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推广省力化大棚养蚕技术是解决农村养蚕设施不足、劳动力紧张的一项有效措施,目前大棚养蚕在棠张镇已形成一定的规模。近年来,棠张镇蚕桑技术人员和养殖科技户一起,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利用养蚕塑料大棚种植农作物和反季节蔬菜新技术,并在后谷堆村200余户示范推广,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蚕农将闲置期的养蚕大棚,见缝插针,种植蔬菜、食用菌,通过对大棚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养蚕大棚的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益,使大棚养蚕新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塑料大棚养蚕方法介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如东县蚕桑生产自1988年以来,桑田面积由5万余亩,逐年拓植到1994年的10万余亩,蚕茧产量从4000余吨,增加至8000吨,排列全省10名以内。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蚕桑生产面临着比较效益的竞争,形势比较严峻,如我县马塘区,14万人口,1994年工农业总产值15亿多元,人均产值超万元,但养蚕劳力年创产值超万元还有较大难度。如何适应形势,只有走省力化养蚕这条路。我县孙窑乡跃港村一组蚕农谢国贤,从1989年起率先搞起了塑料大棚养蚕,到1994年又发展到九川村、旺渡村等,几十户蚕农年饲养量近千张种。利用蔬菜大棚作蚕室,春夏秋季饲养地蚕,冬季在大棚内种植返季蔬菜,起到充分利用大棚,达到养蚕省工、省本、增产增收,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的目的。现将有关事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3.
唐辉  邓欢 《广西蚕业》2012,(3):14-17
通过蚕房与塑料大棚的建造成本和养蚕成绩的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成本较低的大棚养蚕方式能有效地提高蚕农抵抗投资风险的能力,而且采用塑料大棚育和传统蚕房育的张种产茧量和茧丝质量成绩基本相当,同时大棚养蚕还具有省工、省力、节约成本、优质高效等特点,与在蚕房养蚕对比优势明显,并详述大棚养蚕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涟水县南集乡长浦村是全县蚕桑生产重点和小康示范村 ,该村蚕农具有多年的养蚕历史 ,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接受能力强。全村共有桑园 45hm2 ,年养蚕数量在 1 80 0张以上。 1 996年笔者在该村进行室外塑料大棚养蚕小区试验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后 ,1 9 97年又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 ,养蚕效益和社会效益皆十分理想。 1 997年 ,全村共养蚕 1 860张 ,其中1 530张在室外进行了大棚饲养 ,平均张单产达 36.5kg,最高张单产达 42 .7kg。现将室外塑料大棚养蚕技术介绍如下 :1 塑料大棚的构置大棚要选择在地势较高 ,通风日照条件好的地方 ,以座北朝南为宜 ,…  相似文献   

5.
徐洪根 《广西蚕业》2006,43(2):46-47
江山市清湖镇农民积极摸索塑料大棚栽培茭白技术,经过近几年实践,取得了成效.据统计,每亩茭白产量2850千克,产值11400元;而常规种植的每亩产量只有1600千克,产值3200元.大棚茭白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上市,比常规种植的茭白提早1个多月,而且产量明显提高.茭白种植一般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清明前后可除去大棚.养蚕的蚕农正好可以利用冬闲时养蚕大棚的材料搭建种茭大棚,多种经营可提高蚕农投资养蚕大棚的经济效益.大棚栽培茭白技术,主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正> 利用塑料大棚养蚕是临朐县近两年在桑蚕生产技术方面的一个突破。它解决了房屋窄小、人蚕共室、扩座困难、茧质上不去的问题,具有不用房屋养蚕,投资省,保湿好,升温快,易通风等特点。利用此法养蚕,效益有较大提高,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现将塑料大棚养蚕技术介绍如下:(一)大棚建造大棚要选择地势高燥通风良好的桑园地头、场园、院内或大门口两侧等建造,以座北朝南为宜。1.建造大棚:建一处大棚一般用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部分农村青壮劳力大多外出打工,家里养蚕的基本上是老年人和家庭妇女,在这种情况下,我县的室外大棚推广很快,凡养蚕两张以上的,都是大棚养蚕。2004年春,有大棚2100个,在重点养蚕区大棚蚕达95%以上,蚕农普遍反映大棚养蚕的产茧量从原来的25~30kg/张,提高到35—40kg/张,发病率下降了5%,蚕农真切体会到大棚养蚕的好处。现在又有蚕农为了更省事,待小蚕一出共育室就直接放进大棚。  相似文献   

