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须宁  张顺 《中国种业》2004,(10):47-48
马铃薯是青海省湟中县主要的粮菜兼用作物,具有适应冷凉气候的特性,因而成为全县六大作物 (小麦、青稞、蚕豆、豌豆、油菜、马铃薯 )之一,年种植面积 8000hm2并成为山区农民喜爱的主要食品.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原产南美,在世界各地种植仅400多年历史,与谷类粮食作物相比较,是一种年轻的作物。但由于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高、块茎富含多种营养成份、适应性广,很快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稻、麦、玉米的四大作物之一。马铃薯蛋白质主要为球蛋白,并会有禾谷类作物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是一种营养全面的食物,放欧美发达国家以食用马铃薯的多少作为衡量健康水平的一个标准。一般而言,鲜马铃薯中龙葵素含量为0.5mg/100g~0.7mg/100g,食用对人体无害,反而可以控制胃液过分分泌、缓解胃癌率、对胃为有一定疗效。但经过光照发绿或发芽后…  相似文献   

3.
温(网)室马铃薯茎尖脱毒苗生产原原种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静宁县主要栽培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稳定在33万亩左右,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2%,已成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但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常常出现因病毒病大量发生引发的马铃薯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等马铃薯种性退化现象。目前,推广应用马铃薯脱毒种薯是解决马铃薯品种退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鉴定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的新方法。该病原体最先对马铃薯造成破坏,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持久性的威胁,时常会导致作物严重受损,增加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李幸 《种子世界》2006,(5):55-55
马铃薯是产量高,用途广的经济作物。进入21世纪我国马铃薯在生产技术和栽培水平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过去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生产,解决了温饱问题,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马铃薯迅速发展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物。马铃薯的生产已走向商品化、专用品种、专用途的生产格局正在形成,高产、高效、高质成为生产者追求的目标,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现将我地区马铃薯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滕州市是“中国马铃薯之乡”。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0000hm^2,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马铃薯二季作主产区。因其早熟、丰产,在发展多熟制中占有重要位置,成为本市良好的间套复种作物。随着市场服务体系的完善,商品率已达80%以上,远销到香港、新加坡、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种业导刊》2015,(2):31
近日,由中国农科院等单位主办,农业部副部长参与的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举行,会议讨论了马铃薯主粮化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研讨会提出推动土豆成为餐桌上的主食,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专家表示,在其余主粮作物增产空间小、生态环境压力增大、消费者营养不均衡等问题的背景下,存在让马铃薯升级为"主粮"的必要性。(新京报)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是赤水市主要的夏粮作物,从2003年起引进并推广应用稻田马铃薯免耕覆盖稻草栽培技术,为探索适应赤水地区生态条件下应用该技术栽培马铃薯的最佳密度和种薯,以提高马铃薯乃至夏粮的产量,并为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2004年秋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鲁南地区的滕州市、平邑县等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的地方,夏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发生加重,特别是夏玉米晚播地块(主要是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的、前茬作物为马铃薯的地块),细菌性茎腐病发病率较高,多数地块病株率10%~60%,少数地块达到1190%,近乎绝产。夏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已成为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产的潜在威胁,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的发展趋势与加工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世界马铃薯生产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马铃薯原产南美洲,随后传入欧洲、亚洲及世界各地,根据考古资料推测其在原产地至少已有4000年的栽培历史。300多年前由欧洲传教士带入我国种植。现在全世界有140多个国家种植马铃薯,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在非洲等贫困的地区,马铃薯都是十分重要的作物,并且随着人口的增加变得越来越重要。2002年全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930万hm^2,我国为470万hm^2,占世界的25%,是世界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其次为俄罗斯、印度、波兰、美国。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洲是欧洲,其次是亚洲,而最有发展潜力的是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过去马铃薯是贫困地区的救灾粮,不仅让穷人填饱肚子,渡过灾荒还给人类带来健康和实惠,也是许多发达国家重要的创汇作物,是食品业的重要产品。目前马铃薯的商品薯及各种加工产品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20年里世界马铃薯生产急剧增长,其产量比任何农作物都增加的快,在发展中国家生产几乎翻一倍,已成为重要的食品,市场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发展贵州马铃薯产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铃薯是世界及中国的主要栽培作物,已成为人类重要的食品、蔬菜、饲料、能源和工业原料。2006年贵州马铃薯生产的面积59.267万hm2,总产772.8万t,居国内前列;但单产较低,仅869.3kg/667m2;马铃薯产后处理和加工滞后,科技支撑不够,市场开拓不力,严重制约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但贵州气候生态条件优越,适宜马铃薯周年生长;离国内主要菜用薯消费市场较近,省委、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正>山西作为马铃薯的主产区之一,马铃薯在许多地方既是传统种植作物玉米、小麦以外的第三大作物,也是山西广大贫困山区的主要食物和重要的种植收入来源,但近年来,由于受周边省份马铃薯产业迅猛发展势头的影响,山西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减缓,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单产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导致马铃薯单产低的主要原因是由病毒引起的种薯退化,脱毒种薯应用则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脱毒微型薯不同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枣庄市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3万hm^2,已成为鲁南地区乃至中原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2000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同年引进了全国先进的微型薯气雾法生产线,生产出来的微型薯不仅薯形好、品质优、产量高,而且可人为控制其大小。为探讨不同粒度、  相似文献   

