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菜地土壤集约化利用程度高,容易出现养分不平衡和过量积累等问题,严重影响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西苕溪流域露地和设施栽培模式下菜地土壤肥力状况和主要障碍因子分析,探究了菜地土壤磷素流失风险阈值。结果表明:露地菜地土壤pH值显著低于设施菜地(P<0.05);设施菜地土壤全钾、速效钾、有效磷、水溶性磷含量和水溶性盐总量、电导率显著高于露地菜地(P<0.05)。2种栽培模式下95.8%菜地土壤处于Ⅱ级肥力水平。土壤水溶性磷与Mehlich 3-P的关系可用分段线性回归方程表征,估算得出露地和设施菜地土壤磷素流失风险阈值分别为102.7、128.7 mg/kg,超过对应阈值的样本数分别占总数的65.0%和83.3%。综上所述,西苕溪流域内露地和设施菜地土壤酸化状况较为严重,磷素潜在流失风险非常高,其中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是土壤氮素转化的主要途径,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对设施和露天栽培方式下有机菜地土壤氮素的矿化与硝化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培养第1d外,设施有机菜地土壤氮素矿化量、矿化率在整个培养期间都显著高于露天有机菜地土壤;设施有机菜地土壤硝化量、硝化率在培养前两周内高于露天有机菜地土壤;设施有机菜地土壤矿化与硝化作用总体比露天有机菜地土壤强烈.矿化作用可能与全氮、C/N、微牛物活性关系密切,而硝化作用强弱可能与微生物活性有关.无论施肥与否,设施有机菜地土壤N2O排放速率在培养期间总体高于露天有机菜地土壤,前者N2O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后者,这可能与土壤C/N有关.  相似文献   

3.
以农田和露天菜地为对照,研究了晋北地区不同利用年限设施栽培土壤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由农田改为设施栽培菜地后,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不同土层中K、Ca、Mg、Al、Cd和Li含量表现出“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规律,Fe、Mn、Cu和Cr含量则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处理之间,同一土层金属元素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表层土壤中K、Na、Al、Fe、Mn和Cu含量值均比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时含量值高,而露天菜地和设施栽培土壤Ca、Mg含量差异不明显。依据中国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当地设施栽培土壤Cd、Cu和Cr含量均没有超标,但土壤Cd含量偏高,整体分布在0.28~0.56 mg·kg-1的范围内,接近我国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上限1 mg·kg-1。  相似文献   

4.
郭全忠  常权记  廖咸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44-6446,6526
[目的]为设施条件下无公害蔬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安康市3个蔬菜基地89个设施蔬菜大棚的施肥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养分、盐分等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蔬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调查区过量施用氮肥和磷肥而不重视施用有机肥和钾肥的现象普遍存在,习惯施肥模式导致设施菜地土壤硝态氮(90.17mg/kg)和有效磷(171.6mg/kg)的平均含量偏高,而使有机质(11.98g/kg)和速效钾(155.5mg/kg)的平均含量偏低;设施菜地土壤电导率明显高于露天菜地,而土壤pH值低于露天菜地(最低值达4.81),菜地土壤具有明显酸化趋势。[结论]合理的施肥措施是发展无公害蔬菜设施栽培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上海松江浦南地区典型设施菜地土壤养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设施菜地土壤中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逐年上升,各种养分不均衡;土壤pH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种植年限在5年以上设施菜地土壤出现酸化现象;耕层土壤出现次生盐渍化现象,盐分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呈现递增趋势,在种植第3年达到最高峰;设施菜地中的盐分主要在耕层富集,存在向下运移的现象;该地区主要两种作物类型中,茄果类比叶菜类耕层土壤更容易富集盐分。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农业有机肥料施用对设施菜地土壤质量的影响,本文以浙江省嘉兴地区某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为调查对象,分析了不同有机物料施用年限对设施菜地土壤全N、速效P和速效K、pH、电导率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物料有利于改善设施菜地土壤酸碱度和减控土壤盐渍化发生程度。然而,长期施用有机物料增加了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风险,特别是砷(As)和镉(Cd)。因此,应加强对设施菜地有机物料施用和种植模式的管理,减少因土壤重金属超标而造成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7.
