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型塞内卡病毒(SVA)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微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塞内卡病毒属(Senecavirus)。SVA作为猪水疱病的一种新病原体,在多个国家传播和发展迅速,引发猪不同程度的水疱性疾病,尤其以巴西、中国以及越南等多个国家病情较为严重,给当地养猪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原导致的临床症状与口蹄疫相似,且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的猪均易感,可引起感染猪的鼻吻、蹄冠部出现水疱性病变,仔猪急性死亡。因此,需要对SVA的流行和发病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通过一系列快速检测方法进行监测以防止该病毒的传播。本文对目前A型塞内卡病毒检测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情况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为A型塞内卡病毒检测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9月以来,美国中西部多个地区的猪群发生水疱性疫情,几呈蔓延之势,感染猪的鼻吻、蹄冠状带部位出现水疱样病变,偶见腹泻症状,病情急促,新生仔猪病死率达30%~70%。经梅岛外来动物疾病实验室(FADDL)病原学鉴别诊断,排除口蹄疫、猪水疱病和水疱性口炎等重要外来动物疫病,最终被确诊为塞尼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感染。我国目前尚未有关于该  相似文献   

3.
《养猪》2016,(5)
正自2007年加拿大发生猪原发性水疱病(PIVD)并认为与塞尼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有关,随后巴西和美国先后暴发该病,其特征是感染猪可出现水疱性变化和新生仔猪死亡[1]。该病与口蹄疫(FMD)、猪水疱病(SVD)、猪水疱疹(VES)及水疱性口炎(VS)极为相似,临床上很难区分[2]。在2016年国际猪病会议(IPVS)中成为讨论交流的热点疾病之一。本文简要综述了该病的研究现状,希望对同行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猪水疱病(SwineveSiculardisease,SVD)又被称为猪传染性水疱病,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由小RNA病毒科(Picomavividae)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的猪水疱病病毒(SVDV)感染所致,以鼻部、口腔黏膜、蹄部和母猪乳头周围发生水疱性损伤为主要特征.由于猪水疱病常以流行的形式发病,发病率高,在临床上又很难与口蹄疫等水疱性疾病区分,对养猪业以及活猪、猪肉及其产品国际贸易和猪的动物福利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是近年来新发的一种能够引起猪水疱性相关疾病的病毒,为小RNA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唯一成员.据报道,该病先后在加拿大、美国、巴西、泰国等国家流行,2015年SVA首次在我国广东省检出,随后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检测到SVA阳性病例,可见SVA已经在我国流行.猪感染SVA...  相似文献   

6.
研究发现,塞尼卡病毒A(Senecavirus A,SVA)是引发猪原发性水疱病(PIVD)的主要原因,感染猪的鼻吻、蹄冠部出现水疱性病变,还可造成新生仔猪死亡。为探索SVA在BHK-21细胞中培养的适宜条件,笔者分别从同步接毒法、单层接毒法、细胞浓度、收毒时间、血清含量等方面设计试验开展研究。本试验结果为制备高效价的SVA抗原提供了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7.
猪口蹄疫的诊断及其综合防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猪口蹄疫又称口疮热,传染性极强.主要发生于偶蹄动物,临床上以口腔黏膜、舌面、鼻镜、乳头、蹄又及附蹄周边皮肤形成或发生水疱,水疱易破溃,液体溢出形成烂斑为特征,常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要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防控措施等方面对猪口蹄疫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以期为科学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口蹄疫(FMD)最突出临床症状是在口腔、唇部和鼻、乳头和蹄冠部周围的皮肤上出现水疱(水疱含有清澈液体)。猪的水疱性疾病有4种,在临床上很难区别:口蹄疫、猪水疱病(SVD)、水疱疹(VES)和水疱性口炎(VS)。在这些疫病中,口蹄疫是传播最广和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口蹄疫有7个主要的血清型:A、O、C、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和亚洲1型。同一血清型中也有许多毒株。仔细选择疫苗毒株对确保免疫  相似文献   

9.
口蹄疫是全球范围内关注度很高的一种疾病,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传染性最强、对畜牧业危害最大的动物传染病,所以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的首位.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偶蹄动物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口部和蹄部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为主要特征.该病的特点是:(1)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2)病死率不高,但引起动物生产力下降,经济影响较大.许多动物都可以感染口蹄疫,各自症状表现有所不同,猪发生口蹄疫症状最早出现在蹄部(跪卧、跛行).牛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口腔部分(流涎),而羊一般不表现任何症状.  相似文献   

