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甜菜单粒型雄性不育杂交种新甜九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甜九号系以自育单粒雄性不育系石单m202A为母本,多粒二倍体自交系Z—2为父本配制的甜菜单粒型二倍体雄性不育杂交种,经小区试验、区域化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含糖率高、抗(耐)甜菜褐斑病、白粉病及丛根病等特点,属标准偏丰产类型的甜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甜菜新品种甘糖七号是由武威三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其母本为二倍体多粒雄性不育系MS2007—2A,父本为二倍体多粒授粉系P2007抗,母、父本按3:1比例配制而成二倍体多粒雄性不育杂交种。2009-2011年参加甘肃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其表现为优质、高产、抗病等优点,达到甘肃省甜菜新品种标准。2012年1月在兰州召开的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认)定通过,认定编号:甘认甜菜2012003。  相似文献   

3.
单粒型甜菜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甘肃省成县、徽县进行露地越冬单粒型甜菜种根培育 ,株行距10×20cm ,公顷保苗45万株左右。翌年春天将种根起收 ,运至兰州市榆中县进行定植采种 ,株行距30×60cm ,公顷保苗6万株左右。这两地相互结合是比较理想的单粒型甜菜制种的适宜地区 ,其繁种产量可达到1500~2300kg/hm2 ,发芽率达到国家行业标准2级以上。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甜菜遗传单粒种新甜16号制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甜单305为三倍体甜菜单胚杂交组合,是由单胚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B9-CMS为母本,以四倍体多胚绿胚轴品系甜426G为父本按4:1比例杂交而成。制种时只收获母本雄性不育系的单胚种子。于2002年配制杂交组合,2005-2006年区域试验,2007年生产示范试验。甜单305在全省生产示范试验中,表现突出,在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3个指标上均超过了对照品种,平均根产量47760.2kg/hm^2,含糖率17.06%,产糖量8116.2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甜研309提高22.7%、0.62度、27.2%。2008年4月被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推广品种,适宜推广区域为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甜菜产区。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甜菜单粒种采种母根主、侧花枝种子的块根产量、含糖率不同。单粒种根头周边芽所形成的花枝种子比根头中央部芽的花枝种子所产生的块根含糖率高0.79-2.45度,表现趋势较一致;但主、侧花枝种子的块根产量高低表现趋势不一致。为提高含糖率,此方法可在甜菜单粒型品系育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甜菜遗传单粒型多倍体杂交种──新甜(单)8号系以二倍体遗传单粒雄性不育系TDM102为母本,以多粒四倍体品系T412和多粒二倍体品系T217的4:1机混群体为父本,按母父本3:1自然杂交,母系收获利用。该品种在新疆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1991~1993年),18,点次根产量平均超过对照新甜6号11.49%,含糖率超过对照0.58度;生产示范中(1992~1993年)8点次平均根产超过对照15.26%,含糖率超过对照0.77度。该品种抗褐斑病,适于机械精量点播和应用纸筒育苗技术,适宜在新疆全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美国农业部萨里那斯试验站是素享盛名的美国甜菜育种中心之一,数十年来,始终走在美国甜菜育种工作的最前列,如雄性不育选育、遗传单粒转育等,进行了十四个方面916项课题的研究与试验;育出了(从US_(56)到USH_(10E)等)数十个不同类型的推广甜菜品种;探讨了甜菜12种疾病的病理及其抗源;为实现美国甜菜的二倍体遗传单粒杂种化作出了贡献。在赴美实习期间,由萨里那斯试验站站长,著名的甜菜遗传育种学  相似文献   

9.
以引进的甜菜单粒种F_1杂交种为材料,应用套袋自交、镜检、分离等不同选择方法,获得了4个不同倍数性的甜菜二环系及一批有价值的优良二倍体单粒种雄性不育系。目前,以TD401为母本、以多粒种为父本配制的较优组合,已参加了黑龙江省区域化试验。不同来源的二环系,其经济性状、抗褐斑病性表现及育种利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0.