山东寿光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铬的累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下土壤中重金属铬含量状况及其空间分布趋势,按照基本等距离采样的原则,在山东寿光蔬菜种植基地采集土壤样本进行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设施菜地中铬含量随着设施种植年限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山东寿光农业土壤中铬含量均值为51.17mg·kg-1,与山东省土壤铬背景值66.0mg·kg-1比较,发现其中9.7%的样本含量超过背景值,但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GB15618—1995);将4种不同农业利用方式比较,发现设施栽培模式下土壤铬含量最高,达53.04mg·kg-1;其后依次为普通农田、露天菜地和对照。同时,研究区域内土壤铬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外周高中间低的趋势。设施栽培模式下,土壤铬含量随设施年限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的升高趋势,局部区域设施土壤铬的年累积速率达2.18mg·kg-1·a-1,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与含铬量较高有机肥的大量施用等有关。总体来说,研究区域内农田铬含量处于土壤标准正常范围,但从长远看,设施菜地中铬累积的现象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年限对设施栽培土壤养分累积及其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年限对设施栽培土壤养分累积及其环境的影响,为设施栽培土壤的养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农田和菜地土壤为对照,测定了陕西杨凌地区5个不同种植年限(1,3,5,7,10年)的25个大棚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40cm)土壤的pH、电导率及养分含量,通过分层聚类分析筛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土壤养分指标。【结果】相对于农田和菜地土壤,种植1~5年的设施栽培土壤的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及有效态锰、铜、锌含量均随种植年限的增长而升高,种植5~10年后各养分含量则趋于稳定,其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种植1~3年时,土壤硝态氮含量及电导率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各种植年限各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与电导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设施栽培土壤的硝态氮累积形成了一定的硝酸盐淋溶和次生盐渍化的风险。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栽培土壤pH呈下降趋势,且与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硝态氮和速效磷的累积是导致土壤pH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以pH、有机质、速效磷和有效锌为典型指标,来表征土壤养分随栽培年限的变化状况。【结论】与农田和菜地土壤相比,设施栽培土壤pH下降、电导率上升且养分含量相对较高,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应提倡合理施肥,以保证设施栽培的持续发展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设施菜地土壤有机碳及酶活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设施条件对菜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北京市大兴和昌平典型的长期设施菜地土壤进行试验。【方法】通过土壤有机碳组分分析和酶活性测定,探讨不同种植环境和土层深度下土壤有机碳和土壤酶活性特征。【结果】与露天菜地相比,设施菜地土壤pH显著降低,年均最大降幅0.08,而电导率则显著升高。在0~15cm和15~30cm土层中,设施菜地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露天菜地,分别比露天菜地高10.1%~143.9%和24.6%~95.3%。设施菜地土壤中碱性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显著高于露天菜地,有利于土壤中有机态P和S的矿化和周转;而转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均低于露天菜地,转化酶活性与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设施条件下C素的周转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差异仅表现在表层土壤中,且在不同采样点的规律并不一致。【结论】设施种植条件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的提高,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因酶的种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污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上海郊区不同区域、不同种植年限的设施菜地为研究对象,针对茄果类和叶菜类两种主要作物轮作模式,通过现场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设施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现状.结果表明:设施菜地土壤含盐量平均为4.68 g/kg,比露天菜地和自然土高4倍左右,次生盐渍化现象明显,且茄果类种植的设施菜地土壤含盐量显著高于叶菜类.设施菜地土壤含盐...  相似文献   

11.
