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结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指标及HPLC指纹图谱,对不同来源黄芪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测定来源于甘肃渭源、吉林舒兰、陕西凤县、甘肃陇西、山西浑源、陕西旬邑和陕西杨凌7个产区黄芪的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及黄芪甲苷的含量;建立黄芪药材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对不同产地黄芪药材的质量指标和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产地黄芪样品的总灰分和水溶性浸出物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醇溶性浸出物存在一定差异性;黄芪甲苷含量差异较大;不同样品HPLC指纹图谱共有15个共有峰,图谱间相似性较高。【结论】不同产地黄芪药材质量存在差异,多个指标综合评价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黄芪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对瑶浴散剂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水溶性浸出物按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中的方法进行测定;观察瑶浴散剂粉末显微鉴别特征,并对其进行薄层鉴别检查;采用HPLC法测定瑶浴散剂中β-细辛醚的含量。结果表明,瑶浴散剂中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9.00%;灰分含量不得大于10.00%,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不得大于1.3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9.00%;瑶浴散剂中合欢皮、鸡血藤及石菖蒲药材的显微特征明显;TLC鉴别中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瑶浴散剂中β-细辛醚的含量在0.71%~0.85%,RSD为2.48%,各批次含量大致相同。所建立瑶浴散剂质量控制方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对瑶浴散剂质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3.
对三叶青栽培品和野生品进行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及浸出物进行分析,探究三叶青的生药学特性。结果表明:栽培品块根较野生品偏长,质地稍硬,断面略平坦,富粉性,类网状纹理不明显。茎无显著区别。叶片颜色较野生品偏黄,呈黄绿色或黄褐色。显微特征无明显差异。水分总灰分含量较野生品偏低,酸不溶性灰含量较稳定。浸出物含量较野生品高。三叶青栽培品与野生品药材形态差异较明显,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各有不同,但较野生品稳定;栽培品浸出物含量较野生品高。研究结果可为三叶青资源合理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炒槐米饮片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对炒槐米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测定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及总黄酮和芦丁的含量。结果:炒槐米各项检测指标均超过2005年版《中国药典》槐米药材标准。结论:建议炒槐米的质量标准暂定为:水分≤9.0%,总灰分≤8.0%,酸不溶性灰分≤2.0%,30%甲醇溶液浸出物≥45.0%,总黄酮含量≥20.0%,芦丁含量≥15.0%。  相似文献   

