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宁德市晚稻新品种引种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适宜宁德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晚稻新品种,2009年晚季引进特优716、中优85、中浙优1号、宜优673、Ⅱ优810、闽优3301和两优816共7个杂交水稻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优85增产显著,表现产量高、适应性强、综合性状好,适合当地种植,可在当地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到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性强水稻新品种,2005年灵山县引进Ⅱ优明86、两优航1号等14个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培杂双七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在灵山表现均属感温型迟熟品种,生育期在130~151d之间,Ⅱ优明86、两优航1号、硕丰2号、特优70、新两优6号、特高3号、Ⅱ优6号、丰优丝苗8个品种均比对照种增产,增产幅度为2.03%~20.34%,有望通过品种审定后推广种植;其余6个品种均比对照种减产,建议作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3.
册亨地区水稻品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册享地区水稻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适宜册亨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和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为中浙优1号、宜香99E-4和D优202号,为当地的杂稻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在三亚市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以特优3301(CK)、YA13093、红3优3071、丽两优5号、C两优1179、特优37、农丰优242、粤优3172、吉丰优2870、福农1优2185、福农1优2153作为试验材料,从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主要经济性状、产量、抗病性对11个水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0个品种均适合在三亚市范围内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2010年灵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对粤泰优D67、京福I优943、中浙优634、特优388、Y两优302、盐两优888、皖稻163,7个旱稻品种进行了试验,旨在筛选出高产、优质、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良种。  相似文献   

6.
豫南优质稻米开发的现状、目标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豫南优质稻米开发的现状1 .1 选育、引进、筛选了一批优质稻新品种、新组合豫南稻区优质米生产起步于 1 985年。随着杂交稻的普及推广 ,豫南水稻产量上了一个大台阶后 ,稻米品质相应滞后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近年来 ,当地加大了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力度 ,先后选育、引进、筛选出一批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常规水稻品种豫籼 3号、扬稻六号、香宝三号 ;优质杂交稻组合金优 6 3、D优 6 8、两优培九、新香优 6 3等 ,基本上形成了以优质杂交稻种植为主 ,优质常规稻适度发展的优质水稻生产格局。1 .2 初步尝试了育繁推、产供销一体化的经…  相似文献   

7.
水稻要高产,穗大是关键,为育出超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武穴市农作物良种研究所(邮码:435400)饶水佳,应用水稻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育种技术,历经十年心血,育成了一种稻穗特大、米质特优、结实率特高、抗病力特强的水稻新品种固优22号。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适合太湖县种植的高产、优质、综合抗性较好的一季稻新品种,2014年太湖县开展了9个水稻新品种示范展示。示范结果表明,两优3905、Y两优2号、两优628等组合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了选出适宜易门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好的水稻品种,加快杂交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为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开展水稻新品种"楚粳27号"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结果表明"楚粳27号"综合性好,适应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国不同水稻品种在布隆迪不同生态点的种植表现,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为我国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在非洲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方法]采用多点鉴定的方式,以布隆迪水稻品种V18为对照,对我国7个水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抗病性等进行评价与鉴定.同时,利用布隆迪水稻品种V18和TOX,以当地传统大田种植方式为对照,进行不同栽培模式研究.[结果]在生育期方面,与对照V18相比,IMBO试验基地桂育7号、特优63、特优649、特优7571、特优831和新香占的生育期较短,MOSO试验基地桂丰2号、桂育7号、特优63、特优649、特优7571和特优831的生育期较短,两地均表现为多数参试品种比对照V18趋向于早熟.在产量方面,IMBO试验基地桂丰2号、桂育7号、特优63、特优649、特优7571、特优831和新香占的产量分别较对照V18增产18.97%、24.14%、25.86%、50.00%、31.03%、29.31%和24.14%;MOSO试验基地桂丰2号、桂育7号、特优649、特优7571、特优831和新香占的产量分别较对照V18增产37.04%、29.63%、14.81%、33.33%、33.33%和33.33%.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特优63、特优649和特优7571的综合抗病性较强.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以实际产量为选择依据,插秧行间距20 cm×15 cm是较适合TOX品种的种植方式,插秧行间距20 cm×20 cm是较适宜V18品种的种植模式.[结论]综合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因素,筛选出适宜布隆迪种植的水稻品种特优649和特优7571.此外,采用适宜的栽培方式可有效提高布隆迪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1.
5个水稻新品种的示范种植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K优818高产、优质、抗病、熟相好,可作为我地优质中籼新品种大面积种植;丰优香占、两优培九品质优,可作为产业化开发品种。  相似文献   

12.
Y两优1号是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持育成的新一代超级杂交水稻组合,它所兼备的超高产、优质、抗病特征代表了当今水稻新品种的发展方向.两年来共在广西梧州市推广种植超过666.67hm2,由于增产效果突出,已成为梧州市各地最受欢迎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台州市黄岩区优质杂交晚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在台州市黄岩区的种植表现,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丰产、抗性强的杂交水稻品种,促进黄岩区水稻种植向绿色优质高产品种方向发展,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分析了16个优质杂交晚稻新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全生育期及抗性等。结果表明,嘉丰优2号、甬优7860、甬优1540、甬优7861、甬优7872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黄岩区作单晚或连晚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在黄岩区域种植表现,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丰产、抗性强的杂交水稻品种,促进黄岩区水稻种植向绿色优质高产品种方向发展。文章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分析了16个优质杂交晚稻新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全生育期及抗性等情况,结果表明嘉丰优2号、甬优7860、甬优1540、甬优7861、甬优7872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黄岩区作单晚或连晚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中籼(粳)稻新品种,2008年凤台县开展了21个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1号、两优827、华安501(1)等品种可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6.
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适合罗甸县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宜香191、锋优85表现较好,适宜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应衡南县种植的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引进18个水稻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超优1000、晶两优华占和深两优1813等品种表现分蘖力强、穗大、粒多、产量高,可作为一季稻主导品种在衡南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珞优9348、Y两优6号、C两优651、新两优223宜适当引进种植;科优16、泰优390、Y两优263、丰优华占和广两优8号作一季晚稻栽培生育期短,产量较低,II优371高感稻瘟病,均不建议引种种植。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对新疆农业科学院温宿水稻试验站培育的8个优质水稻新品种(系)在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肖尔巴格村进行试种,以新稻11号作为对照品种,通过对新品种(系)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等特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筛选出适合喀什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系),以满足当地优质稻米品牌创建和当地稻农对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的需求。试验结果表明:新粳2号、新粳4号、新粳10号、新稻49号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新稻11号,适合在喀什推广种植;新粳6号比对照早熟18天,建议作为当地中熟品种进行种植,或在5月底6月初进行育苗,用于冬麦收割后复播移栽;新粳伊20号作为香型品种,可作为当地的特色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确保溧阳市水稻进一步高产、稳产,2014年溧阳市引进了6个水稻新品种(系)并进行大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个水稻新品种(系)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其中"武运粳30号"、"武运粳29号"和"常优5号"可作为优质米生产的选用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筛选适宜苏州市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对引种7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武运0175"、"常优粳6号"、"甬优1538"综合性能表现优良,可扩大示范种植;"镇稻18号"、"常粳11-5"可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