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旱育稀植栽培适度搁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本田的田间管理措施较多,如浅水管理,科学追肥,适时搁田,薅秧除草,病虫防治等等,其重要的措施是掌握适宜时间,适度搁田.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群体起点,追肥使用时期、搁田时间、穗肥配比等因素与弱势蘖成穗有一定关系。在同样的群体起点条件下,主劲幼穗雌雄蕊形成期追施氮肥能提高三次分蘖成率,搁田既能有效地抑制分蘖出生,也能促进弱势蘖稳健生长,适宜的穗肥使用量及使用时期也是提高弱势分蘖成穗的手段之一。通过上述几项栽培技术措施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提高弱势分蘖成穗率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节水控制灌溉,是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配套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搁田,又是科学管水的关键,2000年我市示范种植优质稻米“苏香粳一号”,本试验旨在探索其最适搁田时期,为大面积生产提供该品种的群体质量栽培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及时做好水稻搁田工作,实施质量优化栽培,可确保水稻获取高产。笔者介绍了水稻搁田蹲苗的作用、适期和标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搁田对防治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搁田处理对防治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搁田处理对防治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有一定的效果,株防效达60%以上,3种不同搁田程度处理间株防效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水稻大田群体晒田时期在距拔节期20d左右的6月中旬分蘖高峰期,气象因子初步分析, 6月15日左右日平均气温在22℃以上为晒田始期临界点,以晒田至复水期(各处理均晒田7d)时段内平均积温166.5±4.48℃,日均23.8±0.61℃达到分蘖高峰期,其中以晒田前期是增加有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的关键时段;适宜晒田的茎蘖数以达到17--18万株/666.7㎡开始晒田;秧苗移栽大田至返青期,群体茎蘖数出现平均减蘖30%左右,以此权衡适宜移栽基本苗数。  相似文献   

7.
农谚有:"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田间管理是夺取水稻高产的重要环节.田间管理,就是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特点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以肥、水为中心,采取促控相结合的措施,保证水稻生长发育良好以达到高产的目的.田间管理应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水的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做到精确促控灌溉.生长前期应做到有水栽(插)秧,寸水返青,浅水勤灌,促根长蘖.中期"够苗搁田",即当全田茎蘖数达到预定苗数的80%~90%时及时搁田,控苗、促根、防倒伏.  相似文献   

8.
研究结果表明 :协优 5 5 9旱育稀植高产栽培适宜播期为 4月 2 5~ 30日 ,密度 18.0~ 2 2 .5万穴 /hm2 为宜 ;分蘖肥在移栽后 7~ 10d施用最佳 ,在田间总苗数达成穗数的 80 %~ 90 %时开始搁田 ,搁田由轻到重 ,有利群体协调发展 ;穗肥施氮肥 40kg/hm2 ,配合施用磷、钾肥 ,提高结实率、千粒重。上述措施配套 ,易获高产  相似文献   

9.
进行不同排水搁田时期对单季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早搁田比迟搁田处理的产量显著下降,但成穗率有增加趋势,通过适当调控灌溉、排水时间,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果,达到节水目的.  相似文献   

10.
水稻晒田,是改良稻田土壤结构,促进秧苗根系下扎,增进稻秆坚韧程度与抗倒能力,提高成穗率,减轻水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水稻晒田必须掌握下列技巧,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首先,在晒田时间上,要坚持"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所谓"苗到不等时",是指够苗即每667平方米(1亩)总茎蘖数达到20万~25万时就要晒田,不必等到水稻生长发育达到一定时期才晒田.杂交水稻分蘖能力较强,刚开始晒田时仍然能分蘖.因此,应将晒田时间适当提前,在总茎蘖数达到计划苗数的八九成时就要开始晒田.所谓"时到不等苗",是指水稻一旦发育至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始期,即使总茎蘖数尚未达到预定目标,也要及时排水晒田.否则错过时机,水稻对水的敏感性增强,就不宜断水晒田.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熟晚粳品种南粳46进行稻鸭共作搁田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搁田相比,搁田处理株型协调,稻株抗倒性增强,穗粒数显著提高为141.70粒,比不搁田处理多5.45粒;结实率、千粒重比不搁田分别提高1.65个百分点和0.23g;产量比不搁田增加377.25kg/hm2,增幅为5.4%;经济效益提高了2 608.1元/hm2,增幅5.84%。  相似文献   

