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旨在筛选叶片包裹特性、营养品质、适口性能够满足消费需求的葡萄品种,为新疆叶用葡萄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以80个葡萄品种(鲜食品种69个、砧木品种11个)成熟叶片为试材,对12个与包裹特性相关的指标进行测定,使用上裂刻深度、柔韧度、叶脉和叶背绒毛4个关键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对叶片包裹特性进行评价,筛选符合包裹特性要求的品种。进一步通过测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单宁、总酚和总黄酮等5个理化指标对筛选出品种的营养、适口性等品质进行评价。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里扎玛特’、‘优无核’、‘脆香宝’、‘101-14’、‘5BB’等包裹特性与‘无核白’类似的葡萄品种15个,16个品种单宁含量均较低,均能满足适口性要求。16个品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为52.46~123.45 mg/g,可溶性蛋白为57.09~75.99 mg/g,总酚为2.20~6.81 mg/g,总黄酮为1.05~4.30 mg/g。‘优无核’、‘里扎玛特’、‘脆香宝’、‘早玛瑙’、‘新雅’、‘无核翠宝’等6个鲜食品种,‘5BB’、‘101-14’、‘110R’、‘SO4’等4个砧木品种可作为叶用备选品种。  相似文献   

2.
菜薹硝酸盐积累与品种、营养品质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3种不同颜色菜薹的硝酸盐积累和营养品质间的关系,以绿菜薹(菜心)、白菜薹和红菜薹为试验材料,采用水肥一体化种植和对菜薹的营养品质测定相关方法对不同颜色菜薹的硝酸盐积累与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品质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白和红菜薹不同品种间硝酸盐含量差异显著。硝酸盐聚类分析将44个菜薹品种划分为硝酸盐含量高和低的2个类群:硝酸盐含量高的类群(33个品种)中包括绿菜薹33个品种中的31个品种和白菜薹5个品种中的2个品种;硝酸盐含量低的类群(11个品种)包含2个绿菜薹品种和3个白菜薹品种,另6个红菜薹品种均属于硝酸盐含量低品种。菜薹硝酸盐积累与其营养指标密切相关,根据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指标(包括维生素C、还原糖、可溶性固体物质和蛋白质含量)的聚类分析结果分为3类:第1类包含32个绿菜薹品种和2个白菜薹品种,为高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指数低的品种;第2类包含6个红菜薹品种和2个白菜薹品种,为低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较高的品种;第3类包含1个绿菜薹和1个白菜薹品种,硝酸盐含量低且营养品质佳的品种。PCA分析表明,硝酸盐积累与各营养指标存在差异,且相关性分析也证实硝酸盐与营养指标存在显著相关。菜薹硝酸盐与营养品质分类和相关性分析为筛选和选育低硝酸盐高品质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不同杏品种果实营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综合评价不同杏品种果实营养品质,选择具开发利用前景的品种,测定11个杏品种果实的3项外观品质(果形指数、单果重、可食率)和8项营养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滴定酸、类胡萝卜素、Vc、固酸比、糖酸比),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所测杏品种进行综合品质评价。结果显示,11个杏品种果实的营养成分等各项指标均存在差异,但变异程度不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杏果实单果重与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与Vc、可溶性糖与糖酸比、固酸比与糖酸比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与固酸比、糖酸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与Vc、Vc与固酸比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1.002%,表明影响杏果品质的主要指标为糖酸比、固酸比、可食率、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等。根据这几项指标数据杏农可以进行品种选择,杏育种者可以确定新品种的开发利用前景。‘金荷包’、‘凯特’、‘兰州大接杏’、‘晚红杏’、‘新疆杏晚熟’5个品种的营养品质更优。。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不同来源洋葱品种的营养品质,筛选出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的种质资源,对30份洋葱品种进行紧实度、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丙酮酸含量测定,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不同的洋葱品种进行营养品质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30份洋葱材料紧实度、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丙酮酸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紧实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丙酮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另外,发现干物质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丙酮酸含量存在着极显著或显著的关系。在30份洋葱材料中,‘不育系A1’的综合品质最优,为洋葱品质育种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4个刺槐品种(‘豫刺1号’、‘豫引1号’、‘豫引2号’、‘刺槐3-I’)在不同浓度Na Cl(0、200、400 nmol/L)胁迫处理下的生理响应并对其耐盐性进行评价排序,根据10项生理指标的统计结果,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刺槐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400 nmol/L Na Cl胁迫下,刺槐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不同品种间升高或降低的幅度各不相同。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在不同品种中变化趋势各不相同。4个刺槐品种的耐盐性依次为‘豫引1号’‘豫引2号’‘豫刺1号’‘刺槐3-I’。  相似文献   

6.
