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1985~2014年海南省城乡居民人均消费、人均收入、消费价格指数等数据,探索影响海南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差距的主要因素。利用逐步回归进行变量筛选,消除多重共线性,发现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受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的影响显著;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由收入水平唯一决定,符合绝对收入假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储蓄差距对消费差距影响显著,消费差距函数符合生命周期假说的近似形式。消费水平的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表明:收入和物价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长期边际效应大于短期;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短期边际效应大于长期。消费差距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差距的短期效应略大于长期;储蓄差距对消费差距的长期、短期边际效应都较小,长期边际效应略大于短期。Granger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与消费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储蓄差距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2012—2022年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运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HP滤波方法对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及消费潜力进行测度。研究表明,甘肃省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在不断缩小,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全国的差距在不断拉大,其消费增长大于收入增长,消费水平主要是受收入低的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于全国水平,但恩格尔系数出现反弹,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极不稳定,存在潜在的返贫隐患,新冠疫情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冲击还需时日修复;交通通信建设落后导致农村居民对交通通信的消费意愿最低,支出最缺乏弹性;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的潜力发挥相对充分,在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潜力最大,在生活用品、交通通信方面的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敏  方亚峰  冯旭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00-19103
分析了改革开放30年来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变化情况,表明山西省农村居民的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水平明显提升;消费结构逐步合理,消费质量明显提高。对制约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农民增收乏力,消费支撑不足;农民负担重,收入预期不稳定;消费环境差,制约消费需求的增长;宜农消费品较少,不适于农村居民购买;保障体系不健全,影响农村居民即期消费;消费观念落后,制约消费水平的提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购买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保证商品市场渠道畅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满足农村市场需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4.
张风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7):185-186,194
通过选取河南省1978年以来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的数据,对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的规律性以及未来趋势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消费与收入的自回归模型发现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他们当期的消费水平不仅受当期与前期收入水平有关,还与前期消费水平有关,但是农村居民当期消费水平受到前期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城镇居民,且城乡消费水平差距主要受前期消费水平差距影响。通过对城乡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差距进行灰色预测发现二者在未来仍会处于一个上涨的趋势,但消费水平差距的上涨速度远远要低于收入水平差距。最后提出加强对农村地区发展的建议进而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5.
居民的食品消费水平是决定居民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是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武汉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接近40%,由于政治、经济上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存在着明显差距,但由于近几年各种支农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武汉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选择武汉农村居民食品消费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消费经济理论,在大量占有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武汉市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并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食品消费水平进行比较,通过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传统的"三驾马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发生变化: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出口增长持续放缓,消费和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长,互联网的普及、农村消费环境改善、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财税、金融等资源不断向农村倾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农村新型消费潜力凸显。从山东农村看,尽管农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民生活条件改善明显,但和城市相比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要挖掘农村这个大市场的消费潜力,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营造能消费、敢消费、会消费的氛围,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末期,贵州农村居民消费已进入初步解决温饱问题的阶段,但与贵州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水平、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消费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省内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差距也非常明显。贵州农村居民消费偏向于滞后性消费,消费结构变动由急趋缓,消费结构日趋改善,消费的自给性仍很强,消费观念有所改变但畸型消费和落后消费仍较为普遍,农村居民内部消费水平层次化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0—2012年的统计数据,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水平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明显滞后于城镇居民。据此,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等建议,以缩小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弥合城乡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农民消费的根本途径。现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理论.分析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关系.力图探寻影响农村消费的关键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两者之间的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力度较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格兰杰原因。它们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该文总结了天长市近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分析了农民固定收入、农村商品供给以及政府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并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刺激农村居民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消费除了受到农民收入水平、农村人口、消费环境和观念的制约之外,还受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采用1994—2008年湖北省各个地区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与消费数据,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与人均消费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不仅提高农民收入可以刺激农村消费,适当拉开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对拉动消费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冯瑛  郭素华  陈建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218-12221
以安徽省为例,依据2004~2009年《安徽省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的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相关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对2003~2008年安徽省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差距进行了测算,并通过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分解,分析了各类消费的变化及其内在原因。结果表明,食品和居住消费支出的差异变化是引起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差异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他各项支出所占比例较小,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影响不大。据此,提出了缩小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差距的相关政策建议:一是提高农村居民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二是完善教育和医疗体制改革;三是加强农村道路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人口的大多数,其消费水平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分析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基础上,以湖北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为例,选择主要因素建立其消费计量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找出目前湖北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并由此提出几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差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居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其消费需求的增长和结构变化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近年来农村居民消费比重偏低,农村市场启而不发。本文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不同收入层次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倾向的差异.指出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导致农村居民内部消费差异扩大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严健标  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54-8756
依据1952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相关数据,应用软件SAS9.2构造ARIMA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短期预测。结果表明,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将进一步快速提高,2012年将突破人均5 000元,几乎是建国初期的100倍,但消费水平不等于生活水平,要让农民过上实在的好日子,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统筹兼顾,协调农民消费水平与国家补贴、农民生产积极性等关系。为此,提出要充分考虑历史因素和遵循客观规律,提高农民收入,消除农民顾虑,发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5,(35):318-320
根据1990~2013年统计数据,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进行分析,深入剖析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转变农民消费观念、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农民社保体系、强化金融体系支持,加大财政投入以及加大教育投入等8个方面提出了扩大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对策,对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村消费水平偏低,是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我国2000—2011年相关数据,对政府转移性支出在促进农村消费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财政转移性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特征,随着转移性支出的增长及其到达某个点时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当超过这个点后,其影响程度将减缓。因此,要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转移支付的作用,并规范政府转移支付制度,调整支出范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8.
王方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645-5647
在分析河北省目前消费需求现状的基础上,用恩格尔系数和Q值法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进行了评价;然后用计量模型验证了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高,不是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不足,而主要是由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太低造成,并对非收入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扩大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0年-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实证分析了公共产品供给对于农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教育资本的角度来看,农村劳动力教育资本投资在促进收入提高的同时,也较大程度地改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和观念,带动了消费水平的上升,但农村义务教育方面的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抑制作用;从健康资本的角度来看,对乡镇一级的公共卫生支出对农村居民的消费起到了抑制作用;从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其他因素来看,农村居民的收入和以往的消费习惯仍是主导其消费的最重要因素;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同时,也促进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南阳市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南阳市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现状,采用文献回顾与前瞻性分析及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南阳市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现状,以期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南阳市农村居民消费总量不断扩大,但整体消费水平不高;南阳市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但和城镇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南阳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有待优化,需求收入弹性较大的消费品比重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