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解高油酸花生开农 1768 在国家北方片花生区域试验中的表现,对其产量及主要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开农 1768 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单株饱果数 > 结果枝数 > 主茎高 > 侧枝长 > 总分枝数 > 百果重 > 百仁重;相关分析表明,侧枝长和结果枝数与产量呈显著相关,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两两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主茎高(X1)、侧枝长(X2)、总分枝数(X3)、结果枝数(X4)、百果重(X5)、百仁重(X6)、单株饱果数(X7)、出仁率(X8)、生育期(X9)与小区产量(Y)的多元回归方程为 Y=-7535.67+52.14X6+96.47X8+61.32X7+23.01X2;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侧枝长、结果枝数、百果重、百仁重、单株饱果数和出仁率对产量都有直接的正效应。因此,在开农 1768 推广种植过程中,应当侧重提高品种的结果枝数、单株饱果数、百仁重和出仁率,一定量的地上部结果枝数和地下部单株饱果数是确保高产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文冠果种子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敖妍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300-304
作为木本能源植物,文冠果的种子产量问题是制约其大力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通过观测357个单株树形树势、叶片性状、果实性状、种子性状、产量相关性状、含油率等方面共26个性状,进行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找出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产量与地径、冠幅、叶长、叶面积、果长、果宽、每果种子数、果实鲜重、结果个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皮厚、心皮数、种长、种宽、百果重显著正相关,与枝下高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鲜重、出籽率、结果个数、每果种子数、种宽是影响单株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果实鲜重、结果个数和出籽率对种子产量的贡献较大,是选择高产单株的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3.
北方区试中甘薯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甘薯北方区试中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对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的影响各不相同。回归分析发现,单株茎叶重、大中薯率、小薯率和单株结薯数与鲜薯和薯干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单株茎叶重和干率与淀粉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相关性分析发现,鲜薯产量与干率、淀粉率和病情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大中薯率显著正相关,与小薯率显著负相关。薯干产量与分枝数显著负相关,与干率呈显著正相关。淀粉产量与分枝数显著负相关,与干率和淀粉率均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发现,淀粉率和大中薯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而单株茎叶重、蔓长、分枝数和干率对鲜薯、薯干和淀粉产量的作用大小和作用方向均存在差异。因此,在高产栽培中,应选择茎基部粗、蔓长较短、分枝数较少、薯块大小较均匀、数量适中和大中薯率较高的品种。若进行高干率和高淀粉品种选育,还需注重干率和淀粉率等指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保护地旱黄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保护地专用旱黄瓜8个品种(系)作为试材,在保护地弱光条件下对旱黄瓜的18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产量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瓜重、瓜长、前期产量、叶面积、节间长与总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形指数、茎粗与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第一雌花节位与总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二十节内的雌花数、节间长与前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第一雌花节位与前期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品质与产量性状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二十节内雌花数对前期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为0.8617,其次为单瓜重;单瓜重对总产量正相关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瓜长、二十节内雌花数。这为保护地专用早熟、优质、丰产旱黄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昭通耐寒核桃优良单株坚果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自明  陈剑英  吴子欢 《种子》2013,32(2):63-66
经初选、复选和决选,昭通市评选出耐寒核桃优良单株共计89株,对其中36株优树坚果的5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壳厚、三径均值、单果质量、种仁质量及出仁率存在显著差异。单果质量与三径值,种仁质量与壳厚、三径值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单果质量与三径值,种仁质量与壳厚、三径值的回归经验式。采用通径分析方法,三径均值、壳厚值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出各优树的综合得分值,综合评价结果为1、2、3、5、6、8、12、17、19、20号坚果表型性状较优,可作进一步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福建新育成花生品种主要性状表现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筛选出最适合本地推广应用的花生新品种,对福建省新育成的17个花生品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泉花551’平均荚果产量4873.5 kg/hm2,居参试种首位,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15.58%,增产极显著,比对照增产极显著的品种还有‘莆花4号’、‘福花8号’、‘泉花8号’和‘闽花8号’。对各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产量与各性状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百仁重、百果重、总分枝数、侧枝长、主茎高、出仁率、单株结果数、公斤果数;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总分枝数、侧枝长、主茎高、百果重、单株结果数、出仁率、公斤果数、百仁重、结果枝数。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色素辣椒优质高产问题,以色素辣椒品种0409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通过多重分析法研究密度(A1:82 500株?hm-2,A2:67 500株?hm-2,A3:52 500 株?hm-2)和行距(70 cm+50 cm、60 cm+60 cm、80 cm+40 cm)互作对色素辣椒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相同行距处理下,色素辣椒生物产量和果实产量均随密度增加而递增(A1>A2>A3);同一密度、不同行距处理下,均以行距80+40的生物产量和果实产量最高,其次为行距70+50,并且A1高密度下3种行距配置差异显著;随密度的增加,果长、果肩径、单果重、单株果重以及商品果数等产量性状均逐渐减小,但是除单株果重,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商品果数(0.8357*)、单果重(0.8196*)和果肩径(0.7681)与果实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大,而株高(-0.8394*)与果实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株高、果肩径、单果重以及商品果数是影响果实产量的重要指标,相关系数R= 0.9998;将相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前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95.91%,其反应的信息与色素辣椒产量及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综上所述,高密度82 500株?hm-2、行距80+40时为色素辣椒最佳栽培方式,群体增产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8.
