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对5个种源核桃楸种子性状及苗期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核桃楸果实及种子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以种仁和种子重量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高达25%以上,而果实及种子的横径与侧径、壳厚的变异较小;以双鸭山青山和方正星火的果实及种子三径较大,种子及仁重量大,出仁率高,壳厚薄。不同种源间苗高、地径和叶片生长均差异显著,种源间生长性状的变异较大。种子重量与仁重、种子三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壳厚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但种子性状与苗高、地径、叶面积等相关性不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5个种源划分为3组,其中双鸭山青山和方正星火种源的种子三径大,种子及仁重量较大,苗高、地径及叶片生长较大。  相似文献   

2.
鹰嘴豆种子表型性状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资源库提供的251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为参试材料,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数码考种仪获得的11个鹰嘴豆种子表型性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深入了解鹰嘴豆种质资源种子表型性状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供试鹰嘴豆种子表型性状变异幅度较大,遗传多样性丰富,百粒重变异系数高于其余性状;直径、周长、粒长、粒宽、投影面积与百粒重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75,达到极显著水平。对11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64.14%、22.17%、7.70%,表明3个主成分几乎包含供试鹰嘴豆材料11个种子表型相关性状的全部信息,直径、周长、粒长、粒宽、投影面积及百粒重等6个表型性状对主成分Ⅰ的贡献较大,且描述籽粒大小性状;在遗传距离9.11处,将所有参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第Ⅳ类群6个表型性状均值均高于其他类群。为鹰嘴豆优异基因发掘、育种改良以及种质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郭来珍  陈虹  赵善超  陈凤  陈兵权  陈鑫悦 《种子》2022,(10):50-57+2
为探究天山花楸不同种源种子变异规律,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8个种源的天山花楸种子的4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天山花楸平均种子长度为4.22 mm,平均种子宽度为1.86 mm,平均种子千粒重为4.64 g,平均种形指数为2.28。不同种源间种子表型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花楸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千粒重、种形指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07%、7.75%、16.44%、4.65%。天山花楸种子4个表型性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种子的发育受环境因子的调控,种子长度及千粒重均与经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经度的增大而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聚类分析将8个花楸种源划分为三大类,地理位置相近的种源基本聚在一起,自西向东亲缘关系逐渐变远。受地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种源种子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奇台种源种子表现最优,在种源选择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4.
贵州地方高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1,(8)
为了解贵州省地方高粱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和亲缘关系,对26份高粱种质进行了SSR分子标记和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13对SSR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26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1.84。在遗传相似系数0.457处将26份参试材料聚为四类,供试高粱亲缘关系的远近与来源机构相关性不大。参试材料的表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在13.09%~44.46%之间,均值为22.7%,其中穗粒重存在较大程度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为44.46%;株高、穗长、叶片数、旗叶长和旗叶宽与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1、0.324、0.353、0.302、0.277,千粒重与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91;基于表型性状聚类分析将26份高粱材料分为5个类群。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鉴定和评价油用向日葵自交系的产量相关农艺性状,本研究以79份油用向日葵自交系为研究材料,对百粒重、单粒重、单空粒重、株高、茎粗、叶面积,和结实率7个农艺性状检测,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变异系数和相关性。结果显示:变异系数0.24%~0.58%,7个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5.55%,变异系数依次排序为平均单空粒重平均单粒重百粒重结实率茎粗株高叶片数;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8,其中,平均单空粒重多样性指数最大(2.15),叶片数最小(1.79);百粒重与平均单粒重的极显著相关系数最大(r=0.801);基于7个农艺性状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54.50处将79份油葵材料分为三类,其中第Ⅰ大类包括31个品系;第Ⅱ大类包括16个品系;第Ⅲ大类包括32个品系,结论认为供试的79份油葵材料表型变异较大,品系之间的遗传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油用向日葵产量和各品系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142个油用向日葵品系为材料,进行了变异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42个品系的变异系数在21.60%~82.10%,变异幅度较大,其中空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大,为82.10%,叶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21.6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9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由大到小分别为实粒重、实粒数、百粒重、盘径、株高、空粒重、空粒数、叶片数、茎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3.77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12.5处,将142份向日葵材料聚为四大类群,第Ⅰ大群类包括112份材料,第Ⅱ大类群包括22份材料,第Ⅲ大类群包括6份材料,第Ⅳ大类群包括2份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外引蚕豆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来自四大洲 17 个国家的 253 份蚕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研究蚕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水平。