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叶树种遗传转化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尽管针叶树种的遗传转化相对较难, 但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针叶树种的遗传转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文中从针叶树种主要采用的转化技术和遗传转化研究的应用2个方面对针叶树种遗传转化研究的情况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并对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木麻黄水培育苗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木麻黄水培育苗的各种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研究和改进。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木麻黄小枝水培生根的内因是植株本身的遗传性;外因有水培时期的温度、光照、采穗母树的树龄、穗条在母树上的部位、同一家系子代不同个体以及小枝采用生长素处理技术等。其中温度为主要因素,福建省木麻黄小枝水培应在日平均气温达25℃以上进行。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针叶树种(球果类)遗传改良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林木遗传改良从建国后可以分成初始阶段(50~60年代)、全面发展阶段(70~80年代)和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阶段(90年代以后)。近35年来山东林业科技针叶树遗传改良论文占3.06%,总体呈下降的趋势。本文对我省针叶树育种场建设、种源试验和种源选择、优树选择、杂交育种、子代测定、良种快繁技术、针叶树遗传改良项目、成果及品种等进行了回顾。同时对针叶树遗传改良策略、种源选择、种子园与遗传增益、现代育种技术在针叶树遗传改良上的应用和杂交育种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建立云南松无性系嫁接种子园过程中的嫁接技术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关于针叶树的嫁接,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鉴于云南松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套用其它针叶树种嫁接的技术和经验。为此,从1972年至1986年,我们进行了长达十五年的研究探  相似文献   

5.
油松、落叶松、侧柏、白皮松等针叶树种是太岳山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容器苗造林的优势、苗木选择与运输、造林、抚育管理等方面对针叶树种容器苗造林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呼和浩特地区大力进行容器育苗和容器苗造林,特别是高新技术在针叶树绿化中被广泛应用.针叶树容器育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塑料容器袋(杯)中播种,培育针阔叶树种容器苗;另一类是在塑料容器袋(杯)中植入1年或2年生苗,在苗圃地中培育套袋容器苗,主要以培育针叶树容器苗为主.现将针叶树容器育苗技术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15种阔叶树木材密度与切削阻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管宁 《林业科学》1994,30(1):57-63
继11种针叶树材之后,对15种阔叶树木材密度与切削阻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针叶树材试验中发现的主要规律在此得到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以樟子松、赤松为主的针叶树播种出苗期纱网防鸟啄食技术,提出了技术要点指标,分析了技术的经济效益。由于技术成本低廉、施工简便并易于大面积推广,对推动针叶树播种育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和林木遗传育种研究都是林木良种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种基地是遗传育种研究工作的前沿阵地,遗传育种研究是良种基地建设的先决条件。河北省针叶树种类较多,在林业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河北省针叶树良种基地建设和遗传育种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今后我们应该从思想认识和技术措施上多方努力,更好地发展针叶树良种事业。  相似文献   

10.
立枯病是世界各种针叶树种苗期的重要病害,也是新疆的针叶树种雪岭云杉,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红松苗期的主要病害,一些引进的针叶树种如油松、华山松、各种落叶松,樟子松、黑松等也普遍发生立枯病,多年来经总结育苗经验并进行广泛的调查及试验研究说明,改进和提高育苗技术是防治立枯病的基本途径,目前我区主要山区林场的针叶树育苗已经形成了一套以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程序,基本保证了苗木的稳产高产。此将该病的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的要点简介于后。  相似文献   

11.
嫁接繁殖是针叶绿化树种和其他特用树种优良品系繁殖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嫁接技术对于嫁接苗的成活和生长至关重要。根据作者考察和交流成果,以云杉嫁接为例,对美国针叶树种优良品系的嫁接繁殖技术进行系统介绍,以期为我国针叶树的嫁接繁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宜刺龙牙反季节生产的水培茎杆规格,在温室内对不同长度和粗度的茎杆进行水培,研究其对顶芽萌发率、产量及营养物质(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培茎杆长度和粗度的增加,顶芽萌发率和产量逐渐增加,营养成分含量逐渐提高,水培茎杆粗20 mm以上、长50 cm以上的顶芽均萌发,其中茎杆粗度达到15 mm以上、长60 cm以上时,顶芽产量均超过20 g;水培茎杆规格对顶芽多糖、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显著,各营养成分含量随水培茎杆粗度和长度的增加逐渐增加。结合刺龙牙整形修剪技术,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水培茎杆规格以粗度(20±0.2)mm、长度50~6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3.
针叶树材径向和弦向气体渗透的三维流阻网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针叶树材气体渗透的三维流阻网络理论进行了扩充 ,提出了气体径向和弦向渗透次级流阻网络的二维等效流阻网络及二维等效流阻网络流阻基元的确定和等效流阻的求解方法 ,将三维流阻网络从关于针叶树材气体纵向渗透性研究 ,扩展到针叶树材气体径向和弦向渗透性研究。提出了针叶树材径向和弦向气体渗透三维流阻网络理论 ,计算了马尾松试件径向和弦向渗透系数 ,并与测量值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两值相符合。将本文的针叶树材径向和弦向气体渗透三维流阻网络理论与此前关于针叶树材纵向气体渗透的三维流阻网络工作相结合 ,可以使用三维流阻网络计算针叶树材纵向、径向、弦向的气体渗透系数 ,其在木材干燥、改性、防腐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木麻黄水培育苗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木麻黄的无性繁殖——水培育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苗龄2~4个月的健壮母株上中部和中上部2/3的长度作穗条,经过2.5%萘乙酸+10mL叶面肥"扶它旺"配成(50~65)×10-6溶液,浸泡时间6~12h为宜,穗条水培密度20~40条/杯、最适温度在24~30℃之间。对木麻黄水培育苗过程中的一些相关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依据辽西地区自然的地理和气候状况,论述了针叶树嫁接后管理的重要意义;并阐明了树木修剪的原则及修剪的技术要点,对指导针叶树嫁接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蒲睿 《绿色科技》2013,(12):102-104
通过对沙地针叶树造林技术的系统研究,提出了干旱沙地营造针叶林的综合配套技术:因地选树、壮苗保湿、根系处理、合理稀植、适当深栽、覆盖保摘等;合理的造林密度为3m×3m或3m×4m;造林季节以雨季或冬季为宜。初步解决了沙地以樟子松为主的针叶树造林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榆林毛乌素沙地针叶树造林技术的系统研究,提出干旱沙地营造针叶林的综合配套技术是:因地选树、壮苗保湿、根系处理、合理稀植、适当深栽、覆盖保墒等,有效提高了造林成活率。提出合理的造林密度应为3m×3m或3m×4m,造林季节以雨季为主。初步解决了榆林毛乌素沙地以樟子松为主的针叶树造林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发青 《湖北林业科技》1994,(2):46-48,F003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针叶树种地膜覆盖育苗试验数据进行显著性比较,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针叶树育苗采用早期地膜覆盖技术,能够增温保湿,加速种子出土,增强育苗抗性,明显提高苗木产量、质量。平均苗高和地径均增长40%左右,产量提高60%左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针叶树营养袋苗木被大量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而且用量还在逐年增加。本文介绍了半干旱地区针叶树营养袋苗木造林技术,技术实用可行,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针叶树作为全球重要的用材及生态树种,因其基因组巨大,一直以来基因组相关研究进展较慢.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及投入的增加,从ESTs数据库的构建及基因家族分析、非编码小RNAs、转录表达谱、遗传图谱构建、基因组关联分析及QTL定位等研究方向对几种重要模式针叶树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叶树种基因组研究进展.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的针叶树基因组研究概况,并探讨了以后的研究方向,可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