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运用6种聚集度指标与2种回归模型,研究栗角斑蚜在锥栗林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栗角斑蚜在锥栗林中的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型,其种群聚集受环境因素影响,种群个体间相互排斥。同时,确定了栗角斑蚜在不同种群密度与不同精度要求下的最适抽样数。研究结果为锥栗林栗角斑蚜的种群监测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束管食螨瓢虫(StethoruschengiSaSaji)和枯金爪螨(PanonychuscilriMcGregor)两种群的空间格局均为聚集分布.根据Iwao等(1968)的最适理论抽样方法和Mowery等(1980)的二阶抽样法分别对束管食螨瓢虫和枯全爪螨的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两种种群抽样技术进行配合,提出了混合种群抽样技术,得出了两物种混合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3.
应用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数据拟合了豆蚜Aphiscraccivora种群动态的Leslie矩阵模型.模型考虑了温度和湿度对种群的影响,用该模型模拟特定条件下豆蚜未来种群的数量和年龄分布,可靠率达70%.  相似文献   

4.
桔园束管食螨瓢虫StethoruschengiSaSiji各虫态及种群空间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幼虫、蛹、种群呈聚集分布,成虫为均匀分布.幼虫、蛹的聚集由外界因素所致,而种群的聚集由外界因素和其自身的聚集行为所致.各虫态及种群的个体群大小随各自平均密度的增加而呈线性递增.此外,本文还讨论了种群的序贯抽样技术和最适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5.
调查结果表明,肚倍蚜(KuburagiarhusicolaTakagi)越冬种群在自然气候室内不同层次、方向的越冬寄主上的分布无本质差异,空间格局符合“复合波松”等理论分布型,由三重疏松个体群组成,个体群面积分别为28,20个和12cm ̄2,个体群平均有虫3.8453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理论抽样模型。抽样方法比较结果以五点取样,每点在相邻两层冬寄主上取样10个(×4cm ̄2)代表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烟蚜种群的空动态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烟划不同生长时期烟蚜Myzuz persicae Sulzer种群的时空动态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烟划不同品种和不同日期的烟蚜种群数量有极显著差异。烟草各生长时期三个品种上烟蚜种群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变化有明显的季节规律。本文还利用种群集集均数λ值分析了种群聚集的原因,通过Taylor和Iwao的方法描述了烟蚜种群空间格局的特性为聚集型且个体间相互吸引,确定了在一定精确度水平下最适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几种聚集度指标及Taylor的幂法、Iwao的m一m回归法分析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pinicolanaDoubelday)幼虫的种群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个体群中个体分布的平均拥挤度为6.119,个体群分布的相对聚集度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速率为一0.011,呈现出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在资料代换中,以Iwao的方法最适合,文中还给出了松梢小卷蛾幼虫在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8.
竹蚜空间格局及其抽样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采用聚集度指标等方法测定并分析竹蚜空间格局 ,结果表明 :竹蚜 Astegopteryx bambusae在林间呈聚集分布 ,其个体间相互吸引 ,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 ,聚集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大 .同时 ,应用 Iwao统计方法 ,计算了不同种群密度下最适抽样数及序贯抽样  相似文献   

9.
应用检验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的方法,得出桃蚜在早熟甘兰田中以疏松的个体群呈聚集分布,个体群内的分布是随机的,在一切密度下均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具密度依赖性。聚集是由桃蚜习性引起的。根据其空间格局,提出了估计田间种群数量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Iwao法及F测验等方法,对菜缢管芽天敌─油菜田间蜘蛛的空间分布型进行分析,得出其分布为聚集分布。由于所有的种群群聚均数都小于2,说明油菜田间蜘蛛的聚集分布是受蚜虫分布的影响,而不是蜘蛛才身行为所决定的。同时本文对蜘蛛的田间抽样技术也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合理利用天敌资源,科学防治蚜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肚倍蚜越冬种群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调查结果表明,肚倍蚜越冬种群在自然气候室内不同层次、方向的越冬寄主上的分布无本质差别,空间格局符合“复合波松”等理论分布型,由三重疏松个体组成,个体群面积分别为28,20个和12cm^2,个体群平均有虫3.8453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理论抽样模型。抽样方法比较结果以五点取样,每点在相邻两层冬寄主上取样10个(×4cm^2)代表性最好。  相似文献   

