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事关执政党根基的巩固、社会和谐稳定和农民切身利益。本文分析了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时代意义及逻辑内涵,提出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实践路径,即加强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创新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推进新时代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现代乡村治理的法治现代化,需要多主体共同参与,这些主体包括基层党组织、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社会组织及新乡贤。要使这些多元主体能够配合良好实现乡村法治治理现代化,首先需要建设法治型乡村基层党组织和法治型乡镇政府,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重视社会组织和新乡贤等主体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农村社区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乡村治理共同体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农村社区中的适配与延伸。乡村治理共同体即在党的领导下,社会组织、企业和村民等多元治理主体团结协作,共同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快速发展,村企经济日趋活跃,企业参与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渐凸显。“社会治理共同体”理念提出之前,国内学界就展开了关于企业参与乡村治理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3个维度推演多元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生成逻辑,认为多元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党和国家与时俱进提升我国农村社会治理能力的战略选择,我国乡村治理必将以多元协同的方式走向现代化。需求协同、组织协同和战略协同构成了多元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在机理体系,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保障乡村治理现代化有序推进。为了确保乡村治理现代化如期实现,未来乡村治理应重点从做好利益聚合和需求协同,扩大主体协同范围,有效整合各种治理资源,加强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积极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对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当前,乡村治理现代化中存在部分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弱化;乡村治理现代化体制机制亟待优化;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不适应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等多维发展困境。为此,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应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力,提升乡村干部治理能力和水平;创造治理主体参与环境,构建多元共治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三治融合”新体系,重塑乡村社会发展新秩序。  相似文献   

6.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宜居美好乡村,实现乡村生态振兴,需要政府与社会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多中心治理理论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运用可以有效规避传统政府治理的不足。借鉴日本、美国和德国三个国家的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经验,以及中国发达地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成功案例,结合当前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中国农村发展实际情况,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生态环境有限政府、金融机构、高校科研院所、村民、农村自治组织、企业、非盈利组织“七位一体”多中心治理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7.
王慧宏 《河南农业》2022,(24):34-3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从此之后我国各地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进行农村发展。然而,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要想最终获得成效,针对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策略和模式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从当前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意义出发,在乡村振兴视角下,针对农村社区治理向现代化发展的问题,从治理主体、治理方向、治理进展、治理力量四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对农村社区的现代化治理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王新奎 《河南农业》2022,(36):39-41
中国农村正迈向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农业生产、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展现出新样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应以乡村振兴为动力,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农村自治主体责任,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村级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村级治理中村民参与程度不高、管理组织效率低下、农村人才外流,降低了村级有效治理的程度。基于这些农村问题,在浙江省枫桥镇"枫桥经验"指导下,伴随着政府职能下沉的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参与格局得到强化。社会组织极大地提升了基层治理活力,耿集乡贤工作协会作为农村组织在理论创新、文化引领和实践探索方面为我国村级治理提供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理念,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的现实需要这一基本理论。基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将农村社会治理提上日程,切实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该文以乡村振兴为视角,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社会治理的内在联系,并针对目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治理理念误区、治理结构和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主体的职能作用、调动农村群众积极性、树立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念、积极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等治理建议,以期农村地区早日全面实现治理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乡村治理的主体伴随着乡村治理模式的转变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在实践过程中显示出一系列的新问题,而乡村治理主体的缺失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伴随着新乡贤文化的兴起与新乡贤群体的形成,新乡贤逐渐成为参与乡村治理的新主体。通过对富川茅刀源村的实地调研与案例分析,得出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有着天然的合理性,对于弥补乡村治理主体的缺位、推动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格局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起到了联结各个治理主体的作用,有效扩展了乡村治理的空间,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着重探究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的网络建立、治理效率,多元主体参与规范性等方面的积极效果;发现在参与治理过程中,存在缺乏法律法规保障、有效监管、发展动力等问题,提出构建制度化管理体系、加强监管与监督体系建设、构建人才引进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平凉市乡村治理现状的调查发现,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着乡村精英流失、治理主体能力弱化,乡村治理主体单一化,选择性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倾向突出,乡村环境保护问题异常突出等问题。因此,推动平凉市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走好以下路径:一是构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二是强化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三是再造乡镇管理体制,理顺乡村权力配置关系;四是构建乡村社会治理多重机制,积极培育乡村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会组织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为视角,阐述与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农村社会组织设立难、培育滞后、各主体职责模糊等问题,提出明确各主体职责、有效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加强宣传与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加快。农村社区治理作为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和激发振兴活力的内生驱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部分地区已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探索出适应当地发展的治理路径,从宏观治理的层面,文章主要从凸显参与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搭建现代化平台等方面来探讨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推进乡村治理不可或缺。基层党建是引领和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村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就必须处理好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实践中出现的主体协同困境、主体融合困境、有序治理困境和治理创新困境,为突破这些困境更好地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就要以基层党建夯实乡村治理组织保证,以基层党建促进乡村治理法治建设,以基层党建推动乡村治理协同创新,以基层党建推进乡村治理结构调适,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主体成长。  相似文献   

17.
张梅 《现代农业》2023,(3):107-112
农村生态治理和乡村全面振兴之间是互补互促的关系,前者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后者为农村生态治理提供了绝佳机遇。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归咎于多元主体责任缺失: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到位、地方企业生态责任弱化、农民生态环保意识淡漠、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生态治理能力有限。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就要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地方企业生态社会责任、提高农民生态主体意识、增强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生态治理能力,使农村生态治理的多元主体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构筑符合农村实际的多元共治新模式。多元共治新模式是在对我国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治理模式,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与城市环境治理相比,农村环境治理还处于相对滞后的地位。农村环境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作用,还需要农村社会中各种力量共同参与,尽快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本文主要利用文献研究法和观察法来进行研究写作,对P镇存在的三种治理模式:"乡政村治"治理模式、"新乡贤"治理模式、"网格化"治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旨在研究如何结合各种治理力量,使农村环境治理实现最优化,以建设生态宜人的乡村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农民是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就要让农民在参与乡村治理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乡村治理成果的享有者和成效的评价者。然而,在当前乡村治理中农民主体地位面临缺失,主要表现为农民主体权利缺失、参与渠道不畅、动力不足、能力不够等,其内在动因在于城乡二元的管理体制固化、基层党组织管理不当、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教育水平不高。基于此,必须从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环节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226-228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政府施政重点。新形势下,随着治理政策的变迁,社会结构的变化,政府职能的变革,都突出把乡村治理工作摆在政府治理范畴的前沿,而社会组织也是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为我国政府如何加强乡村治理提供了明确方向。结合政府治理主体、内容与方式的现代化要求,基层政府应理顺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主体间关系,建立公共资源与乡村治理资源的合作机制及完善好相关激励、监测、评估机制,以推动社会组织有效参与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