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林业碳汇是缓解气候变化问题重要途径之一,林农参与林业碳汇意愿对碳汇经营具有根源性的影响。本研究将社会资本理论的核心要素社会信任纳入TPB理论当中,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和平县的206位林农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社会信任对林农参与意愿存在正向驱动作用;主观规范通过林农参与态度直接或者间接驱动林农参与意愿;知觉行为控制通过林农参与态度间接驱动林农参与意愿,对林农参与意愿不存在直接驱动作用。研究结论为促进林农参与林业碳汇项目提供了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
社区参与日益成为解决社区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矛盾的新方法。以TRA为理论视角,构建了居民社区参与概念模型。以金桔自然保护区为例,实证检验概念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主观规范通过社区参与行为意愿间接驱动社区参与;行为态度通过社区参与行为意愿间接驱动社区参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调动林农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建设积极性、实现森林碳汇项目建设既定目标、加快碳汇林业可持续发展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对策参考。【方法】基于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397户参与林农的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现阶段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不高,有待进一步提升。参与土地面积、家庭收入水平、前期收益满意度、后期收益预期、政府扶持力度、林业信息获取难易、道路交通状况等变量对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年龄、兼业化程度和项目组织模式变量对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就造林实体(企业)而言,应从实行区域、土地和人口多重瞄准,因地制宜遴选优化项目组织模式,兼顾林农项目前期和后期收益均衡等方面完善收益激励机制;就政府而言,应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林业信息发布和灾害预警机制,财政扶持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完善政策保障制度,以促进森林碳汇项目可持续发展,实现气候改善、生态繁荣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控排企业是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也是碳市场中林业碳汇的关键需求载体,研究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形成过程,识别影响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核心因素,对于科学引导控排企业选择绿色履约方式,实现市场化、生态化森林生态补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和企业自然资源基础观,探究碳交易背景下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3个维度影响因素来源的理论根基和深层逻辑关系,构建出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理论模型,利用396份控排企业实际调研数据,选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检验各因素对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选择意愿和需求程度的影响。【结果】绝大多数控排企业在有林业碳汇选择意愿的前提下,会尽可能多地使用林业碳汇减排量。管理者环境观念、绿色企业文化、林业碳汇双重优势、合作伙伴、减排成本和政策支持对控排企业林业碳汇的选择意愿有显著影响;管理者环境观念、林业碳汇双重优势、合作伙伴、消费者、减排成本和政策支持对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程度有显著影响;管理者环境观念、林业碳汇双重优势、合作伙伴、减排成本和政策支持构成影响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核心因素。【结论】从管理者环境伦理、利益相关者驱动和企业减排压力的视角为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形成过程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解释方案,扩宽了计划行为理论在企业绿色减排研究中的适用范围,明确了碳交易情境下影响控排企业林业碳汇需求意愿的核心因素,为推进控排企业选择林业碳汇实际需求和促进林业碳汇市场化价值实现提供理论参考与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集体林地实行均山到户政策,由林农单独管理,难以实现统一的可持续经营,由此造成森林质量较低、森林生态服务能力减弱等问题,为此借鉴他国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3个方面整理总结美国家庭森林发展与保护方面的经验,首先梳理其由政府主导构建的家庭林业政策扶持体系,其次对非政府环保组织培育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森林银行”进行分析,最后介绍美国利用市场激励机制通过林业碳汇项目引导家庭林主加强林地管护的做法;据此提出促进我国集体林发展的建议:完善林地产权制度,保障林农合法权益;构筑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体系;发展环保非政府组织,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林业碳汇项目。  相似文献   

6.
森林火灾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的自然灾害之一,培养居民森林防火行为意识能有效防范森林火灾的发生。本研究以TPB理论为基础框架,将地方依恋与道德规范纳入TPB理论中,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概念模型进行探究。结果显示:道德规范对森林防火意识具有正向驱动作用;地方依恋对森林防火意识具有正向驱动作用;主观规范与行为态度对森林防火意识具有正向驱动作用;收入、居住年限、学历水平均正向驱动森林防火意识;知觉行为控制对森林防火意识不具有驱动作用;行为态度是驱动森林防火意识最核心的因子。  相似文献   

7.
