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密度对根蘖型苜蓿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种植密度对根蘖性状的表现有影响,过分密植(100.00株/m~2)使得水平根减少,根蘖株率下降。单株根风干重与密度呈直线负相关;群体根风干重与其呈曲线回归。低、高密度的根量明显小于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根蘖型苜蓿的种植密度以25.00株/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
松嫩平原野大麦种群可塑性生长及密度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杨允菲  卢欣石 《草地学报》2004,12(2):87-90,119
松嫩平原野大麦种群数量特征的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籽实乳熟~成熟期,野大麦种群尚未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其生物量随种群密度增加呈极显著增长;营养蘖可塑性大于生殖蘖,生殖蘖生产力约是营养蘖的1.3倍;种群抽穗率有较大的变异度;分蘖株的生长已经受到种群密度的调节,分蘖株单蘖重与种群密度和营养蘖密度,以及营养蘖、生殖蘖单蘖重与种群密度间均为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3.
经研究揭示出凉山光叶紫花苕具有稳定的根蘖性状,根蘖产生期主要在生长的47—79d;根蘖与株重、一、二级分枝数、根蘸长关系密切,根蘖遗传率(h^2B)为强遗传率,并与相应株重、一、二级分枝数、分枝高度、根颈粗、根蘖长分别的rG、rE和rP为正相关,看出在提纯复壮、保种繁殖中宜采用混合选择,建立遗传相似的不同品系进行选育,是保持根蘖特性和提高相应性状的选育措施。  相似文献   

4.
苜蓿根蘖性状发生与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振生  程渡 《草地学报》1995,3(2):126-134
苜蓿的根蘖性状对于培育根蘖型及放牧型苜蓿新品种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结合根蘖型苜蓿新品评选育研究实践,系统地研究了苜蓿根蘖习性发生与生态适应性。通过三个地区种植和无性扦插两种繁殖方式探讨了苜蓿根蘖发生及在不同生境条件下根蘖性状的表现,分析了边际效应对根蘖表现的影响。本项研究结果表明:根蘖苜蓿植株地下水平根在整个生长季节内均有根膨大部位和根蘖芽的形成。根蘖型苜蓿品种的根蘖植株表现在第三、二年较多,第一年和第四年以后均表现较少。随着生长时间的推移,根蘖苗伸展范围不断向外扩展。在1×1m株行距稀植条件下根蘖植株单株枝条数、伸展范围和单株产草量均明显优于非根蘖植株。边际效应对根蘖型苜蓿品种根蘖苗的发育和根蘖伸展范围有影响,边缘行根蘖株百分率略高于内侧行植株,边缘行根蘖苗伸展范围明显高于内侧行植株。在半干旱草原淡栗钙土地区(内蒙古图牧吉牧场和吉林省白城牧场),及气候相对湿润的粘性黑土地区(吉林省公主岭)和潮土地区(北京),根蘖型苜蓿均能表现根蘖习性。在粘性黑土地区根蘖发生百分率较低。半干旱草原地区最适于根蘖型苜蓿生长和根蘖性状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刈割对无芒雀麦和羊茅黑麦草生物量和蘖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两年的刈割对两种牧草生物量和蘖密度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营养期和繁殖期开始不同刈割间羊茅黑麦草生物和蘖密度差异不显著,不同留茬高度间无芒雀麦地上干物质重和蘖密度差异不显著,羊茅黑麦草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先玉696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低(7.2万株/公顷)、中(10.4万株/公顷)、高(14.1万株/公顷)3个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产量、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种植密度的株高、株重、株叶片数、株绿叶数、株叶重、株茎重、株穗重、茎粗最高,但鲜、干草产量最低,粗蛋白产量低于中、高密度。3个种植密度的青贮玉米的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随密度增加变化不大。3个种植密度的青贮玉米发酵品质都好。综合青贮玉米产量、营养成分以及发酵品质得出中密度(10.4万株/公顷)是攀西地区青贮玉米生产的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7.