不同山楂品种的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评价不同品种山楂果实的营养品质,筛选出营养丰富、满足不同需求的品种,为山楂品质育种提供参考,测定了11个山楂品种的营养成分,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山楂品种的总酸度、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差异明显,其变幅依次为1.625%~3.061%,5.165~8.714mg/g,6.610%~28.110%,55.87~139.70mg/g。综合营养品质最好的品种是燕瓤红,营养品质最差的是敞口。  相似文献   

7.
为综合评价广西地方大蒜品种,筛选广西优质大蒜品种,以15份广西地方大蒜品种为材料,开展田间品比、品质鉴定和大蒜素含量测定,同时对大蒜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大蒜素含量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供测15份大蒜品种的13个农艺性状中鳞芽数和单头鳞茎重变异较为丰富。品质分析结果显示,15份大蒜品种干物率为17.43%~29.77%,可溶性蛋白含量为3.88~6.81 g/100 g,可溶性糖含量为5.18%~21.77%,氨基酸含量为2.84~4.54 g/100 g,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0.80~1.14 g/100 g;采用气相色谱分析各品种大蒜素含量为1.60~7.62 g/kg。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个主要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4.853%;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蒜素含量与株高、叶片长度等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等呈极显著正相关。经比较分析,不同大蒜品种营养成分和功能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仁东香蒜’和‘三月蒜’分别在营养品质和大蒜素含量上优势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广西大蒜品种筛选和深加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不同品种蓝靛果果实品质间的差异,确定了不同蓝靛果的开发利用方向,旨在为蓝靛果品种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对5个品种的蓝靛果品质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矿物质元素含量和活性物质含量。结果表明,‘蓝精灵’平均单果重最大,极显著高于‘L32’、‘蓓蕾’和‘L54’,并且‘蓝精灵’的感官综合评价最好;L系3个品种果实较大,但是苦涩味比较重、感官评分最低;但除铁含量之外,其他矿物质元素含量显著高于‘蓝精灵’和‘蓓蕾’;‘蓓蕾’果实指数和果纵径极显著低于其余4个品种,但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活性物质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4个品种,并且‘蓓蕾’的风味最好,其感官评分也仅次于‘蓝精灵’。5个蓝靛果品种中,‘蓝精灵’果实大、口感好,最适合鲜食;‘蓓蕾’风味好、矿物质和活性物质含量高,适合鲜食和加工;蓝靛果L品系矿物质含量高,适合用于开发矿物质饮料。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矾根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本试验以3个矾根品种‘饴糖’、‘冰花’、‘栀子黄’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5, 10, 15, 20 g/L)模拟干旱胁迫处理下,其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变化,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抗旱性。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矾根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不一,株高和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POD活性、MDA、Pro、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而上升,SOD活性先下降再上升最后下降,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以上所测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矾根品种的抗旱能力依次为‘冰花’>‘饴糖’>‘栀子黄’。本研究可为矾根在西北地区大面积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为丰富西北城市园林绿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不同品种抗寒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品种马铃薯幼苗的抗寒特性,为抗寒种质创新及抗寒品种选育提供依据。