湿地公园水环境的保护与湿地公园高质量的发展息息相关。基于集体理性利他主义视角,将人际信任纳入规范激活理论构建了旅游者水环境保护行为概念模型,以珠海淇澳红树林湿地公园315位旅游者为样本,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概念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结果意识与责任归属通过道德义务间接驱动水环境保护行为;(2)人际信任通过水环境保护态度间接驱动水环境保护行为。因此,研究结论有利于补充水环境保护行为的理论成果,为引导湿地公园旅游者实施水环境保护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中,林农是补偿实施的主体,其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绩效和持久性。安徽省集体林区承担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2003年开始实施森林生态补偿。通过实地调研,运用二项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安徽省集体林区林农对森林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影响显著的因子主要有4个:林农对补偿额度的评价、林农家庭年林业收入、补偿是否改善林农生活水平以及没有补偿时林农生活水平变化的影响。基于此,提出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提高林农参与意愿的措施,为进一步完善安徽省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森林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保险在森林资源保护、林业生产和保障林农收入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现有研究认为,我国森林保险市场起步较晚,依然存在法律法规缺失、费率厘定粗略、保险险种单一等诸多问题。通过进一步梳理文献,文中从法律法规、保险设计、参与意愿、保险费率、再保险制度等方面总结我国森林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分别从供给方、需求方和政府的角度归纳了对应的政策建议。未来研究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进行框架设计和制度规范,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设计有差异的保险费率和保险产品,从将林业碳汇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角度思考林业碳汇保险实施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林业科学》2021,57(8)
【目的】森林碳汇减排量是国家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户作为森林碳汇项目的执行者和利益相关者,识别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的内、外生因素对于项目的稳定推进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内、外生激励理论的基础上,探究影响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的内、外生因素,构建外生激励的"政策关注""项目补贴""榜样效应"和"增汇培训"4个维度以及价值认同的"林地价值最大化""碳汇产业认可"和"减缓气候变化"3个维度;基于全国首批开展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竹林经营碳汇项目的浙江省遂昌县和景宁县,利用417份已参与首期碳汇项目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通过统计性描述定性分析了外生激励、价值认同与农户持续参与意愿的关系;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外生激励、价值认同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影响的方向和程度以及价值认同的中介作用。【结果】交叉分析结果表明:外生激励、价值认同因素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有促进作用的比例均达到98%以上,不同的外生激励、价值认同因素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卡方检验,说明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外生激励中"政策关注"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正向影响农户持续参与意愿,"项目补贴""榜样效应""增汇培训"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农户持续参与具有正向影响; 2)价值认同中"减缓气候变化"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具有正向影响,"林地价值最大化""碳汇产业认可"对农户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 3)外生激励对价值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价值认同在外生激励和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占比为25.99%。【结论】农户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是外生激励、内生价值认同各自作用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外生激励中的"政策关注""项目补贴""榜样效应""增汇培训"和价值认同中的"减缓气候变化"是影响农户持续参与的重要因素。外生激励对价值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价值认同在外生激励和农户持续参与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美国引导林农参与碳市场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农参与林业碳汇项目对提高其生计能力和收入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主要以美国家庭林主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其参与碳市场的背景、美国碳市场关于林业项目的规定以及美国引导家庭林主参与碳市场的经验,针对我国林农参与碳市场遇到的障碍,提出如下建议:1)合理制定碳汇交易规则,保障林业碳汇项目有序开展;2)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森林碳库特点与森林碳汇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在稳定全球碳循环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合理发展林业,可以实现固碳增汇,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综述了森林碳库的重要地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特点,分析了通过增加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来增加森林碳汇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在综合分析森林碳汇经营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竹林碳汇经营的潜力、特点及综合效益,提出了竹林碳汇经营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河源市碳汇林经营风险类型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汇林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但其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会影响碳汇目标的实现.以广东省河源市的碳汇林为例,结合近年来碳汇林营造的实践,对其风险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源市碳汇林存在的经营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灾害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人为干扰风险等.基于识别出来的风险,从落实管护权、专门人才的引进以及应急管理体系构建三方面提出应对河源市碳汇林经营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区域层面的森林碳汇估算研究有利于为整体层面持续固碳增汇的森林经营提供科学参考,评估森林碳汇对减少区域内碳排放的贡献。采用温室气体清单估算法,对2000、2005和2010年贵州省森林碳汇进行估算,分别为1 538.0万t、2 244.7万t、2 431.4万t CO2当量,呈稳定增长趋势,占全省碳排放量的10.32%~14.47%。贵州省尚有161.70万hm2宜林地,如果能用于发展碳汇林业,每年可吸收CO2237.9万t,30年内将吸收CO2达7137.0万t。贵州省正处于碳排放增长阶段,相对于森林碳汇而言,本区域碳减排工作任重道远,森林碳汇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6.
