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坚持每天巡塘,观察池鱼的动态 巡塘主要是看天气、看水质、看鱼的活动情况。一般每天早、中、晚巡塘三次,黎明时观察池鱼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程度如何,如浮头严重应及时加注新水;日间结合投喂和测量水温,检查池鱼活动和吃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黄昏时检查全天吃食情况和观察有无浮头预兆,夏天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傍晚池中小虾和野杂鱼附在塘边靠近水面处是缺氧的标志,必须在半夜加强巡塘,以便及时控制养殖鱼类的浮头,防止泛池发生;有增氧机的要及时开增氧机,没有增氧机的应及时向鱼塘补充新水;浮头严重时可使用增氧药物补氧,从而缓解缺氧状况。  相似文献   

2.
柳富荣 《内陆水产》2005,30(6):28-29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主要季节,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年养鱼的产量和效益。夏季水温升高,池鱼摄食旺盛,新陈代谢和生长加快,由于受投饵、施肥及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池塘内环境变化较大,鱼类极易发生病害和泛塘。因此,做好夏季的池塘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其主要技巧是:  相似文献   

3.
在鱼类养殖过程中,有一个好的水体环境鱼类才能健康生长,因此,调节和管理好水质十分重要。夏季高温季节是鱼类的生长旺季,但由于大量的投饵,鱼类的排泄物增多,再加上高温、日照时间长,池塘水质很容易变坏,不但会影响池鱼的健  相似文献   

4.
鱼类氨氮中毒与池鱼药害及泛塘类型区别有些养殖户对鱼类氨氮中毒、池鱼药害和泛塘渔业学术概念,难以区别。我镇一渔民,池塘因氨氮含量过多中毒引起鱼类死亡,误认为缺氧泛塘,于是用生石灰泼洒抢救,其结果反而造成更大损失。鱼类氨氛中毒是因氨氮含量过多中毒引起鱼类...  相似文献   

5.
各地信息     
各地信息养鱼旺季要“十防”7—9月,是鱼类生长最旺的季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损失。怎样安全度过旺季,根据养鱼专业户经验,可概括为“十防”:①防饥饿。日投饲量应占池鱼总量10%左右。②防缺肥。每隔5—7天施氮、磷化肥2—3公斤/亩。③防水温过高。每天加...  相似文献   

6.
冬季既是水产养殖的收获季节,也是下一个养殖周期的开始。抓好鱼种管理,确保鱼种安全越冬,是鱼类养殖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环节,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强化鱼种秋季培育,促进摄食,使之膘肥体壮,积蓄能量,是提高耐寒力、抗病力、成活率的一项重要措施。进入秋季后,气候、水温适宜,应多投喂一些适口性强、富含蛋白质、淀粉较多的精饲料,日投饲量为池鱼体重的3%~5%,以提高鱼种的肥满度,使之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7.
养鱼旺季做好十防7~9月是鱼类生长最旺的季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损失。怎样安全度过旺季?根据专业户的高产经验,可概括为“十防”。防饥饿。饲养草、鲫、罗非鱼等植食性鱼类为主的鱼塘,要投糖糟、款支、饼粕、豆渣等混合饲料。日投精料占池鱼总量的10%;防缺肥...  相似文献   

8.
张耀武 《科学养鱼》2005,(10):56-57
在池塘养鱼的生产中经常会出现鱼类浮头,尤其是精养高产鱼塘,鱼类放养密度较大,投饲、施肥量大,水中有机物质多,耗氧因子也多,更容易发生鱼类浮头。浮头就是鱼类无法维持正常的呼吸活动,被迫上升到水面利用表层水进行呼吸,出现强制性呼吸的现象。泛塘是严重浮头并出现大批鱼类死亡甚至全部死亡的现象。它们能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因此,正确分析鱼浮头的原因,识别鱼浮头的预兆,对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抢救池鱼有重要意义。一、浮头的原因1.缺氧造成的浮头缺氧引起的浮头一般发生在高温季节,半夜和凌晨较为常见,主要是池塘水体中溶解氧缺乏。引起…  相似文献   

9.
从立冬到初春的低温季节,在沿海和北方地区由低洼、盐碱滩涂、荒地改造而成的高盐、高pH值养鱼池塘,常发生由小三毛金藻大量繁殖引起的养殖鱼类中毒现象,中毒严重或处理不及时,会造成池鱼大量死亡,危害严重。能够引起鱼类中毒的小三毛金藻是指金藻门中的舞三毛金藻和小三毛金藻  相似文献   

