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福尔马林灭活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腹水病及抖抖病并发病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CL99920菌株为芯材和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乳化法制备嗜水气单胞菌微胶囊口服疫苗.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乳化时间、搅拌速度和菌胶比例对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2.
黄河鲤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毒力及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发病黄河鲤4种组织中分离致病菌,结合形态学和16SrDNA序列分析,发现分离到的细菌属气单胞菌属。回归感染试验发现,患病鱼体出现鳃盖等多处组织出血且伴随肠炎等症状,表明引起黄河鲤发病的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命名为HNAh01。半致死密度测定发现,嗜水气单胞菌HNAh01的半致死密度为1.38×10~7 cfu/mL。药敏结果表明,该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是典型的多重耐药嗜水气单胞菌,但对恩诺沙星极为敏感。因此,选择恩诺沙星对分离菌株进行体外药效学和用药分析试验。药效学试验表明,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HNAh01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1.56ng/mL,最小杀菌质量浓度为3.12ng/mL,防耐药突变质量浓度为12.5ng/mL,耐药选择窗的范围为1.56~12.5ng/mL。用药分析结果显示,黄河鲤口服剂量为10mg/kg时对嗜水气单胞菌HNAh01的相对保护率达83%。本文研究为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4种不同来源的嗜水气单胞菌对三角帆蚌的致病力。4种来源的嗜水气单胞菌菌种经复壮、分离、鉴定、人工感染健康三角帆蚌均能引起其发病死亡,临床发病症状相似,但对三角帆蚌的毒力有差异,以甲鱼嗜水气单胞菌对三角帆蚌的毒力最强,牛蛙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最弱。  相似文献   

4.
暴发性鱼病菌苗的灭活条件及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05%-1.0%的福尔马林、0.01%-0.1%的新洁尔灭、3.0%-4.0%的氯仿以及63℃高温均对嗜水气单胞菌灭活作用。温度对嗜水气单胞菌的灭活无明显影响,但低温灭活有利于菌苗抗原性的保持,受试鱼产生的保护作用更强,故以低温4℃时用3.0%-4.0%的氯仿、0.1%-0.2%的福尔马林,0.03%-0.05%的新洁尔灭制备的菌苗免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PCR扩增特异性16SrDNA和溶血素基因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储卫华 《水产学报》2005,29(1):79-82
根据已发表的气单胞菌16S rDNA基因序列及气单胞菌气溶素(aerolysin)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建立了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PCR方法。通过对12株气单胞菌的检测,发现16S rDNA引物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仅对嗜水气单胞菌扩增阳性。而Aero基因引物检测结果与采用生物学方法(鲜血平板法)检测的结果符合率为97.2%,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可检测最低1fg的模板。将16S rDNA与Aero基因结合PCR方法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与用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测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4.4%。该方法的建立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途径,是一种比较实用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徐永祥 《内陆水产》2003,28(7):27-27
2001年4月份我县的部分养蚌农户中发生蚌嗜水气单胞菌病,且病情严重,死亡率很高。笔者于5月份携病蚌前往湖南省水产研究所找有关专家研究防治对策,经过病原分离、转接,结果在病蚌中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病原株,确诊为蚌嗜水气单胞菌病。经过近3年的探索,已经初步掌握了蚌嗜水气单胞菌病的发病规律、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措施。现向广大养蚌农户作简单的介绍。1什么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是水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条件致病细菌。目前,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已提取3个变种,即白鲢嗜水气单胞菌,牛蛙嗜水气单胞菌和甲鱼嗜水气单胞菌。珠蚌最易感染的…  相似文献   

7.
从福建省淡水养殖鱼类体内分离到27株嗜水气单胞菌,根据嗜水气单胞菌16SrDNA基因和气溶素基因(aerolysin)的保守序列,设计2对引物,对所分离到的27株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双重PCR扩增,扩增结果表明,其中18株为含有Aer毒力基因的潜在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占总菌数的66.67%。应用ERIC-PCR分型技术对27株嗜水气单胞菌菌株进行分析,以相似度54.00%为限,所有菌株可分为Ⅰ和Ⅱ两大聚类,以76.00%相似度为界,27株嗜水气单胞菌可分为11个聚类,同一个聚类中菌株分离区域基本相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基因型的多样性和分离地域具有一定的关联,也表明ERIC-PCR可以有效应用于嗜水气单胞茵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
嗜水气单胞菌按是否产胞外毒素及毒素的类型分为高毒株和低毒株两大类。具高毒性的嗜水气单胞菌对水产养殖动物,包括各种淡水养殖的鱼类、甲壳类、爬行类等普遍具感染性,同时嗜水气单胞菌也能导致人类疾病。有关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分类、毒性检测及对人类的致病性已有大量的报道和较深入的研究,但由于不同类型动物的生理差异,有关嗜水气单胞菌对水生动物生理的影响研究很少。本试验以淡水养殖的代表动物———鲫鱼为人工感染的实验对象,并以酪蛋白为酶作底物,检测鲫在人工感染产胞外毒素的嗜水气单胞菌及菌液上清后,其血清、肝、肾…  相似文献   

