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一般温度在10~20℃之间,水温比较适宜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份更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易患指环虫、小瓜虫、斜管虫等鱼病。其症状及防治方法如下: 1.水霉病。病鱼体表水霉菌丝大量繁衍,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病鱼活动失常,食欲减退,终因体衰而死亡。防治方法:①防止鱼体受伤。②  相似文献   

2.
<正>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一般温度在10℃~20℃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份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指环虫、小瓜虫、斜管虫等鱼病。其症状及防治方法如下: 1 水霉病 病鱼体表水霉菌丝大量繁衍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病鱼活动失常,食欲减退,终因体衰而死  相似文献   

3.
<正>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一般温度在10~20℃之间,水温比较适宜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份更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易患指环虫、小瓜虫、斜管虫等鱼病。其症状及防治方法如下: 1.水霉病。病鱼体表水霉菌丝大量  相似文献   

4.
<正>泥鳅是营养丰富的水产动物,自古都是人们餐桌上的珍品佳肴,泥鳅养殖产业也因此发展迅猛,且前景越来越好。但随着泥鳅养殖产业的逐渐壮大,病害也逐渐呈现易发频发态势,特别是随着春夏季水温逐渐升高,池水易恶化,病害易发,因此,应全力做好此阶段的病害防治工作。一、真菌性疾病防治1.水霉病由于鳅体受伤,开春后易感染水霉病。症状为病鳅身上长满白色棉絮状的水霉。防治方法:1用2%~5%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分钟~  相似文献   

5.
<正>1.苗种投放。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每平方米1500~2000尾。当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为每平方米60~80尾。在苗种投放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距不能超过2℃,如泥鳅苗种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则应在放苗下塘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再把苗种缓缓放出。  相似文献   

6.
正泥鳅是营养丰富的水产动物,自古都是人们餐桌上的珍品佳肴,泥鳅养殖产业也因此发展迅猛,且前景越来越好。但随着泥鳅养殖产业的逐渐壮大,病害也逐渐呈现易发频发态势,特别是随着春夏季水温逐渐升高,池水易恶化,病害易发,因此,应全力做好此阶段的病害防治工作。真菌性疾病防治水霉病由于鳅体受伤,开春后易感染水霉病。症状为病鳅身上长满白色棉絮状的水霉。防治方法:1用2%~5%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分钟~10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泥鳅生物学特性研究及水泥池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泥鳅营养丰富,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功效。生活水温为5~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当水温上升到30℃以上时,即钻入淤泥中度夏;水温降到5℃以下时,潜入泥土小冬眠。在最适生长条件下,平均日生长速度为0.2g左右。人工养殖条件下,泥鳅与其他鱼类相比其群体生长速度较快。泥鳅可作为一种淡水名优鱼类进行养殖。  相似文献   

8.
正泥鳅是营养丰富的水产动物,自古都是人们餐桌上的珍品佳肴,泥鳅养殖产业也因此发展迅猛,且前景越来越好。但随着泥鳅养殖产业的逐渐壮大,病害也逐渐呈现易发频发态势,特别是随着春夏季水温逐渐升高,池水易恶化,病害易发,因此,应全力做好此阶段的病害防治工作。1真菌性疾病防治1.1水霉病由于鳅体受伤,开春后易感染水霉病。症状为病鳅身上长满白色棉絮状的水霉。防治方法:(1)用2%~5%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分钟~10分  相似文献   