8.
塑料大棚地蚕饲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塑料大棚地蚕饲育技术是近年来在省力化科技型养蚕新技术的探索中出现的一项成熟、实用的技术,不仅可以使蚕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同时又能减少投入,增加效益,缓解蚕室不足的矛盾,达到省工、省本、增收的目的。1塑料大棚的建造1.1场地选择利用庭院、空闲地或早春(5月10日前)结束的蔬菜大棚均可。地势要选择高燥的地方,四周挖好排水沟,以防积水。1.2材料准备用钢管或竹木作骨架,外覆塑料薄膜或蓬布,草帘数张,砖头数块,窗纱门两副等等。1.3大棚建造一般棚宽6~7m,高1.8~2.0m,长度不限(一般每张种需要4m左右),南北向,用钢管或竹木制成…  相似文献   

9.
塑料大棚地蚕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栽桑养蚕是一项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操作相对繁琐的一项农村传统产业。为使蚕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同时又减少投入 ,增加收益 ,解决蚕室不足等问题 ,我市从1 998年春蚕起 ,采用塑料大棚地蚕育 ,通过连续试养 ,取得了明显成效 ,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现将该技术简述如下 :1 塑料大棚的建造(以养 2张蚕为例 )1 .1 场地的选择 :利用庭院、空闲地或早春 (5月 1 0号前 )结束的蔬菜大棚均可。地势要选择高亢地方 ,以防止积水。1 .2 材料的准备 :需要南北向的场地宽 3.5米、长 1 6米 ;2 .6米的叉股 1 2根 ;3.3米的桁条棒2 5~ 35…  相似文献   

10.
室外塑料大棚养蚕具有投资少、用工省、保湿好、通风畅等优点。大棚采用地面少回育,可节省蚕匾等蚕具和养蚕用工各50%以上,解决了农户蚕室、蚕具不足和劳力紧张的问题,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现将室外塑料大棚养蚕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养蚕规模的不断扩大,蚕室、蚕具紧张的矛盾日渐突出,重点蚕区纷纷在探索大棚养蚕技术.泾县于1998年就曾进行了大棚养蚕试验,但未获得较为成熟的技术,一时不为蚕农所接受.笔者有兴趣作进一步研究,于年初带领养蚕大户赴江苏如东考察学习,回来后,结合本县实际,选择在琴溪镇进行大棚养蚕新式的进一步探讨,取得了比较理想效果,现将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为适应规模化经营和蚕桑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们引进和推广了大棚养蚕技术.经过研究和改进,先后在生产实践中推广了庭院简易大棚、标准活动简易大棚和塑料大棚等三种不同形式的大蚕饲育形式.这项技术的推广,解决了广大养蚕农户蚕室紧张的问题,实现了人蚕分离,养蚕消毒防病更加简便,有利于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由于采用地蚕条桑育的方式,提高了蚕农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推广几年来得到了广大蚕农的普遍认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这几种不同形式的养蚕大棚作一比较,以便今后更好的运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3.
1概况 大棚养蚕是近年随着蚕桑生产规模化经营发展中涌现出来的一项新的养蚕方式,2003年桐庐县蚕区共搭建各类大棚204只,总面积达10903 m2,节约蚕室建造费用525万元,因该方式省工节本降低劳作强度而深受广大蚕农欢迎.  相似文献   

