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选择30例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术后骨折复位及骨水泥充盈,内固定有无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取钉时统计伤椎后凸畸形角(Cobb角)、伤椎前缘与后缘高度的比值,以及对腰背痛症状采取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患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椎体塌陷等并发症。术前与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与椎体后缘高度的比值、Cobb角、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术后1年取钉时伤椎前缘高度与椎体后缘高度的比值、脊柱后凸Cobb角、腰背疼痛VA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重建脊柱稳定,缓解腰背部疼痛,减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并发症,长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带锁钢板(ACLP)治疗下颈椎损伤的效果。方法:在前路开槽减压植骨后应用ACLP进行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损伤17例。结果:17例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并在4~6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恢复。17例中1例钢板固定位置偏斜,2例共3处螺钉位于椎间隙内,余无1例出现钢板螺钉断裂、松动。结论:用前路带锁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植骨的融合程度较高;同时ACLP操作简单,安全性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和评估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和后路椎体间植骨在重建胸腰椎脊柱稳定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19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及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应用Steffee(44例)、RF(38例)、AF(82例)、RF-Ⅱ型(32例)进行复位固定并行后路椎体间植骨.结果:术后X线片复查,RF、AF和RF-Ⅱ型共152例均达到解剖复位;Steffee轴向复位差,水平复位满意.术后196例经6~24个月随访,按Wiltse分度法,各系统术后椎管容积有非常满意的恢复.按张光铂分类法,椎管侵占恢复至0~1度.按Franrel分级,胸腰椎骨折脱位病人,术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有效率93.1%;腰椎滑脱症患者症状改善和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4.5%.196例获随访病例术后骨折和植骨均获牢固愈合,无复位丢失,无术后感染,无内固定物断裂脱落等.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应用于脊柱骨折脱位具有三维空间内多重矫正力的灵活性和维持解剖复位的坚固性,恢复脊柱的生理解剖序列,为后路椎体间植骨提供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治疗下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3年期间接受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术治疗并获得9~12个月的随访脊柱结核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脊柱融合率及脊柱稳定情况、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脊柱融合率提高以及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椎体高度无丢失,脊往后凸畸形改善,平均矫正角度12°。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术治疗腰椎结是安全有效,手术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病变的节段、前方脓肿范围等因素来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开槽式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锁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53例颈椎前路开槽式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锁钢板固定术的患者手术进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并发症,术后12周X线观察显示植骨块达良好愈合。结论医务人员默契配合并科学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经听诊三角微创切口前路病灶清除并内固定术式在临床治疗胸椎结核的可行性。方法以经听诊三角微创切口前路病灶清除并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16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12个月,平均10.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切口的疼痛均消失,而且无肩关节功能障碍。植骨均完全骨性融合。脊柱的后凸畸形由术前的平均30.2°改善至术后的10.5°,随访无明显脊柱后凸加重。所有患者椎体结核均治愈,无局部复发;Frankel分级均为E级。结论经听诊三角微创切口前路病灶清除并内固定是一种治疗胸椎结核安全、微创、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脊柱结核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自1998年9月至2005年8月共收治58例脊柱结核,全部使用2周以上的三至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分别采用以下3种手术方法治疗:(1)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Ventrofix前路钛板固定;(2)经肋骨小头切除横突切除入路,病灶清除加植骨;(3)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内固定。结果58例均植骨成功,2例Frankel分级从B级恢复到D级,其余均恢复到E级。术后进行半年以上随访,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第1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2周即可起床活动,矫正角度平均达30°,半年后复查,丢失角度为平均3°。第2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平均需卧床6~8周,平均矫正角度15°,半年后复查,角度平均丢失5°。第3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后2周起床活动,平均矫正角度为10°,半年后复查丢失角度为2°。结论有效应用抗结核药物,是手术成功的保证。脊柱结核的彻底病灶清除、植骨、坚强的内固定可使后凸畸形得到矫正、并有利于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CSLP)在下颈椎损伤的应用疗效。方法:对26例下颈椎骨折患者进行前略减压,植骨融合并采用前略颈椎带锁钢板CSLP固定。结果:平均随访10个月,全组病例植骨融合良好。结论:CSLP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操作安全并发症少,内固定材料生物相容性好,适用于下颈椎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侧斜形切口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采用外侧斜形入路结合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47例(48足)跟骨骨折,必要时行植骨治疗,病例中有46例(47足)患者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结果 本组优28足,良15足,可2足,差2足,优良率91.48%.