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松的林学特性与飞播造林成效的关系很大。本文研究了油松种子萌发,幼苗成活、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抗旱、耐寒等生物、生态学特性对飞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种子吸水萌发快,播后有80毫米降水量,7天以上连阴雨天即可发芽和出苗;胚根向地性强,扎根快,扎根深;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因此,油松是适于飞播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2.
<正>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是我国暖温带半湿润地区飞播林效果最好的树种,也是华北山地有代表性的先锋造林树种。由于飞机播种后种子裸露地表,所以种子的萌发、幼苗的成活、生长,完全依赖自然因素。若用水浸种催芽,以及用硝酸钾,过氧化氢对种子进行处理虽然均能提高种子的活力,达到提高发芽率、发芽势之目的,但不适宜飞播,  相似文献   

3.
<正> 种子是飞播造林的物质基础,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飞播造林成效。所以,开展飞播造林,加速荒山绿化必须有充足的优质种子,而我省飞播所用油松种子全部靠从外地调入。因此如何把好油松种子质量关,比本地采购难度更大。针对我省油松种源缺乏质量把关困难的问题,我们在种子品质检验、调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鸟鼠取食危害飞播油松种子,是飞播生产中长期存在的重要难题。1987~1991年我所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通过大量反复试验筛选出HG—1复合忌避剂及其涂层工艺流程。经中试推广证明,在油松飞播造林中应用HG—1复合忌避剂进行种子涂层,可明显减少鸟鼠取食飞播种子,提高播后种子保存率。  相似文献   

5.
<正> 在降水量丰富的地区,不经处理的油松种子飞播效果尚好,但在干旱地区或少雨年分,就势必影响飞播效果,特别是干旱少雨的西北内陆,就更是如此。为探索降水偏少、生长期短的地区提高飞播效果的途径,我们用经过催芽的油松种子做了飞播模拟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油松种子萌发对温度和水分调控的适应性,试验研究了油松种子在6个梯度恒温条件下和6个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种子萌发情况。对比结果表明:6个恒温条件下,油松种子均可萌发,发芽率排序为25℃30℃35℃20℃40℃15℃。6个土壤含水量处理下,油松种子均可萌发,发芽率排序为25%30%20%35%15%40%。提出了温度和水分都是影响油松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外生菌根真菌──血红铆钉菇纯培养复合菌剂──8901号包衣油松种子进行飞播造林,结果表明,油松种子包衣接种8901号复合菌剂对石质山区油松飞播造林成效、苗高、地径等各项生长指标都有显著的提高。飞播试验处理区油松成苗率是裸种对照区的1.55倍,苗木生物量比对照提高84.6%~100%,菌根侵染率提高130.6%~176.9%。油松种子包衣接菌飞播造林每公顷成效成本比对照降低了66.7元,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采用福美双涂层处理飞播油松种子进行驱鸟试验,效果显著。飞播试验地当年有苗数提高1.48倍,3年后苗木保存数提高6.62倍。福美双对鸟类有良好的驱避作用,能达到保护飞播种子减轻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求促使北方干旱地区飞播树种——油松种子快速发芽的方法,我们参考 T.Wedgrem 等人用双氧水对美国黄松(Pinus ponderasa)种子浸种处理,加速了种子发芽的试验报导,于1977~1978年,用8%和30%等不同浓度的双氧水溶液,对飞播所用的油松种子进行了5次处理试验,效果与国外材料的报导相符。说明了用适量的双氧水浓度处理油松种子,对发芽是有促进作用的。现将试验程序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油松飞播造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是我国北方天然分布最广的针叶树种,由于其材质优良、速生,适应性强,成为北方主要的飞播造林树种。从70年代起,油松在我国许多地区大面积飞播,取得了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1 我国油松飞播造林分布及成效油松在我国飞播面积达133万公顷以上,成苗面积率为23%。油松飞播的最北部在吉林龙井县长白山区海拔200~650m 处,属于试验阶段,尚无大面积飞播,取得初步成  相似文献   

11.
<正> 林木种子的山场发芽率是飞播造林确定播种量的重要依据。为了摸索油松种子山场发芽率与种子品质的关系,我们将相同的种子样品分别进行了室内种子质量检验和山场发芽试验。  相似文献   

12.
油松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是我国华北地区林区很重要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油松种子萌发的试验,层积与未层积种子去掉内外种皮后,其萌发率较完整种子的萌发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说明内外种皮对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得出了层积处理去内外种皮可以破除种子休眠,提高种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13.
种苗是造林工作的基础。飞播造林首先从种子发芽开始,继之出苗进入幼苗时期,进而长成幼树郁闭成林,从而完成飞播人工更新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种苗是否具有适应飞播造林的特性,是影响飞播造林成败的关键。实践证明,凡是飞播造林成功的树种,均有适应飞播造林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而不同的树种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不同,播后出苗、成苗效果则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飞机播种造林油松种子涂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速荒山绿化步伐,提高飞播造林质量,保证出苗率,促进苗木生长,我们于1989~1990年开展了飞播造林油松种子涂膜技术的研究,成功地掌握了油松种子涂膜技术的关键,给大面积飞机播种造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丰宁县油松飞播造林已进行了10年,成功率为31.7%。油松成活率主要与降水量有关,特别是与飞播当年7月份的降雨量关系至为密切;其次是草本植物盖度。分析表明,影响油松单位面积保存株数的因素是坡向、封禁程度和灌木盖度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油松种子萌发对温度和水分调控的响应,开展了6个温度梯度和6个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油松种子萌发对比试验。结果表明:6个温度条件下,发芽率排序为25℃>30℃>35℃>20℃>40℃>15℃;6个土壤水分条件下,发芽率排序为25%>30%>20%>35%>15%>40%。温度和水分是影响油松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油松是我国北方地区分布广、适应性强、材质优良的速生针叶树种 ,也是飞播造林的主要树种。我国目前仍有大面积荒山荒坡适于油松飞播 ,所以加强油松飞播造林的科学研究 ,进行生态区划 ,对提高飞播成效 ,避免浪费 ,具有很大实际意义。1 研究区概况研究范围主要是以油松天然分布和现有飞播地域及其气候条件为依据确定的。与传统北方的范围基本相同 ,包括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内蒙、辽宁、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区 ,东经 10 1°40′~ 12 1°10′,北纬 32°~ 42°40′。研究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植被分区跨越草原地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  相似文献   

18.
巫山山脉油松飞播造林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川东、鄂西大巴山、巫山、齐跃山海拔1900—2200米飞播的华山松,落针病危害严重,生长衰退,有的成片死亡,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为扩大飞播树种引进油松,营造混交林,以解决华山松遭受病虫害问题。 1979年从河北引进油松进行飞播造林试验,到1981年底止,已飞播6个播区,有效面积一十万九千亩。本文根据3年来对青山头播区飞播油松后的效果调查,讨论油松在巫山,大巴山飞播造林成功的可能性,为提高油松飞播成效及播区选择、播种期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9.
以辽宁省朝阳市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种子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6-苄基腺嘌呤(6-BA)等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处理,设置40、80、120、160、200、240mg·L~(-1)6个浓度,以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的油松种子均能萌发,和对照相比,40~160mg·L~(-1)时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起到促进作用,其中120 mg·L~(-1)IAA效果最好,发芽率最高,为78.5%;浓度高于200mg·L~(-1)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松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油松飞播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标准地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建立了油松飞播林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模型 ,从而对其生长规律进行研究 ,为油松飞播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