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乌圆龙眼果实生长发育特性和生理落果规律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乌圆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cv.Dawuyuan,果大、肉厚、干包、丰产性强,是广西的主栽品种之一。关于石硖、储良、东壁等龙眼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已见诸文献,而大乌圆龙眼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鲜见报道。本文旨在研究大乌圆龙眼果实的生长发育特性及落果规律,为果实生长发育期间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储良龙眼为试材,在果实发育的中期和后期分别对结果母枝进行环割+去叶处理,中断果穗碳素营养的供应,研究饥饿胁迫下果实脱落、果实中糖含量及相关酶类的变化.结果表明,龙眼结果母枝环割+去叶处理所产生的饥饿胁迫在处理后2 d内引发果实大量脱落,果实中可溶性糖明显下降,但并未耗尽,因此果实糖含量可能存在一个阈值,低于该阈值,便...  相似文献   

3.
以‘东丰’龙眼为试验材料,并与其父母本‘石硖’、‘储良’进行对比,研究3个龙眼品种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和果实经济性状。结果表明,‘东丰’龙眼花后30 d左右开始长出半透明的果肉,40~45 d果肉包满种子。花后70 d左右果肉及果肉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快速增加。单果重、果皮、果肉、种子的重量和TSS在整个果实发育期均在增加。其果大,品质好,可食率高,品质可与‘石硖’相媲美,果大可与‘储良’相媲美,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通过调查植株挂果量 ,在果期使用“营养丰产素”以及套袋等探讨提高龙眼果实品质的方法。1 “储良”龙眼植株挂果量调查 龙眼疏果存在一个量的问题 ,如何判断植株挂果量是否适中 ,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探讨这个问题 ,我们于 1997年 7月 2 8日在电白县观珠镇 5年生储良龙眼园进行 ,先将果园中挂果均匀的植株分成 3类 :第一类是挂果较多 ,无夏梢长出的 ;第二类是有部分或少量夏梢长出的 ;第三类是有较多夏梢长出的。然后在每一类植株中各选出 10株树冠大小约 4m ,生长正常的植株 ,调查其产量和果实品质。为保证挂果较多的植株…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龙眼果实成熟期间内外品质变化规律,明确成熟度的判断方法,以石硖、储良和古山二号龙眼为试材,比较研究了3个品种果实成熟期间重量、大小、果形、营养品质等性状指标的变化,提出以比熟度作为衡量果实成熟度的重要参考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成熟度增加,果实重量、大小和还原糖含量逐渐增加,果形指数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TSS)、全糖和蔗糖含量变化呈阶段性特征,完熟时积累至最高水平;内果皮褐变在果实完熟后期发生并逐渐加重;除了品种固有特征差异外,3个品种在成熟时期与阶段性上存在明显差异,完熟时间石硖为花后100-105 d、古山二号为花后95-100 d、储良为花后105-110 d,历时分别约10、10和15 d,比熟度范围为9.1-10.0;各类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也表明,果实完熟后储良退糖较慢,石硖和古山二号较快.总之,3个品种果实成熟后衰老进程差异明显,储良较为缓慢,古山二号次之,石硖最快.  相似文献   

6.
储良龙眼嫁接不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储良龙眼是广东省近年新发展的主要品种 ,但储良龙眼园中经常出现嫁接不亲和现象 :砧木与接穗大小不一致 ,接穗部枝梢节间变密 ,叶片变厚 ,植株生长势弱。有些果园的不亲和率已达 4 0 % ,对当前储良龙眼生产影响很大 ,本研究通过采用不同砧穗组合和嫁接高度等方法来研究解决储良龙眼砧穗不亲和的问题 ,以期提高果园植株投产率。1 砧穗组合比较试验 试验在本所进行 ,1996年 8月在资源圃中选择了 7个品种作砧木 ,进行播种。1997年 9月调查各品种幼苗的生长量 (茎粗、苗高 ) ,1998年 3月采用切接法嫁接储良品种 ,接口高度约30cm。 1999年 5…  相似文献   

