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上坝河林场位于县城东北角,经营管护面积12.4万亩,分布于全县4个乡镇。林场现有职工236人,其中离退休职工1 62人。林场下设行政办公室、天保办公室、5个护林站,1个森林公安派出所。自2000年天保工程实施十年来,林场边学习、边建设、边总结,边整改、边提高,天保工程取  相似文献   

2.
《新疆林业》2006,(1):F0002-F0002
察布查尔林场成立于1955年,位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境内,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约815公里,林区总面积为87324公顷。为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内林木、林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切实保护好国有森林资源.依据工程管护规划设计成立了察布查尔林场天然林保护总站.下设天保工程管理科、天保资金管理科、天保综合管理科、林政资源科、护林防火办公室、组织人力资源科、多种经营办公室、林区派出所。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龙里林场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各种森林资源的变化情况的分析,阐述了天保工程开展公益林建设,实施人工造林、人工促进和封山育林,增加了森林面积,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减少木材采伐、扩大造林面积,加大管护力度,加强经营管理,增加了森林蓄积;天保工程的实施使森林资源从利用型向保护型过渡,林种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贵州省扎佐林场为例,分析了实施天保工程后,工程在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后续产业发展、国有林场改革、职工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五个方面推动林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贵州省国有林场在开展天保工作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府村林场地处劳山林区西南角,下设3个管护站、1个稽查队,共有职工71人。管辖总面积46.5万亩,森林蓄积量11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9.1%。2000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他们一手抓森林资源保护,一手抓生态建设,着力在公益林建设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成绩,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了双增长。  相似文献   

6.
楼观台实验林场,地处陕西秦岭北坡周至县境内,是全省建立最早的国有林场,也是惟一的省属国有大型林场,经营总面积37163公顷,其中林业用地34568公顷。现有职工302人,离退休人员136人。国家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楼观台林场加快改革与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场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60%提高到2002年的64.1%;一、转变经营思想2002年,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林场迅速由以木材生产为中心,转变到生态环境建设上来。天保工程实施之前的1998年…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邻水县国有黄草坪林场始建于1958年,经营面积38168亩。长期以来,黄草坪林场以采伐森林为主要收入来源,过着吃穿不愁的安稳日子。天保工程实施以后,林场惟一的收入来源彻底断流,尽管国家对天保工程实行了补助政策,但对于拥有职工127人(在职职工74人,离退休53人)的黄草坪林场来说,还是杯水车薪。1999年5月起,职工工资全面停发。1999年8月,刘元树调任黄草坪林场场长兼党支部书记。他积极推进林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集体和职工自营经济,彻底打破劳动用工和劳动分配“吃大锅饭”制度,实行分散经营、集约化管理,增加了职工的收入。2003年,全场育苗286.8亩,全场自营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人均收入近2万元。林场经济的繁荣和职工收入的增加,不仅促进了资源的保护和建设,还改变了林场长期单纯依靠国家投入的方式,拓宽了林场融资渠道,实现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刘元树也获得了全国绿化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二届全国十大国有林场管理奖等光荣称号,今年5月前夕,他又荣获全国劳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相似文献   

8.
地处“塞外江南”新疆伊犁河谷的特克斯林场,林区森林资源丰富,风光优美。全场天保工程区总面积318,153公顷,设立了管护所12个,管护站69个。林区点多线长面广,森林资源保护难度大。实施天保工程以来,特克斯林场森林资源林政稽查和林区公安密切配合,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强化了森林资源管理、监督和林政稽查力度,加强森林、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森林病虫害防治,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地保护了国土生态安全,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全场呈现出一片职工群众安居乐业,林区社会稳定,职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加强森林抚育经营 推动林场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坝县闸口石林场,位于秦岭南坡腹地,地处本县西北部的紫柏山下,全场有职工51人,森林经营总面积18.77万亩。天保工程启动后,林场全面停止了对天然林商品性采伐,顺利实现了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以生态建  相似文献   

10.
新源林场于2000年和2005年分别正式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一期工程及山区国有公益林建设项目。2005年,根据天保工程规划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定,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采伐。天保工程一期10年于2010年实施完成,天保工程二期10年也于2011年正式启动并持续实施。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在上级及社会各方的共同关注下,通过新源林场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1.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为全面加强我区天保工程区天然林资源的保护,维护生态环境和确保生态安全,在国家林业局的支持和指导下,我区各工程实施单位按照《天保工程实施》实施的要求,落实了工程区内的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调减了木材采伐任务,并于2005年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采伐。随着工程建设的深入,林区内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生态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为保证天保工程健康、持续推  相似文献   

12.
转型后富余人员增多林区在开发建设的50年来,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木材。然而随着木材的开采,林区的森林资源不断减少。为再造山川秀美的大兴安岭,国家实施了“天保工程”,对木材进行限量采伐,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转变,林区林场也开始由木材生产向森林资源管  相似文献   

13.
黄龙山林业局石堡林场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以落实森林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构筑了天保工程的基本框架。目前全场17314.3公顷天然林资源已落实了管护责任,安置富余人员76人。 一是宣传动员,调查摸底,为深化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和人员分流夯实基础。为了使试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林场成立了天保工程领导  相似文献   

14.
罗腾峰 《中国林业》2011,(18):43-43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新疆阿勒泰林场从实际出发,按照“生态立场”的总体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科学谋划林场发展,创造性地实施天保工程,不断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水平,对全场6个管护站、33个森林管护所进行科学规划管理,对766.6万商林地实施全面保护,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点”的森林管理网络,  相似文献   

15.
正博州三台林场始建于1957年7月,地处天山北麓婆罗克努尔山西段,博乐市以南,地跨博乐市和精河县,境内有湿地赛里木湖和库色木契克河。该场经营面积21.56万公顷(323.41万亩),林种以防护林为主,树种以云杉、桦树和密叶杨为主。2011年,博州三台林场被国家纳入"天保工程二期"。自工程实施以来,林场辖区内所有林地停止商品性采伐,工程实施区内生态和经济状况均发生了重大改善,森林资源实现了恢复性生长,生态状况逐浙好转,工程实施区内全面实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业》2014,(3):61-61
为进一步加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林场森林资源管护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森林资源管护人员整体业务水平,近日,新源林场举办了天保工程森林管护业务培训班。  相似文献   

17.
天西林区天保工程区管护所站功能定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天山西部国有林管理局所属9个林场于1998年开始试点,2000年实施,2005年山区天然林全面停伐,林场职工由采伐转为保护,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经过天西林业人18年的不懈努力,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以"生态立区"为主导的生态文明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林区经济稳步发展,职工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板房沟林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林场积极探索天保工程的发展方向、森林资源培育与管护的途径、林区后续产业的发展路子和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创新,想方设法通过天保工程建设,努力产生更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几十年来,山区林场主要靠采伐木材生存发展。“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在林场职工中根深蒂固,面对天保工程实施盾林业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森林管护已成为林场首要的和中心的工作。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是摆在每一个山区林场面前的十分紧迫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我们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哈密林场的森林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于2002年全面推开,在推行森林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结合哈密国有林区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分布、民族、人口分布等,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实施了划区管护、责任承包,推动了森林资源管护承包责任制健康有序地开展。1抓规范运作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先后制定了《哈密国有林区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和检查验收实施细则》和检查验收评分标准、《哈密林场森林管护所、站招投标办法》、《哈密林场森林管护(护林防火)责任书》及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与《自治区林业局天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