲养成本,给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2013年7月高温季节四川某大型猪场之肥育场突然暴发猪流行性腹泻,现将确诊与处置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5,(11):1727-1734
本实验室2014年从福建省龙岩市某规模化猪场疑似猪伪狂犬病发病仔猪的脑组织中分离到1株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株,命名为PRV Fujian-LY株。为了研究Fujian-LY株对免疫仔猪的致病性,将8头20龄的PRV抗原、gE抗体均为阴性,gB抗体均为阳性仔猪随机分为3组,其中2组(每组3头猪)分别通过肌肉注射和滴鼻接种Fujian-LY株,第3组2头仔猪做阴性对照。试验仔猪接种病毒24h后体温均开始升高,随着病程发展,呼吸系统症状明显,滴鼻接种组仔猪发病明显快于肌肉注射组,所有攻毒仔猪虽均有发病但未出现死亡。通过病理剖检、PCR鉴定、病毒分离培养、易感动物感染试验及gE抗体ELISA检测证实Fujian-LY株人工攻毒试验成功。gE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攻毒仔猪攻毒后7dPRV gE抗体开始阳转。对发病仔猪剖检可见,脑积液明显增多,脑膜血管充血,并伴有出血等典型的伪狂犬病病理变化。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发病仔猪脑实质中小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包围"血管套"现象,其他主要脏器也均有明显的病理变化。试验结果表明PRV Fujian-LY株为伪狂犬病毒强毒株。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乳猪病毒性腹泻疾病在规模化猪场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流行规律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猪场出栏率明显下降,严重危害着养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物价稳定。研究表明,猪肠道杯状病毒(Porcine enteric caliciviruses,PECV)是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之一,它包括猪诺如病毒(norovirus,NoV)和猪沙波病毒(sapovirus,SaV)。猪NoV只感染成年猪,且无临床症状;而猪SaV可感染各年龄的猪,以断奶仔猪感染率最高,并引起仔猪腹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