结果显示,12 个农艺性状在不同蚕豆种质资源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在 9.97%~58.45% 之间,其中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粒厚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单株有效籽粒、单株有效荚及百粒重可作为今后选育高产蚕豆品种的指导目标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 3 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 75.2578%,其中百粒重、籽粒表面积、粒长、粒宽、单株有效籽粒、单株有效荚、单株产量等性状是蚕豆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基于 UPGAMA 的聚类分析将 253 份参试蚕豆资源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群主要特征为籽粒较大,单株产量高,是培育大粒高产品种的重要材料来源;第二类群籽粒较小,百粒重较小,是选育粮饲兼用型蚕豆品种的重要材料。综合分析国外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为我国蚕豆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及育种亲本选配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八棱海棠自然实生后代人工种群表型性状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表型性状在八棱海棠种子实生后代中的分离变异特征,探索种质早期预选择的时期和方法,以人工定植的200株八棱海棠自然实生植株群体为材料,调查不同样本植株的19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八棱海棠自然实生后代各表型性状均分离明显,果实性状的分离最大,其次为枝条性状,花性状分离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表型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枝、叶、果实各表型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果实纵径、横径、果重间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0.945和0.965,树高、干径与其他表型性状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利用野生大豆资源,为大豆的品种创新和生产利用提供材料基础,对204份野生大豆资源的表型性状(质量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进行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31~1.13;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幅为1.46~2.09,变异系数变幅为1.74%~71.39 %;北部地区的资源表现为紫花、披针叶、黑色种皮、褐脐、种子有泥膜,西部地区资源表现为紫花、批针叶、黑色种皮、黑脐、种子有泥膜,分枝数、单株粒数、节数、有效荚数、节间长、粗蛋白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蛋脂总和均值最高,东部和中南部地区的资源表现为紫花、卵圆叶、黑色种皮、黑脐、种子有泥膜,百粒重、无效荚数、单株粒重、粗脂肪含量、异黄酮含量、油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均值最高;聚类分析将叶宽大、百粒重高的材料聚为第Ⅰ类,这一类材料特性表现为高油、高油酸;聚类分析将叶细长、产量偏高的材料聚为第Ⅱ类,这一类材料特性表现为高蛋白、高异黄酮、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沙棘属植物云南沙棘、江孜沙棘和肋果沙棘各采集点种实表型性状、种子发芽特性及其相关性,通过测定果实的鲜果长、宽、干果长、宽、果实含水量和种子的长度、宽度、长宽比、百粒重、种子含水量等表型性状,以及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发芽特性,并比较浸种时间(12,24,48h)和培养温度(20,25,30℃)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沙棘属3种植物各采集点种实表型性状和种子发芽特性存在显著差异;浸种24h,30℃发芽条件下,青藏高原沙棘属3个种9个采集地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类乌齐县肋果沙棘发芽率(95.68%)最高,白朗县江孜沙棘(86.00%)最低;温度设定在20~30℃之间,3种沙棘植物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差异显著;浸种时间12~48h时,沙棘属植物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浸种24h,在温度25℃和30℃条件下,沙棘属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种子发芽势与种子发芽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鲜果宽呈极显著负相关,发芽指数与鲜果宽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百粒重与鲜果长、种子宽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爆裂玉米膨化性状的遗传特征,利用8个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的F1分离群体为材料,测量了群体的膨爆特性以及百粒重、百粒体积等性状,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揭示各性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群体各性状变异系数均较大,变幅为16.56%~78.18%;膨化倍数与膨化体积、爆花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百粒重、百粒体积呈极显著负相关;膨化体积对膨化倍数有较大直接正效应,而百粒重对膨化倍数有较大直接负效应。本研究可为爆裂玉米膨爆特性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连南县内涡水、黄连、大龙不同地方的共66份栽培型古茶树资源为材料,对茶树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形、叶身、叶缘等24项叶片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通过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连南66份茶树资源24个叶片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1.86%,其中叶基变异系数最大(92.90%),侧脉与主脉交角最小(12.02%)。24个叶片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10,多样性系数均较大,叶基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其值为2.08,叶面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其值为0.59。基于24项叶片表型性状,66份茶树资源在欧氏距离为20时聚为5类,存在丰富的变异程度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乐东拟单性木兰种子的形态特征和种子的发芽率在不同种源间的差异,选取湖南新宁、福建武夷山的乐东拟单性木兰种子作为研究材料,测定果实和种子的纵、横径、千粒重、含水量、果实的出种率等指标,并通过种子发芽试验,分析不同种源地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新宁果实的出种率为19.8%,武夷山果实的出种率为12%;新宁种子纵径9.81 mm,横径7.57 mm,千粒重156.28 g,含水量11.1%;武夷山种子纵径7.04 mm,横径6.61 mm,千粒重111.38 g,含水量8.46%;新宁种子发芽率为87%,武夷山种子发芽率为82%;新宁幼苗株高为9.17 cm、地径为2.31 mm,武夷山幼苗株高为6.23 cm、地径为2.0 mm。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间种子纵、横径、果实出种率、千粒重、含水量有极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间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株高、地径生长量有显著差异,发芽率与种子形态特征呈正相关。说明种子的形态特征影响种子的萌发特性,相对较大的种子出种率较高,发芽率较大,幼苗的生长 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14.
