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盖芳  纪明山  谷祖敏  王英姿  张杨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480-5480,5482
蜡蚧轮枝菌VL17是沈阳农业大学农药科学实验室筛选出的对温室白粉虱和蚜虫具有高致病力的菌株。对VL17菌株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的最适培养液为PSK和SCSC;最佳温度为25℃;于250 ml摇瓶恒温振荡培养5 d,加入150 ml培养液,菌丝干重达到0.7 g以上,孢子增长倍数达50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烟蚜体躯的酶活性分布特征,对烟蚜羧酸酯酶(Car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体躯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虫的头、胸、腹羧酸酯酶的活性分别为19.80%、40.14%和40.78%;3龄若蚜的头、胸、腹羧酸酯酶的活性分别为13.50%、44.50%和42.00%;4龄若蚜的羧酸酯酶的活性分别为17.51%、41.67%和40.82%。成虫、3龄若蚜和4龄若蚜均以头部的活性最低,并且均极显著低于胸部和腹部(p0.01)。成虫、3龄若蚜和4龄若蚜的头部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分别占总活性的32.09%、32.00%和32.05%,并且头部活性显著低于胸部和腹部的活性(p0.05)。  相似文献   

3.
蜡蚧轮枝菌代谢产物杀虫及植物生理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蜡蚧轮枝菌V 816菌株代谢产物杀虫活性及生理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代谢产物对甘蓝蚜、温室白粉虱、菜青虫、小菜蛾等有一定杀虫效果,其中以温室白粉虱防效最好,72小时死亡率可达70 8%。此外该菌株的代谢产物还具有一定的植物生理活性,对黄瓜子叶的扩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考察高温、紫外线、农用化学品和盐胁迫因子对杀虫真菌蜡蚧轮枝菌VL18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蜡蚧轮枝菌的孢子萌发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2℃对孢子萌发几乎无影响,48℃胁迫60 min,抑制率达86.6%。紫外线照射抑制了孢子萌发,波长为254nm的紫外线抑制作用强于365nm。供试的农用化学品中,杀菌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杀虫剂,叶面肥几乎无作用。盐胁迫对VL18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且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大于菌丝生长,在NaCl浓度为0.25mol·L-1时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35.09%和59.82%。  相似文献   

5.
分别对采自重庆市北碚、忠县、万州和长寿四个地区的桔全爪螨雌成螨对双甲脒的敏感性进行了生物测定,其LD50分别为0.014、0.031、0.111和0.007mg/L。同时测定了四个地区桔全爪螨成螨体内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其中羧酸酯酶活性依次为7.78、3.15、6.56和6.00nmol/(min·insect),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依次为1.07、0.49、0.50和0.37nmol/(min·mg)。四个地区桔全爪螨体内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动力学常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离体抑制作用表明,双甲脒对四个地区桔全爪螨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双甲脒浓度达到14.67mmol/L时,抑制作用最强,对北碚、忠县、万州和长寿四个地区桔全爪螨羧酸酯酶的抑制率分别为65.27%、73.84%、81.44%和88.36%,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分别为86.84%、84.36%、73.32%和70.85%。  相似文献   

6.
研究蜡蚧轮枝孢不同菌株酯酶同工酶的产生水平与其对桃蚜毒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产酶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显著性,而且产酶水平的高低与其对桃蚜若虫毒力的变化表现出了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其中靠近阳极的主酶带与菌株毒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蜡蚧轮枝菌防治温室白粉虱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蜡蚧轮枝菌在温室中防治白粉虱的研究结果表明:3×10^7个孢子/ml孢子悬浮液对白粉虱的防治作用稳定在58%-60%。与化学药剂混用能提高防治效果,并对该菌粗毒素进行提取,室内生测结果表明该毒素提取物对温室白粉虱具有很强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生物农药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进行了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眼刺激试验和致敏(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VL17对雄、雌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mg·kg-1;对雄、雌性大鼠急性经皮LD50(4 h)>2 500 mg·kg-1;对试验兔急性眼刺激的平均指数为0;对大鼠致敏(皮肤变态反应)试验致敏率为0.表明蜡蚧轮枝菌VL17是一种低毒,对兔眼无刺激性,对皮肤无致敏性的安全的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9.
用浸渍法和药膜法分别测定了枸杞木虱若虫和成虫对三唑磷的敏感性,并测定了枸杞木虱各虫期羧酸酯酶的活性及三唑磷对其羧酸酯酶的抑制率。枸杞木虱各虫期对三唑磷的LC50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加,各龄期的羧酸酯酶活性也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加。三唑磷对各虫期羧酸酯酶的抑制率除3龄以外,也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加,3龄期的抑制中浓度IC50较其他虫期为高。枸杞木虱羧酸酯酶活性越高,对农药的敏感性越低。  相似文献   

10.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羧酸酯酶(CaE)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体躯及亚细胞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若虫头、胸、腹部中CaE活性分别占50.8%,26.0%和23.2%,雌成虫各占33.0%,23.5%和43.5%,雄成虫各占26.5%,23.2%和50.3%。若虫、雌雄成虫的AchE活性均主要分布于头部,各占总活性的87.7%,71.1%和74.7%。差速离心结果表明,该飞虱CaE主要位于胞质溶胶层中,其活性占57.0%~66.9%;AchE活性在胞质溶胶层中仅占5.8%~17.0%,而62.8%~76.9%的活性则分布于线粒体层、细胞核和细胞碎片层中。最后就上述两种酶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