10.
高产鱼池鱼类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多,水质肥。在夏秋高温季节,鱼类很容易因池水缺氧而严重浮头,稍有疏忽,即可能发生泛池事故,造成大量死亡,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为了防止泛池事故发生,提高池鱼产量,除应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外,主要  相似文献   

11.
高温季节是鱼类主要生长期,由于水温高、投饲量大、水质变化快,因而也是事故的易发期。为了保证鱼类顺利生长,高温季节养鱼要抓“五防”:  相似文献   

12.
夏季是养殖鱼类援食旺盛、生长快速时期和水生浮游植物蓝藻繁殖的高峰季节,同时也是池鱼发生浮头、泛塘现象最频繁阶段。如何管好池塘水质,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活、生长、生存,最终影响经济效益。白鳝、草鱼和团头访是池塘养殖的主要种类,一般要占到池塘总产量的70%以上,它们会性的不同,决定了对水质要求的不同。白送届德合性鱼类,喜有机质多、池水透明度一般在25厘米左右的肥水,草鱼、团头纺属草食性鱼类,喜清新、透明度在35厘米左右的水质,两者互有矛盾。夏季大量繁殖的蓝藻,大多是白苗不易消化的种类,即使滤食后生长也不快,…  相似文献   

13.
<正> 合理使用增氧机,就是巧妙安排生物增氧(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与机械输氧(增氧机)的时间,改变池塘溶氧分布不均匀性,缓解和避免池鱼浮头和泛塘。 最适开机时间的选择和增氧机运行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鱼类动态、池鱼量的多寡及增氧机功率等灵活掌握。增氧机功率小而池塘  相似文献   

14.
朱晓平 《齐鲁渔业》2010,(12):39-40
<正>鱼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就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如果水质状况不良,轻则影响鱼的生长速度,浪费饵料,重则使鱼的抗病力降低,导致鱼类发病,如果不及时调控,严重的还会导致泛池死鱼。所以说"养好一池鱼,先要管好一池水"。具体做法是:1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调节好池水深度具体要做到"春浅、夏满、秋勤、冬深"。  相似文献   

15.
开春后水温逐渐回升。鱼类结束越冬期开始进入生长阶段。为使池鱼提早吃食。加快恢复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和成活率。增加生长期和产量.须合理抓好开春鱼塘管理。  相似文献   

16.
蓝园鲹     
蓝园鲹Decapterus maruadsi(Temminck et Schlegel),也称棍子、池鱼。属鲈形目、鲹科、园鲹属。是南海北部中上层重要经济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17.
薛志勇 《内陆水产》2001,26(8):20-20
立秋过后,水温渐降,此时正值鱼类长膘季节,因此,抓住秋后管理这一关键时期,对促进鱼类快速生长,提高产量大有好处。 1强化投饵 秋季由于水温明显下降,一般在 20℃左右,鱼类开始长膘,积累能量用于越冬消耗,因此对饵料需求量增大,早秋以青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如水草、嫩旱草、菜叶,以及农作物嫩茎叶等,日投量为每 100千克草食性鱼类投喂 50~ 80千克,青饲料必须无毒无腐烂。到了晚秋由于气温低,青饲料渐缺,这时应增加精饲料的投喂量,直至以精饲料为主,投喂的精饲料,可以是饼粉、麸皮、米糠等,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 5%…  相似文献   

18.
鱼儿离不开水,要养好鱼首先要养好并管理好池塘水体。水体作为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的生长。对于采用驯化养鱼技术来说,由于驯化养鱼,采取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投喂颗粒饲料,特别是池塘水体夏秋季节温度较高、日照时间长,鱼类生长较快,投饵量较大,排泄物增多,导致水质变化较快。  相似文献   

19.
吴海荣 《内陆水产》2005,30(3):25-25
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古有“养好一池鱼,先要养好一池水”的渔谚。水质调控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日常的养殖生产管理中.不少的渔民朋友对如何调控水质和好水质的标准仍停留在比较低的认识水平。本文拟通过对“鱼类对水质的要求”和“正确、有效地调控水质”两方面知识的介绍.进一步强调水质调控的重要性.以供广大渔民朋友和基层渔技推广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夏季是鱼类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也是鱼生长黄金季节,该季节是鱼发病和泛池死鱼的高峰期,必须抓好该季节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