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选取温度、风速、湿度3个因素,通过12 h连续定点测量的方法,对不同景观空间(临水型空间、建筑围合型空间、林荫型空间、空旷广场型空间)的小气候进行实测和对比研究,评估这4类活动空间在夏季的人体舒适度。结果表明:林荫型空间总体温度较低、波动较小,临水型空间因无遮挡温度最高、波动最大,其他2种空间温度亦较高、波动较大;林荫型空间湿度最大,其次是阳光直射的临水型空间、建筑围合型空间,空旷广场型空间湿度最小;4种空间的舒适度总体呈现林荫型空间临水型空间建筑围合型空间空旷广场型空间,乔灌草群落丰富的林荫型空间更适合校园人群活动。认为在校园活动空间设计过程中,可布置适当的乔灌草群落以提升空间小气候的调节功能,借此提高人群活动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市花卉园公园为研究对象,针对夏季公园人群活动集中的林荫路、露天广场、亲水平台、林下平台等4种类型,对其小气候和空气质量进行实测,选取空气温度、湿度、负氧离子、颗粒物含量等4个指标。通过分析四种不同活动空间的小气候和空气质量指标变化特征,表明公园内不同空间一天中相对最佳舒适度出现的时刻不甚相同,同时对公园小气候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为今后公园的生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树阵景观介于开阔的广场空间和复合式种植的绿地空间之间,可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进行叠加处理,能够创造舒适的人际交往灰空间,同时对周边小气候也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文章通过对杭州市树阵景观的调查,明确了杭州市树阵景观主要有休憩型、通过型和观赏型3种树阵景观类型,应用树种以常绿乔木最为常见。同时,通过对代表性树阵进行研究,发现树阵景观对夏季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有显著影响,能起到很好的降温、增湿和减缓光照强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高绿地率的重庆市龙湖西苑居住片区为调查对象,测试其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指标,以建筑离散度为切入点,重点研究绿化和建筑布局形式对重庆市高绿地率居住区夏季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化率与居住区热环境指标相关性不大;建筑离散度对高绿地率居住区夏季日均温有一定影响,建筑离散度越低,建筑越集约,居住区夏季建筑周围温度越低;建筑离散度高的居住区能有效增加夏季风速;不同布局形式的居住区人体舒适度存在差异,呈现为片块式向心式围合式,围合式布局形式的居住小区夏季小气候最为舒适。  相似文献   

5.
城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气候状况及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合肥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气候指标的定点观测,使用人体舒适度这一生物气象指标评价了不同地类对人们户外活动舒适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树丛和片林下光照强度仅为裸地的10%以下,温度下降40℃,湿度提高7%以上,风速下降50%,在春、夏两季非常适合人们白日在户外活动对气象指标的要求。在四季分明地区的夏季,草坪和广场都给人非常不舒适的感觉。本文针对合肥市市政的几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小气候状况的测定和人体舒适度指标的计算,以期为城市土地的科学利用和规划及城市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湛江科技学院新湖校区为例,选取校园环境内人流较集中的7个场所进行了小气候要素的实地勘测。同时,结合前期得到的人体舒适度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实测并分析了校园人流活动不同空间的小气候指标。结果表明:湛江地区秋冬季仍较为炎热;适宜的园林植物配置设计能够改善局部地区小气候,从而提高环境舒适度等。实测所得数据及理论分析可为改进校园环境热舒适度及未来校园绿化环境设计提供一定的设计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植被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及庭院在极端季的微气候环境,文章以福州古典园林典型庭院小黄楼东花厅为研究对象,运用ENVI-met建立实际模拟和仅乔木模拟两种方案进行对比研究,并对实际方案进行量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当乔木覆盖率达40%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两种方案的PMV值拟合度均较高,此时乔木对人体舒适度有强烈影响;2)夏季9∶00-17∶00,冬季9∶00前、17∶00后游人不宜长时间在室外活动,应适当调整小黄楼这类庭院的开放时间,如延长夏季开放时间;3)应加大对传统庭院与建筑的宣传保护力度,适当开展戏曲、灯展等文教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或将庭院景观与灯景结合,提升景观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南京的公共绿地植物景观构成加以调查研究,选取南京城区具有代表性的4处样地、共35个样点,检测记录样点温度、湿度、PM2.5等环境质量指标,分析城市绿地调节温度、增加湿度、消减大气颗粒物等生态效应与局部环境质量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城市绿地与局部环境相互作用。(1)在调节温度方面,绿地对局部环境具有夏季降温、冬季保温的作用,背景环境和植被状况影响绿地调温功能及效益;(2)在增加湿度方面,绿地对局部环境具有明显的增湿作用,背景环境和植被状况影响绿地增湿功能及效益;(3)在消减大气颗粒物方面,城市绿地能有效净化局部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环境和植被状况影响绿地净化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惠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憩林小气候与人体舒适度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无锡市惠山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游憩林内小气候及人体舒适度的时间变化规律,以期为惠山乃至江南地区游憩型城市森林的合理经营和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基础科学数据,也为当地市民选择合适的时间和衣着开展森林游憩活动提供参考。【方法】在惠山国家森林公园最高峰附近,选择20世纪80、90年代营造、位于山顶南坡的香樟林、湿地松林和山顶北坡的栓皮栎林3种典型人工游憩林为对象,以位于山脊的水泥道路为对照,于春、夏、秋、冬季晴好无风天气条件下,在5:00—19:00同步测定3个游憩林及对照点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在此基础上计算舒适度指数和衣着厚度指数,量化分析各游憩林及对照点的小气候、人体舒适度的季节变化、日内变化规律,比较不同游憩林的人体舒适度差异,并提出四季游览惠山的衣着建议。【结果】各林分温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空气相对湿度表现为夏、秋季大于春、冬季,风速表现为香樟林和湿地松林在夏季最大,栓皮栎林和道路在秋季最大;相同季节不同林分之间的舒适度指数差异不显著,各林分在春季的人体舒适度最高;4个季节白天观测时段内,各林分气温日变化均为单峰型,且峰值出现在11:00—15:00,谷值出现在 5:00 —7:00,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则与气温相反;风速的日变化趋势波动较大,峰值出现在5:00—9:00,谷值出现在13:00—15:00;在春、秋、冬季,各林分人体舒适度在11:00—15:00最高,而夏季这个时间段则最低;3个游憩林在夏季能显著提高人体舒适度,但冬季与对照的差异不大;各林分气候达到“舒适”等级的时间为春季最长(11:00—17:00),秋季次之(11:00—15:00),夏季仅早上气候舒适(5:00—7:00),冬季气候均为“极不舒适”;各林分的着衣厚度指数在夏季均为1,冬季均为7,春季香樟林为5,湿地松林和栓皮栎林为4,道路为3,秋季道路和栓皮栎林为4,香樟林和湿地松林为5。【结论】 3个人工林林分在春季均发挥降温增湿效应,湿地松林在4个季节都具有降风作用;各林分在夏季调节小气候效应更明显,春季的人体舒适度最高,春、秋、冬季的11:00—15:00为白天气候的最舒适时段。  相似文献   

