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交98-1667是合江农科所以我国品种北丰11号为母本,与美国矮秆品种HOBBIT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是我国利用国外矮秆资源最先在国内育成的矮秆大豆品种。它具有秆韧度强、短分枝多、适于密植、高产等优点,是窄行密植栽培的专用品种。1增产效果1999年所内在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条件下进行产量鉴定试验,小区平均公顷产量4659.1kg,较对照品种合丰25增产52.7%;2000年三点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828.0kg,较对照品种合丰25增产32.8%;2001年所内试验,在生育期间极其干旱的条件下平均公顷产量3…  相似文献   

2.
美国矮秆大豆品种‘hobbit’具有秆强、高油及高产的优异特点,现已利用育成大豆新品种4个(合丰42、57、合农60、64),油分含量变化幅度为21.90~23.04%;其中与黑龙江省优良大豆品种‘北丰11’进行杂交组配,育成半矮秆大豆品系合98-1667。结果表明,‘合98-1667’脂肪含量22.25%,具有耐密植栽培特性,公顷密度可达50-60万株,产量具有5467.95kg/hm2的超高产潜力,抗病能力突出,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郭美玲 《中国种业》2021,(4):106-108
合农123是以合农60(北丰11×Hobbit)为母本、合农69为父本,通过杂交育种与分子设计育种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高75cm左右,为半矮秆耐密植品种,适宜窄行密植与垄三栽培,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推广应用潜力大。对该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为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高油高产高效大豆品种合丰50的创新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创新大豆品种和探讨育种技术,此研究采用回交育种方法,以合丰35为母本,与合交95-1101(合丰34×合丰35)为父本配制组合育成了合丰50号。该品种油分含量22.57%,蛋白质含量37.41%,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06.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4.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60.8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7.4%;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55.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1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88.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6.3%,中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抗病毒病SMVⅠ号株系,2006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同时申报国家审定品种。结果表明,合丰50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广适应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黑农6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培育的高产、耐密、抗病大豆新品种,2010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半矮秆、秆强、耐密,适宜窄行密植。近两年在黑龙江省推广近12.9万hm2,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张敬涛 《中国种业》2022,(2):128-129
佳密豆9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以哈北46-1为母本、Apex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耐密植专用大豆品种。该品种节间短、秆强、抗倒伏、适于窄行密植栽培,粗蛋白平均含量42.98%、蛋脂总和62.81%,中抗大豆灰斑病,2年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3429.6kg,比对照品种合农60增产14.1%,由于品质及产量性状突出,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省定委员会审定。大面积推广佳密豆9号集成配套窄行密植技术,可显著提升黑龙江大豆单产水平,解决当前大豆单产水平低的问题,推动大豆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窄行密植种植方式及密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窄行密植种植方式下密度对合农60号产量影响显著,同密度下30cm行距平播产量高于45cm小垄窄行密植,大豆合农60号窄行密植高产栽培适宜方式为30cm行距平播,密度为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郑伟 《中国种业》2012,(12):15-16
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通过国际合作,引进美国矮秆资源,进行矮秆半矮秆超高产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对创新过程中杂交组合的配制、选择条件和选择方法上做了深入研究;先后育成合丰42、合98-1459、合农60等3个矮秆半矮秆超高产大豆品种(系),对自主创新的矮秆半矮秆大豆进行高产示范研究,均取得了显著效果,提高了黑龙江大豆高产潜力,为我国大豆生产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摘要:通过不同窄行密植种植方式及密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窄行密植种植方式下密度对合农60号产量影响显著,同密度下30cm行距平播产量高于45cm小垄窄行密植,大豆合农60窄行密植高产栽培适宜方式为30cm行距平播,密度为45万株?hm-2 。  相似文献   

10.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是近年来在黑龙江省推广的一项新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技术核心是选用半矮秆品种,缩小种植行距,增加群体密度,使植株在田间分布更均匀,以提高光能利用率.靠群体增加大豆单产。该技术667m2平均产量200~250kg,较常规垄作平均增产15%~20%。1993年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开始引进美国大豆窄行密植技术.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以选育高油、抗病、高产、广适应性的育种目标,聚合了丰富的国内外优良遗传基因,选育出了适宜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种植的高油大豆品种绥农48。该品种脂肪含量21.55%,蛋白质含量38.71%,生育日数117d,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3172.2kg,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8.1%。  相似文献   

12.
大豆机械化“深窄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窄密”机械化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是在吸收、消化、利用、提高国外大豆窄行密植技术的基础上,以矮秆品种为突破口,吸收垦区“三垄”栽培技术的精华--深松与分层施肥而逐步形成的新的大豆栽培技术。此栽培技术是以矮秆品种为基础,以气吸式播种机或精良点播机为载体,结合“深”即深松、深施肥与分层施肥;“窄”即窄行缩小行距;“密”即增加密度,保持群体匀度的综合配套技术。较“三垄”栽培技术增产20%以上,增产幅度700-1000kg/hm^2。比“三垄”栽培增收1000元/hm^2以上。  相似文献   

