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根据单位面积和独立分蘖丛的调查与测定,分析了亚热带中山人工草地鸭茅种群及其分蘖丛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在开花至乳熟期,种子田鸭茅种群的分蘖丛密度已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但分蘖密度尚未达到环境容纳量。引种栽培试验地的鸭茅种群丛蘖数、丛生殖蘖数、丛营养蘖数与丛径之间,及其生产量与丛径和丛蘖数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丛蘖数的增加,死亡蘖数呈Logistic曲线增长,死亡率呈直线增长。抽穗率随着丛径和丛蘖数的增加均呈直线下降。  相似文献   

2.
放牧对鸭茅能量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荣  孙国钧 《草业科学》2001,18(3):7-10
通过长期放牧试验,探讨了不同放牧强度下亚热带高山草地鸭茅种群能量积累规律及能量在不同构件之间的分配特征。在无放牧的对照草地及采食率分别为55%、65%、80%的放牧草地,鸭茅热值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呈单峰曲线型变化,一定强度范围内的放牧干扰提高了鸭茅热值及能量的积累;根部能量的积累随放牧强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少。在禁牧草地,鸭茅种群能量主要被低密度的大分蘖丛所分摊,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种群能量则逐渐均摊给高密度的小分蘖丛。  相似文献   

3.
松嫩平原野大麦种群可塑性生长及密度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杨允菲  卢欣石 《草地学报》2004,12(2):87-90,119
松嫩平原野大麦种群数量特征的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籽实乳熟~成熟期,野大麦种群尚未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其生物量随种群密度增加呈极显著增长;营养蘖可塑性大于生殖蘖,生殖蘖生产力约是营养蘖的1.3倍;种群抽穗率有较大的变异度;分蘖株的生长已经受到种群密度的调节,分蘖株单蘖重与种群密度和营养蘖密度,以及营养蘖、生殖蘖单蘖重与种群密度间均为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4.
休牧草地鸭茅种群能量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 4月份的高山休牧草地 ,鸭茅有 4 2 0 .5kJ/m2 的地上能量积累。鸭茅种群多数器官的热值及能量呈多峰曲线型变化 ,单蘖能量受种群密度影响极显著。鸭茅的生殖分配为 9.1% ,牧草生殖生长降低了鸭茅的热值 ,鸭茅能量积累与温度显著正相关 ,而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间苗试验结果表明,黑麦草、鸭茅、鸭茅+黑麦草3组禾草种群对白三叶种间竞争力及构型影响显著。用Wilson的竞争指数及竞争平衡指数进行分析发现,黑麦草、鸭茅、鸭茅+黑麦草3组禾草种群对白三叶的竞争指数分别为0.32,0.47和0.71,禾草种群与白三叶之间的竞争指数及竞争平衡指数大小顺序均为鸭茅+黑麦草>鸭茅>黑麦草。随着种间竞争指数的增加,白三叶构件密度、分枝密度、分枝强度、分枝角度及构件能量减少,节间长度明显增加,根及单位长度茎的能量分配及生殖分配下降。  相似文献   

6.
老芒麦同龄种群以4个密度播种。分蘖数的增加,平均干重的增长以及源株和分蘖的死亡共同起作用调节种群的密度,这种调节属于低补偿效应的密度依赖性繁殖调节,它使分蘖种群的重量──密度关系值趋向于一个相似值而独立于播种密度。源株种群的重量──密度关系与-3/2法则相符,但分蘖种群则与之不符。源株种群的自疏线(r=1.14)在第1年位于竞争自疏线(r=1.5)与竞争无自疏线(r=1)之间,但第2年自疏线斜率为0.73,表明源株种群的自疏效应减少了。  相似文献   

7.
鹿类动物冬季环境容纳量估算方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内外鹿类动物环境容纳量研究现状,按确定容纳量的研究方法将其归纳为营养容纳量和空间容纳量两大类。这两类研究方法中,营养容纳量应用较早,是以目标种群生境所能提供的营养和野生动物本身的能量需求为估算基础,该方法受较多因素的影响,需进一步改进;空间容纳量是以野生动物总体生境格局和最小生存空间需求为依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及空间模型的模拟研究,可以更为客观地确定环境容纳量,将成为确定环境容纳量的主要研究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老芒麦同龄种群以4个密度播种。分蘖数的增加,平均干重的增长以及源株和分蘖的死亡共同起作用调节种群的密度,这种调节属于低补偿效应的密度依赖性繁殖调节,它使分蘖种群的重量-密度关系值趋向于一个相似值而独立于播种密度。源株种群的重量-密度关系与-3/2法则相符,但分蘖种群则与之不符。源株种源的自疏线(r=1.14)在第1年位于竞争自疏线(r=1.5)与竞争无自疏线(r=1)之间,但第2年自疏线斜率为0.  相似文献   