以10个马铃薯品种为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分析了苗期低温胁迫对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均高于对照,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对照。马铃薯品种间叶片各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以马铃薯叶片各项指标的抗寒系数作为衡量抗寒性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马铃薯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其强弱排序依次为:‘丽薯6号’‘中薯20号’‘滇薯701’‘冀张薯12号’‘青薯9号’‘合作88’‘中薯18号’‘滇同薯1号’‘师大6号’‘宣薯2号’。本研究将10个马铃薯品种聚为3类:‘丽薯6号’、‘滇薯701’、‘中薯20号’等3个品种抗寒性最强;‘滇同薯1号’、‘冀张薯12号’、‘青薯9号’、‘中薯18号’、‘合作88’等5个品种抗寒性中等;‘宣薯2号’和‘师大6号’这2个品种抗寒性最弱。综合评价结果与低温胁迫后植株霜冻损伤评分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通过对马铃薯抗寒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各抗寒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可靠的马铃薯抗寒性评价方法,为马铃薯抗寒性新品种选育及大规模马铃薯品种的抗寒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乌桕与无患子的苗木品质,研究育苗密度对乌桕与无患子的苗木生长形态变化及苗木品质的影响。试验以当年生乌桕与无患子幼苗为试验材料,设不同育苗密度5个处理,测定分析不同育苗密度下乌桕与无患子幼苗的生长进程以及干物质积累、叶片数、主根长形态指标。结果表明:不同育苗密度下,乌桕与无患子的生长进程差异十分显著;且无患子和乌桕的苗高随着密度的变大逐渐增加,但是当苗高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苗高并未随之增加;乌桕、无患子的单株、茎生物量表现为随着育苗密度的变大而逐渐增加。且乌桕与无患子的合格苗所占的百分率随其苗木密度的变大而降低,与之呈负相关关系。综合苗高、地径、单株生物量、茎生物量、幼苗形态因子分化参数、合格苗率、单位面积合格苗数等指标,无患子以育苗密度为280~342株/m2、乌桕以育苗密度为337~412株/m2时,其生长形态和植株品质比较协调,植株苗木品级合格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由于重茬西瓜种植面积增多,西瓜枯萎病的发生面积逐步扩大,严重影响了西瓜生产。本研究用PDA培养基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大棚温室萎蔫枯萎的西瓜上分离病原菌。形态学鉴定为尖孢镰刀菌;ITS序列分析表明其与西瓜枯萎病菌的序列一致性达到99%;发现该菌引起西瓜枯死严重,发病率达96.7%以上。因此,证实是西瓜枯萎病菌引起的。为了防治该病害,进行了温室和室内的申嗪霉素药效评价。室内抑菌实验和温室内药剂处理结果一致,1%申嗪霉素100倍防治效果最好,抑菌率达76.03%,灌根防治率达58.86%。因此,生产上建议在西瓜枯萎病发病早期使用1%申嗪霉素100倍连续3次灌根,每次间隔约8天左右,尽可能减少西瓜枯萎病菌对西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巨大芽孢杆菌C2产芽孢的形成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通过摇瓶发酵培养,对影响巨大芽孢杆菌C2芽孢形成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巨大芽孢杆菌C2最优的产芽孢培养基配方为麸皮1.5%、豆粕1.5%、NaCl 0.5%、CaCO3 0.02%、MnSO4·H2O 0.02%、MgSO4·7H2O 0.02%;最适宜培养条件是:培养基初始pH 7.0,接种量0.5%,培养温度37℃,培养时间48 h。在此优化条件下,巨大芽孢杆菌C2芽孢形成率可达到100%,为下一步该茵株在复合生物肥料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三七的道地产区为云南省文山州,为典型的宿根植物,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为解决三七的供需矛盾,将火烧三七重茬土壤应用于三七种植,研究该土壤对三七的产量和品质,土壤中有害微生物及自毒效应的影响,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火烧土中速效K、速效P、速效Mg、速效Fe、速效Mn含量较高,其他营养元素含量也优于其他2种土壤。与其他2种土壤相比,重金属的含量较低。(2)在三七根腐病调查中,火烧土种植的发病率在第2年为0%,第3年为2.1%,远远低于其他2种土壤。(3)火烧土可提高三七产量以及三七总皂苷的含量。因此,火烧土可控制病虫害,增加土壤肥力,减少重金属含量,同时减少连作中产生的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15.