5.
为制定陕西产辣蓼药材质量标准及更好地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生药学研究方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薄层色谱法、挥发油测定法、比色法对陕西产辣蓼药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陕西产辣蓼药材水分含量7.42%~8.61%,总灰分含量8.06%~8.65%,酸不溶性灰分含量0.23%~0.74%,醇溶性浸出物含量19.86%~23.62%,挥发油含量0.13~0.17mL/g,总黄酮含量2.01%~4.59%.其中,洋县、柞水县辣蓼的醇溶性浸出物较高,略县、柞水县辣蓼的黄酮含量较高,蓝田县辣蓼的醇溶性浸出物和黄酮含量都最低,其他地区的辣蓼介于中间.陕西柞水辣蓼药材品质最好,而蓝田辣蓼的品质最差;建立了以性状描述、显微特征描述、指标有效成分芦丁的薄层定性鉴别及水分含量不得过于9%、总灰分含量不得过于9%、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于1%、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5%、总黄酮含量不得少于2%为主要内容的陕西辣蓼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曾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29-7330
[目的]为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中药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水分检查、灰分检查和浸出物检查。[结果]建议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标准为:水分不得超过10.0%,总灰分不得超过1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9.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11.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4.0%。[结论]该建议可以为白花蛇舌草质量标准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峨眉山白术资源品质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国产浙白术的药材及炮制品为对照,研究四川峨眉山白术资源品质特性,为科学评价与开发利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中国药典方法,检测供试品的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热水溶性浸出物及HPLC指纹图谱。[结果]峨眉山白术和浙江白术的总灰分含量低于5%,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低于1%;热水浸出物含量:药材均大于65%,以其中,四川峨眉山白术高于浙江白术(P<0.001),峨眉山白术植株不同部位表现为:根茎>须根>叶片>花>茎;供试品HPLC指纹图谱基本一致。[结论]峨眉山白术资源品质与国产地道药材浙白术无显著差异,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维吾尔药材核桃分心木的质量标准.[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Ⅸ对维药核桃分心木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并对该药材粉末进行显微鉴定.[结果]建立了分心木药材粉末的显微鉴别,并测定了分心木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含量.[结论]该试验结果为完善分心木药材质量控制方法,建立该药材国家标准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11批盐生肉苁蓉药材水分、灰分、浸出物等质量评价参数。[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中的水分测定第一法、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重金属检查法和砷盐检查法测定。[结果]盐生肉苁蓉药材水分不宜超过10%,总灰分不宜超过12%,酸不溶性灰分不宜超过1.7%,65%乙醇热浸法浸出物不宜低于45%,重金属(Pb2+)不超过0.000 5%,砷盐不超过0.000 1%。[结论]该试验方法准确方便、高效、重复性好,可作为盐生肉苁蓉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长白山野生乌杆天麻“母麻”和“子麻”药材质量差异,采用TLC法进行定性鉴别;药典法测定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含量;HPLC法测定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含量。结果表明,TLC专属斑点明显;“母麻”与“子麻”水分平均含量分别为8.22%和7.97%,浸出物平均含量分别为27.58%和19.61%,总灰分平均含量为3.41%和2.93%,酸不溶性灰分平均含量分别为0.21%和0.19%,天麻素平均含量分别为(3.424±0.010)mg/g和(3.535±0.322)mg/g,对羟基苯甲醇含量分别为(0.541±0.009)mg/g和(0.793±0.014)mg/g。研究发现,“母麻”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含量均高于“子麻”;“子麻”的天麻素及对羟基苯甲醇含量均高于“母麻”。初步判断“子麻”药用价值更优,本实验结果可为天麻等级划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绞股蓝染色体对黄瓜次级代谢产物的调控作用,为黄瓜的种质资源创新及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黄瓜子叶为材料分离制备原生质体作受体,绞股蓝愈伤组织为材料分离染色体作为供体,采用电击法将绞股蓝染色体转至黄瓜原生质体细胞中,经看护培养诱导出再生愈伤组织。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再生愈伤组织次生代谢产物。[结果]再生愈伤组织总黄酮含量达到1.248,比对照组高出4.37%,同时在愈伤组织中可检测到人参皂苷Rb1。[结论]绞股蓝的某些成分对黄瓜次级代谢产物起了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福建甜味绞股蓝茶的保健成分及其市场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福建甜味绞股蓝茶是由日本引进种201甜味绞股蓝,经过种植,采用制茶工艺制成的保健茶,其神奇的保健功效使绞股蓝保健茶成为近年来福建省畅销的地产名货,市场前景广阔。本文就其市场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绞股蓝的功效成分与绞股蓝皂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绞股蓝皂甙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和取得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皖东地区低丘陵地建立复合经营系统的模式;重点在于进入模式中的林下混种作物的研究以及不同林分下混种效果的比较,对刺槐林分中混种绞股蓝植物的可能性和经济效益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通过二年的比较栽培表明该种模式稳定高产,可在皖东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采用手检和机检相结合的方法,查阅了近20年国内相关文献,从绞股蓝的本草考证与研究历史、分类地位与分类系统、资源调查与资源分布、品种选育与品种推广、分子水平的种质研究以及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方面综述了我国绞股蓝种质资源研究的成就和问题,旨在进一步推动绞股蓝种质资源研究。  相似文献   

16.
微波辅助提取绞股蓝皂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绞股蓝叶片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设计组合,进行了微波辅助提取绞股蓝皂甙的试验。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绞股蓝皂甙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5、溶剂pH值为8、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120 min、微波辐射强度中等、微波辐射处理时间180 s。  相似文献   

17.
绞股蓝是富含人参皂苷类物质的药食两用植物,其繁殖方式有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和组织培养。综述了绞股蓝的3种繁殖方式及其相应的育苗技术。自然营养繁殖和人工营养繁殖(地下茎分株、地上茎和叶的扦插及藤蔓压条)是绞股蓝无性繁殖的主要方式,有性繁殖即用种子进行繁殖,组织培养主要包括以茎尖、茎段和花芽为外植体的组培方式。绞股蓝的育苗技术为绞股蓝人工栽培提供了充足的种苗。  相似文献   

18.
绞股蓝扦插生根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绞股蓝[Gynostemmapentaphyllum(Thunb.)Makino]茎的扦插繁殖试验表明,其插条极易长出不定根,扦插成活率高,无需生长素处理.扦插后第10天,95%以上的插条在茎节、节间处长出大量不定根.经观察,绞股蓝扦插生根过程可归纳为3个结构变化阶段:部分髓射线细胞分裂活动→根原基的产生→不定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以绞股蓝茎尖作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筛选出适于绞股蓝叶芽丛生芽分化的培养基MS 6-BA1.0mg/L NAA0.02mg/L。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与评价甜味绞股蓝叶片中氨基酸含量及组成。[方法]以甜味绞股蓝叶片为原料,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样品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组成成分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绞股蓝叶片中总氨基酸含量较高,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且比例均衡,比值系数分(SRC)为71.61,营养价值较高。在各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中,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结论]甜味绞股蓝叶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有利于人体氨基酸营养平衡的天然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