9.
泥鳅是一种养殖前景巨大的淡水养殖品种,近年来其市场需求量和养殖规模逐年扩大,但其苗种成活率不高,制约着泥鳅养殖业的发展。综述了泥鳅繁殖中雌雄比、催产素剂量及配比使用、影响泥鳅繁殖生长的重要因素及泥鳅苗种培育中食性及饵料选择,以期为泥鳅的繁殖生长、苗种培育和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朱光来  赵子明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4(8):1178-1182,1200
[目的]寻找泥鳅繁殖的最佳催产剂配比、催产温度及苗种培育开口饵料的最佳选择。[方法]通过给泥鳅注射不同的催产药物,在不同的水温下进行人工催产,苗种培育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开口饵料进行投喂,研究泥鳅繁殖的最佳催产剂配比、催产温度及最佳苗种培育开口饵料。[结果]雌鳅的怀卵量跟性成熟度成正比,即性成熟度越高其怀卵量也越高,成熟系数为24%的雌鱼绝对怀卵量、相对怀卵量分别为62 142和990粒,而成熟系数为9%的雌鱼仅为18 207和367粒。不同的催产药物对泥鳅催产的效果不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相对比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效果好,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精率78.84%,而使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受精率为83.04%。将这2种激素按照一定比例(LRH-A25μg/尾,HCG100 IU/尾)使用可提高催产效果,受精率可达89.17%。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泥鳅的催产效果越好。水温在(30±0.5)℃之间是泥鳅人工催产的最适水温,效应时间6~8 h,催产率为93.33%,受精率为89.26%。用轮虫(以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为主)作为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其仔鱼成活率最高,成活率为93.3%,其他依次为卤虫幼体、微粒子配合饲料、蛋黄。合理搭配开口饵料能够促进仔鱼的生长,投喂蛋黄+轮虫的泥鳅仔鱼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单独投喂的3组,投喂蛋黄+轮虫的鳅苗,其生长速度是单独投喂蛋黄的1.21倍,是单独投喂轮虫的1.04倍,是单独投喂卤虫幼体的1.11倍。[结论]该研究为开展泥鳅的规模化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程玮玮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24):128-129
该文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对大鳞副泥鳅和真泥鳅胚胎发育的影响.实验表明,大鳞副泥鳅的胚胎在18~30℃都能孵化发育,在32℃时致死率达93%,适宜发育温度为24~26℃;真泥鳅的胚胎可耐受水温为1 8~30℃,在32℃时致死率达72%.适宜发育温度为26~28℃.  相似文献   

12.
<正> 1.水霉病。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病鱼运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因衰弱而死亡。防治方法:①防止鱼体受伤。②池塘在放鱼前用生石灰彻底消毒。③用20毫克/千克的碱性品绿溶液,在水温10~18℃时洗浴鱼体20~30分钟,可有效预防鱼类水霉病。④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2克煎汁全池泼洒。⑤每667平方米用菖蒲叶2.5~5千克、食盐0.5~1千克,再加入12~20千克人粪尿全池泼洒。 2.赤发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鱼体两侧和腹  相似文献   

13.
正读者李岩盛问:罗非鱼水霉病咋防治?答:罗非鱼抗病力强,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现病害,但在越冬期间,因水温较低,放养密度大、水质易污染,容易引起病害,严重的在短期内会引起大量的死亡。罗非鱼的越冬期较长(10月至翌年5月),水霉病是影响越冬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鱼体损伤后,水霉菌侵入,大量繁殖成絮状,严重时可遍及全身,鱼焦躁不安,游动缓慢。避免此病首先应该尽量不让鱼受伤,发病后,可采用提高水温或用小苏打和食盐各万分之四的溶液全池泼洒,或用3%~4%浓  相似文献   

14.
<正>春夏季节,气温逐渐转暖,水温适宜,鱼儿开始吃食生长,同时水中各种病原体也容易滋生繁殖,也是鱼类发病季节,因而要加强防治工作。1、水霉病 早春即出现此病,特别是鱼体受伤后,病菌侵入伤口,向外  相似文献   