13.
《种子》2021,(2)
为了深入研究与挖掘优异种质资源潜力,对高油大豆种质合丰50特点与育种利用效果进行了研究。该种质具有含油量高(22.57%)、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好及优良性状遗传力高等突出特点,集优良性状与基因于一体。作为品种生产直接利用,年最大推广面积64.9 hm~2,累计推广面积445.9万hm~2,增产大豆17.5亿kg,创社会效益66.3亿元。作为种质资源利用,先后育成了高油大豆新品种17个,油分含量≥21.24%,平均值为22.42%,最高值为24.13%,其中大豆新品种合农75油分含量为23.40%,2019年推广面积达50.7万hm~2,2015—2019年累计推广面积157.7万hm~2,增产大豆5.4亿kg,创经济效益20.3亿元。该种质既是优良品种又是优异种质资源,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与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利用美国扁茎大豆进行杂交育种,在组合配制时采用了梯级杂交的方式,定向选择,成功育成了合丰51、合丰53两个大豆品种。合丰51在黑龙江省8区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743.8kg/hm~2,较对照品种宝丰7号增产14.2%。合丰53在国家北方大区早熟组生产试验中6点平均产量2613kg/ 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增产9.9%。说明梯级杂交是品种改良成功的组配方式。  相似文献   

15.
大豆窄行栽培能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1989年Cooper在“大豆生产的持续高产体系概念”一文中,把窄行密植发展为SSS系统(solid-seeded-semidwarf,匀播-密植-矮秆),并指出了矮秆品种在获得高产中的作用。黑龙江近几年在吸收、消化、利用、提高国外大豆窄行密植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深窄密”、“宽台窄行”和“小垄密”等多种窄行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6.
大豆超高产及品质改良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概述了大豆超高产及品质改良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展,以及一些大豆超高产实例。美国利用半矮杆品种、窄行密植技术,创造高产达5610kg/hm2。日本奥白目品种单产达5280kg/hm2,中国“新大豆1号”创造了单产5956.2kg/hm2的全国大豆产量最高纪录。“辽21051”,单产为4908kg/hm2。豫豆25号产量高达4759.5kg/hm2,“诱处4号”,得到4878kg/hm2的产量。“MN413”产量平均4726.2kg/hm2。近年来,中国已育成了一批高蛋白(超过45%)、高油(超过22%)及专用的优质大豆品种。高蛋白质大豆豫豆24号蛋白质含量45.68%,平均可达4267.5kg/hm2,高油大豆垦农18脂肪含量23.98%,平均可达4200kg/hm2,简述了大豆“垄三”、“小双密”、“大垄密”和大豆行间覆膜等先进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并对大豆高产栽培模式和理论的研究动态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选育高油大豆新品种,充分满足大豆生产、压榨企业和豆农种植的需求,通过优选高油亲本、配制高油组合与创建高油选择群体,同时改进目标性状识别与选择及鉴定技术与检测分析方法,育成了高油大豆新品种合农77,2018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同年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该品种油分含量达到24.13%;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3120.6kg,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9.8%,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3006.3kg,较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8.8%;生育日数115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00℃左右,在北方春大豆产区属中早熟品种;中抗灰斑病。该品种是黑龙江省有品种审定记录以来首批审定推广的油分含量超过24%以上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半矮秆大豆新品种不同栽培方式产量表现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矮秆大豆新品系通过垄作和平作窄行密植产量比较,同一品系垄作高产、平作窄行密植不一定高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平作窄行密植栽培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是单株粒数,其次产百粒重,单独选择任一性状都可提高产量。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是单株英数、有效分枝数。垄作栽培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是单株荚数,间接影响单株粒重的性状为有效分枝数、单株粒数。矮秆、半矮秆育种F1 ̄F5代主要是针对与产量有关的性状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9.
高油抗灰斑病新种质合丰 4 2号是利用国内骨干亲本 ,与在地理上和血缘上均为远缘的美国种质资源杂交后育成的优良种质 ,具有高油、早熟、抗灰斑病、高产稳产、适应性好等突出特点 ,适宜垄作和窄行平作密植两种栽培方式 ,在种质创新上获得较大突破。在垄作条件下一般产量 2 4 0 3 5~ 30 0 0 0kg hm2 ,增产幅度为 7 4 %~ 9 5 % ;在窄行平作密植高产栽培条件下一般产量 375 0kg hm2 左右 ,增产幅度为 30 %~ 5 0 % ,具有 4 5 76 5kg hm2 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20.
郑伟 《中国种业》2016,(9):67-68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和黑龙江省合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国外资源swsi为母本、rocki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并于F_2辐射育成大豆品种合农71。该品种株型收敛,抗倒伏能力强;高产稳产,区域试验点点增产,每hm~2平均产量3187.5kg,较对照吉育86平均增产9.9%,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570.0kg,较对照平均增产9.6%,大面积生产上具有3750kg的产量潜力;品质优良,粗脂肪含量21.00%,粗蛋白含量38.74%;抗病能力强,中抗灰斑病,中感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感3号株系,中感胞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深受广大种植户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