9.
松嫩平原碱化草甸朝鲜碱茅种群生殖特性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杨允菲  祝玲 《草地学报》1995,3(1):35-41
通过对朝鲜碱茅单化群落独立株丛的大样本取样和对正常花序随机取样的调查与测定,定量分析了松嫩平原碱化草甸朝鲜碱茅种群的生殖特性。朝鲜碱茅种群话营养繁殖数量性状之间有较强的规律性。丛分蘖数、丛地上生物量、丛生殖枝数和丛生殖技重分别与丛径之间,以及丛生殖枝重与丛生殖枝数之间均为线性正相关,丛生物量随着丛分蘖数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朝鲜碱茅种群在整个生殖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有序性。圆锥花序各节位上的小穗数量呈伽玛分布。各节位上的小花数量随着节位的增高呈Logistic曲线形式减少。小穗数和小花数均随着节位的增加呈y=ae(-b/x)饱和型指数曲线形式累积增长。  相似文献   

10.
海拔梯度对天山北坡天然草地鸭茅种群分布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鲜花  朱进忠  李海琪 《草业科学》2016,33(12):2551-2558
采用邻接格子样方法,利用方差/均值比率、负二项参数(K)、丛生指标(I)、聚块性指标(m*/m)和Cassie指标(CA)等对天山北坡东段与西段不同海拔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种群进行了空间分布类型、格局强度及格局规模分析。结果表明,分布类型上,鸭茅种群在东段与西段山地不同海拔地段呈聚集分布,均不服从随机分布;格局强度上,东段山地,鸭茅种群的分布格局强度为中度聚集,而在西段山地,除海拔2 000m处为中度聚集外,在海拔1 800和2 200m处鸭茅种群聚集强度均为强聚集;格局规模上,不同区域鸭茅种群的均方区组曲线均有1~2个明显的峰值,聚块最小面积0.2m~2,最大6.4m~2,不同海拔地段上,鸭茅种群在区组4、区组8、区组32和区组64上均有明显的峰值;鸭茅种群有随密度增大,平均拥挤度呈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前期引种和品比试验的基础上,以德娜塔鸭茅为对照品种,通过在贵州4个试验点3年的试验,进一步考察引进品种阿索斯鸭茅在不同地区实际生产中的表现,为指导大面积生产种植提供技术依据。结果显示:阿索斯鸭茅的耐寒和抗逆性好,分蘖密度高,产量均衡,平均年干草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12.
短花针茅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在短花针茅分布中心进行研究,同时也在某些群落内进行观察,提出了短花针茅种子是在当年夏秋萌发,中胚轴极短,当年可产生1-2条分蘖枝,翌年已形成幼株丛,具明显针状的外貌,成龄株丛春季分蘖较少,以夏秋分蘖为主,整个分蘖模式为级数递增型。种子根一条,中胚轴不长不定根,鞘节不定根一般为一条,成熟株丛分蘖新枝,待翌年工成2-3片叶后,才产生新根,短花针茅群落,其地下生物量分布呈典型倒金字塔型,根量高度集中于0-20cm土层内(占总量85.6%),其次本文认为短花针茅种群二次开花现象是出现在不同个体上。  相似文献   

13.
两种碱茅种群果后营养繁殖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独立分蘖丛的取样调查,定量分析了松嫩平原碱化草甸星星草和朝鲜碱茅种群的果后营养繁殖。结果表明,两种碱茅分蘖丛果后营养繁殖的数量均以分蘖芽所占的比重最大,星星草和朝鲜碱茅分别为54.1%和63.3%;分蘖苗次之,分别为30.9%和30%;分蘖株最少,分别为15%和6.7%。星星草的营养繁殖力比朝鲜碱茅的强。两种碱茅的分蘖株、分蘖苗、分蘖芽均随其丛径的增加呈直线函数增加。  相似文献   