7.
“石硖”龙眼果实发育类型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龙眼属无患子科植物,源产于华南地区,且有二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其果实价值很高。关于龙眼果实发育的研究少有报道。本文就龙眼果实的发育状况及其各部分组织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储良龙眼是广东选育的优良品种,综合大乌园和石硖2品种的优点,果大、肉质好,市场竞争力强。近年我县新植龙眼也以储良为多,部分果园已经挂  相似文献   

9.
储良龙眼是广东省选育的优良品种,兼有大乌圆和石硖两品种的优点,果大肉质好,市场竞争力强。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大部分储良龙眼果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嫁接口愈合不良而黄化现象。据调查,3~4年生果园轻度黄化的有2%~3%,重的超过10%,严重影响果农的利益。现将本人克服储良龙眼嫁接日愈合不良而黄化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1选优良苗木种植储良苗时宜选嫁接口愈合好、长势旺的苗木种植,最好能种植“皮接”的苗木。2苗木共砧嫁接由于目前对储良龙眼良好的砧穗搭配没有绝对成功的组合,如能选择储良实生苗作砧术进行共砧嫁接,…  相似文献   

10.
丰产稳产龙眼新品种——‘东丰’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育过程 ‘东丰’(又称‘东莞二号’)龙眼是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于1994年选用‘储良’龙眼为母本、‘石硖’龙眼和广西‘大乌圆’龙眼为父本.将采集2个品种的花粉充分混匀.用毛笔授在已经去除雄花的‘储良’龙眼花穗雌花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相似文献   

11.
1 氧化剂催花研究概况  原产中国的龙眼是典型的南亚热带常绿果树 ,与荔枝、柑桔和橄榄等果树一样 ,冬季的低温和干旱是诱导成花的重要条件。我国龙眼主栽品种在 12月下旬进行生理分化 ,至 1月中旬进行花芽形态分化 ,开花期由 3月下旬至 5月 ,果实成熟由南到北从6月下旬至 9月。我国龙眼种植面积为 5 3万多hm2 ,而广东省的龙眼已发展到约 2 0万hm2 ,果实集中在夏季最高温的 1个半月上市 ,影响鲜果售价。以高州的储良品种为例 ,售价从 1989年 2 0元 /kg左右下降至 2 0 0 0年的 7元 /kg ,随着全国龙眼产量的增加 ,售价还有下降的趋…  相似文献   

12.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是重庆市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亚热带果树.其果实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自古被誉为果中珍品。本所1999年以来先后从广西、福建、四川泸州引进蜀冠、大乌圆、石硖、储良等15个龙眼品种,在江津、涪陵、万州等地试种.观察品种的生态适应性。为了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制订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我们对各试区龙眼主要病虫种类及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龙眼和荔枝果实的采收、采后处理保鲜工艺条件、贮藏运输要求、贮藏期限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储良、石硖、古山二号、东壁、乌龙岭等龙眼品种和妃子笑、黑叶、白蜡、玉荷包、桂味、糯米糍、怀枝等荔枝品种。其他品种可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基因型龙眼果实中γ-氨基丁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龙眼种质资源中85个代表性基因型果实的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龙眼表现出较丰富的GABA含量多样性,从51.48 mg·(100 g FW)-1至180.42 mg·(100 g FW)-1不等,平均123.07 mg·(100 g FW)-1.从中筛选出的GABA含量最高的龙眼基因型是脆肉,其次是古山本、上迳焦核、贵州4号,其中脆肉的GABA含量是最低基因型储良的3.5倍,是平均含量的1.5倍.还初步确定了龙眼GABA含量标准,为今后龙眼GABA含量的评价及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东莞三号是我们于1994年以储良为母本、石硖和广西大乌圆混合花粉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龙眼新品系。果实扁圆形,平均单果重为13.7 g;果皮黄褐色,易离核;果肉黄白色,肉质不透明、脆,表面不流汁,风味清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00%以上,鲜果维生素C含量914.20 mg/kg,可食率71.60%左右;在广东东莞,果实7月底至8月上旬成熟,是早中熟新品系。  相似文献   

