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灰燕鵙(Artamus fuscus)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广东、广西、香港和海南.2020年4月,笔者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龙南镇红杨村开展鸟类监测时,发现3只灰燕鵙,经查询文献资料,鉴定为江西省鸟类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2.
冯宁 《陕西林业》2007,(2):21-21
丝光椋鸟是我国特产鸟类,在我省属于夏侯鸟,种群数量曾经较为丰富,区域分布也较广。丝光椋鸟常在农田和村落等人类居住的区域活动和觅食,一方面易受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等危害,另一方面也常被人为捕捉作为笼养观赏鸟出售,因此,近年来丝光椋鸟无论是在分布区域还是在种群数量上都呈现明显减少的趋势。目前丝光椋鸟已被国际鸟类保护联盟列入世界受威胁鸟类名目,而我国尚缺乏具体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2021年11月1日,作者在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观察到1只家麻雀Passer domesticus,2021年12月9日,又在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永强围垦区内观察到1只草原鹞Circus macrourus,经查阅文献这两种鸟均为浙江省鸟类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4.
2022年 1月 16 日 ,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铁板洲洲头南侧沙滩观察并拍摄到德形目 鸥科小黑背银鸥 1 只 ,经查 阅文献确认为湖北省鸟类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5.
千里寻家园     
健康 《广西林业》2006,(5):F0003-F0003
两条蟒蛇、186只鸟从北京空运到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生,这在全国还是首次。7月25日下午,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迎来一批远道而来的贵客,它们是两条小蟒蛇、100只画眉、60只红嘴相思、3只银耳相思、4只噪鹛、黑领椋鸟、八3只12只哥、丝光椋鸟,共计188条(只)。它们是北京市林  相似文献   

6.
2020年8月6日,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神农架国家公园神农营区域(31°27′37.88″N,110°17′31.51″E,2449 m)开展调查时,于落叶阔叶林中观察到一只叫声清脆、羽色泽光艳且单独活动的雀形目小鸟。经鉴定为雀形目树莺科树莺属的鸟类栗头树莺。查阅相关文献,该种在湖北省的分布尚未记录过,系湖北省鸟类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及其种群动态,于2010年1月—2022年12月,采用样线法和固定样点法对该区鸟类资源进行了观测,观察并拍摄到1种鹰形目和2种雀形目鸟,经鉴定分别为白肩雕、峨眉鹟莺、淡尾鹟莺。经查阅相关文献,确定这3种鸟均为湖南省鸟类分布新记录种。新记录种的发现丰富了湖南省鸟类物种多样性,对湖南省及周边动物地理区系关系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2007年9月30日至2007年12月17日,利用样线法和样点法,调查了江西省林业科学院(以下简称江西省林科院)秋冬季鸟类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结果表明,江西省林科院内秋冬季共有鸟类10目30科60种,其中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有省级重点保护11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和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鸟类分别有16种和3种,属三有名录的鸟类48种.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林地生境中鸟类资源最为丰富,其次为农田和居民区,池塘鸟类多样性最低.秋冬季鸟类的优势种为丝光椋鸟、白头鹎、黄腹山雀和鸟鸫,此外,珠颈斑鸠、小和大山雀等也有较大类群.  相似文献   

9.
卫星跟踪青海湖繁殖地渔鸥的迁徙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7月下旬至2007年7月底,共有4只佩带卫星信号发射器(PTT)的渔鸥完成秋季和春季迁徙并返回青海湖.ARGOS公司提供的信息表明,渔鸥最早离开青海湖繁殖地的时间是8月2日,最晚在8月14日.离开青海湖后没有直接飞往越冬地,而是在青海湖周围游荡或逗留.游荡或逗留地点距离青海湖最近约200 km,最远约1 300 km,逗留时间长达80余天.4只渔鸥的越冬地点都在孟加拉湾,与青海湖间的直线距离约2 100 km.最早到达越冬地的日期是11月3日,最迟12月3日,历时81~116 d.渔鸥在孟加拉湾的居留时间长达4个月(118~149d).最早离开的日期是3月1日,最迟3月30日.最早返回青海湖的日期是3月23日,最迟4月17日.除1只以外,其他3只渔鸥的春、秋2季迁徙路线很不相同.春季迁徙历时最短只用6 d,另外3只分别历时15、18和32 d.历时32 d的渔鸥先到宁夏逗留20 d,然后再返回青海湖.结合分析春、秋2季的迁徙路线,分别确定了不同迁徙季节的主要停歇地点.  相似文献   

10.
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新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2010年,作者通过对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的持续调查,以及收集整理鸟类专家在九连山的现鸟记录,发现九连山鸟类新记录1科(彩鹬科Rostratulidae)、36种,其中,属江西新记录8种.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鸟类新记录--叉尾太阳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7月1 6日早晨6:30~8:30 ,笔者带领本科生在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动物学野外实习的鸟类观察时,在干沟河南坡的公路边灌丛中,发现太阳鸟科鸟类2只( 1♂1♀) ,用8×40双目望远镜观察了1 2min ,经鉴定确认为叉尾太阳鸟(Aethopygachristinae) [1~5] ,系湖北省鸟类分布新记录[7~8] 。发现地海拔1 1 0 0m ,地理坐标为1 1 0°32 2 4′E ,30°4 42′N(用GPS定位)。现将所观察的叉尾太阳鸟形态描述如下:雄鸟前额、头顶和后颈金属绿色,具紫蓝色光泽;背、肩和翼的表面橄榄绿色;腰鲜黄色;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金属绿色;中央尾羽羽轴…  相似文献   