14.
通过4个放牧强度(轻牧、适牧、重牧和过牧,牧后草层高度分别为7.5、5.5、3.5和<2.0 cm)的轮牧试验,对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混播草地土壤化学特性;黑麦草分蘖和白三叶匍匐茎、叶片数及其茎叶构成,牧草高度、生物量与植被构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对放牧强度响应较大,稳定性较弱。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黑麦草分蘖密度和叶片生物量显著增加,黑麦草分蘖质量和白三叶匍匐茎密度及牧草高度和生物量显著下降;黑麦草叶片数,白三叶叶片数、茎叶比和匍匐茎质量在放牧强度间无显著变化。放牧强度在降低黑麦草和白三叶生长特性整齐度的同时,增加其可塑性生长;黑麦草对放牧强度的响应比白三叶敏感,但白三叶的可塑性生长比黑麦草的高。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和非播种植物种的生长特性在放牧强度内变异系数较大。综合分析认为,放牧对草地植被的作用体现于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3个水平,播种的低组分禾草(鸭茅)和非播种禾草是混播草地植被构成变化的关键种。  相似文献   

15.
从火烧对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大针茅种群的影响着手,用控制火烧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火烧处理对大针茅种群的生态效应即火烧可以明显地降低大针茅的生长高度,减少其地上生物量,而其密度值的升高则是由于火烧导致大针茅的植丛分裂、增加了其小丛数量所造成的结果,这与其单丛干重的降低是一致的。总的来说,火烧对大针茅种群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微孔草是由种子到种子的有性繁殖植物,在繁殖生长过程中常因生境差异、气候变化、繁殖和社群反应呈现出成群星散或成簇生长的空间格局,种群的个体呈随机分布,并因生境的改变或物种竞争而改变分布区或在分布区中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使种群扩大或缩小.微孔草生长地的单位空间容纳量中包括了各种植物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微孔草受到种内和种间密度制约而使种群的数量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鸭茅在河南省黄河滩区更好地推广和利用,试验采用鸭茅单播及与豆科牧草白三叶、红三叶混播的方法进行对比试验,测定在不同播种条件下、不同生育期鸭茅株高、单株分蘖数、生长速度和生物量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鸭茅非常适合河南省黄河滩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生长快,分蘖多,生育期为95 d,生育期内植株高度和生物量动态呈现"S"型模式,生长最快在抽穗扬花期,完熟期单播生物量(DM)可达到914.78 g/m~2;鸭茅非常适合与红三叶和白三叶草混播,可促进其持续稳定分蘖和营养物质积累,能显著提高生物量,有利于稳定和高产的人工草地的建设。说明鸭茅非常适宜在黄河滩地区种植、推广和利用,与白三叶、红三叶混播比单播更能显示出高而稳定的牧草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8.
火生态因子对大针茅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火烧对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大针茅种群的影响着手,用控制火烧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火烧处理对大针茅种群的生态效应:即火烧可以明显地降低大针茅的生长高度,减少其地上生物量,而其密度值的升高则是由于火烧导致大针茅的植丛分裂、增加了其小丛数量所造成的结果,这与其单丛干重的降低是一致的。总的来说,火烧对大针茅种群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4个播种密度(Ⅰ:200、Ⅱ:400、Ⅲ:800、Ⅳ:1600苗/m ̄2)处理间,单位面积(0.04m ̄2)上老芒麦(Elymussibiricus)同龄种群的地上生物量(g)、植株高度(cm)、分蘖数、叶片数及穗数均无显著差异,单株穗数、单株分蘖数在播种当年存在显著差异,并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播种第2年差异消失;单株叶片数和单株地上生物量在2年中均存在显著差异,并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这些结果表明,老芒麦同龄种群中个体植物特性的变化与种群初始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单位面积上构件种群数量及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则相对独立于初始密度。从植物多重种群结构水平的数量调节特性来看,上述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植物最外层次结构单元的数量变化对密度压力的反应,比内部层次结构单元数量的变化更为敏感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不同区域的鸭茅(Dactylis glmerata)对环境的适应性,选取天山北坡东段与西段鸭茅分布的典型区域,研究分析了鸭茅种群植株部分生理生化特征的差异以及这些性状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天山西段及东段野生鸭茅除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Pr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差异不显著外,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种群间均成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的大小与分布生境的海拔、年内降水量有关;MDA含量也反映出分布地段的生境差异性与当地降水量有很大关系a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分布地段野生鸭茅居群在相异生境下适应环境的一些信息,可为该地区鸭茅种质资源的评价与新品种选育等提供部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