野生青檀种子的形态特征及其发芽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大贵寺国家森林公园的野生青檀种群种子形态特征、发芽率进行观测,以期为野生种群的就地抚育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青檀果实平均宽度为15.76 mm,果实平均翅宽为6.14 mm和5.52 mm,种子平均厚度为2.88 mm,种子平均长度为4.42 mm,种子平均宽度为4.11 mm,各生长指标的变异系数为5.66%~10.65%。种子的百粒重为1.91 g,变异系数为15.65%。1周内青檀种子的发芽势为65.42%,1月内青檀种子的发芽率为76.66%。按种子厚度将种子分为3级,3级种子间百粒重差异显著,而发芽势、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说明发芽势、发芽率与种子重量之间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燕山地区软枣猕猴桃天然种群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本研究对3个软枣猕猴桃天然种群内软枣猕猴桃资源的叶片、果实的14个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观测及分析,结果表明:燕山地区三个软枣猕猴桃种群部分果实性状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种群的叶片表型性状间未达到显著差异;11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在12.86%~30.40%,其中果心大小的变异幅度最大;14个质量性状变异系数在5.13%~77.80%,其中果实萼片宿存的变异幅度最大;11个数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均值在1.69~3.10,其中叶柄长度的多样性最丰富;14个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均值在0.23~1.20,其中果实喙端形状的多样性最丰富。对燕山地区3个软枣猕猴桃种群的表型性状均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花厂峪种群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最大,多样性指数最高,果实横径纵径较大,与其它种群相比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本研究可为今后的软枣猕猴桃育种和群体遗传进化研究提供形态学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合理的柚类分类系统并为柚类育种提供参考,本研究以82份柚类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方差、相关性、主成分、聚类、回归分析等对其26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差异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这82个品种的2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26%。其中翼叶面积和果心面积变异较大,其他性状遗传特性较稳定;单果重、果横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囊瓣数、种子数、果心长和宽、叶片长和宽、叶片面积、花瓣宽、花柄长等性状等级分布均匀,翼叶面积、花瓣数、雄蕊长分级较少且分布不均;来源于中国大陆以外品种的果皮厚、叶柄长、翼叶长,明显优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来源的材料,但雌蕊长则相反;选育品种的叶片长、宽和面积显著大于遗传材料和地方品种;82个品种可聚为大翼叶大果型、大翼叶小果型,小翼叶大果型,小翼叶小果型4个类群;前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75.57%,包含了柚类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26个性状F平均值0.45,其中早暹柚得分最高为0.69,红肉琯溪蜜柚最低为0.24;囊瓣数、种子数等12个性状与F值极显著相关;回归方程筛选出单果重、囊瓣数等19个性状。本研究说明柚类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表型多样性,筛选出的19个性状可作为柚类综合评价指标,为柚类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酸枣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该研究收集了来自山西8个地区的26份酸枣资源,并对其果实的8个表型性状进行测定,对统计数据进行了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酸枣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0.60%~37.71%,其中单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种子宽的最小;8个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范围为3.12~3.25;根据果形指数将酸枣分为圆形、椭圆形、纺锤形、梨形和苹果形共5个果型;结果得到的2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80.266%;聚类分析将圆形和椭圆形单独分开聚为两类;酸枣仁的ITS2序列同源性较高,一致率达99.83%。  相似文献   

18.
李慧琳  向依  于二汝  杨航  袁婷婷  奉斌 《种子》2022,(12):98-105
为明确贵州地区食用型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率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以50份具有代表性的贵州地方食葵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食葵资源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均达到10%以上,其中百粒空壳率、单盘籽粒重、百粒重变异系数较大。说明贵州食葵资源改良利用的可能性较大;在相关性分析中,产量与株高、单盘籽粒数、单盘籽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空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2个农艺性状主成分因子的主要信息集中在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3.39%,单盘籽粒数、单盘籽粒重、百粒空壳率、百粒重、株高、花盘直径是食葵种质资源的主要影响因子;聚类分析将50份食葵资源在欧式距离为11时分为四类,其中第一类为食葵种植的优势类型。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微型月季种质资源的利用率,从12个数量性状和8个质量性状对国外引进的微型月季主栽种质资源,进行了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微型月季表型性状的种间变异系数为花直径的变异系数(20.61%)最大,侧叶宽变异系数(1.68%)最小;种内变异系数为柄叶数变异系数(15.14%)最大,花瓣长变异系数(4.95%)最小;数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信息指数H'在0.852~2.777之间,平均值为1.960。基于20个表型性状数据,将种质资源分为花型、叶型、叶刺、花色等5个不同类型。数量性状的前7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1.75%,反映的信息与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花色、花型等经济性状表型性状指标的影响较大,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20个数量性状可简化为花型、叶型、花色、叶刺等5个主要性状。以上结果为微型月季的资源评价和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玉米穗部性状的分离特征,采用玉米杂交种‘先玉335’的双亲‘PH6WC’、‘PH4CV’和‘郑单958’的双亲‘郑58’、‘昌7-2’杂交组配了四交F2分离群体,对11个穗部性状进行了表型鉴定,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穗部各性状变异系数较大,变异系数为7.68%~96.27%,尤其秃尖长变异系数达到了96.27%;穗粒重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粒长、粒厚、轴粗、百粒重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穗长和粒厚对穗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较大正效应,而粒宽和秃尖长为较大负效应。本研究可为玉米穗部性状的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