12.
烟台市鸟类资源普查从1983年5月开始,至1985年6月结束。通过普查共鉴定鸟类标本3000余号,查出烟台市鸟类19目、50科、276种(含亚种4种)。其中发现山东鸟类新记录11种,现分述如下:1、中白鹭Egretta intermediaintermedia(Wagler)1984年4月2日在长岛县大黑山首次采得一只雌鸟。  相似文献   

13.
三岔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监测项目是以三岔河湿地范围内为工作区,针对三岔河保护区鸟类迁徙的特点,对保护区范围内进行春季、秋季鸟类迁徙调查,2013、2014年共监测统计到鸟类28种,24 750只,期间监测到白鹭最大种群16只出现在2013年9月11日,并观测到4只丹顶鹤群体(丹顶鹤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三岔河湿地鸟类的种群和数量都呈现上升趋势。该项监测初步掌握了三岔河湿地鸟类迁徙期的分布特点,基本了解三岔河湿地鸟类的本底,进一步对重要物种做出重要监测及观察,提出保护策略及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16年1月19日在朝阳县东大屯乡306省道旁村庄及旱田之间的阔叶林中发现1只珠颈斑鸠,笔者后来在越冬季和繁殖季均在朝阳地区发现珠颈斑鸠,其所处生境均为村庄或农田附近的阔叶林中,但仍没有证据表明珠颈斑鸠能在朝阳地区成功繁殖。在查阅辽宁鸟类分布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珠颈斑鸠在辽宁朝阳属于分布新纪录。  相似文献   

15.
2021年4月在资溪县举行的观鸟赛,共记录鸟类17目59科134属204种,其中中国特有种5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有23种,包括3种濒危物种、4种易危物种、15种近危物种和1种数据缺失物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1种。武夷山模式种(亚种)黄腹角雉、红头咬鹃等18种,江西省鸟类新记录1种;优势种有灰胸竹鸡、斑嘴鸭、灰喉山椒鸟等33种;总体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7.0595,均匀度(Pielou)指数0.9201,3条样线的物种相似性系数介于0.8529~0.8727。结果表明,通过组织观鸟赛对获得县一级行政区域鸟类物种多样性分布现状,是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该县域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适合开展南方商品林区鸟类群落特征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6.
广东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鸟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5,(4):115-123
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鸟类调查共记录13目35科135种,将6种本次调查中未记录到的历史种类合并分析后,雀形目共有24科95种,占梧桐山鸟类总数的66.4%;按生态类型分,鸣禽类型或林鸟类型占优势。优势种类为红耳鹎、小白腰雨燕、暗绿绣眼鸟、白头鹎、丝光椋鸟、叉尾太阳鸟、树麻雀、红胸啄花鸟、长尾缝叶莺,大山雀和白腰文鸟。共有留鸟78种(占54.5%)、冬候鸟33种(占23.1%)、夏候鸟18种(占12.6%)和过境鸟15种(占10.5%);繁殖鸟96种(占67.1%)。共记录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3种,CITES附录Ⅱ鸟类12种,IUCN受胁鸟类易危(VU)1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近危(NT)5种,"三有"动物96种,广东省省级保护动物3种,中国特有种1种。梧桐山鸟类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是梧桐山村-小梧桐-大梧桐-碧桐道-沙头角;西坑片区虽然植被较好,但鸟类多样性并不丰富。讨论了部分可能为逃逸或归化的类群如矛纹草鹛、蓝翅希鹛等。  相似文献   

17.
2020年3月15日,在抚顺市开展鸟类调查过程中,发现2只中华秋沙鸭,雄鸟、雌鸟各1只,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发现地点位于抚顺望花区滨河路高阳橡胶坝西侧,其所处生境为浑河开阔水面,属永久性河流湿地。在查阅辽宁鸟类分布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中华秋沙鸭在辽宁抚顺属于分布新纪录。  相似文献   

18.
2010年3月-2011年10月,采用样线法和鸟鸣声识别法对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及周边地区的鸟类进行调查研究.共观察到鸟类131种,隶属14目41科,其中留鸟占35.12%,冬候鸟占37.40%,夏候鸟占13.74%,旅鸟占12.98%,迷鸟占0.76%.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 vociferuts)等8种,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金腰燕(Hirundo daurica)、戴胜(Upupa epops saturata)等14种;优势种有黑领椋鸟(Sturnus nigricollis)、家燕(Hirundo concolor gutturalis)等21种,常见鸟有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 chinensis)、大山雀(Parus major commixtus)等19种.并提出校园及周边地区鸟类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闽江河口湿地鸟类监测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1月—2004年4月,对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的鸟类及生境进行监测,调查共发现鸟类12目26科80种和亚种,其中水禽8目12科54种和亚种。该湿地鸟类主要以越冬和迁徙停歇鸟类为主,越冬水禽约2万只,主要是雁鸭类、鹬类、鹭类和鸥类。最多录得黑脸琵鹭(Plataleaminor)15只,卷羽鹈鹕(Pelecanusphilippensisccrispus)29只,鸿雁(Ansercygnoides)1000多只。发现福建鸟类新记录白领翡翠(Halcyonchlorisarmstrongi)和黄脚银鸥(Laruscachinnans)。  相似文献   

20.
华南农业大学校园昼行性鸟类组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4—2018年初,用线路调查法和定点观察法对华南农业大学校区鸟类组成和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73种,隶属12目34科58属。其中留鸟45种,夏候鸟5种,冬候鸟22种,旅鸟1种。校园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为树木园,在此处观察到钩嘴林鵙Tephrodornis gularis和比氏鹟莺Seicercus valentini等广州罕见鸟种,并提出改善校园环境及合理选择树种等保护鸟类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