16.
龙眼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果树。重庆三峡库区沿江河谷低坝区热量资源丰富,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在三峡库周发展晚熟龙眼具有特殊的气候生态优势。1992年以来,本所先后从广西、广东、福建及四川引进大乌圆、石硖、储良、蜀冠、泸丰等龙眼品种试种。经对其品种生物学及生态适应性研究,实现了栽后3~4年试花结果,第5年株产达18kg以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达18%~22%,667m2产值6000余元,树立了幼树丰产高效栽培样板,已累计推广4000hm2以上,取得较好效益。现总结提出重庆三峡库区晚熟龙眼幼树丰产优质栽培规范配套技术,供重庆库区及相似生态区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龙眼品种果实品质和糖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12个龙眼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利用常规的品质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了果实品质和糖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果实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较大,分别为6.1~15.1g和12.2%~23.0%。可食率最高为双孖木(71.4%),最低为沙梨木(56.2%)。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是龙眼假种皮的主要糖类,但不同品种这3种糖的比例有较大差异,根据单糖与双糖的比例,可将不同的龙眼品种分为3个类型:蔗糖积累型,还原糖积累型和中间类型。龙眼假种皮中的有机酸含量较低,为1.46~3.46mg/g,主要有苹果酸、草酰乙酸、α-酮戊二酸、草酸、柠檬酸、酒石酸和奎尼酸,不同品种有机酸的含量和比例有一定的差异。龙眼假种皮中也有较丰富的还原型抗坏血酸(维生素C),约占总酸的12.4%,不同品种维生素C含量有较大差异,储良最低(0.13mg/g),罗伞木最高(0.65mg/g)。  相似文献   

18.
氯酸钾对储良、石硖龙眼催花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眼是极典型的亚热带果树,在常规栽培条件下,除了树体营养积累外,冬季12月至翌年1月间,要有一段相对低温(10~14℃)期才有利于花芽分化,这对于海南地区来说极难达到,因此,海南龙眼常年歉收。20世纪90年代末,台湾省将氯酸钾用于龙眼花期调控技术引进大陆后,全国各龙眼产区先后使用该项技术进行验证试验。但由于不同龙眼品种对氯酸钾的敏感程度不同,且气候、土壤等因素也影响氯酸钾催花效果,因而各地的试验结果也不尽相同。本试验是针对海南主栽品种储良和石硖龙眼进行催花效果比较,以期获得较科学的数据,为生产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龙眼果皮发育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储良龙眼品种为试材,观察了果皮的解剖结构发育特点。果皮发育早期(花后10d前),细胞体积小,排列紧密,细胞分裂活跃,外果皮有凸起的皱褶结构,有大量的表皮毛分化。果皮发育中期(花后10~52d),细胞体积变大,表皮毛开始脱落,外果皮逐渐平滑,中果皮处有石细胞群和海绵状组织的分化。果实发育后期(花后52d后,假种皮快速膨大阶段),有木栓形成层出现,形成周皮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随着果实生长,木栓层出现局部破裂。龙眼果皮可划分为外、中、内3层。中外果皮在发生次生木栓化前,由外表皮细胞及其附属物和角质层组成;在形成木栓形成层产生次生结构后,外果皮则由周皮组成。内果皮来源于子房内壁的几层细胞,由一层内表皮细胞和与之紧密相连的几层薄壁细胞组成。中果皮根据其组织特点可进一步分为上中果皮和下中果皮,上中果皮包括石细胞群、外层维管束和外果皮之内的薄壁细胞;下中果皮则主要包括海绵组织和其中的维管束。  相似文献   

20.
对新发现的特早熟龙眼实生变异单株“桂丰早”,采用主栽品种“石硖”“储良”作为对照品种进行SCoT分子标记鉴定,并在广西南宁、大新、龙州、钦州和广东茂名、湛江等不同产区布置开展区域引种试验。通过连续4年多点种植观察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桂丰早”龙眼与“石硖”“储良”对比,在植物学性状、生长结果习性、SCoT分子标记不同引物扩增带均具有明显的差异;“桂丰早”龙眼适应性强,在各地均表现特早熟性状稳定,不同年份不同产区均比同一果园的“石硖”早熟7~15 d,且早结性、丰产性强,果大质优,综合性状优良,认为“桂丰早”适合我国龙眼主产区推广种植,以期缓解目前我国龙眼品种结构不合理、熟期过于集中、效益不好等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桂丰早”于2021年12月30日获植物新品种授权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