高羊茅种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吴佳海  尚以顺  牟琼 《种子》2000,(5):64-65
对高羊茅的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种子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穗长>千粒重>茎重>株高》叶片重.7个性状与单椿种子产量直接通径系数大小依次为叶片重>株高>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茎重>穗长.叶片重、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粒对种子产量的贡献较大,茎重和穗长的效应较小,提高单株种子产量,要增加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并兼顾千粒重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影响超甜玉米鲜穗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间的主次关系。对20个超甜玉米自交系的11个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鲜穗产量与穗长、行粒数、穗粗、百粒质量、穗行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出籽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秃尖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鲜穗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穗长、穗行数、百粒质量、穗粗、行粒数、出籽率和秃尖长。因此,增加穗长、穗行数,提高百粒质量和出籽率,并兼顾其他性状是提高超甜玉米自交系鲜穗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杭州种质资源收集圃内的29个薄壳山核桃种质为研究对象,对其鲜果重、果形指数、果皮厚度、籽重、出籽率、籽壳厚度、籽形指数、仁重、出仁率等9个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对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薄壳山核桃形态性状之间有明显差异,鲜果重跟籽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3;果形指数和籽形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41;籽形指数和籽壳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78。ZL90种质果实大、籽重、壳薄、出仁率高、仁易取、种质内变异小、性状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地区花生品种主要性状差异以及为引种工作提供依据,根据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对国内审(鉴)定的688个花生品种进行育种方法、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审(鉴)定品种中有85.3%的品种由杂交选育而成,其中,单交占75.1%,单交是国内花生品种选育的主要杂交方式。不同省份品种在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株高、侧枝长、单株分枝数、单株果枝数极差分别为17.2 cm、18.1 cm、2.7个和2.2个;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极差分别为41.46 g、18.36 g和8.46%;果仁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极差为4.08%和3.77%;产量极差1107.45 kg/hm2。南方花生区品种单株分枝数和果枝数较少,黄河流域花生区品种百果重和百仁重较高,长江流域花生区品种脂肪含量较高,南方花生区品种蛋白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木薯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木薯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以提高木薯育种效率,为木薯品种选育奠定基础。采用13 份木薯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通过相关与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了11 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种质资源单株产量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NK-2、NK-6、NK-7、NK-10、NK-11、‘新选048’与‘华南205’之间的单株产量呈显著差异;单株产量与块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收获指数、生物产量、最长薯长、主茎高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干物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的大小顺序一致,依次为:块根数、最长薯长、生物产量、主茎高度、叶保留高度、干物质含量、收获指数、地上部鲜重、淀粉含量、主茎粗、株高。由此表明,选育高产木薯需要关注的主要农艺性状有:块根数、最长薯长、生物产量、主茎高度、叶保留高度、干物质含量、收获指数等。  相似文献   

13.
大棚内麻地膜覆盖对辣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明确大棚内麻地膜覆盖对辣椒生长和产量的作用,在大棚内进行了不同地膜覆盖对辣椒农艺性状、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麻地膜覆盖可以显著增加辣椒的株高、茎粗和分枝级数;白色麻地膜覆盖下辣椒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白色麻地膜和黑色麻地膜覆盖下辣椒产量都显著高于塑料地膜覆盖和无覆盖。对辣椒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器官物质积累与产量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辣椒总产量和叶鲜重显著正相关;早期产量和早期单株结果数极显著相正关。本研究表明麻地膜适合于大棚内辣椒的覆盖栽培。  相似文献   

14.