设施菜地和露天菜地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累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种植年限的设施菜地和露天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为菜地管理及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豫西洪积平原洪庄杨乡附近的露天菜地和设施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大田土壤为对照,以种植年限(0~4,5~9,10~19,≥20年)为采样依据,测定8种土壤重金属(Cu、Zn、Cr、Ni、Pb、Cd、As、Hg)的含量,并运用地累积指数和内梅罗指数,对研究区设施菜地和露天菜地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累积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2类菜地土壤重金属Cu、Ni、Pb、Cd和Hg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而大田对照土壤除Ni外,其他各重金属含量均不超标;除Ni元素外,露天菜地和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具有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而露天菜地则由于易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在总体增大趋势之下呈现一定的波动性。②露天菜地和设施菜地土壤均存在Pb、Hg、Cd的累积污染,其程度大小均为Hg>Cd>Pb,且随种植年限的增加累积污染程度增大。③露天菜地和设施菜地土壤均达到了重金属强度污染水平,且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呈加重态势,露天菜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较设施菜地高。【结论】研究区菜地土壤已产生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累积污染,露天菜地和设施菜地具有大致相似的污染特征,累积污染均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加重,但外源性因素对露天菜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更广泛。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贵州乌蒙山区设施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选取研究区种植面积较大的4个设施蔬菜基地为研究对象,共采集144个大棚土样和68个露天土样,测定土壤pH及Cd、Hg、As、Pb、Cr、Cu、Zn和Ni含量,分析研究区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并运用多元统计(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与剖面分异法综合分析研究区设施菜地耕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设施蔬菜种植会加速土壤酸化,与露天菜地土壤相比,设施菜地耕层土壤pH降低了0.24。研究区设施菜地与露天菜地耕作层土壤重度污染样点占比分别为53.57%与42.86%,中等以上生态风险样点占比分别为82.14%与57.14%,土壤Cd是研究区最主要的污染因子与生态风险因子。研究区设施菜地耕层土壤中As、Pb、Cr、Cu、Ni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风化,Cd、Hg、Zn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风化与农业投入品。综上所述,研究区设施菜地受重金属污染程度高于露天菜地,尤其应控制外源Cd、Hg、Zn的投入,并加强农产品重金属监测,为贵州乌蒙山区设施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设施栽培菜地土壤养分的空间累积及其潜在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52,自引:6,他引:52  
连续2年对陕西杨凌地区设施栽培菜地土壤剖面的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菜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农田明显增加,但与高产优质菜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要求相比,仍属较低水平。菜地土壤0~100cm剖面硝态氮含量以及耕层及20~40cm土层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均较农田土壤显著增加,表明养分特别是硝态氮在土壤剖面发生明显的淋溶作用,由此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值得关注。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与土壤电导率间有密切的关系,其中硝态氮含量与土壤电导率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说明过量施用肥料特别是氮肥是引起土壤盐分累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我国设施菜地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现状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丽芝  陆扣萍  秦华  王海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73-13975,14063
综述了我国设施菜地土壤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方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分析表明,我国设施菜地土壤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其治理迫在眉睫;不同种类的PAEs在土壤中的分布具有空间和时间规律;设施菜地土壤PAEs主要污染来源为大棚和地膜、污灌、肥料等途径;目前PAEs污染土壤主要通过在土壤中添加堆肥、污泥以及接种降解菌株等方法治理。  相似文献   

15.