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碳平衡中有着重要作用,其生物量和生产力是研究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基础数据,进一步推动了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阐述了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形成的生理生态学基础,不同森林类型的生物产量、区域分布格局,森林经营对生物产量的影响、研究方法和模型等。在多尺度上,采用先进的研究手段,围绕资源环境等热点问题来研究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实现数据共享和网络化是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制定森林管理参考水平,计量并核算森林管理活动的合格净碳汇清除量。[方法]采用核证减排标准中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项目的自愿碳标准,选取其中改善森林管理的项目方法学标准,并结合不可抗力及湖南会同县的杉木人工林林地资源现状,进行计量和核算湖南会同县杉木人工林的合格碳汇量。该方法学标准包括4个碳库,即地上部分、地下部分、枯死木和木质林产品。[结果]对30年生和23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森林管理活动后,林分碳储量变化量和碳汇量都有明显增加。森林管理参考水平在考虑皆伐的碳排放后的净碳汇量为-82.79 t二氧化碳当量·hm~(-2),30年生和23年生的总碳汇量分别为441.00、715.46 t二氧化碳当量;实际合格总碳汇量分别为606.59、881.06 t二氧化碳当量。[结论]不同的森林管理采伐强度对30年生和23年生林分碳汇量的影响差异显著。本文分别基于湖南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第1代杉木人工林建立参考水平和生态站2代杉木人工林制定参考水平核算会同县杉木人工林碳汇量,结果是基于后者参考水平核算的会同县杉木人工林合格的碳汇量比基于前者参考水平核算的多30 t二氧化碳当量·hm~(-2)。  相似文献   

18.
苦郎树是一种沿海防沙固堤的半红树植物,不仅在红树林群落中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叶片提取物还有一定的医药价值。本研究通过4种光响应模型对苦郎树光响应曲线拟合,计算光合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评估最适拟合模型,并研究其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模型对苦郎树光响应拟合存在差异,四种模型拟合优度均在0.996以上,苦郎树气孔导度随光合辐射增加而增加,在1800 μmol·m-2·s-1有效光合辐射下达到最大;在500 μmol·m-2·s-1有效光合辐射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胞间二氧化碳维持在一个不变的浓度,与大部分植物的光合特性相似。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苦郎树拟合效果最佳,如何精确拟合光饱和点还需进一步研究,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宜的光响应拟合模型,为海岸生态、防风固堤和园林绿化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森林碳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森林的碳源、碳汇功能,认为森林是一个大的碳汇,但随着森林破坏、退化的加剧以及火灾等干扰因素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就可能成为碳源.列举森林碳储量及固碳经济效益计算的方法.认为目前大多数相关研究尤其是国内学者仅限于对现存森林CO2吸收或排放的计算,未能阐明森林碳汇、碳源的分布格局,研究对象多为大尺度的,在森林固碳经济效益计算方面缺乏公认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