12.
单季晚稻高产搁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单季稻生产过程中搁田的作用、目标、原则与时期,提出搁田的技术措施以及搁田应当注意的问题,以为单季晚稻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稻合理搁田可强根、壮秆、防病,对水稻生长发育起着积极的促控作用,介绍了水稻搁田的作用与方法,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稻直播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闽北直播稻生产上存在的品种、出苗、杂草及倒伏等主要问题,通过品种筛选、分期播种、不同播种量、除草剂与多效唑施用时期和不同烤(搁)田始期试验,结果表明:Ⅱ优航2号、特优716、Ⅱ优辐819及Ⅱ优125比较适合南平市水稻直播栽培,适宜的播种期在5月5~20日间,每667 m2播种量控制在1.25~1.75 kg,化学除草宜在3叶包心期进行,1叶1心期及分蘖末期喷施多效唑和在有效穗数70%~80%时及时搁田,这些措施可以确保全苗,防除杂草,改善群体结构,有效地降低倒伏面积,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水稻搁田是水稻种植中的一项重要高产技术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搁田,增强水稻根系活力,营养生长得到抑制,缓和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矛盾,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节约稻田用水,有利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6.
不同时期烤田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南陵县当地正常气候条件下,适期播种、足苗移栽的早稻适宜烤田时期是栽后22~23 d,最好不要超过25 d,否则会增加无效分蘖数,不利于高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磷源及用量对冷浸田水稻磷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探求在冷浸田水稻磷肥适宜用量。[方法]以D优202为材料,在皖南山区冷浸田中开展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2个磷肥品种及3个磷素水平田间试验。[结果]在冷浸田开沟降渍的条件下,施钙镁磷肥的增产效果比过磷酸钙好,均以75 kg/hm2P2O5产量最高。冷浸田施磷有利于水稻有效分蘖的形成。过量施磷导致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降低,不利于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结论]在研究条件下,冷浸田水稻施磷以75 kg/hm2P2O5为佳,可保证水稻各生育期适宜磷素累积量,增加分蘖数和穗实粒数,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8.
1996-97年在古田吉巷、宁德霍童和洋中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早搁田有利于稳定穗数,提高成穗率,改善群体质量,增加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在采用平稳施肥法时,总茎蘖苗数达预期穗数80%左右时搁田,能显著提高成穗率和群体质量,并兼顾穗数和穗粒数,取得较高的单位面积总颖花量,仍能获得高产,前期施肥量越大,必须辅之以更早搁田。  相似文献   

19.
广8优2168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增城丝苗型优质三系杂交稻组合,2012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在广东省东源县种植表现丰产性突出,米质达国标和省标优质3级,高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等,适宜东源县晚造种植及早造搭配使用.晚稻栽培,宜于7月10日前后播种,7月22日前后抛秧;早稻栽培,宜于3月5日前后播种,3月22日前后抛秧,最适抛秧叶龄为3.5叶.一般抛秧密度以1.8万穴/亩为宜,基本苗以达4.5万/亩为宜;施肥以中高施肥水平较为适宜;苗数达到穗数苗的90%时开始露晒田,抽穗结实期活水养稻、间歇灌溉,防早衰,增粒重,提高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20.
水稻氮肥施用技术I.氮肥施用的适宜时期与用量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探明湘南地区氮肥施用的适宜时期与用量,对湘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泥田、紫泥田、冷侵田,冬闲田和绿肥田进行了水稻氮肥施用时期和施用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水稻氮肥施用的适宜时期因土壤、季节等因素而不同,总的原则是:当土温较低、秧苗幼小、根系不发达,对养分的吸收能力较弱时,氮肥宜迟施,如早稻和冷侵田施氮的适宜时期为插秧后50d左右。反之,当秧苗对养分的吸收能力较强时,则应早施氮肥,如晚稻和红泥田、紫泥田施氮的适宜时期应为插秧后10~15d.2)水稻最佳施氮量也因土壤条件和施氮方法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中等肥力的冬闲田,施氮量可达210kg/hm^2,而肥力较高的绿肥田则仅为30kg/hm^2,且分次施用比一次施用效果好,在此施氮水平上,若再增加施氮量,则会减产减收,甚至出现负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