关于设施蔬菜栽培的土壤障碍与解决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设施蔬菜栽培的土壤障碍的影响,我们提出了设施蔬菜地的土壤改良技术:一是设施菜地土壤合理轮作换茬技术,二是设施菜地土壤板结改良技术,三是设施土壤消毒处理,四是轮作和间作套种轮作和间作套种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传统方法评价结果失真度高、新标准下我国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风险状况未知等问题,在新出台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下,利用改进的物元可拓模型对我国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状况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传统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绝大多数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改进物元可拓模型评价结果表明我国设施菜地土壤污染等级以清洁(43.9%)、尚清洁(48.8%)为主,部分样点出现轻度(4.9%)、中度(0.8%)和重度(1.6%)污染,其中Cd、Cu为主要影响因子。在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改进物元可拓模型评价方法相比于传统评价方法结果更为合理,对进一步防控设施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更具实际指导意义,且具有可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沈阳市新民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调查沈阳新民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探讨蔬菜基地种植方式、种植年限等因素对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沈阳市新民蔬菜基地不同种植年限的设施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以露天菜地和玉米大田土壤为对照,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法测定菜地土壤中镉(Cd)、铅(Pb)、镍(Ni)、铬(Cr)、铜(Cu)、锌(Zn)、砷(As)和汞(Hg)8种《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T 333—2006)中控制的重金属含量并分析污染特征,同时,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总氮和总磷含量等土壤基本理化指标。对不同种植年限的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对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新民地区设施菜地的重金属平均含量从大到小顺序为ZnCrCuNiPbAsHgCd,其中Cu、Cd和Hg含量存在超标现象,超标率分别为2.4%、26.8%和22.0%。与露天菜地和大田相比较,设施菜地土壤中Cd、Cu、Zn、As和Hg的平均含量高于露天菜地和大田对照,而Pb、Ni、Cr的平均含量低于露天菜地土壤。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约为0.87,评价等级为警戒限,重金属Cr、Cd含量与种植年限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Cu、Zn、Cd、Cr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Cu、Zn、Cr的含量同时又与总氮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中重金属Cu与Zn,Cr与Zn,Cd与Zn,Pb与Ni,Cr与Ni,Cd与Cr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研究表明,新民设施菜地土壤呈微酸性至酸性,Hg含量达到污染水平,其他重金属处于尚清洁状态,重金属含量处于警戒和污染等级的点位占53.7%,重金属污染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温室大棚栽培蔬菜作物推广速度很快,长期使用温室大棚会产生土壤板结、土壤次生盐渍化、重金属污染、酸化、根结线虫为害、土壤连作障碍等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在这里特提出设施菜地的土壤改良技术,以改善设施蔬菜生产条件,达到周年均衡供应、提高产量、实现连年丰收和最大限度地产生效益。  相似文献   

19.
通州区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积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通州区6个乡镇的设施蔬菜地土壤采样调研,分析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的累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设施蔬菜土壤中Cd、Cr、Cu、Zn、Hg积累明显,大多土样中重金属含量均达到或超过土壤背景值的2倍;部分土样中Cr、Cu、Zn、Hg甚至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限定值,土壤已经受到了污染。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稍低于露地菜田,但设施菜地和露地菜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大田土壤,畜禽粪便作为底肥大量施用是重金属进入土壤环境的主要途径。以Cu、Cd为例分析设施菜地重金属积累与种植年限间的相关性表明,设施蔬菜地土壤中Cu、Cd浓度随种植年限增加而显著增加,且大棚中积累速度快于日光温室;小于10 a棚龄的设施蔬菜地土壤Cu、Cd含量普遍低于露地菜田。设施蔬菜地土壤中的重金属Cd、Cr、Cu、Zn与土壤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 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p H值,均有利于土壤中重金属的固定。  相似文献   

20.
西安市设施菜地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晰施肥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能为区域设施蔬菜施肥管理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研究在施肥情况调查和土样测试基础上,分析了西安市设施蔬菜化肥施用情况和设施菜地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①西安市设施蔬菜氮肥施用量平均为883.05 kg·hm-2,磷肥施用量平均为601.50 kg·hm-2,钾肥施用量平均为598.05 kg·hm-2。与推荐施肥标准比较,所有样点氮肥施用量整体偏高,磷肥施用量整体偏大过量明显,钾肥施用过量和不足问题并存。②与耕地相比,设施菜地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富集不明显;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富集极为明显,分别高出耕地的389.92%和46.49%;土壤pH达到8.06,高出耕地0.47个单位,出现碱化趋势。根据菜地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设施菜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丰富和缺乏现象并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主要表现为盈余。③随种植年限增加,设施菜地土壤有机质和pH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速效养分出现累积趋势明显。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在重视设施蔬菜优质有机肥投入基础上,更加注重平衡施肥,以降低设施菜地面源污染环境风险,并达到节本、增效和增收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