9.
虫草菌粉对罗氏沼虾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氏沼虾饵料中添加0.5%虫草菌丝,罗氏沼虾血细胞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血清溶菌酶活力及酚氧化酶活力均显著提高。经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试验组的免疫保护率也明显提高。试验证明,口服虫草菌粉可显著地提高罗氏沼虾的免疫功能,有效地预防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乌鳢、鳊鱼、草鱼体内分离得到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了药敏试验,探讨了这几种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疾病的药物防治方法。自乌鳢、鳊鱼、草鱼的肝、脾、肾中分离到三株优势菌,对其进行培养纯化、生化鉴定以及药敏试验。试验表明,三个分离菌株均为嗜水气单胞菌,进而通过药敏板条进行药敏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盐酸环丙沙星对三种鱼类嗜水气单胞菌显示出较强的抑菌效果,硫酸新霉素次之,红霉素和甲砜霉素抑菌效果不明显。对于这三种鱼类发病情况,我们建议可用硫酸新霉素治疗,也要根据水产用药的相关规定合理用药,还应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建立健康的养殖模式,科学投饵,做好鱼塘、鱼种的消毒以及水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代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吴谋胜 《水产学报》2002,26(1):42-46
采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之一--二维电泳技术,对嗜水气单胞菌生长周期中各不同阶段的蛋白质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生长阶段,其蛋白质组成均发生明显变化,发现了与细菌生长代谢各阶段生理活动有关的差异蛋白质,有助于浓入了解嗜水气单胞水气单胞菌生长周期中不同阶段的基因组表达情况,同时,还对二维电泳和普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维电泳技术是研究蛋白质组学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1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拮抗菌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池塘养殖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肠道中分离筛选出15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拮抗菌,其中菌株S24在平板贴片试验中对供试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具有稳定和较高的拮抗作用。综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及分子序列(16S rDNA,gyrB)分析,将菌株S24确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拮抗菌S24和嗜水气单胞菌(菌株43)的共凝集率为(36.0%±4.3%)。共培养试验可见拮抗菌S24能明显抑制嗜水气单胞菌43的增殖;共培养18 h时,嗜水气单胞菌43的细胞数量达到最低。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菌株S24适宜作为潜在防治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益生菌。  相似文献   

13.
对豫北地区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离鉴定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并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进行毒力验证和药敏试验。采集4个养殖场病鱼标本及水样,每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利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分布状况。结果显示,筛选出52株为嗜水气单胞菌,其中32株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20株为非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且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主要分布在7—9月份,毒力验证试验表明,32株致病性菌株的毒力大小差异明显,筛选出强毒株XDMG(4),为后期试验的疫苗株做准备;药敏试验表明,不同菌株对同一种药物的药敏结果不同,但大部分药物的药敏结果基本一致,70%以上的致病性菌株对头孢哌酮、氟本尼考、菌必治、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类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性,耐药率达100%,对氨基糖苷类(不包括阿米卡星)、磺胺类、四环素等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具有多重耐药性。本试验旨在丰富本地区的鱼类细菌性败血病的病原资料,并为该菌引起的人类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张梁 《水产养殖》2003,24(3):30-32
为了评价复合碘在大口鲶养殖中应用的安全性,做到合理用药,对大口鲶进行了复合碘的急性毒性试验,同时采取二倍稀释法进行了大口鲶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杀试验。结果表明:复合碘对嗜水气单胞菌有很好的抑杀效果而对大口鲶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中草药及其配伍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86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中草药配伍。结果表明,五倍子、五味子和乌梅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为12.5mg/ml,可作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害的首选中草药。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儿茶、五倍子、五味子和乌梅4种药分别以4∶2∶4∶1和1∶2∶2∶4的比例配伍时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最佳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其养殖过程易受细菌性病原的侵袭而发病,其中嗜水气单胞菌是引发草鱼发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它主要引起暴发性出血病,此病的发生对草鱼养殖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分离嗜水气单胞菌,研制高效疫苗,对草鱼实行免疫预防,对于草鱼因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疾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控制草鱼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在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鱼种场通过食盐和超声波辅助浸浴法进行了草鱼"嗜水气  相似文献   

17.
罗非鱼是重要的经济鱼类,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是其主要病原菌之一,只有充分的掌握该病原菌的感染机制才能提供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本研究首先通过转录组筛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脾脏中与细菌感染相关的基因,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证实上述基因的表达变化,最后使用秋水仙素试验和交叉免疫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在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之后,吞噬作用发生显著增强。秋水仙素试验发现,微管蛋白的功能受到抑制可以显著降低罗非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御能力。交叉免疫试验证实,通过迟缓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激活吞噬作用也可以提高罗非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御能力。本研究旨在了解吞噬作用在罗非鱼抵御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试图通过交叉免疫试验为细菌疫苗的制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耐喹诺酮类药物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吉林省内12个水域采集和送检的66尾病鱼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共检出46株嗜水气单胞菌疑似株,通过生化试验和PCR扩增气溶素基因aer鉴定法,确定其中22株为嗜水气单胞菌。进一步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双倍稀释法测定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其中部分菌株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22株嗜水气单胞菌中有4株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并且为交叉耐药。其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抑菌圈均小于19mm。嗜水气单胞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检出率为18 2%。将病料中分离的8株嗜水气单胞菌在电镜下观察发现,2株耐药菌表面发现均匀分布的球形结构,而6株敏感菌表面未见此结构。  相似文献   

19.
病鱼有眼球外突、腹部膨大、平衡失调等症状。该病发病率为40%~50%,发病死亡率达95%。该病病因是配合饲料营养不全,导致鱼体肝肾等器官发生病变,造成鱼体抵抗力下降,从面继发感染了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造成养殖的尼罗罗非鱼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20.
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菌苗制备技术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陈月英 《水产学报》1996,20(2):125-131
选择对养殖鱼类致病的嗜水气单胞菌强毒株,用福尔马林以0.05%-1.0%的6个浓度及4、25和63℃等3种温度灭活制成菌苗,进行安全性和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福尔马林的最佳灭活浓度为0.05%-0.2%,浓度过高会影响菌苗的抗原性和对鲫的安全性;灭活温度以4℃明显优于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