为培育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提供理论依据,以20对二棱啤酒大麦株高近等基因系为试材,通过测定其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探讨近等基因系中半矮秆基因uzu对株高、穗长、地上部干质量、单穗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质量等的影响,并进行20个高秆基因系之间、20个矮秆基因系之间的性状差异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地上部干质量和单穗粒数性状外,高秆基因系(无半矮秆基因uzu)其他性状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矮秆基因系(含半矮秆基因uzu),即半矮秆基因对较多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能够产生降低作用。相关分析表明:20个高秆基因系中,千粒质量之间的差异最为显著,说明千粒质量对于产量的提升潜力较大;株高与穗下节间长度、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性状均呈负相关,但无显著相关性。在20个矮秆基因系中,千粒质量同样差异最为显著;株高与其他性状均无显著相关性,但与千粒质量、单穗粒数呈负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黄麻纤维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黄麻纤维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可为高产育种与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159份不同来源黄麻种质资源的12个农艺性状对纤维产量即单株干皮重的影响表明, 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化在11.89%至38.50%之间, 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变异。黄麻纤维产量与各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其中, 与单株鲜皮重、株高、始花期的相关系数较大, 分别为0.814、0.760和0.648。黄麻纤维产量和单株鲜皮重、株高、出麻率、鲜皮厚的回归方程达显著水平, 其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0.443、0.437、0.291和0.113。通径分析显示, 单株鲜皮重、株高在决定黄麻纤维产量时起主要作用。出麻率的相关系数(0.253)与直接通径系数(0.291)表现基本一致, 说明出麻率直接对黄麻纤维产量起作用, 具极显著正相关。因此, 在黄麻高产育种中, 应该以始花期、单株鲜皮重、株高、出麻率与鲜皮厚为主要筛选对象, 兼顾综合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旨在为紫花苜蓿品种的改良和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应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国内外119个苜蓿品种(系)的13个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其变异系数范围为10.57%(株高,2017年初茬)~45.09%(茎干重,2018年末茬)。相关性分析表明,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二者均与株高、植株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较高的株高和较大的植株密度是高产的重要性状特征。聚类分析将119份苜蓿材料分为3类,类群Ⅰ的植株生长密度大,叶片较大;类群Ⅱ植株枝条数多,叶片数多;类群Ⅲ植株较高,产量较大,茎叶较大,叶片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谷子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华北夏谷区谷子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探讨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为谷子优良种质资源利用及高产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2016年全国谷子品种区域适应性联合鉴定华北夏谷区常规组参试的17个品种(系)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产量相关8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9个农艺性状均存在变异,变异幅度2.69%~11.71%;穗粒重、单穗重、出谷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9个农艺性状对谷子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穗粗>单穗重>穗粒重>千粒重>株高>出谷率>穗长>生育期,穗粗、单穗重和穗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说明谷子产量育种应重视大穗、大粒、穗粒重高的种质资源利用,并适当关注株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盛农玉6号’、‘LCBB18-12’、‘百隆玉303’、‘惠农单5号’和‘西抗18’5个玉米新组合为材料,用Excel和SPSSPRO在线统计分析平台对包括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单穗粒重、百粒重和产量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所考察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穗行数(0.85)、穗粗(0.846)、百粒重(0.845)、株高(0.843)、单穗粒重(0.839)、生育期(0.827)、穗长(0.817)、行粒数(0.812)、穗位高(0.812)、秃尖(0.59)。除秃尖以外的9个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均较大,关联系数在0.8以上,秃尖这一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相对较小,关联系数为0.59。由此可推断,穗行数、穗粗、百粒重、株高、单穗粒重、生育期、穗长、行粒数、穗位高是产量构成的主要因子。该结果为高产育种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氮肥施用量对辣椒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设计6个氮肥施用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农艺性状、果实性状和小区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对辣椒株高、株幅、茎粗、果长、果肩宽、单果鲜重、单株果实鲜重、单株结果数、小区产量鲜重有显著影响,呈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在施氮量14.99kg/667m^2时,小区鲜椒产量达到最大值,为6913.80g,折合产量为1281.83kg/667m^2。  相似文献   

20.
不同薏苡品种(系)生产力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适合云南省薏苡种植的新品种(系),以提高云南薏苡种植的生产力水平。通过对10个薏苡品系在云南省文山地区进行生产力的比较试验,对薏苡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茎粗、有效分蘖数、单株总果数、百粒重等)进行比较鉴定与评价,并对其产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有效分蘖数、单株总果数、百粒重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百粒重与产量的相关性显著;2)YLO、Y7—1生育期较短,植株较矮,茎秆细,株型紧凑,抗倒伏性强,是理想的株型;3)Y9—7、Y3—4、Y12—2黑为中晚熟品种,百粒重高、籽粒外观好、产量高;4)YGL、文薏二号为晚熟品种,生育期在150~155天之间,植株高、分蘖力强、茎秆粗、生物产量高,但经济产量较低;5)从薏苡的综合性状、产量、适应性等指标来看,参试的品系Y9—7、Y3—4、Y12—2(黑)优势明显,更符合选育优质、高产的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