结论 经外侧斜形入路结合跟骨钢板内固定,复位满意,固定可靠牢固,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ORION锁定型钢板在颈椎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例颈椎疾病和损伤患者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采用ORION内固定,随访6~15个月,平均随访8.3个月。结果:所有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3个月植骨块获骨性愈合,无1例发生钢板或螺钉断裂、松动及滑脱等并发症。结论:ORION钢板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固定节段稳定性高等优点。适用于颈椎外伤、退行性变及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肝外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996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108例肝外伤病例(其中Ⅰ级14例,Ⅱ级28例,Ⅲ级42例,Ⅳ级16例,Ⅴ级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治疗32例;手术治疗76例(单纯肝组织缝补42例,不规则性、清创性肝切除31例,碘仿纱布填塞3例)。结果:本组治愈99例,死亡9例,与肝外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6.6%(18/108)。结论:Ⅱ级以下损伤可适当保守治疗,Ⅱ级以上损伤应强化抗休克措施,依据损伤类型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以彻底清创止血,合理引流,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1例全骨盆以下离断伤消化道重建术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方法 1例全骨盆以下离断伤患者行消化道重建术,术中保留右半结肠,行横结肠造瘘建立人工肛门。术后1、2、3个月及1、2、3、5、9 a记录14项消化道重建术后随访内容,采用3级评分标准。结果患者住院616 d,借助下肢康复材料生活基本自理。术后6个月时饮食类型、饮食量、进食时间、饭后腹胀、烧心感、失眠、体质量减轻、吞咽困难、呕吐和头晕项均达3分,术后2 a起患者消化道重建术后随访内容的评分为42分,达正常成人水平。结论全骨盆离断伤后消化道重建可为患者的长期生存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控制血糖结合早期肠内营养(EN)治疗多发伤的疗效。方法 46例急性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EN(对照组)、强化胰岛素联合EN治疗(治疗组)。测定入院时及入院后第1、3、7天的血糖、胰岛素、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比较两组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及ICU住院时间、感染及死亡人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的血糖、胰岛素、CRP水平均明显降低,APACHE评分降低,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发生严重感染、死亡者分别为5、3例,对照组则为9、7例。结论急性多发伤患者严格控制血糖结合早期EN可减轻应激反应程度、缩短病程、减少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鉴别史氏鲟性别的两种创伤手术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鉴别史氏鲟性别的2种创伤手术---穿刺技术和腹腔外科手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穿刺技术虽然比腹腔外科手术迟一年鉴别出史氏鲟鱼性别,但穿刺技术具有愈合伤口更早、日增重量更多和成活率更高的优点,建议鲟鱼养殖业者优先选择穿刺技术用于史氏鲟性别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促进创伤愈合的最佳药方,试验选用血竭、乳香、没药、紫草、冰片、煅石膏等13味中药组成三个药方,制成Ⅰ号药膏、Ⅱ号药膏、Ⅲ号药膏。试验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其中A组、B组和C组为中药组,D组为阳性对照组和E组为空白对照组。利用Wistar大鼠建立缺损创模型,主要检测创伤的愈合率、机体白细胞、血小板、透明质酸以及中药制剂体外抑菌试验等指标。结果表明,用药7 d后,C组、D组的创伤愈合率,A组、B组、C组、D组的外周白细胞,C组、D组的血小板,B组、C组、D组的血清中透明质酸含量,这些指标与E组相比,差异极显著。Ⅰ号药膏、Ⅱ号药膏、Ⅲ号药膏、象皮生肌膏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菌效果,效果最好的是Ⅲ号药膏。结果显示,促进创伤愈合的最佳组方为Ⅲ号药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后小瞳孔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对30例(32眼)外伤引起的小瞳孔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利用虹膜拉钩,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和拦截劈裂法乳化晶状体核,通过4~5mm大小的瞳孔完成手术。结果:所有病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获得生理性圆或近圆瞳孔。无1例后囊破裂及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采用合理的手术技巧和器械治疗外伤引起的小瞳孔白内障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地黄多糖对创伤小鼠脾脏和创面愈合的影响,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地黄多糖,对创伤昆明种小白鼠灌服地黄多糖治疗,计算脾指数;石蜡包埋脾脏进行病理学分析;制备脾脏单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ModFit软件进行脾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地黄多糖的提取率达到30.4%;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脾脏淋巴细胞稀疏,S期脾细胞比例和脾指数降低,而治疗组损伤程度减轻,S期、G2/M期脾细胞比例和脾指数升高,且创面愈合情况好.表明地黄多糖能够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改善脾脏组织学变化,提高创伤小鼠脾指数和脾脏免疫功能,进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
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张爱玲红极一时,其作品备受追捧.作家生活在清末逐渐衰败的无爱家庭中,儿童及成年后的个人经历使其形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心理创伤对张爱玲及其文学创作呈现的苍凉风格及作品中女性悲剧主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To study on relationship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activity and nitric oxide (NO) content in the injured local soft tissue with injured degrees of the soft tissue in the third...  相似文献   

20.
 采用纯化的鸡IgG免疫环磷酰胺预处理BALB/c小鼠后,再用亲和层析纯化的鸡IgM进行免疫,运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间接ELISA法筛选,获得了5株能稳定地分泌抗鸡IgMμ链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ELISA交叉反应性试验和羊抗鸡IgMμ链抗血清阻断试验,证明这5株单克隆抗体均是抗鸡IgMμ链特异性的。采用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其杂交瘤细胞阳性率为8.696%,而用常规免疫法为4.032%,前者比后者杂交瘤细胞阳性率提高1倍以上。经两次有限稀释法克隆和比较后,免疫抑制法获得5株单克隆抗体,而常规免疫法只获得2株单克隆抗体,前者有3株单克隆抗体腹水ELISA效价达到10#+(-12)、10#+(-14)、10#+(-15);后者单克隆抗体腹水ELISA效价为10#+(-5)和10#+(-6)。因此,与常规免疫法相比,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具有杂交瘤细胞阳性率高,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滴度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