14.
塑料大棚养蚕是指在室外用无毒聚乙烯薄膜建成"温棚",在里面进行养蚕的新方法。在闲季利用大棚种植绿色作物、种植食用菌,育苗、育秧、饲养家禽,使"温棚"得到综合利用,形成立体农业。据试验,养1张蚕种的大棚每年综合效益2500元以上,其中一次养蚕新增收入390~450元,综合利用新增收入2700~2950元,具有省力、省工、低耗、高效的特点,是蚕业技术上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5.
<正> 涟水县南集乡长浦村是全县蚕桑生产重点村和小康示范村,该村蚕农具有多年的养蚕历史,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接受能力强。全村共有桑园45公顷,年养蚕数量在1800张以上。1996年,我们在该村进行室外塑料大棚养蚕小区试推,取得一定的效果后,1997年又大范围推广应用,养蚕效益和社会效益皆十分明显。1997年全村共发种1860张,其中1530张在室外进行了大棚饲养,平均每张单产达36.5公斤,最高的达42.7公斤。现将室外塑料大棚养蚕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玉云  周帅 《四川蚕业》2006,34(2):28-28
塑料天棚地蚕饲育技术是近年来在省力化科技型养蚕探索中出现的一项成熟、实用的新技术,不仅可以使蚕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同时又能减少投入,增加效益,缓解蚕室不足的矛盾,达到省工、省本、增收的目的。1塑料大棚的建造1·1场地的选择:利用庭院、空闲地或早春(5月10日前)结束的蔬菜大棚均可。地势要选择高燥的地方,四周挖好排水沟,以防积水。1·2材料的准备:用钢管或竹骨架,外覆塑料薄膜或蓬布,草帘数张,砖头数块,窗纱门两付等等。1·3大棚的建造:一般棚宽6~7m,高1·8~2·0m,长度不限(一般每张种需要4m左右),南北向,用钢管或竹木制…  相似文献   

17.
室外大棚条桑育是一种具有省工、节本、增产等特点的新型养蚕方法.该技术在我市一经推广就引起广大蚕农的浓厚兴趣.笔者利用2000年春在洪泽县三河镇进行技术推广的机会对该镇部分蚕农室外大棚条桑育和传统养蚕的效益进行了调查对比.  相似文献   

18.
薛志成 《蚕学通讯》2003,23(4):28-29
每年 4月下旬至 1 0月下旬 ,是冬暖式大棚菜生产的淡季 ,却是养蚕的高效期 ,大棚养蚕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试验成功的一项养蚕技术。它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大棚的利用率和整体效益 ,而且与室内养蚕相比 ,节省投资 ,控温灵活 ,消毒方便 ,并能使种菜与养蚕形成良性互动 ,是一项有推广价值的新技术。大棚养蚕在消毒方面与室内养蚕完全一样 ,给桑标准、药物使用也完全相同 ,以下所述是不同之处。1 造设蚕床所谓蚕床就是在大棚内地面堆起的高畦 ,再加铺地膜。床高 1 0~ 1 5cm ,宽 1 .3m ,床间走道4 0~ 50cm。整平床面后铺 90cm宽的地膜两幅 ,中间接头…  相似文献   

19.
祁正浪 《北方蚕业》2003,24(2):43-43
滨海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栽桑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几年,随着蚕桑生产技术不断更新、创新,塑料大棚条桑饲育大蚕已逐步展开,是养蚕中省工、降本、增效的重大举措.一般每2000~3340m2桑园搭建一个大棚,晚秋蚕10月下旬出棚售茧,还有6个月左右时间闲着,也是养蚕专业户劳动力闲置时期.如果拆除,来年再搭费工费时,而且材料不便保管,损耗较大.利用蚕前、蚕后的空闲时间套种反季节蔬菜,增加土地使用率和产出率,可以收到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春蚕室外大棚养蚕技术在我市得到普遍推广应用,但如何在大棚内科学使用方格簇提高蚕茧质量呢?就这一课题,2003年春蚕期,我们根据方格簇自动上簇技术,结合大棚养蚕实际,在姜堰市娄庄镇大棚养蚕户王宝礼等3家进行了方格簇自动上簇技术的尝试,入孔率均在85%以上,所营蚕茧上茧率达95%以上,并且省工节时,深受蚕农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