筛选新育成的根蘖型苜蓿品种综合种4号、5号、6号共三个品系,建立人工放牧草地,第二年进行2次放牧。按放牧前后植被特征(盖度、密度、株高、根蘖发生率等)和产草量来比较,综合种6号、5号、4号均优于加拿大兰吉兰德根蘖型苜蓿和公农1号紫花苜蓿,并具有耐牧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适宜放牧的根蘖型苜蓿新品种放牧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新育成的根蘖型苜蓿品种综合种 4号、5号、6号共三个品系 ,建立人工放牧草地 ,第二年进行2次放牧。按放牧前后植被特征 (盖度、密度、株高、根蘖发生率等 )和产草量来比较 ,综合种 6号、5号、4号均优于加拿大兰吉兰德根蘖型苜蓿和公农 1号紫花苜蓿 ,并具有耐牧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紫花苜蓿根系与生产性能的关系,在地处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实验农场对8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根部性状及其与草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后的第7年,8个紫花苜蓿品种田间株密度以阿尔冈金最高,苜蓿王最低;根腐率以WL-324和阿尔冈金相对较低,苜蓿王和WL-323HQ明显偏高;根颈直径以费纳尔和阿尔冈金较大,苜蓿王和农宝较小。在0~50 cm土层内,侧根数、主根重、侧根重和根系总重均以阿尔冈金最高,侧根数、主根重、侧根重、总根重及品种间的差异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8个紫花苜蓿品种2008年草产量和2002—2008年累计草产量均以阿尔冈金最高,苜蓿王最低;株密度与2008年草产量和2002—2008年累计草产量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总根重和根颈直径均与2008年草产量相关达到显著水平,根腐率与2008年草产量和2002—2008年累计草产量均呈负相关。从草产量和根部性状综合来看,阿尔冈金是研究地区种植紫花苜蓿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0.
根蘖型苜蓿组织培养的研究郭景文(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工程系730070)根蘖型苜蓿是一种具有大量匍匐根,并在良好的条件下通过其根蘖特性从母株产生一级、二级至多级的大量分株,从而使单株的复盖面积比普通紫花苜蓿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苜蓿类型。它具有垂直而粗壮的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当归早薹开花的原因,掌握该药材种植过程中影响经济效益的构成因素。对甘肃省当归主产区的 30 个不同种植区域的种植密度、早薹率和种植模式等进行调查,并对经济效益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归平均每穴种植株数、种植密度和早薹率分别为 1. 9 株/穴、20. 0 株/ m2 和 51. 6%。影响当归经济效益的主要构成因素包括种植密度、早薹率和成药根收入,其中种植密度和抽薹率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与成药根收入呈显著正相关,而抽薹率与成药根收入呈显著负相关(P<0. 01)。基于种苗成本和火药籽苗充斥市场等因素,目前,当归种植模式主要有 4 种:购买种苗(Ⅰ)、密植拔株法(自留火药籽育苗,Ⅱ)、优苗防抽薹法(自留正常种子育苗,Ⅲ)和大面积留正常种子销售(Ⅳ),其经济效益分别为 25 830、38 259、62 430、6 977 元/hm2 。Ⅱ模式有较高的早薹率,使得其经济效益显著低于Ⅲ模式。提高种植密度可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导致利用火药籽育苗恶性循环。 建议利用优苗防抽薹法,结合合理密植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青南牧区不同处理下燕麦生产牲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燕麦品种、施尿素量、行距和播量在青海果洛州达日县进行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对燕麦株高的影响均极显著,燕麦生长期间各处理生长速率的峰值分别出现在分蘖盛期、拔节盛期和孕穗盛期,最快生长期出现在7月14日至23日拔节盛期。获得最高产草量的最适行距、施尿素量和播种量分别为13、2cm、250kg/hm^2和250kg/hm^2。燕麦在试验地区生殖生长期不足,单蘖穗重占单蘖重的比例较低,而单蘖茎重则成为单蘖重的主要结构成分。与单蘖重关系最显著的是单蘖茎重,其次为单蘖叶重和秆径,而单蘖穗重与之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新品种“青玉517”农艺性状、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提升青贮玉米的产量,试验选取种植密度和氮、磷、钾施肥量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4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小区种植面积为18.0 m2(3.0 m×6.0 m),行距为0.4 m,每个小区16行,株距根据种植密度确定。在籽粒乳线中期至蜡熟期之间(即乳线1/3~1/2之间)收获,在每个小区中间三行随机选取5株进行全株刈割,测量株高、茎粗、绿叶数、黄叶数、叶片持绿性、穗位高和单株鲜重,自然风干后测定单株干重,进行方差和极差分析。每个小区其余植株用机器粉碎收割,分别混合取样,送至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检测粗蛋白、淀粉、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进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极差值确定种植密度对株高、茎粗、叶片持绿性、穗位高和单株干重影响最大,株高、穗位高、鲜重和干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茎粗、叶片持绿性和淀粉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种植密度控制为6 000~7 000株/亩(1亩≈667 m2)时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淀粉含量。钾肥对单株...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鲜重产量的影响,选用青贮玉米品种红单10号,在5个种植密度下(4500株/亩、5000株/亩、5500株/亩、6000株/亩、6600株/亩),玉米籽实乳浆线达到1/2时收割,测定全株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显示,种植密度对茎粗、穗重、株重有显著影响(P<0.05)。种植密度在5500株/亩时,鲜重产量达到最高,为7810 kg/亩;在5500株/亩以下时,随着密度的增加,鲜重产量增加;在5500株/亩以上时,随着密度的增加,鲜重产量下降。研究表明,在综合考虑种子、肥料成本等因素条件下,建议该地区青贮玉米红单10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500株/亩。  相似文献   

15.