海南鹧鸪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鹧鸪茶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系大戟科野桐属植物,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消炎、利胆、解油腻、助消化等功效,是一种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和药用植物。笔者考察了鹧鸪茶植株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与生态分布;系统概述了鹧鸪茶的功能成分分析、毒性试验、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分子遗传学和开发加工等研究现状。提出研究鹧鸪茶植株的性别、花期与果期、叶色及其香味成分形成机理的必要性,阐明了开展对鹧鸪茶茶多酚的药理研究和开发中药古籍描述的多种药用功效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UPLC-MS/MS测定AM真菌侵染丹参植物脱落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建立一种分析丹参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的方法,揭示AM真菌对丹参脱落酸含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植物激素采用异丙醇:水:HCI(2:1:0.002)提取液提取,二氯甲烷萃取,进而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以多反应监测(MRM)进行定量分析。脱落酸在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r)为0.9986;检出限为0.0466 ng/m L;植物根和叶片高、中、低3个浓度加标回收率在80.48%~96.41%之间;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低于10.0%;稳定性和重复性RSD均低于5.0%,接种AM真菌丹参植物根和叶片中脱落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回收率,适用于丹参植物内源激素脱落酸的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了解关黄柏药材及产区土壤无机元素含量特征,在关黄柏基源植物黄檗的分布区内设置31个样点,采集药材及土壤样本,测定两者中钠(Na)、镁(Mg)、磷(P)、硫(S)、钾(K)、钙(Ca)、锰(Mn)、铁(Fe)、锌(Zn)等9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并进行分析。关黄柏药材中Ca(10级)和Zn(3~9级)的含量较高,其余元素的含量较低(1~2级);不同产地药材中各无机元素的含量相对稳定;各产区土壤无机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分析表明其与药材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无相关性。关黄柏药材中各无机元素的相对含量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以此建立的指纹图谱可用于药材鉴定;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对药材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不同地区花生品种主要性状差异以及为引种工作提供依据,根据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对国内审(鉴)定的688个花生品种进行育种方法、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审(鉴)定品种中有85.3%的品种由杂交选育而成,其中,单交占75.1%,单交是国内花生品种选育的主要杂交方式。不同省份品种在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株高、侧枝长、单株分枝数、单株果枝数极差分别为17.2 cm、18.1 cm、2.7个和2.2个;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极差分别为41.46 g、18.36 g和8.46%;果仁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极差为4.08%和3.77%;产量极差1107.45 kg/hm2。南方花生区品种单株分枝数和果枝数较少,黄河流域花生区品种百果重和百仁重较高,长江流域花生区品种脂肪含量较高,南方花生区品种蛋白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沉水植物苦草属在水体环境修复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掌握具水生态修复功能的沉水植物苦草属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关于该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各类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有序地种植苦草属植物,并与其他水生植物进行合理搭配,既形成优美的景观,又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修复意义。同时,为使苦草属植物发挥良好的生态恢复效益,指出现有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3个研究重点:(1)加大教育宣传,扩大应用范围;(2)规范种植管养,开发实用工具;(3)提倡资源化利用,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利用改良蝉蜕诱导培养基对球孢白僵菌进行诱导,以无蝉蜕PDA培养基作为对照,目的是比较蝉蜕诱导后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等多个生物学指标,及二者对3龄亚洲玉米螟幼虫的毒力。经蝉蜕诱导的球孢白僵菌菌株的产孢量、孢子萌发率以及对玉米螟幼虫毒力都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对玉米螟幼虫毒力处理组LT50为4.73天,对照组需要6.97天。同时经蝉蜕诱导过的菌株开始产孢时间和胞外蛋白酶活性都优于对照组,胞外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范围是1.497×10-2~3.538×10-2 IU/mL,但经诱导菌株的生长速率低于处理组。鉴于球孢白僵菌菌株经蝉蜕诱导后,其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增加,并且能够增强对玉米螟幼虫毒力,可利用其进行球孢白僵菌菌种保存和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