15.
早春季节,阴雨连绵,水温较低(15~20℃),病菌生长繁殖旺盛,是水霉病最适流行时节.一些地方习惯早春放养鱼种,将密养于越冬池中的并塘越冬鱼出池分养,或进行鲤鲫等家鱼的春繁生产,均会因拉网、转运、放养等操作过程造成鱼体表受伤,同时池水或孵化用水疏于消毒或消毒不严,往往给病菌以可乘之机附着鱼体(卵),导致水霉病的发生.   该病初发即病菌刚寄生鱼体(卵)不久时,肉眼一般难以看出病鱼(卵)异样,而当肉眼能看到时,病菌丝已侵入鱼机体内或卵膜内,大量繁殖向内外生长,成为灰白色的旧棉絮状物覆于病鱼(卵)体表,并分泌酵素分解鱼组织,使鱼卵胚胎发育中止;使病鱼患处肌肉腐烂,行动迟缓,食欲减退而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预防水霉病发生的技术方法:一是提倡在冬季水温5~10℃、天气晴好时放养鱼种,避开该病高发季节;二是无论是鱼种出池投放还是家鱼春繁均要求操作细致,减少鱼体损伤;三是鱼池放养前用生石灰常规清塘、入池鱼种以3%~5%食盐水浸浴、受伤亲鱼勿用孔雀石绿浸浴或涂抹1%孔雀石绿软膏等,使病菌缺少适合的生存环境,减少此病发生;四是把亲鱼控制在良好天气时产卵,提高鱼卵受精率,对静水孵化卵用7毫升/升孔雀石绿浸浴10~15分钟,并每天早晚各用70~100毫升/升孔雀石绿遍洒附近水面1次,而流水孵化方式则每隔6~8小时加孔雀石绿溶液1次,使水呈淡绿色,直至出苗前为止;五是对于出现病症的池塘,采用2~3毫升/升亚甲荃蓝全池泼洒,或每667平方米(1亩)用菖蒲5公斤熬汁,食盐1公斤,混合于5公斤人尿全池泼洒治疗.如同时结合施用灭虫及杀菌的其它商品鱼药,则效果更佳.   ……  相似文献   

16.
我镇现有土池养鳗100亩,年产鳗80多吨。土池养鳗,水霉病是危害鳗鱼比较严重的一种病,每年都有流行。发病时间大多集中在2-4月间。水霉病通常在水温10-20℃时发病,13-18℃为发病最适温度;在水温10℃以下或20℃以上,鳗鱼几乎不发生此病。该病主要危害鳗苗、鳗种,发病率较高,由寄生水霉引起,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斑点叉尾鮰适合在德宏州生长繁殖的生物学特性,在2004~2005年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产卵温度范围为25~29℃,最适温度为27℃,水温超过31℃不利于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和鱼苗成活。孵化水温27~29℃。水中溶氧在5mg/L以上。为今后苗种规模化的生产提供了技术参数,解决了鱼苗长期靠引进,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夏季鱼病成因 夏季,随着水温的上升,水中各种病原体也开始滋生,一定的条件下感染鱼体,引起鱼病。夏季鱼类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鱼体体质瘦弱,抗病力差,易被细菌侵袭;其二是由于捕捞、运输、放养活动较多,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鱼受伤后被细菌感染;其三是潜伏在底泥中的病原体在水温上升后大量繁殖,再加上鱼池长时间未换水,水质较差,为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因而易侵袭鱼体引发鱼病。  相似文献   

19.
1.水霉病 主要发生在鱼卵孵化期.或因苗种拉网、运输受伤后引起一预防鱼卵生水霉.可在鱼卵出现跟点前,每天用浓度各为0.04%的小苏打和食盐混和液全池泼洒:使用浓度为10~15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溶液,全池泼洒也有一定疗效。鱼种或成鱼受伤后引起的水霉病,也可用浓度为10~15毫克/升的的福尔马林液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20.
<正>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病鱼全身像长了白毛,病原体是水霉菌或绵霉菌。对体弱、有伤口或有坏死组织的鱼极易感染。春天是水霉病多发的季节。一、发病病因鱼类受伤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季节交替时由于水温剧烈变化,体质弱者抵抗力下降而导致机体组织变坏。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