景芳  南铭  刘彦明  陈富  边芳  任生兰  张成君 《草地学报》2023,(10):3174-3184
为探讨品种和种植密度对燕麦(Avena sativa)饲草产量、品质、倒伏及病害的影响,本研究以国外引进改良品种‘定引1号’、自育品种‘定燕2号’、国内引进品种‘白燕7号’为试验材料,在陇中黄土高原地区进行了3个种植密度的田间比对试验。结果表明:燕麦干草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相同密度下‘定引1号’的干草产量最大;不同品种间株高差异显著,而密度对株高的影响较小;分蘖数和茎叶比随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其中‘白燕7号’的分蘖数和茎叶比最大;燕麦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随种植密度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而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呈升高趋势;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燕麦的倒伏和病害发生程度逐级增大;3个燕麦品种中,‘白燕7号’抗倒伏性好,‘定燕2号’抗病性强。基于主成分分析筛选出适宜陇中黄土高原地区种植的品种为‘定燕2号’,其最适种植密度为450株·m-2。  相似文献   

16.
《甘肃畜牧兽医》2014,(1):69-69
欲实现适量播种、合理密植的目标,首先必须要明确植物的田向合理密度。田间合理密度主要决定于株高、冠幅和根幅。一般株高越高、冠幅和根幅越大,则田间合理密度越小;反之,株高越低、冠幅和根幅越小,则田间合理密度越大。种植目的亦是影响田间合理密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湖南冬闲旱地不同燕麦品种生产性能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应湖南农牧区冬闲旱地栽种的牧草品种,对3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系)的物候期、株高、分蘖数、产量及茎叶比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株高、产草量、茎叶比、营养成分等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白燕7号表现最好,其株高为101.67 cm,鲜草产量达70.91 t· hm-2,株丛分蘖数7.6个·株-1,粗蛋白含量32.63%;白燕7号单蘖叶片量占单蘖重31.6%,白燕8号为31.3%,白燕2号为29.2%;燕麦单蘖重可用其与株高间线性模型Y=0.0437X-2.89 (R2 =0.9134,P<0.01)估测,式中Y为单蘖重(g),X为植株株高(cm).综合分析可知,白燕7号因具有较高产量和叶茎比,适于作为冬春饲草在湖南冬闲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通过140株选育单株性状测定分析,表明凉山光叶紫花苕普遍具有根蘖性状,分枝期根蘖平均生长率为88.90%,入土深5.05cm;根蘖的生长随主根生长由上向下分点分层生长,经平行生长伸出地面形成新的枝条。因此初步看出,凉山光叶紫花苕应属根蘖型豆科牧草。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适宜成都平原地区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在施肥水平、播种密度、管理水平一致的条件下,采用小区试验,对10个不同饲用玉米品种进行种植,以研究其全株生产性能、营养成分及其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全株干草产量居前3的分别是:奥玉3628、雅玉04889和成单30,但奥玉3628抗倒能力最差;(2)全株干草产量与生育天数、绿叶数、叶片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天数与绿叶数、叶片重、茎秆重呈显著正相关,所以选育生育期长,绿叶多,绿叶重、茎秆重且有一定高度的品种有利于获得高产;(3)雅玉04889和成单30全株干草产量、籽粒产量较高,株高较高,品质较好,抗倒性和叶片持绿性好,适宜作为全株青贮玉米在成都平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根蘖型苜蓿引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蘖型苜蓿是适应于半干旱地区改良天然草地或建立人工草地的优良豆科成分。根据从加拿大引种的六个根蘖型苜蓿在内蒙东部三年观察研究证明,大部分品种均具有明显的根蘖表现,最高的根蘖株率可达85.5%,品种间差异悬殊。越冬率一般为60~80%,种子可以成熟。引入品种中,以Spreader出蘖率最高,Heinrichs丰产性和根蘖性均较好,Rangelander抗寒性稳定。这些都是优良的育种材料。研究证明,根蘖性与抗寒性和抗旱性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