12.
周玖璇  杨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931-7932,8005
运用5种聚集度指标与2种回归分析方法对红梨园梨二叉蚜(Schizaphis piricola Matsumura)种群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调查期间内,红梨园梨二叉蚜均呈聚集分布,且种群处于扩散和聚集交替进行的动态过程中。利用Iwao法确定了红梨园梨二叉蚜不同种群密度下的田间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3.
在分别描述了杭州郊区秋末冬初季节小白菜(Brassicacampestrisssp.chinensis.)上菜蚜种群的数量动态和空间动态的基础上,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研究了菜蚜种群的数量和空间的整体动态。结果表明,桃蚜、萝卜蚜及其混合种群的数量动态均呈指数或Logistic曲线变化,它们的空间格局呈聚集分布;而且聚集强度始终从高到低呈持续下降。运用模糊聚类法,可将其种群的整体动态分成4个时期,依次为:苗期(或移栽后的返青期)的迁入期,成株初期的增殖扩散期,成株后生长盛期的繁殖高峰期,外围叶片明显枯黄时的数量饱和期。作者据此对各个时期的菜蚜种群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聚集度指标研究稻负泥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1、幼虫分布型是聚集分布;2、根据 m~*~m 的回归关系,可得线性回归方程 m~*=3.164+1.347m(r=0.890~**),属于聚集分布。比较了植保上常用的四种抽样方式,均适用于田间调查。文中分析并计算了田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估计了抽样精确度。结果表明,幼虫的种群密度愈高,理论抽样数就愈少;密度愈低,理论抽样数就愈多。  相似文献   

15.
麦长管蚜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集度指标的方法对麦长管蚜种群空间格局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麦长管蚜在麦田中的分布为聚集分布,聚集与环境条件和麦蚜本身的聚集行为有关。在5月上旬和6月下旬,各有1个聚集高峰。聚集与扩散趋势呈周期性变化。提出根据公式λ=1.7156[-ln(1-p)]1.0921,由有虫株率估计麦蚜种群密度,并给出了以有虫株率来确定田间发生程度的序贯抽样图。  相似文献   

16.
甘蔗二点螟幼虫空间分布型测定结果表明:(1)频次分布检验为负二项分布和核心分布;(2)聚集度指标测定为聚集分布;(3)m~*—m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m~*=0.290 9+1.330 8m,属于最普通的聚集分布(负二项分布).在分布型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文中比较了植保上常用的4种抽样方式的精度;计算了田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描述了 Kuno 种群序贯抽样的模型:T_=1.290 9/(D~2-0.330 8/n).  相似文献   

17.
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株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频次分布测定法和扩散系数C、聚集度指标I和LIP、扩散型指数Iδ以及Iwao的回归分析、Taylor's幂的法则和种群群聚均数λ等聚集度指数,研究了杨树冰核细菌溃疡病株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其分布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在林间存在明显的发病中心,并随病菌的扩散、病害密度的增长,其分布型也由聚集逐渐趋于随机和均匀分布。同时探讨了空间分布型在资料代换、抽样设计和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黑刺粉虱叶面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贵州不同地区8个柑桔园的16组资料,用最近邻体法测定了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种群在柑桔叶片上的分布,测定结果均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9.
橄榄星室木虱卵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分布型指数法研究了橄榄星室木虱卵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1wao的回归模型n=1.9435〉0、b=1.0522〉1和Taylor幂法则α=0.2147〉0、β=1.2958〉1表明:橄榄星室木虱卵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强,聚集原因由种群聚集均数A〉2可知是昆虫本身的习性所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在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制定了不同允许误差下的最适抽样公式和判断橄榄星室木虱是否达到防治标准的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20.
运用聚集度指标测定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聚集程度,首次将连续型Weibul分布用于格氏栲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取得较好的理论结果,极大丰富了格氏栲空间格局分布型的分布理论;拟合结果表明:无论何发育阶段,格氏栲种群总体上说是符合威布尔分布的;同时,Weibul分布的形状参数c随空间格局聚集程度增大而减小趋势,即可用形状参数c值表征种群聚集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