10.
《养猪》2017,(3)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感染口蹄疫后主要表现为蹄部、口腔、鼻盘、乳腺等部位出现水疱,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意义重大。文章对口蹄疫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期为猪口蹄疫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自2007年A型塞内卡病毒(SVA)在猪体内被发现以来,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SVA感染的典型症状包括猪口鼻部囊泡的形成及破裂,以及蹄部冠状带水疱引起的跛行。用RT-PCR从河南某猪场具有水疱样病变的猪水疱皮或水疱液中检测到了SVA的特异性核酸片段,并通过IBRS-2细胞进行SVA的分离和传代,将分离得到的SVA命名为CH-HNXC,扩增和测定了VP1基因序列后分析发现,分离株CH-HNXC与之前报道的2017年河南和福建分离株位于较近的进化分支中,与加拿大和泰国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表明SVA流行和进化中由相近时间点和较近地理位置带来高的同源性;分离株攻毒猪鼻吻部和蹄部可见水疱和溃烂、跛行等,表明本分离株能引起SVA所致的典型临床症状,为SVA在国内的流行提供了新的证据,为进一步研究SVA的致病机制、开发诊断试剂和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猪水疱病是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以蹄冠、蹄叉、蹄踵等部位出现水疱和溃烂为主要发病特征,病症与口蹄疫极为相似。1966年10月在意大利首次发现该病,当时也被误诊为口蹄疫,在1968年终于查明其病原为肠道病毒,确定其与口蹄疫、水疱性口炎、水疱疹实为不同的一种独立的疾病,称之为猪传染性水疱病。1973年定名为猪水疱病,随后国际上将其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一类动物疫  相似文献   

13.
在我县动物防疫过程中,有一些单位或个人,在猪口、蹄部出现病变时,就以为猪患了口蹄疫病(即W病),岂不知另外一些疾病也与口蹄疫在症状上存在相似之处.现就与猪口蹄疫病症类似的水疱、水疱性口炎作一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14.
在我县动物防疫过程中,有一些单位或个人,在猪口、蹄部出现病变时,就以为猪患了口蹄疫病(即W病),岂不知另外一些疾病也与口蹄疫在症状上存在相似之处。现就与猪口蹄疫病症类似的水疱、水疱性口炎作一简单比较。"一、猪口蹄疫"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猪类主要集中在蹄冠、趾  相似文献   

15.
塞内卡病毒病是由微RNA病毒科的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引起的动物传染病,主要感染猪,不同年龄阶段的猪均易感,但不同毒株的致病力明显不同,引起的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早期的分离株多导致亚临床感染,近年来的分离株通常引起口蹄疫样的临床症状,病猪口鼻部、蹄部出现水疱、溃疡,新生仔猪死亡率显著增加。目前,该病主要流行于加拿大、巴西和美国等国家;2015年以来,我国广东和湖北两省某些猪场相继发生SVA疫情。为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及早做好相关防控预案和检测技术储备,笔者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检疫与诊断、防控措施等方面对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6.
李娇  祖立闯  李峰  沈志强 《养猪》2019,(3):119-120
A型塞内卡病毒(SVA)是小RNA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成员,该病毒引起的临床症状与口蹄疫病毒感染十分相似,主要引起猪的口鼻部形成囊泡并破溃,蹄部形成水疱,该病毒先后在加拿大、美国、巴西、泰国等国家均有流行,于2015年首次传入我国,目前SVA在我国呈现出零星散发性流行趋势,而且发病情况逐年增多。文章主要阐述SVA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诊断和防控常识,希望引起广大养殖单位对该病的关注和重视,防止SVA在国内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7.
1口蹄疫猪口蹄疫是重要的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具有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传染的特性。主要感染偶蹄家畜,如猪、牛、羊、鹿、骆驼等。猪口蹄疫的临床特征是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疱疮的烂斑,少数病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有同样变化。口蹄疫是世界性的疫病,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而且扑灭相当困难。  相似文献   

18.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传染病,是世界公认的动物A类传染病之一,具有传染性强、发病迅速、易感动物多、病毒变异快等特点。该病的主要感染对象为猪、羊等偶蹄动物,但是也有人感染的相关事例,所以属于人兽共患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偶蹄动物的舌面、口腔黏膜、乳头、鼻镜、附蹄以及蹄叉周围皮肤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会溢出有毒的液体,形成烂斑。1 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口蹄疫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流行性广的特点,可以导致猪、牛、羊  相似文献   

19.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口腔粘膜和鼻、蹄、乳头等皮肤形成水疱和烂斑为特征.自然感染发病的动物仅限于偶蹄动物,如黄牛、奶牛最易感,羊次之.  相似文献   

20.
A型塞内卡病毒(SVA)主要感染猪,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的猪均易感,可导致感染猪的口鼻部、蹄冠部出现水疱性病变,临床症状与EMCV、FMDV、PRV、PRRSV、CSFV、PEDV等病毒病相似,新生仔猪死亡率显著增加。本文对A型塞内卡病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等进行概述,以期为制定SVA防控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