10.
以济南南部山区4种典型游憩林(侧柏纯林、侧柏黄栌混交林、刺槐纯林、经济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游憩林调节小气候和人体舒适度的效应.结果表明:在炎热的夏季,4种游憩林均具有显著的降温、增湿及降低风速的作用,能明显改善人体舒适度.不同游憩林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存在差异,与对照相比,侧柏纯林、侧柏黄栌混交林、刺槐纯林、经济林分别日均降温2.10、2.75、2.15、0.67℃;增湿5.35%、8.0%、6.04%、2.92%;降低风速51.0%、66.4%、67.4%、37.0%.从人体舒适度来看,游憩林林内很舒适的时间延长了1~6 h;8:00-10:00和17:00-18:00达很舒适标准,最适合进入林地活动;体感舒适程度为侧柏黄栌混交林>侧柏纯林>刺槐纯林>经济林.侧柏黄栌混交林调节小气候和改善人体舒适度的作用最大,是夏季人们户外活动的首选之地.  相似文献   

11.
以义乌市的绣湖公园为研究对象,实测8种群落结构绿地和1个硬质铺装对照组(CK)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研究城市公园中不同绿地植物群落结构对夏季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与温度、相对湿度显著相关(P0.05);以大乔木-小乔木-灌木-草、大乔木-草、单一大乔木3种结构的绿地对小气候调节能力最强,与其他植物群落结构之间形成显著差异(P0.05);小乔木-草结构的绿地增湿效果大于降温效果;灌-草结构虽然有一定的调节效果,但与CK的温、湿度之间均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结构中大乔木在调节小气候方面起到主要作用,在城市绿地建设中,大乔木-小乔木-灌木-草结构的绿地应是首选绿化模式,应尽量避免灌木与草简单构成的植物结构,适当配植以草坪为代表的开放空间与密林景观形成视觉上的对比。  相似文献   