内甜201系以本所育成的二倍体雄性不育系14403A为母本,以二倍体自交系AB8301为父本,按母:父=4:1杂交制种育成。经生产示范试验,平均根产量、含糖率和产糖量分别比对照品种工农4号高17.5%、0.21度和18.9%,褐斑病罹病率也低于对照品种,属多粒型二倍体雄性不育杂交种,适宜在内蒙古土默川地区和条件相同的甜菜种植区推广。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河西走廊冷凉山区甜菜种子产量4500~5500kg/hm2,发芽率85%左右的优质高产栽培模式。从选地施肥、适时栽植、合理密植、提高覆膜质量、打主薹、适时灌溉、适期收获等方面介绍了甜菜繁育技术和丰产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新疆适宜种植甜菜的生态区,通过选择甜菜丸粒化单粒种,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依据不同栽培管理阶段特点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以实现甜菜单产97.5~105.0t/hm2、含糖率15%以上的目标,从而构建甜菜丸粒化单粒种高密高产高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甜菜的生物学习性和生态需求,分析了江苏省徐州地区甜菜种子生产的生态优势并根据多年来该区甜菜制种实践,阐述了徐州地区甜菜制种高产技术和配套措施。为甜菜繁种基地建设和高效种子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甜菜良种繁育过程中的亲本配置、特定支配体制下的遗传组成和不同遗传组成群体所蕴含的可能意义上的增产增糖潜力。交配群体的亲本数量、配比和方式是决定品种经济性状的关键环节,支配后代的杂交成分含量和类型的多少是决定品种杂种优势程度和区域立窄的基础,本文建立的非纯系亲本和杂交后代的符号表达体系为现行甜莱育种和良繁材料的遗传与系谱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甜菜浸种剂试验结果表明,甜菜根产量较对照提高10.8%,产糖量提高14.2%,含糖率提高0.54个百分点,且有效地防止和控制立枯病和根腐病的发生,是目前直播甜菜提高产、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使用10种不同种衣剂处理,筛选出的T1和T3两种种衣剂能有效促进植株苗期的生长。种衣剂对新甜14号的致病性无显著性效果,所有处理的感病性和对照无明显差别,但是使用种衣剂后植株的耐受立枯病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对立枯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试验筛选出效果最佳的种衣剂是T2。试验筛选出T7、T8两种对产量起明显效果的种衣剂,使用种衣剂后能有效提高甜菜块根的含糖率。试验筛选出的T1、T7对甜菜母根的产糖量有明显效果,综合性状较好。可以对试验初步筛选出的T1、T2、T3、T7和T8做进一步的试验和鉴定,以选出最适宜新疆本地气候条件的种衣剂。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生物全息律,进行了甜菜的全息定域选种试验.结果表明,在甜菜采种株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采收的种子,其千粒重分别为26.4g、28.5g和31.2g,发芽率分别为93.1%、95.6%和98.3%.将这三个不同部位的种子种植收获后,甜菜块根产量分别为43520.5、43983.5、49539.5 kg/hm2,含糖率分别为12.60%、12.89%和13.22%,产糖量分别为5580.1、5665.0、6520.6 kg/hm2.甜菜生长表现的这些规律,都是由甜菜的生物全息律所决定的,即甜菜全株遗传势的大小分布顺序为上部<中部<下部.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多年雄性不育甜菜单胚型杂交种的良种繁育实践经验,对该类品种的良种繁育主要原则和技术措施进行探讨。提出了繁育该类种子的产质量保证体系和特殊技术要求;分析了种子生产的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以及抓管理和落实的重要意义;探讨了提高种子产质量的高效实用技术和相关辅助工作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钠胁迫下甜菜不同品种(系)种子发芽率和营养液培养幼苗生长的差异。以相对发芽率和幼苗干物质量来判断甜菜不同品种的相对耐盐能力,氯化钠胁迫适宜浓度为280mmol/L。甜菜不同品种(系)幼苗相对生长量和种子相对发芽率均存在较大差异,且两者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用种子相对发芽率评价甜菜耐盐能力应统一种子繁育年份;通过营养液培养法用幼苗相对生长量评价甜菜耐盐能力准确可靠。采用上述方法,初步筛选出耐盐较强、中间型和盐敏感品种(系)各10余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9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甜菜种子在新疆进行的品种比较鉴定、区域试验以及大面积生产示范、种子繁殖及销售活动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评价。外国甜菜品种在多方面表现出很强的优势,在有的方面优势不明显。还对外国甜菜种子在新疆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基于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外国甜菜品种大量进入中国是不可避免,应积极采取主动措施,合理应用引进的外国甜菜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