14.
宽厢宽带菜用玉米间套马铃薯示范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地宽厢宽带分带种植是近年发展较快的旱地复合种植新模式,特别足玉米宽厢宽带间套其他作物在铜仁市许多地方推广应用,增产增效明显,尤以低热河谷地区宽厢宽带菜用玉米间套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最显著,成为城郊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旱地宽厢宽带在作物、时空及经济、生态效益之间的最大边际效应。为此,进行了菜用玉米宽厢宽带间套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示范。  相似文献   

15.
利用英联邦马铃薯种质库的资源进行马铃薯育种是在作物进化的背景下和拓宽马铃薯品种遗传基础的需求下提出来的。本文描述了马铃薯引入欧洲及其随后在全世界范围内种植的情况,还介绍了世界的主要马铃薯基因库,以及英联邦马铃薯种质库的现状。英联邦基因库(种质库)的材料已被广泛地用于改善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五师八十八团种植马铃薯等喜凉作物有着较大的优势,当地农民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在种植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马铃薯已成为博乐及周边冷凉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大通县农业区冷凉干旱、日照强、昼夜温差大,具有种植马铃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马铃薯属粮菜兼用、饲用经济作物,是大通县的优势作物,具有优质、丰产、高抗(抗旱、抗寒、抗病虫)等优良农艺性状。种植优质无公害马铃薯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2006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近5667hm2,占总播种面积的12.3%;2007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5933hm2,占总播种面积的13%。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是陕北地区主要传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3.5万hm2.随着市场农业发展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轻工业、牧畜业对马铃薯要求不断增加,也对马铃薯产业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认识马铃薯是陕北的优势作物,应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提升该产品的开发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马铃薯是陕西省定边县传统的粮菜兼用作物,也是全县第一大宗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2007年定边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马铃薯特产之乡"、获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及产品认证;2009年"定边洋芋"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受地理标志保护;2015年初,定边成为农业部在西北地区唯一的马铃薯主食化示范实验县;2016年初,定边又以马铃薯成为陕西省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粮食类示范县。1轮作倒茬种植马铃薯对前茬要求不严格,但不能连作,应选择豆类、玉米、油料、荞麦等作物为前茬。  相似文献   

20.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快繁及微型薯诱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在生产繁殖过程中极易感染病毒,并世代传递,病毒为害逐年加重,产量逐年下降。侵染马铃薯的主要病毒有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薯S病毒(PV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