12.
以贵阳市小车河沿河河谷慢行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选取能够较好地反映慢行空间景观特征与景观效果的20处景观样点作为评价对象,运用基于心理物理模式的美景度评价法计算景观样点的美景度值,再通过景观要素分解量化得到景观要素评值,运用回归分析建立慢行空间美景度评价模型,进而对慢行空间美景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形态优美、具有强烈亲水特性的慢行空间评分较高,与周围环境融合度欠佳的慢行空间评分较低;影响慢行空间美景度最显著的3项景观要素为整体和谐度、水景比例、园路形式感,其中以园路形式感对慢行空间美景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河北工程大学校园内不同绿地类型的小气候进行测量,分析研究不同绿地类型小气候影响规律。本研究将校园内绿地类型分为广场、道路和植被绿地3种类型,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广场、道路和植被绿地的小气候进行测量并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利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并运用LSD方法对不同绿地类型的温湿度差异进行多重差异比较。结果表明:降温的主要效果来源于植被树冠对太阳辐射的遮挡此外也与下垫面材质有关。湿度的变化与植被结构配置、植被形态、密度有显著关系。良好的绿地环境能显著改善校园小气候,提高环境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林业》2022,(1):49-55
研究使用城市微气候常用的参数表征古典园林的园林设计要素,并评估园林设计要素对古典园林夏季温度和热舒适度的影响。以拙政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固定测量和移动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微气候测量,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拙政园内部温度、湿度、黑球温度和生理等效温度分布存在差异,拙政园内部建筑及铺装、植物和空间等园林设计要素对其微气候和热舒适度有着重要影响;建筑及铺装的比例与温度和生理等效温度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植被覆盖率与温度和生理等效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空间的开敞程度与温度和生理等效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古典园林研究和城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初建以来,为定量化反映出不同林分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以端坊溪小流域为试验点,针对鄂西三峡库区6种优良林分,从林地的小气候观测及影响森林小气候的主要林分因子等方面进行了小气候效益研究。研究表明:1.森林对林内光照、地温、空气温度、湿度及林地水汽蒸发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2.林分因子中,影响森林小气候的主要是郁闭度,平均林分高及林冠层厚度等;3.林分结构不同,对小气候的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6.
北京香山公园主要植被类型的夏季环境效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香山公园典型植被生态环境效应相关影响因子分析评价,以期为游客选择香山公园最佳游览时间及公园绿地管理和景观设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夏季连续10天在北京香山公园5处不同植物类型的游憩点进行测定,选择园外广场为对照,分析6处监测点微气候、PM_(10)和PM_(2.5)浓度、人体舒适度、空气负离子浓度及噪音情况,研究各因子日变化规律,并统计比较不同游憩点间差异和各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香山公园日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呈单峰型变化,平均降低空气温度1.7℃,增加空气相对湿度6%;人体舒适度达到Ⅱ级标准的时间最长可达8.5 h;PM_(10)和PM_(2.5)浓度均呈早晚高、午后低的双峰型变化特征,各游憩点对PM_(2.5)日均净化率达27.6%,对PM_(10)日均净化率达25.9%,2种颗粒物浓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2种颗粒物浓度与温度、湿度分别呈显著负相关(P0.05)和极显著正相关(P0.01);负离子浓度呈波峰波谷交替变化,早、中、晚出现3个高峰,园内日均值为795个·cm~(-3),为园外的2.43倍,与PM_(10)和PM_(2.5)浓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温度显著负相关(P0.05)、与湿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空气离子评价指数得出各游憩点均在6:00前后和20:00—21:00达到了轻度或中度污染;噪音呈现出早晚2个高峰,园内噪音平均值为40.3 d B,平均降噪率达21.8%,与植物郁闭度显著负相关(P0.05);植物郁闭度与负离子浓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M_(10)和PM_(2.5)质量浓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香山公园绿地内不同植被类型间增湿、降温、抗污染、降噪等能力存在差别,黄栌混交林的生态效应最高,草坪最低;香山公园夏季合理的游憩时段为7:00—11:00和17:00—20:00。  相似文献   

17.
根据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生态作用的有关原理,选取典型的城市园林绿地进行小气候实测分析。试验选择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4个不同结构类型的园林绿地为研究对象,在冬季进行了连续3 d的试验。研究结果如下:由常绿针叶林构成的纯林、混交林型的乔-草型绿地上的湿度较高,温度较低,具有降温增湿效应;草坪型绿地和由落叶乔木构成的乔-草型绿地上的温度较高,湿度较低。经研究得出了不同结构类型园林绿地温度、湿度的分布规律及差异,并对城市绿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春季以济南森林公园内广场为对照点,分别在9个专类园区内随机选取1个监测点,进行了定时定点的监测.测定了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空气负离子浓度等小气候环境因子,并计算了人体舒适度指数.结果表明:春季植物群落有降温、增湿、降低风速、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的作用,人体舒适度指数在舒适范围(DI:58~75)内;郁闭度高的春花园...  相似文献   

19.
利用梅花五点法测定了重庆市主城区公园的重要7种植物群落结构在夏季减少光照强度、降低温度和增加空气湿度等的指标,比较了不同群落结构对这3项小气候因素的调节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植物群落结构对此3项小气候因素都有一定的调节效果,其中草地单层群落结构的调节效果最差,郁闭度>0.6的乔灌草植物群落结构的调节效果最好。而草地单层植物群落结构在增加空气湿度方面效果明显。虽此,其与其他几种植物群落结构(除郁闭度>0.6的乔灌草植物群落结构和郁闭度0.2~0.4的乔灌草植物群落结构处)之间差别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森林公园旅游设施建设中舒适度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杭州小和山森林公园内林地、木屋、蒙古包、湖边沙滩、跑马场等不同下垫面性质的各旅游设施点进行多次的温度、湿度、风、日照等主要气象要素的实际观测 ,并用方差分析法探讨森林公园内进行各项旅游设施建设而改变了原林地局部下垫面性质后其主要气象要素和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 ,在初夏季节森林公园内不同设施点的舒适度指数平均变化在 6 9- 73之间 ,林地较低为 6 9,跑马场较高为 73。舒适度等级 ,林地为 6级 ,人们普遍感觉舒适 ;跑马场为 7级 ,暖 ,大部分人感觉舒适。其它各点介于这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